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2016届高三4月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2016届高三4月联合考试语文试卷(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试卷类型:A机密★启用前2016年4月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联合考试语文本试题卷共10页,18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
试题预览
试卷类型:A                                                    机密★启用前
2016年4月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联合考试
语    文
本试题卷共10页,18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  祝考试顺利  ★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状态各异,就前者言,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等;就后者言,有卷帘、开帘,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帘的原始功能在于遮蔽和阻隔,但这种“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一入深如海”那样遥不可及,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那样难以逾越。可以说,帘之妙处正在于它的隔未全隔,而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只看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如何,这便预示帘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与悲剧性的双重内涵。以词人常用的“隔帘看未真”一句为例,就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第一,乐观的视角:虽然隔帘看未真,但毕竟是看到了,这是何等的幸福和慰藉;第二,悲观的视角:虽然隐隐约约看到了,然而毕竟得不到真切实在的接触,这又是何等的痛苦和折磨。
    当人与人(通常是帘内的女子和帘外的男子)隔帘相对时,二者就入了一种微妙的情境中。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言,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的存在,但这一存在对他而言又是那样的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那样地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而帘外的世界对帘内人而言,则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生存不同的别一样的激情与热烈。在她内心深处,不管是接受还是抗拒,那样一种隐密的渴望已经被点燃。此时的帘,不仅隔开两个人的身,似乎也隔开了他们的心,至少帘外的人是这样认为的。帘内的人对这帘外人的态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有时候,帘内人虽然在场,却未出场,即她只是作为一种现实的存在,却未表现出任何情感的波动,这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怅。如舒亶《减字木兰花•蒋园口号》,帘内的她,既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曾经装点过他春日的记忆,也不知道自己的离去触动了一份敏感的心情。她凌波微步地来,亦是行云流水地去,对于帘外的他来说,显得这转瞬间的相遇犹如一场迷离的梦。
    还有一种特殊场景,即帘外人与帘内人二者之中有一个是不在场的,也就是说有一方是缺席的。一种情境是帘外人的缺席。我们从帘内女子的举动神态及她所表现出的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感触与忧思,可以看出她此时此地的寂寞、无聊、慵倦。这一切都隐秘地传达出了对未出场的帘外人的渴望,也是她对一种新的生命与生活的渴望。
    还有一种场景是帘外人在场,而帘内人缺席。也就是说,抒情主体仅看到了帘,而并未看到所想看到的对象,但仅是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他无限的联想。由于帘内人的不在场,因此帘内的世界就不再具有吸引力,反而以它的空洞引起了抒情主体的反感。但他仍然想象着她室内的景象,回忆着曾经的甜蜜与温存。他对她的渴望因了她现时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沉重和痛苦,也因了她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纯洁和真挚。
    帘作为一种柔情而忧伤、具有强烈女性化倾向的意象在宋词中的大量出现,一方面有词作为一种文体本身的限定,另一方面与宋代士人心态也有较大关联,尤其是对这一意象的处理中,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情绪,既无力进行抗争,又无法断然舍弃,结果只能在忧郁、感伤、惆怅中自语自慰,自己为自己营造一个小小的柔弱的艺术世界,“一重帘外即天涯”,词人在狭小的情感空间里默默咀嚼孤独与寂寞。
(节选自《古典文学知识》2015年第1期,有删改)
1.关于“帘”意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状态各异,有卷帘、开帘,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
    B.帘有遮蔽和阻隔的功能,这种“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一入深似海”,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它可望而可及,很容易逾越。
    C.帘的妙处在于它隔未全隔,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这与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有关。帘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和悲剧性双重内涵。
    D.宋词中的帘意象,柔情而忧伤,具有强烈女性化倾向,一个原因是词这种文体本身的限定,另一个原因是与宋代士人的心态有关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当帘内的女子与帘外的男子相对时,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而言,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的存在,那样的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
    B.帘内人在场却不出场,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怅;对帘内人来说,却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会给他带来何种影响。
    C.帘外人缺席时,帘内女子常常表现出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感触、忧思,寂寞、无聊、慵倦。这都是一些对新的生命与生活的渴望的表现或感情流露。
    D.帘内人缺席,但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帘外人的无限的联想,他仍然想象着她室内的景象,回忆着曾经的甜蜜与温存,而这些联想又只能给他带来沉重和痛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隔帘相看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这与阅读宋词时从乐观的视角还是悲观的视角相关,乐观的视角产生幸福和慰藉感,悲观的视角则产生痛苦和折磨感。
    B.帘外世界对帘内人而言,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生存不同的别一样的激情与热烈。不管她接受与否,都会有一种隐密的渴望被点燃。
    C.在帘外人看来,帘不仅隔开了帘内外两人的身,也隔开了两人的心,帘内人对帘外人的态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D.宋代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对既定现实的无奈情绪,既无力进行抗争,又无法断然舍弃,这种忧郁、感伤、惆怅,也传递到了对帘意象的运用处理上。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傅尧俞,字钦之,本郓州须城人,徙孟州济源。十岁能为文,及登第,犹未冠。石介每过之,尧俞未尝不在,介曰:“君少年决科,不以游戏为娱,何也?”尧俞曰:“性不喜嚣杂,非有他尔。”介叹息奇之。
    知新息县,累迁太常博士。嘉祐末,为监察御史。衮国公主下嫁李玮,为家监梁怀吉、张承照所间,与夫不相中。仁宗斥二人于外,未几,复还主家,出玮知卫州。尧俞言:“主恃爱薄其夫,陛下为逐玮而还隶臣,甚悖礼,为四方笑,后何以诲诸女乎?”
    时乏国用,言利者争献富国计。尧俞奏曰:“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商旅如是可矣。不然,徒欲纷更,为之无益,聚敛者用,则天下殆矣。”
    英宗即位,转殿中侍御史,迁起居舍人。皇太后与英宗同听政,英宗有疾,既平,尧俞上书皇太后,请还政。久之,闻内侍任守忠有谗间语,尧俞谏皇太后曰:“外间物论纷惑,两宫之情未通。臣谓天下之可信者,无大于以天下与人,亦无大于受天下以公,况皇帝以明睿之资,贯通古今,而受人之天下乎?如诛窜谗人,则慈孝之声并隆矣。”于是皇太后还政,逐守忠。
    神宗即位,徙知庐州。熙宁三年,至京师。王安石素与之善,方行新法,谓之曰:“举朝纷纷,俟君来久矣,将以待制、谏院处君。”尧俞曰:“新法世以为不便,诚如是,当极论之。平生未尝好欺,敢以为告。”安石愠之,但授直昭文馆,权盐铁副使,俄出为河北转运使,改知江宁府。徙许州、河阳、徐州,再岁六移官。
    哲宗立,擢给事中、吏部侍郎、御史中丞。元祐四年,拜中书侍郎。六年,卒,年六十八。哲宗与太皇太后哭临之,太皇太后语辅臣曰:“傅侍郎清直一节,终始不变,金玉君子也。方倚以相,遽至是乎!”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曰献简。
(节选自《宋史•傅尧俞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商旅/如是可矣。
    B.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商旅/如是可矣。
    C.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商旅/如是可矣。
    D.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商旅/如是可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登第,即登科。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等次。隋唐时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
    B.冠,即弱冠,古代男子到了20岁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C.嘉祐,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于纪年的专有名号,中国的年号制度是从秦始皇称帝开始启用的。
    D.谥,指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傅尧俞性格沉静,潜心向学。他十岁便能写文章,未冠时即登第,但却仍能闭门读书,不事游冶,受到石介赞叹。
    B.傅尧俞尽职尽责。衮国公主与驸马不和,仁宗皇帝袒护公主,将驸马调到外地任职,时任监察御史的傅尧俞上疏指出这种做法不合礼制。
    C.傅尧俞正直敢言。皇太后听信身边奸邪小人的谗言,迟迟不将政事还给英宗。傅尧俞上疏请求皇太后以天下和公心为重,还政给英宗,并驱逐那些进谗言的小人。
    D.傅尧俞公正无私。王安石推行新法,希望得到他的支持,并许以高官厚位,傅尧俞不为所动,并明确表达了自己反对新法的态度。
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不然,徒欲纷更,为之无益,聚敛者用,则天下殆矣。(5分)
    ⑵安石愠之,但授直昭文馆,权盐铁副使,俄出为河北转运使,改知江宁府。(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8~9题。
人日有怀乔白岩①    ②侍郎
【明】边 贡
去年人日题诗处,郑氏茅堂春可怜。
出谷早莺啼恰恰,映风寒竹倚娟娟。
随銮并入青云上,解珮同归素雪前。
此日寂寥惊旅食,坐看庭月怃流年。
   【注】①人日:指每年正月初七,亦称“人胜节”,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古人常于此日怀念亲朋好友,并以此入诗。②乔白岩:成化十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他敢于与权奸和佞幸作斗争,每遇朝廷大事,往往仗义执言,后被罢官。
8.颔联是怎样具体描绘“可怜”的春景的?请简要分析。(5分)
9.在这首怀友诗中,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离骚》中屈原用“              ,              ”两句话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高洁就可以了。
    ⑵苏轼《赤壁赋》中“客”的箫声悲凉异常,“     ,     ”两句极尽描写了这一音乐声足以让天地万物为之动容。
    ⑶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汤市长坐大巴
范子平
    汤市长原来也没想去坐公交车,因为市府有皇冠轿车、宝马轿车,还有奔驰中巴……他就是真的想坐公交车,恐怕办公室也不敢给安排。因为,汤市长的安全与健康关系到全市的大好形势,关系到三级干部会的主题报告质量,关系到全市的经济增长指标,关系到……多了!
    但今天汤市长还真是坐了公交车,坐了那辆摇摇晃晃的9路公交车。
    说起来事情也很平常。汤市长的一位大学同学路过这里下榻万弦湖宾馆,昨天他陪客人吃了饭、聊了天,今天傍晚来送行。正好司机的孩子生了病,他就让司机先回家看看,帮忙照料照料,等电话。
    送走客人,走出火车站,广场四处华灯璀璨,宽广的马路还像白天一样车水马龙,远处的路灯也一溜溜地亮了起来,把这个城市装扮得格外美丽。他掏出手机正要喊司机过来,又想现在一天到晚都是坐,坐办公室、坐会议室、坐小车,趁今晚没有什么紧要事,干脆就在街上走走吧。他收起手机,信步朝来路溜达过去。谁知自己的身体还真是不顶用,还没有过两个十字路口,就觉得腰酸腿沉步子迈不动。他暗自好笑,自己当年当知青,可是曾连续步行一百多里路上山拉煤的,唉,好汉不提当年勇!他又掏出手机正.想.喊司机。正在这时,见一对中年夫妇走过来,一人扛一个大鱼皮包吃力前行,看年纪不比自己小。男子歪着头在领口上擦拭一把脸颊上的汗道:“不走了,坐车坐车!”女子道:“一坐又是两块钱!”但包裹太沉重,无奈还是在站牌前停住,正好一辆9路车驶来。这9路车市府门口就有站牌,由此汤市长知道是通往市府的。看中年夫妇挤上了车,汤市长突发奇想,这也是“坐车”,你看那中年夫妇还差一点儿就舍不得坐呢!自己何不也坐一趟公交车?就是光为了体验下情也值得!他心想意到,马上随着中年夫妇上了车。
    人群伴着难闻的气味立即夹紧了他。他掏出一块钱买票,刚把票拿到手中,就听中年夫妇和售票员吵了起来。原来是售票员要他们为两个大包裹再买票。两人一犹豫,售票员的难听话就像污水一样兜头浇来:“坐不起车别来占地方!”汤市长正.想.说这打工的也怪不容易,放人家一马嘛。可是还没来得及开口,那男人忙不迭补了两块钱。
    人群拥挤,没有人给老年人和抱小孩的妇女让座,几个嬉皮赖脸的小伙子在人群中老鼠似的钻来钻去。汤市长忽然想起自己这座城市是刚刚被评为“文明礼貌城市”的,脸上有些发热。正.想.高声讲些啥,忽然想起在这里边不会有人听,还是多了解了解情况吧。
    过了两站路,那几个嬉皮赖脸的小伙子挤挤擦擦正准备下车,忽听后边爆发一阵哭声:“老天爷,钱包叫偷了哇!”看来正要下车的几个年轻人是贼,汤市长正.想.上前拦阻,不知道谁握住了他的手脖。原来是一位老者,一直到那伙贼下去,才低声对他说:“可不敢乱惹事,那一天就为这个动了刀子,咱哪里会是对手?”动了刀子?咋没有听公安局汇报?汤市长又一想,就是,一般小刑事案件哪会到他这个一把手面前?公安局要汇报这些琐事,自己还不得批评他们眉毛胡子一把抓?但这其实是关系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啊!
    下车的时候,他费尽气力才挤到车门口。刚刚跳下车,自动门就呼的一声关上,夹住了他的外罩,他着急地嘭嘭敲门大喊,才又把门喊开。售票员不知道在里边嘟噜了一句什么,才又关门开车。他虽然很重视人生修养,这时也不禁骂道:“他妈的!简直没有人性!”但为什么会这样?前一段时间创建“文明礼貌城市”,全市的报纸、电视、广播、会议一直在鼓吹、在宣传、在教育呀!
    第二天上班,汤市长到卫生间大便完,正.想.出卫生间的小门,忽听到外边有两个人说话:“昨天我见个人坐公交,像咱汤市长!”“带秘书没有?有电视台记者没有?”“都没有,就他一个。”“那不可能!你肯定看花眼了!相像的人多了!”“那趟车还有小偷作案,我看他也没吭声;下车时,叫车门夹住衣裳也没办法,大声哀求才给他放开呢!”“我说吧,看看,真是汤市长,一个电话,公安刑警不呼呼啦啦开过去?再说,要不是上电视,他会上那种车?”“就是!车上看着像,想想觉得不可能。就说是体验民情,不前呼后拥那还叫市长?”
    两个人说说笑笑出去了,汤市长陷入了沉思……
(摘自《百花园》,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刻画人物,使得各色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其中对公安局长虽未进行正面描写,但从侧面反映出他是一个对工作极不负责任、善于欺上瞒下的干部。
    B.中年夫妇扛着两个大鱼皮包吃力前行,不舍得花钱坐公交;上了公交后又不愿意为包裹买行李票。这些细节描写刻画了这对夫妇吃苦耐劳、节俭,但却斤斤计较、十分小气的性格。
    C.小说以“汤市长陷入了沉思……”结局,让我们更好地观照现实,反思社会,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这也正是文学作品创作中的“留白”艺术。
    D.当汤市长正要上前拦阻偷钱包的贼人时,一位老者出于好心劝阻了他,是怕他斗不过年轻贼人。从老者的讲述、市长的亲历中,可以窥见该市复杂堪忧的社会治安状况。
    E.现实生活中,市长乘车尴尬、狼狈至极;在市民、职员想象中,市长乘车威风八面、前呼后拥。强烈的对比中,增强了文章的现实性,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小说中先后有五次写汤市长“正想”,但每一次都未能成功付诸行动。请结合小说内
    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6分)
(3)小说中的汤市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干部?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6分)(4)小说倒数第二段这个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从结构、内容、手法上作简要分析。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结合社会实际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朱家溍与故宫博物院
陶晓姗
    ①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开院,一位十二岁的少年随家人“逛故宫”,当时的原状陈列在这位小小少年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位少年或许也没有想到,他与故宫博物院的缘分已悄然联系在一起,以至后来密不可分。他就是后来被誉为故宫博物院“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朱家溍。
    ②朱家溍(1914-2003),字季黄,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朱文钧先生以精于书法、酷爱金石、博学精鉴闻名于世。其母张宪祗,知书识礼,工于绘画。朱文钧夫妇对子女的教育是新旧兼重,朱家溍七岁开始在家塾中读经练字,及长外出读新式中学,父亲仍要求他在课余读《资治通鉴》等古籍。朱文钧夫妇在子女教育上如此重视传统文化的培养,使中国传统文化从小就根植于他的内心深处,深刻地影响到他一生的治学走向。
    ③1943年,朱家溍在重庆参加故宫博物院的临时工作,1946年回北平后正式入职故宫博物院,他参加了提集、编目、陈列、库房整理等工作。一次,对一堆封禁多年、被鉴定为伪作的书画进行整理时,朱家溍发现了两幅真迹——宋徽宗《听琴图》与马麟《层叠冰绡图》,这两幅宋代绘画珍品由此才得以受到人们的重视。
    ④新中国成立后,朱家溍在1956年担负起太和殿、坤宁宫等处的原状陈列工作。朱家溍与同事一起,对各宫殿恢复至历史上什么时期的原状、室内陈设何物、物品如何陈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查阅各类档案和史料的基础上,朱家溍还深入研读了《国朝宫史》《大清会典》,因为他知道只有深入了解清代礼制才能对紫禁城有更高更深的理解。在太和殿恢复原状陈列的过程中,最重要,也最为世人所称道的一步当属1959年朱家溍发现了太和殿最重要的陈设——髹金雕龙大椅。在坊间,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朱家溍如何在一处堆满了残破家具的库房里,一眼就找到了这尊皇帝的宝座。这种说法无疑是出自人们对朱家溍鉴识能力的推崇,但忽略了朱家溍在找寻这把椅子上所付出的努力。从1956年正式负责太和殿原状陈列起,朱家溍就开始找寻这把椅子,他开始默默留心其他宫殿内所有椅子的样式,研究它们的规格、摆放位置,总结其中的规律。在1959年,他将研究心得进行总结,发表了一篇题为《漫谈椅凳及其陈列格式》的文章,这篇文章实际上是一部中国古代椅凳发展简史。
    ⑤朱家溍因其家庭背景及加入国民党的经历在“文革”中受到了很大冲击。他屡次被批斗、被抄家、被下放。可在干校期间,派给他的无论是卸煤这样的苦活还是整夜看管秧苗这样的累活,他都努力完成,他不给任何人轻视自己的机会。对那样的生活,他记忆最深并且津津乐道的不是如何苦累疲乏,而是一次夜间干活适逢暴雨倾盆看见从未所见的通天巨电,是那样的壮美。这种顽强和苦中作乐,折射出的是他心底里那种由书香门第代代相继的文化教育塑造起的人格尊严,从来都在,不曾消磨。
    ⑥进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朱家溍已经承担了故宫博物院和国家相关部门的在书画、碑帖、图书、漆器、清代宫廷史、原状陈列等方面的多项工作,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当时社会上,随着经济的恢复发展,人们对文物产生了一种狂热的态度,动辄以价值几何来谈论字画家具。而在当时,朱家溍更关注的是文博事业的人才培养。对于那些爱好文物研究的年轻人,朱家溍也是来者不拒,无保留地传授相关知识,这当中寄托了他对传统文化如何延续的思考。
    ⑦朱家藏有历代碑帖、古籍、书画、家具等,这些是由朱文钧先生在清末民初收藏的。朱家溍先生兄弟四人于1953年、1976年、1994年先后将家藏的大批珍贵碑帖、明清家具等文物,无偿捐赠给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和浙江省博物馆等单位。从此后,朱氏再与收藏无缘。但正是这种化私为公的行为,一方面物尽其用,让更多的人可以进行观览进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也启发人们对文物承载的意义作更深的思考。
    ⑧今年恰逢故宫博物院开院九十周年,朱家溍与故宫的情缘也已有七十八年,故宫对朱家溍来说,是对传统文化不断的探究、不舍的依恋,用朱家溍先生女儿朱传荣的话说,“父亲一生把自己的心供得高高的”。
(选自《文史知识》2015年第10期,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朱家溍从小树立保护故宫文物的理想到最终成为故宫研究的专家,成功塑造了一个勤奋钻研,不懈追求的文物科研工作者形象。
    B.新中国成立后,故宫文物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朱家溍先是发现了两幅真迹——宋徽宗《听琴图》与马麟《层叠冰绡图》,接着又成功发现了太和殿最重要的陈设——髹金雕龙大椅,让业界佩服。
    C.“文革”期间,虽然处于人生的困境,但朱家溍不言愁、不沮丧的表现,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在人格塑造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影响力,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D.朱家兄弟把家藏文物捐献给国家,这是文物研究者不遗余力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高风亮节的精神,这些文物能够融入社会当中,融入一代代年轻人的成长过程中,对文物传承有深远影响。
    E.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叙述中也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作者重点记叙朱家溍对故宫原状陈列过程,描写细腻,有很强的说服力。(2)作为故宫研究专家,朱家溍对故宫的研究作出了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3)本文第五自然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作者在文章结尾引用朱传荣的话“父亲一生把自己的心供得高高的”,你认为这句话
    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 Ⅱ 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年轻的技术员似乎并不买董事长的账,一个说,那样不好看;另一个说,那样用户不喜欢。作为老板的张捷也不以为忤,继续与他们争论不休。
    B.中国除了人多,就是书多,于是读书人也多。读书读到“韦编三绝”者多,“读书破万卷”者亦多,但有人认为中国并没有因为拥有汗牛充栋的勤奋读书人而进步。
    C.那时候,知识的总量还没有那么大,你如果几十年目不窥园,就可能把所学专业的门类全部拿下。
D.“我从来没有想到我能活到八十岁,如今竟然活到了八十岁,然而又一点也没有八十岁的感觉。”季羡林先生在《八十述怀》中的这段话丝毫没让我们感到他老气横秋。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普通人身上涌现出的道德力量,向整个社会传递出强大的正能量,在广大群众中形成了一种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B.党中央八项规定自出台以来,截至2015年10月31日,全国累计查处违反八项规定问题10万多起,13万多人被处理,5万多人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
    C.央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福建省漳州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湖北省孝感高中2016届高三4月调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