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河北省辛集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2015-2016学年河北省辛集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高一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注意:客观题(含双选)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在小答题卡上,主观题用0.5mm黑色签字笔书写。第I卷(共39分)一、论述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①新版《红楼梦》电视剧一上映,就受到普遍质疑和批评。不少人把它和旧版相比,指斥它风格怪异,糟
试题预览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客观题(含双选)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在小答题卡上,主观题用0.5mm黑色签字笔书写。
第I卷(共39分)

一、论述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①新版《红楼梦》电视剧一上映,就受到普遍质疑和批评。不少人把它和旧版相比,指斥它风格怪异,糟蹋经典,不忠实原著。而导演李少红则坚持认为其实她才是“忠实原著”的,有片中大量直接取自小说的旁白为证。我觉得这种争论模糊了焦点。
②电视剧是视觉艺术、影像艺术,和小说原著文字形式有别。亦步亦趋而不顾艺术表现方式的不同,不见得就叫“忠实原著”。
③哈姆雷特穿西装是不是问题?我觉得不是;“铜钱头”是不是问题?我觉得也不是。今日的作品和旧版不像,当然不会成为问题。时隔二十多年,摄像技术等进步如此之大,如果充当旧版的影子,又何必重拍?试图贴近“90后”年轻人,则更不是问题。观众的审美情趣随时代变迁而有差异,但真正“美”的东西始终能得到认可。
④问题在于,号称“忠实原著”,实则暴露了导演和编剧用影像再现文字能力的贫乏、想象力的贫乏、运用镜头能力的贫乏、裁剪故事能力的贫乏,于是只好用旁白直接代替表演了事;问题在于号称吸取了昆剧的元素,昆剧的爱好者统统不买账,“铜钱头”从美感变成了恶谥;演员的扮相,“环肥燕瘦”的钗黛颠倒作“环瘦燕肥”,漱口成了吐口水,喷茶倒似弹射暗器……这就难以拿“忠实原著”来遮羞了。据我接触的“90后”们,只要看过原著的,就没有人喜欢这部剧的——他们还因自己莫名其妙成为挡箭牌,觉得十分冤屈呢。
⑤和莎剧一样,《红楼梦》在中国俨然成为产业。从《红楼圆梦》《红楼复梦》种种续书始,对它的“翻修”就不曾停止过。严格来讲,大部分翻修都不太“忠实原著”。大浪淘沙,现在除了专门的研究者,那些续书因为思想的庸俗和文字的低劣,早被遗忘和淘汰。越剧《红楼梦》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线索,突出的是宝黛的爱情悲剧,照旧被奉为经典,多少观众为黛玉之死一掬同情之泪。至于1987版电视剧产生于“探佚派”全盛时期,非但把后四十回统统砍去,换成了当时红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不少情节大可商榷,即使对前八十回,也做了大胆裁剪扬弃,其实又何尝完全“忠实原著”?但是它的受众之广,影响之大,文化含量之高,只怕在国产剧中再无其匹。甚至因为新版的翻拍,让更多人愈发深入地了解和热爱这部呕心沥血的大制作。当年那批演员,活灵活现地存在于几代人记忆中,与原著难以拆分。
⑥所以我绝不排斥《红楼梦》再一次翻拍,参照《哈姆雷特》的经验,即使演员裸体上场我都能够接受——只要他们演的确实是《红楼梦》,而不是被谑称为“天雷梦”的东西。
1.下列有关 “忠实原著”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不大赞同有些人的“指斥它风格怪异,糟蹋经典”观点,因为那些人对“忠实原著”
有误解。
B.作者也不赞同导演李少红的“大量直接取自小说的旁白”来作为“忠实原著”的解释。
C.作者认为,“忠实原著”就是要按照原著的故事情节或者原著的精神来具体演绎。
D.在作者看来,真正意义上的“忠实原著”有时候也并不排除大胆裁剪扬弃的一些做法。

2.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再现文字能力、想象力以及运用镜头能力等的贫乏是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演员们的最大的失误。
B.运用现代化的摄影技术不应成为批判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依据。
C.由于审美情趣的不同,试图贴近“90后”年轻人的做法本身无可非议。
D.新版剧用原著旁白代替表演算不上忠实于原著,只能表明编导能力有问题。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认为,那种不顾电视剧特有的视听艺术而跟随原著亦步亦趋的做法并不见得就是忠实
原著。
 B.昆剧爱好者以及一些“90后”对于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编创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否定。
 C.那些不大“忠实原著”而思想庸俗和文字低劣的原著翻修最终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社会
所淘汰。
 D.越剧《红楼梦》以及1987版的电视剧都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线索,突出的是宝黛的爱情悲剧。

二、古诗文阅读(共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10小题。
曹利用,赵州宁晋人。利用少喜谈辩,慷慨有志操。父谏卒,补殿前承旨,迁为鄜延路走马承受公事。
景德元年,契丹寇河北。真宗幸澶州,射杀契丹大将挞览。契丹欲收兵去,使王继忠议和,择可使契丹者。枢密院以利用应选,遂授阁门祗使,奉书诣契丹军。帝语利用曰:“关南地归中国已久,不可许;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利用愤契丹,色不平,对曰:“彼若妄有所求,臣不敢生还。”帝壮其言。
利用驰至军中,耶律隆绪母见利用。饮食毕,果议关南地,利用拒之。耶律隆绪母曰:“晋德我,畀我关南地。周世宗取之,今宜还我。”利用曰:“晋人以地畀契丹,周人取之,我朝不知也。若岁求金帛以佐军尚不知帝意可否割地之请利用不敢以闻。”其政事舍人高正始遽前曰:“我引众以来,图复故地。若止得金帛归,则愧吾国人矣。”利用曰:“子盍为契丹熟计,使契丹用子言,恐连兵结衅,不得而息,非国利也。”契丹度不可屈,和议遂定。利用奉约书以归。擢东上阁门使、忠州刺史,赐第京师。契丹遣使来聘,遂命利用迎劳之。
利用在位既久,颇恃功。天禧二年,辅臣丁谓、李迪争论帝前,迪斥谓奸邪,因言利用与之为朋党。利用曰:“以片文遇主,臣不如迪;捐躯以入不测之虏,迪不逮臣也。”迪坐是免。
章献太后临朝,中人与贵戚稍能轩轾为祸福,而利用以勋旧自居,不恤也。凡内降恩,力持不予,左右多怨,太后亦严惮利用。利用奏事帘前,或以指爪击带鞓,左右指以示太后曰:“利用在先帝时,何敢尔邪?”
内侍罗崇勋得罪,太后使利用召崇勋戒敕之。利用去崇勋冠帻,崇勋恨之。会从子汭为赵州兵马监押,而州民赵德崇诣阙告汭不法事。奏上,崇勋请往按治,遂穷探其狱。汭坐被酒衣黄衣,令人呼万岁,杖死。及汭诛,谪左迁知随州。又坐私贷景灵宫钱,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命内侍杨怀敏护送,行至襄阳驿,怀敏不肯前,以语逼之,利用投缳而绝。以暴卒闻。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九》)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奉书诣契丹军                   诣:前往
B.契丹遣使来聘                   聘:访问
C.利用不敢以闻                   闻:听说
D.恐连兵结衅,不得而息           息:停止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①晋人以地畀契丹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①遂命利用迎劳之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①言利用与之为朋党            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①遂穷探其狱                  ②其孰能讥之乎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契丹寇河北                    B.关南地归中国已久
C.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        D.因言利用与之为朋党

7.下面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若岁求金帛/以佐军尚/不知帝意可/否割地之请利用/不敢以闻。
B.若岁求金帛以佐军/尚不知帝意可否/割地之请/利用不敢以闻。
C.若岁求金帛以佐军/尚不知帝意可/否割地之请/利用不敢/以闻。
D.若岁求金帛/以佐军/尚不知帝意可否/割地之请利用/不敢以闻。

8.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曹利用“慷慨有志操”的一组是(3分)(    )
① 彼若妄有所求,臣不敢生还       ② 果议关南地,利用拒之
③ 割地之请,利用不敢以闻         ④ 凡内降恩,力持不予
⑤ 奏事帘前,或以指爪击带鞓       ⑥ 坐被酒衣黄衣,令人呼万岁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9.对下面文言语句的翻译,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
我引众以来,图复故地。若止得金帛归,则愧吾国人矣。
A.我指引军队前来,是期望恢复我们的故土。你让我停止得到金玉丝帛就返回,那么我会愧对我们的国人。
B.我率领军队前来,是期望收复我们的故土。如果仅仅得到金玉丝帛就返回,那么我就会愧对我们的国人。
C.我率领军队前来,是期望收复我们的故土。你让我仅仅得到金玉丝帛就返回,那么我会愧对我们的国人。
D.我指引军队前来,是期望恢复我们的故土。如果停止得到金玉丝帛就返回,那么我就会愧对我们的国人。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曹利用年轻时很喜欢与人辩论,情绪激昂,有志向节操。父亲死后,他曾任殿前承旨、鄜延路走马承受公事等职。
B.曹利用担任出使契丹使者,以阁门祗使身份前往契丹兵营议和,最终两国达成了和议,且没让契丹的企图得逞。
C.曹利用因为功绩显赫被朝廷封为东上阁门使、忠州刺史,赐第京师。后来他恃功益骄,最终因内侍逼迫而上吊自杀。
D.曹利用因侄子曹汭犯罪而被牵连,被贬做随州知州,后又因宦官诬陷他私贷景灵宫钱,被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3小题。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
注:此诗写于《蜀相》过后六年游夔州的武侯祠后。 

11. 对这首七律具体诗句的解释,不确切的一项是(3分)(    )
A.“垂宇宙”意指诸葛亮的声名远播且永传天地间。 
B.“纡”,曲也,“纡筹策”意为曲折周密的谋划策略,终于构建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C.“伯仲”本指兄弟,引申为不相上下。 
D.“失萧曹”中的“萧曹”指汉初名相萧何和曹参,“失”指失去。 



12.对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入异峰突起,是诸葛亮给人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 
B.第二句意思说,瞻望诸葛亮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 
C.颔联的意思说,诸葛亮运筹决策而成的三国鼎立之势,独步青云,历代敬仰。但只是他经世怀抱百施其一而已。 
D.颈联两句是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说历史上的伊尹、吕尚、萧何、曹参都在诸葛亮之下。 

13. 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是一首怀古之作,诗中除了“遗像”是咏古迹外.其余均为描写和议沦。 
B.全诗的议论高妙,而且写得极有情韵:议而不空,句句含情,层层推进。 
C.尾联两句,既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尚品质的赞歌,也是对英雄未遂平生志的叹惋。 
D.这首诗由于诗人写进了自身的情志,故能涤肠荡心,浩气炽情,动人肺腑,成为咏古名篇。 

第II卷(共111分)

(三)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空1分)
14. ⑴ 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蜀道旁水泻击石,崖谷雷鸣的奇险场景。
 ⑵ 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作者在忧国伤时的困窘生活中白发多、身体弱。
 ⑶ 在《琵琶行》中,白居易用“             ,              ”两句,表达了自己与琵琶女共同的身世之悲。
(4)在《琵琶行》中,白居易用             ,              ”两句来书写自己听取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的表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超   重
                                          肖复兴

   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地挤在一起。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
  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不过,我发现,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
  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豆蔻,这样风韵犹存的女人,在我们的电视剧里一般还要在男人怀里撒娇呢。现在,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10公斤!”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有这样肆无忌惮。听口音,是南方人。
  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囔着:“这也带!”然后又翻出一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囔一句:“这也带!”接着把好几铁盒的茶叶都翻了出来:“什么都带!”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好多东西都翻了出来,面前像是摆起了地摊。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接着下手往箱底伸了,只听见母亲叫了声:“被子呀,你也不带了!”
  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噘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说:“10公斤差不多了,你东西都不带,到了那儿怎么办?”儿子不再扔东西了,母亲站了起来,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先去试试再说。”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我问那位母亲孩子去哪里,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地摊了一地。
  这里,我身旁另一侧,又有一个女孩推着车走到她的父母身边,表情几乎和那个男孩一样气哼哼的,把车使劲推到她父亲的脚前,说了句:“严重超重!”父亲和刚才这位母亲一样,立刻蹲下身子,替女儿打开行李箱,我一看,箱子里几乎全是吃的东西,而且全是麻辣食品,不用说,来自四川。左翻翻,右翻翻,父亲权衡着取出什么好,女儿站在那里,用手扇着风,摸着脸上的汗,说着:“这都是我想带的呀!”这让父亲为难了,倒是母亲在旁边发话了;“把那些腊肠都拿出来吧,那玩意占分量。”父亲拿出了好几袋腊肠,又拿出好几管牙膏、一大罐营养品和几件棉衣,再盖箱子的时候,鼓囊囊的箱子瘪下去一大块。女儿风摆柳枝般推着车走了,我悄悄地问母亲这是去哪儿,她说是去法国读书。
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他们可以埋怨父母的娇惯和期待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              (选自《中国年度微型小说》)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超重》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儿子女儿出国读书,在机场,父母出于爱,为孩子准备了过多的行李,结果造成“超重”。
  B. 孩子朝着父母大发脾气,“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也有天气热以及马上就要远离父母而心情不好的原因。
  C.“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有塞进箱里”,“左翻翻,右翻翻,父亲权衡着取出什么好”这些细节描写都表现了“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情感。
  D.小说选材巧妙,情节波澜起伏,以情动人,读起来让人深感沉重。小说的结尾起到了点题和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2)请简要说明小说中的“我”在叙事、情节和主题等方面所起的作用。(6分)

(3)小说中的儿子和女儿见了父母都是“气哼哼的”,其原因一样吗?你是如何看的?第6段写的是与前文相同的事情,这样写重复吗?为什么?(6分)

(4)小说以“超重”为题,请探究以此为题目的好处。(8分)


四、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1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 盥洗(guàn)   炮烙(páo)      榫头(sǔn)      华冠丽服(guàn)
B. 懵懂(měng)   包扎(zā)       韶光(sháo)     间或一轮(jiàn)
C. 模样(mó)     桅杆(wéi)      朱拓(tà)       遂心省力(suì)
D. 咀嚼(jué)      监生 (jiàn)    笑靥(yàn)      人烟阜盛(fù)

17.下列语句中字型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3分)(    )
A. 悚然   告诫     甜言蜜语   丛菊两开他日泪
B. 烟霭    决计     一拥而上     环佩空归夜月魂
C. 娇养    原故     雕粱画栋     曲终收拔当心画
D. 寒喧    嗔视     委屈求全     唯见江心秋月白

18.下列各句和原文一致的一项是(3分)(    )
A.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B.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
D.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9.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                                         
  A.全国各地有关水价上涨的新闻早已在坊间传得沸反盈天,这一关涉民生的水价问题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
  B.他一人管理着好几万人的大企业,很有信心做大做强,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C.街边摊上,摆着许多有关手相、算命方面的书籍,里面的内容大都是些不经之谈。
D.残疾人艺术团精彩的演出,让全场一片感动,许多观众甚至泪湿司马青衫。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想方设法借助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是时下薄弱学校着力改变自身困境、一步步地打造自己的品牌。
B.正在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中,所有的人物关系都建立在特殊的政治背景上,如秦王去楚国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迎娶楚国嫡公主,完成秦楚联盟。
C.无论生活在省内或省外,中原作家都会把脚下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人民的生活当作创作源泉,从中汲取写作灵感,再现中原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D.不仅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有爱情的美好,有穿越时空的奇思妙想,也有诚实守信、谦恭礼让的传统美德,而且充满了时尚文化元素,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21.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林语堂先生说,中国的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华如水静流,中国人是多情的、善感的。虽然我们不都是诗人,可总会在人生的某种时刻,忽然间诗情上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就让我们从寻找中国诗歌的意象开始,从一草一木,从春花秋月开始起程,沿着诗歌的通幽曲径,抵达我们的心灵深处。
①总会有那样一个节点,我们品味人生,心绪万千
②成年跌宕时,我们谁不曾在诗酒中流连
③我们谁不曾登高看水阔山长?我们谁不曾渴望逃离喧嚣,寻访静谧的田园
④我们谁没有经过春来秋往的涤荡?我们谁没有经历日月交叠的轮转
⑤总会有那么一个契机,我们想寻找真实的自己
⑥少年飞扬时,我们谁不曾向往长剑狂歌的豪侠倜傥

A.⑥②④③⑤①    B.⑥③②④①⑤
C.④②⑥③⑤①    D.④③⑥②①⑤

五、写作(60分)

22.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CCTV-2“第一时间•天气预报”栏目有一句耐人寻味的广告语:“分享阳光,分担风雨。”你能从中获得怎样的感悟?  
请以“分享和分担”为题,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

写作之前请精心构思,最好先列个提纲,想好了再动笔,努力写出自己作文的亮点。请注意自己的书写,清爽整洁的卷面对自己以及阅卷者都是一种美好的享受。高一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一次阶段考试答案

1. C(综合分析第五段可知)
2. A(文字能力想象力等的贫乏应该是编导的问题)
3. D(省略了家族衰亡线索的是越剧

4.C(2分)( “闻”是使动用法,“使……听说”,意思是“报告”。)
5.C(2分)(A.①介词,意为“把”; ②介词,意为“因”。B.①代词,意为“他”;②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①②都为介词,意为“跟”。D.①代词,意为“他的”;②表示反问的语气,意为“难道”。)
6.D(见译文)
7.B(见译文)
8.A(2分)(④⑤表现恃功专横,⑥是曹利用侄子的行为。)
19.B(2分)(“引”译为“率领”,“复”译为“收复”,“若”译为“如果”,“止”译为“仅仅”。)
10.D(2分)(“又因宦官诬陷他私贷景灵宫钱”无中生有。)

 参考译文:
    曹利用是赵州宁晋人。利用年轻时喜欢辩论,慷慨激昂有志向节操。父亲曹谏死后,补为殿前承旨,后升为鄜延路走马承受公事。
    景德元年,契丹入侵黄河以北。宋真宗带兵亲临澶州,射杀了契丹大将挞览。契丹想收兵离去,派王继忠前来议和,宋朝寻找可以出使契丹的人。枢密院让利用应选,于是朝廷任命他为阁门祗使,带着国书前往契丹军营。皇帝对曹利用说:“关南的土地归属中原已经很久了,不能答应给他;但汉朝有拿玉帛赏赐单于的旧例。”曹利用对契丹很气愤,脸上显露不平之色,回答皇帝说:“他如果有无理的要求,我不敢活着回来。”真宗认为他的话很有气概。
    曹利用骑马赶到契丹军营,耶律隆绪的母亲接见了曹利用。吃完饭后,果然谈到关南的土地,曹利用拒绝了她。耶律隆绪的母亲说:“后晋感激我们,送给我们关南的土地。后周世宗攻占了它,现在应该归还我们。”曹利用说:“后晋以地给了契丹,后周攻占了它,我朝不知这些事。如果你们每年索要金帛来资助军需,我尚且不知皇帝是否答应,割地的请求,我不敢上报皇帝。”契丹的政事舍人高正始立即上前说:“我率领军队前来,是希望收复我们的故土。如果仅仅得到金玉丝帛就返回,那么我就会愧对国人。”曹利用说:“你为什么不为契丹仔细地考虑,假如契丹采用你的建议,恐怕会连年战争结下灾祸,不能停止,这对国家没有好处。”契丹人考虑曹利用不会屈服,于是就签订了和议。曹利用带着合约文书回到朝廷。朝廷提拔他为东上阁门使、忠州刺史,在京城里赏赐他房子。契丹人派遣使者来访,朝廷就命令曹利用来迎接慰劳他们。
    曹利用在职已经很久了,依仗功劳颇为自傲。天禧二年,辅臣丁谓、李迪在皇帝面前争论,李迪指责丁谓是奸佞小人,借机说曹利用和他结为朋党。曹利用说:“凭借一点文章得到皇帝的恩遇,我不如你;舍命深入吉凶难测的敌营,你比不上我。”李迪因此被罢免。
    章献太后执政,中人与贵戚渐渐相互勾结在一起做坏事,而曹利用凭借昔日的功勋自居,不予理会。凡是朝廷对臣子施加恩惠,他就极力坚持不给,大臣们大多怨恨他,太后也非常怕他。曹利用在垂帘前陈奏事宜,有时用手击打束带,大臣们指给太后看说:“曹利用在先帝时,怎么敢这样呢?”
    内侍罗崇勋犯罪,太后派曹利用叫来罗崇勋,告诫了他。曹利用摘掉了罗崇勋帽子和头巾,从此罗崇勋对他怀恨在心。恰巧曹利用的侄子曹汭做赵州兵马监押,州里的百姓赵德崇到朝廷来告发曹汭做违法的事情。上奏给朝廷后,罗崇勋请求前去查办,于是对案件穷追不舍。曹汭因为喝酒穿黄色衣服,让人高呼万岁,被杖打至死。等到曹汭被杀,曹利用被贬为随州知州。又因为他私自借出景灵宫的钱,被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朝廷命内侍杨怀敏护送他,走到襄阳驿,杨怀敏不肯前行,并且用语言逼迫他,曹利用就上吊自杀了。用暴病身亡上报给朝廷。


11.D(失”意思是:诸葛亮的指挥才能使萧何、曹参为之黯然失色。)
12.D(都在诸葛亮之下”不对。“伯仲之间”意思是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 
13.A (“描写”不对,应删去。)

14.⑴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⑵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⑶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4)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5.(1)B D(B 项3分,D项2分)(B 孩子朝父母发脾气的主要原因是感受不到父母“超重”的爱。D 小说的选材谈不上巧妙,情节更非波澜起伏。)
  (2)①以第一人称叙述,使小说更具有真实性和感染力。②通过“我”与孩子父母的问答推动情节发展。③揭示小说主题。(每点2分)
  (3)答案要点:①原因是一样的。都是因行李超重带来麻烦而把怨气撒在家长身上。(2分)是对长辈的爱的不理解(缺乏感受),是自私的表现。(2分)②这样写看似重复,实际上是作者有意为之。这样写可以突出表明独生子女不理解父母是一种普遍现象,使小说揭示的主题更具普遍意义。(2分)
  (4)答案要点:①是小说的线索。通过它将机场上的母子、父女的活动联系起来,构成情节。②概括了小说的内容。它既指所带行李超重,又指父母期待超重、情感超重;③揭示了小说的主旨。它反映了有些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溺爱;这种溺爱与子女对父母的冷漠、埋怨形成鲜明对比,对父母和子女有双重警示意义。(1点3分,2点6分,3点8分)

16. B(A.华冠丽服(guān) C. 模样(mú) D.   笑靥(yè))
17.D (D. 寒暄  瞋视  委曲求全    C. 雕梁画栋  曲终收拨当心画  B.环佩空归夜月魂
 A.正确)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重庆市育才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河北省唐山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