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崇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高一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时长:150分钟卷面分:-10分时间:2016.3.29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何处是江南在古往今来的各式地名中,最为奇妙的应该数“江南”了。这个地名早在先秦就已问世,但到隋代为止,它主
试题预览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满分:150分  时长:150分钟  卷面分:-10分  时间:2016.3.29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何处是江南

在古往今来的各式地名中,最为奇妙的应该数“江南”了。
这个地名早在先秦就已问世,但到隋代为止,它主要指长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带。
“江南”的现代意义起源于唐代的贞观十道。这个地方先是被叫作“江东”。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传统中有以左代东的习惯,这一地名又被雅称为“江左”。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称“道”。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州、东至海的一大片地区。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又将江南道从西到东依次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闽,浙及苏南,皖南地区。
唐朝人非常强调地域差异,可是被举出来进行对比的,往往是“塞北”和“江南”,“塞北”总是令人想起恶劣的自然环境、残酷的人文环境。而江南呢,从地理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来是因为它处于环境质量的另一个极端,此地从南朝以来便是有名的“佳丽地”。
这种对比方式让我们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区之间大致是平行的关系,没有哪一个区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现。当时较为突出的地域成见是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两地经常相互取笑、斗气。史载唐太宗曾谈起山东人如何、关中人又如何,言辞间颇有“同异”,大臣张行成当即跪奏说:“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唐太宗才猛然醒悟。而在南方,各区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关系,岭南自不必说,因为地多瘴疠,西南的巴蜀之地,也因为僻处一隅,有“蜀道难”之称,杜甫有联著名的诗“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由此可见一斑。
真正能够让人想起南方的好处来的是“江淮”。在唐人的概念中,它是“江南”和“淮南”两个地域之和的简称。“淮南”指长江和淮河之间的那个地域,当时留下来一个著名的口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可惜淮南的好地方仅止一处而已。“江南”在上文提到开元二十一年时已有“江南西”“江南东”之分,到了唐后期,“江南西”已经简称为“江
西”,照此逻辑,“江南东”该简称为“江东”了吧——可是不,它仍叫“江南”。
唐后期的“江南”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地说,它指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道(方镇)的数目增加到几十个,并且转化为事实上的高层政区,此时仍常用贞观十道作为一种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但更常用的是“江南”的狭义,即唐中叶的“江南东道”,“此时它已分属宣歙、浙东、浙西三个观察使管辖。其中,宣歙(今皖南)相对于两浙已处于边缘。而浙东(今浙东,浙南)、浙西(太湖流域及今浙北)的两浙之地,唐人又很敏感于吴和越的区别,在当时人心目中,吴地(太湖流域)才是江南的典型。
唐朝以后,虽然有时人们把扬州也视作江南的一部分,但地道的江南一直稳定地以今苏南、浙北为中心。
1.下列对“江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唐人的概念中,巴蜀、岭南从不属于“江南”,而淮南也不属于“江南”。
B.“江南”是以其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代表与塞北相对的另一极端。
C.因为“江南”得名很古,早在先秦就已问世,所以可称最为奇妙的地名。 
D.到了唐后期,江南西道已简称为“江西”,而江南东道则简称为“江南”。
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江东”变为“江左”,再变为“江南”只是把江南的雅称还原为古称。
B.唐人在南北对比中发现北方各地区大致平行,南方各区域有明显的落差。
C.从杜甫的两句诗中,可以进一步看出南北尤其是东北和西南的环境差异。
D.贞观十道最初是全国行政区划名,到唐后期已变成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正因为唐太宗在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中明显地抱有地域成见,所以他遭到了大臣的批评。
B.扬州地处长江以北,但富庶繁华,当时就存有口碑,因而唐人已把它视作地道的江南。
C.安史之乱后方镇的数目大为增加,因而“江南东道”的管辖范围较玄宗时已有所缩小。
D.如果唐朝人不敏感于吴越之间的区别,那么当时的两浙之地都可以被看成江南的典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㈠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
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李翱《杨烈妇传》)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侃率之以乘城  乘:乘隙。       B.无长少,必周而均  无:无论。 
C.则人谁肯固矣  固:坚守。       D.其徒将超城而下   超:越过。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中”是年号纪年法,“建中”是唐德宗年号,此外他还有兴元、贞元等年号。
B“若何”是固定的文言疑问词语,表“怎么样”“对……怎么办”,除此还有“如何、奈何”,有时拆开用,如“若……何”“如……何”。
C“胥吏”是官府中的小官吏,是基层的办事人员,与“掾吏”“里正”“里胥”“司马”等小官吏相当。
D绛州,贞观时属于河东道,与江州一样属唐朝的地方行政区,王勃、薛仁贵就是绛州龙门县人。李侃调任绛州太平县令,其事正应胜地。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希烈的叛军要攻占项城县时,县令李侃不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服他应忠于职责,为国家利益而坚守。
B.杨氏对召来的吏人百姓进行训话,激励他们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不做叛军之人。
C.李侃带领召集的几百人备战,杨氏亲自为他们做饭送饭,并让李侃向叛军讲话,表示准备战死决不投降。
D.李侃受伤回家,杨氏责备了他,并和他一起去指挥作战。叛军在主帅被射死后撤退,项城得以保全。
7.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译: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译:                                                            

㈡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8.诗歌第二句的写景有什么特点?怎样来抒情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9.最后两句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㈢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登高》一诗通过“                  ,                ”这两句话写出了杜甫漂泊在外,疾病缠身的生活处境。
⑵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山水奇险,水沫横飞,声响震天,展现了祖国壮丽的河山景致。
⑶白居易《琵琶行》中点明诗人江头送客时的环境,渲染出送别时人物凄凉悲惨心境的两句是                 ,                  。

乙 选考题
注意:考生只能在第三及第四两大题中任选一题,并在题号后的方框内进行选择填涂,不填涂者以第三大题论。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小题。(25分)
木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然后是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把它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对不起,能换组曲子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你不应该忘记今天是你的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可是——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披着雪花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那里,竟然有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顷刻之间,雪大了,一团一团,纷纷扬扬的飘洒下来。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
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选文有改动)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小说以“木笛”为题,并以此为小说的线索,串联情节,结构人物,组织小说,恰到好处地表现小说主题。
B.“一身黑色云锦衣衫”,运用细节描写,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运用动作描写,表现朱丹参赛时的沉痛心理。
C.“孩子方阵”的出现,表现了像朱丹一样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并不在少数,这使朱丹的举动更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D.文中的音乐大师前后不一,前以音乐大师身份出现,后又成了一个有民族同情心的人,所作所为显得做作。
E.这篇小说的用意在于告诫作为当代每一个中学生都要像朱丹一样,不忘民族耻辱,努力学习,成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卫士。
⑵阅读全文,结合朱丹的言行,在空格处把小说情节补充完整。(6分)
       被拒离开考场      吹奏悼念亡魂       
⑶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⑷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事件可以看出来?请作简要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小题。(25分)
蔡元培: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

1916年,蔡元培应教育总长范源濂的电报回国。这位他当年的旧部言辞恳切:“国事渐平,教育宜急。现以首都最高学府尤赖大贤主宰……”当时的北大还是老样子,是个“臭虫窝”、“大染缸”。对于北大这种状态,几任校长都无能为力。或许是“国事渐平,教育宜急”打动了蔡元培,这与他这么多年来教育救国的奋斗历程不谋而合。
1917年1月4日,蔡元培踏入北大。从此,北大这一潭死水掀起大波澜。蔡元培开始了他一生最为辉煌和伟大的教育改革。先生在此,北大重生。他广延积学与热心的教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术为天责的前提下,他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随后,陈独秀来了,胡适来了,梁漱溟来了……一时间,北京大学集合了当时最优秀的学术头脑。
蔡元培留学德国,发现德国的大学管理十分民主,而且,他发现学校不会因为校长的去留而出现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大的波动,因为学校是由教授来管理的,校长和各学科长由教授会公选出来。
早在1912年,蔡元培起草颁布的《大学令》中就提出教授治校的相关内容,如第十六条提出:“大学设评议会,以各科学长及各科教授互选若干人为会员,大学校长可随时召集评议会,自为议长。”
蔡元培来到北大当校长时,北大仍没有评议会,因为当时的教育部始终不允许成立。这次蔡元培据理力争,得到当局的同意.在北大的第一年,蔡元培就制定了《北京大学评议会规则》,组建了大学评议会,作为学校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以让更多的教授议决立法方面的事。随后,北大评议会决定在北大各学科(系)设立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工作。
从此,旧北大官僚衙门般的管理体制被教授治校的体制取代。经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的洗礼,北京大学脱胎换骨。蔡元培被誉为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
蔡元培成功地革新了北大,他的办学理念深得高等教育界的认同和效仿。蔡元培之后的北大校长蒋梦麟,在任期间始终奉行蔡先生的办学理念和主张。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抗战后期筹划复校时重温蔡元培的经验,刻意模仿。
直至今日,蔡元培改革北大的往事仍被反复提起,后人渴望予以复制甚至超越,但人们往往失望地发现,有很多无法复制的东西,比如先生的人格魅力。
他是一位谦谦君子,但仍时有金刚怒目的一面,1922年1 0月,北大发生了“讲义风潮”,蔡元培的校长室外聚集了几百名学生,起哄呐喊,要求废除收取讲义费的决定。蔡元培对学生破坏纪律十分生气,他向学生吼道,“我跟你们决斗”,直到逼得学生慢慢散去。
更多时候,先生是个“老好人”,冯友兰、罗家伦在回忆文章中多次提到聆听先生的教诲时如沐春风的感觉.蔡元培经常写介绍信,哪怕只有一面之缘,只要有一技之长无不相助,其提携后辈之心让人为之动容。
在混乱的民国时代,争名逐利、爱财弄权是时代的底色.蔡元培是开国功臣,是教育总长,是北大校长,是中央研究院院长,足可谓位高权重,但大先生蔡元培竟没有自己的房子。
从绍兴山阴县笔飞弄走出来,求学、入仕、从教、革命、游学,到回到教育,蔡元培怀着救治病中之家国的热切,努力培养大写的人,为时代营造风气。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相关链接:   
①蔡元培改革北大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教育领域。孙中山先生也从北大改革中受到巨大启发,认识到思想学术带动社会政治变革的内在规律,于是他后来大力改组国民党,采取切实举措,为国民党注入了新的活力.可见,北大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改革影响到中国社会层面的变化。(摘自《我们怎样才能更靠近蔡元培》)
②在北大改革中,祖父遵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他主张,“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迭自然淘汰之运命,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任他们自由发展”。为了扭转北大的学术风气,祖父凭借其渊博的学识,融合中西文化的眼界,以兼容并包的用人方针,使北大聚拢了一批学有专长的教授。(摘自蔡磊珂《我是祖父的追随者》)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蔡元培一直渴望“教育救国”。1916年,教育总长范源濂邀请蔡元培回国主持北大,这与蔡元培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欣然应邀。
      B.蔡元培努力改革学校的管理方式。他起草《大学令》提出设立大学评议会;任职北大时,不顾教育部反对,组建了大学评议会。
      C.在北大改革中,蔡元培主张的开放、包容,并非没有限制。各种学派首先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才听任它们自由发展。
      D.蔡元培治理北大,具有国际化的视野。他借鉴德国民主管理大学的经验,由教授管理学校,大学评议会规划各学科的工作。
      E.他是一位谦谦君子,但在处理特殊情况时,也有自己的底线。他面对不守纪律的学生,毫不退缩,最终使“讲义风潮”平息。
(2)文中说“先生在此,北大重生”,请简要概括蔡元培是如何使北大获得“重生”的。(6分)
(3)为什么说蔡元培在北大的改革“引领时代风气”?请结合材料,简述其原因。(6分)
(4)蔡元培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新年联欢宴会在喜气洋洋的乐曲声中拉开帷幕,一时间,觥筹交错,笑语喧哗,欢乐的气氛弥漫了整个宴会大厅。
B.如果一般读者不认为我的这本小册子言不及义,编辑出版工作者又觉得它有可借鉴之处,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
C.眼下在某些地区,“走穴”正成为一些学者乐此不疲的事情,因为这既能提高知名度,又可带来不菲的经济收入。
D.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目前,北大、清华等高校国防生的培养,初步形成了科学文化学习与军政训练并重、院校教育培养与军人实践锻炼结合的格局。
B.太阳队近来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比赛连连失利,甚至在与弱旅勇士队比赛时,也饮恨败北。
C.“锦”是一种丝织品,在古代,由于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使得织品数量有限,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时尚奢侈品。
D.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我们一定要做好考核教师的教学成绩,对于贡献突出和甘于奉献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会徽造型,   ,   。   ;      ,    ;   ,象征着青少年朋友在中运上充满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
①会徽还将“十”和“中”巧妙地融入其中
②色彩上采用红、绿、蓝三种颜色
③指出本届运动会的特征
④体现了本届运动会“阳光运动”的主题
⑤犹如一个在奔跑或舞动的阳光少年
⑥仔细看又有一个变形的汉字“长”,点明运动会的地点
A.④②⑥①⑤③   B.④③⑥②①⑤  C.⑤④⑥①③②   D.⑤③②①④⑥
16.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5分)
  注重学英语是好事,同时也要十分重视母语的学习。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最富表现力、最有魅力的语言之一。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我们自己应该学好汉语,用好汉语。某些人以能讲英语为荣,说话时夹上许多“洋文”,而母语的使用白字连篇,真是出尽“洋相”。
①总要      ②却是     ③更     ④但     ⑤随着    
17.请你利用相关知识,从下面八个句子中选出四个句子,组成两副合乎对联要求和特点的春联。(6分)
①九州春意闹百花争艳          ②东风袅袅大地绿如茵
③旭日出东方光弥宇宙          ④丽日彤彤神州春似海
⑤神州增秀色水绿山青          ⑥大地播春光花香鸟语
⑦桃花艳艳山河添秀色         ⑧三春到人间群山起舞
第一副:上联:                     下联: 
第二副:上联:                     下联: 
六、写作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高一分文理科,程光同学如愿进入了自己选择的理科,且进了理科重点班。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他念旧,想进入有原任课老师所在的班,多方诉求未果,便郁积于心,憋着一股气,人没精神,上课没劲……
请你就此现象确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A[B项误在“地理位置”,C项强加因果,D项“则简称”不当]
2.D[A项“江左”只是“江东”的雅称,B项是“我们”发现而不是“唐人”,C项对杜诗的理解不当]
3.B[扬州属于“淮南”,尽管富庶繁华,但在唐人的概念中,仍不属于“江南”])
4.A[乘,登上,见“乘彼垝垣”之“乘”]
5.C[司马是州一级属官,虽是闲职,但不是小官]
6.D[“并和他一起去指挥作战”,于文无据,原文只说“侃遂忍之,复登陴”] 
7.⑴你是一介县令,敌寇来了应当坚守;即使兵力不足,死在守城一事上,也是你的职责。 (两处判断句、焉、句意)                 
      ⑵虽然这样,县令任期满了就要离去,不像你们这些当地官员、百姓世世代代住在这里。(虽然、若、句意)
8.用“红”对“青”,色彩鲜艳(1分),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1分)。乐景衬哀情(或静的山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3分)
9.用夕阳西下,风雨袭楼,营造了凄黯(凄清)之景(3分),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后的伤感、惆怅之情(3分)。
10.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⑵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⑶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11.⑴BD[B(“一身黑色云锦衣衫”,运用外貌描写,表现是对民族音乐的挚爱,不是沉痛)(3分);D(还是赞扬丹麦音乐大师既能坚持原则,又能识英才)(2分);E(太绝对了,不仅是中学生要,大学生、小学生也要,甚至是国人)(1分)]
⑵请求更换曲目(2分)     伫立纪念碑前(2分)    终被乐团录取(2分)
⑶①点明故事发生时的时令节气,渲染了一种肃穆,悲壮的气氛。(2分)②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2分)③烘托主人公朱丹和音乐大师的纯洁高尚的美好心灵,凸现小说的主旨。(2分)
⑷朱丹是一位具有出色音乐才华(1分),又具有崇高民族精神(1分)的歌手形象(2分)。
出色音乐才华:①是两位参加决赛的选手之一(1分)。②纪念碑前的吹奏,大师的称赞和终被录取。(1分)崇高民族精神:①宁可落选也不愿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吹奏欢乐曲。(1分)②到纪念碑前凭吊死难同胞,并吹奏起悲凉的木笛以寄哀痛。(1分)
12.(1) C  E (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A项,偷换概念。蔡元培的想法是“教育救国”而不是主持北大。B项,“不顾教育部反对”错。D项,“大学评议会规划各学科的工作”错。)
 (2)答:①在师资方面,延揽积学与热心的教员;②在治校理念上,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③在管理方式上,推行教授治校。(每点2分。)
(3)答:①蔡元培通过改革,改变旧北大官僚衙门般的管理体制,使北京大学脱胎换骨;②蔡元培的办学理念深得高等教育界的认同和效仿;③北大的改革影响到中国社会层面的变化。(每点2分。)
(4)答:①心系国家,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归国主政北大;②坚守原则,斥退不守纪律的学生;③热心提携后辈,经常写介绍信推荐人才;④淡泊名利,身在高位却没有自己的房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3.D[D项“匪夷所思”的意思是“不是常人所能想到的”,与句意不合,应换成“不可思议”]
14. A【解析】B项:“问题……改善”搭配不当,应把“改善”换成“解决”或“比赛”添加谓语“致使”;C项:语序不当(缺少主语),“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改为“原材料珍贵,生产工艺繁琐”,把后一个“是”改为“成为”;D项:宾语中心语残缺,在“成绩”前加“的工作”.
15.C   [解析: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由横线处的句号和分号可知,备选的六个句子应分为四层,即④句的“主题”、⑥句的“地点”、③句的“特征”和②句的“色彩”。再从四层的逻辑来看,“主题”在前;从后文“象征着青少年朋友在中运会上充满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来看,“色彩”在最后]
16.①夹上  ②白字连篇  ③应该  ④同时  ⑤中国
17.⑴参考答案:大地播春光花香鸟语,神州增秀色水绿山青。丽日彤彤神州春似海,东风袅袅大地绿如茵。(结合对联的结构、平仄等知识筛选组合)
18.立意:材料讲心态,是改变自己还适应环境,可写适应环境,可写好老师影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河北省唐山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