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预览
高三语文试题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命题人:平度九中 于冲)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3题。 昨夜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一(甲)青衣,漫步在长安街头。走过十里长街,用指尖轻抚斑驳的城墙,眼前的烟雨都幻化成了朦胧的诗篇, 。醒来,已是月挂中天,窗外的高楼向我陈述美梦一场的无奈。我忽然份外思念故事里的长安,想去看看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梦里长安,若为女子,定是容色倾城,恰似牡丹,娇媚华贵;若为男儿,定是温文如玉,犹如翠竹,风流倜傥。长安之于我,是一处江湖。容许我打马走过十里长街,容许我煮茶一盏坐至天明,亦容许我(乙)半卷诗书但看江湖恩怨。我时常幻想,千年后的长安街头, ,提一壶酒,满腹惆怅都寄寓其中,然后(丙)明月对饮,来一场不醉不归。 1. 文中加点词语的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漫步 斑驳 B. 朦胧 份外 C. 幻化 倜傥 D. 惆怅 寄寓 2. 依次填入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袭 读 赏 B. 身 枕 邀 C. 袭 枕 邀 D. 身 读 赏 3. 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千年来的等待与缠绵向我诉说 是否也会有一个失意之人 B. 向我诉说着千年来的等待与缠绵 是否有人会失意 C. 千年来的等待与缠绵向我诉说 是否有人会失意 D. 向我诉说着千年来的等待与缠绵 是否也会有一个失意之人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领导不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要以身作则,这样上行下效,才能带动大家一 同进步。
B. 第二天宝小姐酒醒,很觉得过意不去。后来彼此熟了,见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 安之若素了。 C. 他私自外出游玩让单位很恼火,重新招人吧,这个岗位有人;不招人吧,工作又 没人做。所以,要么辞职,要么上班,不要久假不归。 D. 我的态度很鲜明,对邪教练习者的言论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出汗是很高效的散热方式,每蒸发1克水就可带走2.43千焦的热量。但是并不是 汗流出来就一定能马上蒸发掉,它能否有效地蒸发,取决于周围空气的湿度。 B. 中国由于互联网发展非常迅猛,网络空间自我规范的速度远远落在了技术更新换代的后面,这导致网络空间缺乏清晰、刚性、公共认同的底线意识,在“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的界限上一直很模糊。 C. 醉驾司机文化程度与守法自觉性、安全意识不成正比。来自武汉交管部门的数据 显示,醉驾司机主要是高学历者、中等收入人群和行政事业单位及国企人员。 D. 年轻人对手机特殊功能的情有独钟推动着手机产品向着多功能、多特色、高赢利 发展,而那些嗅觉灵敏的手机厂商也乘机推波助澜。 二、(9分,每小题3分)(命题人:九中 王海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仁者无敌:孟子的人生哲学 孟子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和发扬者,他被尊为“亚圣”,而“孔孟之道”亦被当作儒学的代名词。孟子对如何做人有着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论述与阐释,今天读来仍能给我们很多启迪。 孟子主张人不分贵贱,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他喊出一句响亮的口号:“圣人与我同类者。”孟子这种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这基本的人性其实就是人类社会道德的基础。钱穆先生指出,孟子的“性善论”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启迪人们向上的自信;二是鞭促人们向上的努力。而孟子提倡学做圣人不仅有益于挽救社会风气,更为重要也更积极的意义则在于肯定众生人格平等。每个人经过努力都能够成为圣人的命题,从终极目标上激励人们后天的努力和奋斗,同时表明国君、大臣和庶民在人格上并没有高下之分。在等级分明的古代社会,这一思想无疑是大胆而带有进步意义的。 在孟子看来,要想成为圣人就必须“保养本心”、善养“浩然之气”。纷繁世间,酒色才气,人生总是充满了欲望和诱惑,要想学做圣人就必须摆脱这些外在干扰。孟子认为,人们的差别不在于富贵贫贱,而在于能否保持高尚的道德,即做“仁人”。抵御外在物欲干扰,保养良好天性,既需要好的环境,更需要个人持之以恒的努力。因此,孟子更强调个人的立志和坚持,强调君子必须“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与老子的清净无为不同,孟子奉行积极入世的人生观,有一种“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轩昂霸气,这比孔子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无可奈何更为坚毅和充满斗争意志。他相信即使暂时遇到挫折和困难,它们不过是一些必经的考验,人要想成功,必须经风雨、见世面。孟子认为人只有在逆境中奋斗,才能激发出强烈的进取精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只有在忧患中才能生存,贪图安乐就必然会导致灭亡。在面对困境时,“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自任以天下之重”,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仁人无敌于天下”,有了这样的修养和“浩然之气”,就能够无所畏惧。孟子在与诸侯王公交往中不卑不亢,表现出高度的原则性和气节。当弟子问孟子,齐宣王对他很尊敬,为什么孟子对齐宣王反而不那么尊敬时,孟子用曾子的话回答说:“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孟子多次与诸侯论治,坚持仁政主张,言辞犀利,敢婴逆鳞,经常使国君们“勃然变乎色”,或者无言以对,只好“顾左右而言他”。 正是在这种自信和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孟子提出“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一令专制君主嫉恨恐惧不已的著名思想。这种平等的君臣观无疑比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要进步得多,它引起专制帝王和奴仆们的恐惧和指责,说它使人忘却“君臣大义”,“孔子之道,君君臣臣,孟子之道,人皆可以为君也”。1500多年后,明太祖朱元璋读到这些“大逆不道”的话语时,仍咬牙切齿地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乎?”他下令将孟子的牌位逐出孔庙,又大肆删削《孟子》一书,但是孟子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这些不过是徒劳罢了。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减) 6. 下列对文本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在与诸侯王公交往中不卑不亢,无所畏惧,是因为孟子具有“仁人无敌于天 下”的高深修养和“浩然之气”。 B. 追求人格平等、善养“浩然之气”、奉行积极入世的人生观,是孟子对如何做人 富有智慧和哲理的论述与阐释。 C. 人格平等决定了仁人无所畏惧,挫折和困难不过是一些必经的考验,能激发出强 烈的进取精神。 D. “浩然之气”,能使人自信,积极入世,有效抵御外在物欲的干扰,拥有“浩然 之气”的人都能够成为圣人。 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孟子的君臣观,其核心是君臣平等;孔子的君臣观,其核心是臣要对君服从。孟 子的君臣观比孔子的进步。 B. 孟子的“性善论”具有积极的意义,它是人类社会道德的基础,不仅启迪人们不 断向上的自信,还鞭促人们向上的努力。 C. 人只有在忧患中才能生存,贪图安乐就必然会导致灭亡。孟子认为要实现自我人 生价值,就必须生活在逆境之中。 D. 圣人是可以学做的,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只有保养良好天性并坚持不懈地努力 和奋斗,才有可能成为圣人。 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可为尧舜”,证明在天性和人格上,圣人和凡夫俗 子是生而相等的,从而激励人们不断发展自己善性和道德。 B. “浩然之气”是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良好天性,是谭嗣同的“我自横刀 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舍生大义。 C. 平等的君臣观引起专制帝王和奴仆们的恐惧和指责,但与“执政为民”理念一脉相承,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建设。 D.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了孟子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孔子则与之相反,“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消极避世。 三、(12分,每小题3分)(命题人:平度一中 鉴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9~12题。 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父雄,以武烈知名,仕周,官至大将军、洛虞等八州刺史。擒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性好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后以军功,拜都督、新安太守,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 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进平范阳,加上仪同,拜永州刺史。陈人逼光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又从宇文忻平合州。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陈将甄庆、任蛮奴、萧摩诃等共为声援,频寇江北,前后入界。擒屡挫其锋,陈人夺气。 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拜为庐州总管,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进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陈人大骇,其将樊巡、鲁世真、田瑞等相继降之。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宴赐群臣。晋王遣行军总管杜彦与擒合军,步骑二万,陈叔宝遣领军蔡徵守朱雀航,闻擒将至,众惧而溃。任蛮奴为贺若弼所败,弃军降于擒。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 时贺若弼亦有功。高祖下优诏于擒、弼曰:“申国威于万里,宣朝化于一隅,使东南之民俱出汤火,数百年寇乱旬日廓清,皆公之功也。高名塞于宇宙,盛业光于天壤,逖听①前古,罕闻其匹。班师凯入,诚知非远,相思之甚,寸阴若岁。”及至京,弼与擒争功于上前,弼曰:“臣蒋山死战,破其锐卒,擒其骁将,震扬威武,遂平陈国。韩擒略不交阵,岂臣之比!”擒曰:“本奉明旨,令臣与弼同时合势,以取伪都。弼乃敢先期,逢贼遂战,致令将士伤死甚多。臣以轻骑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任蛮奴,执陈叔宝,据其府库,倾其巢穴。弼至夕方扣北掖门,臣启关而纳之。斯乃救罪不暇,安得与臣相比!”上曰:“二将俱合上勋。”于是进位上柱国。 先是,江东有谣歌曰:“黄斑青骢马,发自寿阳涘。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皆不知所谓。擒本名虎,平陈之际,又乘青骢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对曰:“闻之。”上命左右引突厥诣擒前,曰:“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无何其邻母见擒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我来迎王。忽然不见。又有人疾笃,忽惊走至擒家曰:“我欲谒王。”左右问曰:“何王也?”答曰:“阎罗王。”擒子弟欲挞之,擒止之曰:“生为上柱国,死作阎罗王,斯亦足矣。”因寝疾,数日竟卒,时年五十五。 (选自《隋书•韩擒虎传》有删改) 注释:①逖听:犹听闻。 9.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进击姑熟,半日而拔 拔:攻取 B. 闻擒将至,众惧而溃 溃:散乱逃跑 C. 二将俱合上勋 合:一起,一并 D. 擒子弟欲挞之 挞:用棍子打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以擒有文武才用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B. 往反时节与歌相应 秦伯说,与郑人盟 C. 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 今者项庄拔剑起舞 D. 左右问曰:“何王也?” 青泥何盘盘, 11. 下列关于文中画波浪线的文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无何/其邻母见擒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我来迎王 B.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无何/其邻母见擒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我来迎王 C.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无何/其邻母见擒门下仪卫甚盛/ 有同王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我来迎王 D.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无何/其邻母见擒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我来迎王 12.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A. 韩擒出身名门,自幼性格豪爽,凭借胆识被人称道,后来深得周太祖赏识。 B. 韩擒曾和高祖杨坚同朝为官,曾多次打败陈国的军队。高祖特别赏识他,即位后 对他委以重任。 C. 韩擒骁勇善战,率五百轻骑渡河击陈,攻下采石,樊巡、鲁世真、田瑞等人大为 惊骇,不战而降。 D. 韩擒不仅功勋卓著,而且身上充满传奇色彩。曾有一个得了重病的人突然跑到韩 擒家门前,认他作阎罗王,对此韩擒表示认同,不久就病重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