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河北省石家庄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石家庄一中2016第一学期第2次月考试卷高二语文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由青蒿素产业化带来的双创启示屠呦呦荣获诺奖,是对她个人的奖励,也是对青蒿素产业化的褒奖。屠呦呦之所以能在科研成功40多年后获奖,是由于青蒿素在使用中所产生出的巨大社会影响,为这
试题预览
石家庄一中2016第一学期第2次月考试卷
 高二语文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由青蒿素产业化带来的双创启示
屠呦呦荣获诺奖,是对她个人的奖励,也是对青蒿素产业化的褒奖。屠呦呦之所以能在科研成功40多年后获奖,是由于青蒿素在使用中所产生出的巨大社会影响,为这一奖项的实至名归,增添了厚重的分量。这其中,产业化功不可没。由屠呦呦获奖,我们更可一探科研与产业化之间的关系。 
创新与创业,这样的双创可以相辅相成。屠呦呦取得的无疑是原始创新成果。对于疟疾这个古老的病种,全球曾经有100多个国家受此困扰,每年感染人数达上亿,无数生命在蚊蝇肆虐中被夺去生命。在屠呦呦获奖前,已有4位科学家,因与抗疟疾有关的科研而获得诺贝尔奖。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人类的顽强阻击下,疟疾疫情已大大缓解,只在非洲地区,疟疾仍是一些国家棘手的病疫。作为生物世界的一部分,疟疾从来都在不断变异中重获新生。为此,科学家也总在寻找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武器。面对当时疟疾对国际主流抗疟疾药物产生的抗药性,屠呦呦另辟蹊径,从中药中找到了青蒿素,从而为人类又一次战胜这一致命顽症提供了保证,这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
但在我国,在屠呦呦的科研产出成果的20世纪70年代,疟疾显然已不是急迫的疫情,于是这一成果没有受到像国际社会那般的重视。此外,艰辛的产业化过程,也使青蒿素没有较快产生出广泛的社会影响。青蒿素是科学发明,而走向大规模产业化的却是复方蒿甲醚。复方蒿甲醚的奇特功效,正是由于其对青蒿素和本芴醇的配伍研究所得。然而,即便是功效如此之好的药物,如果不能送到最需要的患者手中,它也不可能产生出广泛的社会影响。正是由于药物的拥有者军事医学科学院与诺华公司开展的大规模合作,才使复方蒿甲醚快速走向了国际市场。2001年,世卫组织向非洲推荐了这一药物,使这一地区的疟疾死亡率下降了九成,当病愈出院的患者们高呼“中国神药”时,国际社会已经深深地记住了屠呦呦——这个降伏疟疾之魔的人。如今,复方蒿甲醚已通过85个国家和地区的药品注册,是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抗疟药。
我们不能断定如果没有后来的青蒿素产业影响,还会不会有屠呦呦的获奖。屠呦呦当年的科研成果,没有及时保护好知识产权,没有及时产业化,那是她所处时代的局限。今天全社会都在为“双创”提供良好的条件,我们完全可以缩短从创新到实现产业化的过程。埋头创新,主动创业,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都应该增强这样的意识,当这样的局面形成时,我们就会有更多的创新成果变为社会财富,而创业也是对创新成果的最好保护,世界也将由此变得更加美好。
                                              (2015年10月27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疟疾这个古老的病种,仍使全球100多个国家受此困扰,每年上亿人被感染,无数生命在蚊蝇肆虐中被夺去。
B.屠呦呦荣获诺奖,不仅是她科研创新的结果,也应归功于青蒿素产业化后在使用中产生出的巨大社会影响。
C.在人类的顽强阻击下,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除非洲地区外,世界上其他地区的疟疾疫情已大大缓解。
D.在疟疾对国际主流抗疟疾药物产生抗药性的情况下,屠呦呦从中药中找到了青蒿素,为降伏疟疾提供了保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疟疾在非洲地区肆虐的原因是疟疾不断变异,对国际主流抗疟疾药物产生了抗药性。
B.青蒿素大规模产业化的结果是青蒿素和本芴醇的配伍研究所得的、被患者誉为“中国神药”的复方蒿甲醚。
中华资源库 ziyuanku.comC.如果没有后来的青蒿素产业产生的广泛影响,屠呦呦的发明就不会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就不会获得诺贝尔奖。
D.复方蒿甲醚的拥有者军事医学科学院与诺华公司的大规模合作,才使青蒿素成为一个产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青蒿素的发明和产业化,可以看出“双创”结合,创新成果变为社会财富,创业对创新成果提供最后的保护,两者相辅相成。
B.好的科研成果如果不能及时产业化,就不能保护好知识产权,所以科研成果必须尽快产业化,发挥其社会效益。
C.创新与创业的关系,就是科研与产业化之间的关系,“双创”相辅相成,既鼓励科技工作者投身科研,又促使科研成果发挥社会效益。
D.不仅科技工作者要增强埋头创新,主动创业的意识,全社会也应该增强这样的意识,为“双创”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唯辞章、数术、天文是好,妙操
音律。 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
静以礼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闲居玩古,不交当世。
    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玄甚敬待之。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
    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谟,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
    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僖!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太尉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来源:www.ziyuanku.com    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
Ziyuanku.com                                     (选自《后汉书•蔡邕传》,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乡党高其义:“乡”是古代地方行政单位,所辖范围历代不同;“党”是古代地方组织单位,古代五百家为党,合而称乡党,指乡里、家乡,文中是指乡族朋友。
  B.搢绅诸儒莫不流涕:“搢”有“插”之意,“绅”是指古代仕宦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搢绅”意即把上朝用的笏插到“绅”中,代指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
  C.我力能族人:“族人”是由两个单音节词“族”和“人”组成,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族人”,“族”的用法和“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中的“族”是相同的。
  D.正定六经文字:“六经”是指《诗经》《礼记》《尚书》《周易》《春秋》《孝经》六部儒家经典,《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也是指的这六部经书。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B.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C.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D.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常侍徐璜等听说蔡邕善于弹琴,于是奏明皇帝,由陈留太守督促蔡邕进京,但进京途中,蔡邕走到偃师就假称生病,回家了。
  B.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请他赴宴,他走到门口却离去了,是因为他从弹琴者的琴声中听出了杀意,这正是他妙操音律的表现。
  C.蔡邕被司徒桥玄请入自己的幕府,在东观研究修撰史书,蔡邕认为经书离圣人宣扬的境界很远,文字又有很多错误,因此请求修正。
  D.王允将汉武帝不杀司马迁类比自己不杀蔡邕,意在强调如果留下蔡邕,白己将会像汉武帝受到司马迁毁谤一样受到蔡邕的毁谤。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5分)
  译文:                                                                 
  (2) 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听颖师弹琴  唐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8.结合全诗内容,请分析诗中是怎样描写音乐的?(5分) 
9.请指出作者听到的音乐的特征并简要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2)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曾提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见解,与唐代韩愈在《师说》里提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观点是相同的。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5分)
中国考古学之父
这个年轻的中国学生在“自撰简历”的最后写道:“要是有机会,还想去新疆、青海、西藏、印度、波斯去刨坟掘墓、断碑寻古迹,找些人家不要的古董来寻绎中国人的原始出来。”那一年,他22岁,即将去哈佛攻读人类学。后来,他果真去“刨坟掘墓寻古迹”了,只不过是在中原的河南、山西和山东。
1926年主持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发掘,他成为第一位挖掘考古遗址的中国学者。1930年主持济南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发掘,他让龙山文化呈现于世人面前。如今,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已成为中国远古历史的标志性术语,许多对考古学一窍不通的人竟也耳熟能详。只不过,大多数人对他却是闻所未闻。
1928年至1937年,他主持了震惊世界的河南安阳殷墟发掘,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史,并由此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直至今日,它依旧被视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重大的发掘之一。
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名字——李济。
我们关于商代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是由李济给我们划定的。他领导的安阳发掘,对20世纪整个下半世纪的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包括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夏鼐、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所长高去寻在内的中国考古学界领袖人物,都是在安阳接受的考古学训练。
已故的考古人类学大家张光直以台湾中研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的权威身份,曾对自己的导师李济做过评价:近60年的岁月里,一开始作为中国考古学之父,随后又作为中国考古学掌门人,他的学术思想一直在中国这门学问的发展中占据支配地位。
如果不将张光直所说的“中国学界”缩小为台湾学界,那么他的判断显然过于乐观了。李济在1948年年底随史语所迁台,这一选择很难以优劣论,但其所造成的尴尬局面却是显而易见的。
1959年,以《考古》杂志为代表的大陆考古学界对李济发起了猛烈的“围剿”。李济的儿子李光谟甚至还收藏了当年的一期《考古》,整整一期都在批判李济。此后,和许多政治上选择错误的著名学者一样,这个名字逐渐消逝在我们的阅读视野中。但他曾对1949年后大陆的考古发掘报告提出过严厉的批评,认为其中缺乏实际材料,充满了政治术语,对出土地、器物、尺寸等内容居然都号称“保密”。
“我想,按照他一贯的标准,这些根本都够不上考古学。”李光谟对记者感叹道。
据说,直到后来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报告出来以后,李济对大陆考古学的印象才有所改变,他自己的文章中也开始引用大陆学界的资料。儿子眼中,李济相当固执,总是直道而行。“他不知道拐弯的,有时候。”
李济去世后,人们回忆:“他是一个被上级、同僚、晚辈、学生害怕的人,但他对待真心为学的人则给予最大的帮助。”其实岂止“害怕”,在一些人眼中,此人简直就是可恶。台湾名人李敖就曾写过文章,称李济为“最后一个迷人的学阀”。李济因固执而获罪为“学阀”,但饶是刻薄如李敖,也从不否认他身上“迷人”的一面。李济人生最辉煌的一页是在殷墟,此后,考古学家和他发掘的遗址天各一方,路途迢迢。身不能回大陆的李济,晚年心中是否牵挂殷墟?隔海相望殷墟,心中是怎样一番滋味?这些问题,由于长期的两岸阻隔,甚至连李光谟也无法回答,但他说:“1977年,李济生前最后一本著作是《安阳》,可见殷墟在他心中的位置。             (选自《民国那些人》)
相关链接
1949年的社会巨变,中国学术一分为二,胡适、钱穆、李济、傅斯年等一批学人离开大陆,其中不少人在台湾传薪播火。自此以后,殊途发展,虽为异流,却显同归之势。殷墟的不少资料包括李济在台湾,使海峡对岸仍有不少学者继续着殷墟的研究。这种研究,不仅为学术,还分明包含着对乡土的牵挂,对故园的思念。《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安阳》等学术著作,均为李济去台后的心血结晶,可见古老的殷墟,仍然是他学脉所牵、心魄所系。——《考古学家李济》
11下列对传记的有关内容,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中华资源库A.李济原来的梦想是去新疆、青海、西藏、印度、波斯去进行考古发掘,后来为更好地寻绎出中国人的原始,他决定改去河南、山西和山东。
B.如果没有李济所主持的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殷商文化也只能以传说的形式出现。它的成功发掘,使得中国的信史又向前推移了数百年。
C.安阳的发掘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过很大的作用,社科院考古所的所长夏鼐、台湾史语所所长高去寻和古人类学家张光直,都是在安阳接受的考古训练。
D.“如果不将张光直所说的中国学界缩小为台湾学界,那么他的判断显然过于乐观了”,作者的意思是,其实李济的影响只是在台湾学界,在大陆他没有这么大的影响。
E.本文简述了李济的考古贡献并展现了其高尚的学养人品,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并不为很多人所知,却在考古学界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科学家形象。
12.李济为什么被称为“中国考古学之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13.文中有多处引用评价李济的话,这些引用有什么作用?(6分)
                                      
                                      
14.李敖评价李济,是“一个迷人的学阀”,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岁末年初,河北唐山、邯郸分别组织了          的关停行动,拆设备、炸烟囱,强制拆除了一批已经列入淘汰名单的钢铁落后产能。
②当前,省会的新房市场并没有出现太大的价格波动,所谓的涨价也不过是    。
③近年来,美国              要重返制造业,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中国则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这些战略的背后意图是实现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
A.大张旗鼓  虚张声势  声势浩大 
B.声势浩大  虚张声势  大张旗鼓
C.大张旗鼓  声势浩大  虚张声势
D.声势浩大  大张旗鼓  虚张声势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人口学家及经济学家们认为,放宽生育政策后,新生人口的增加在当下对刺激消费、增加就业岗位不无裨益。
B.学生倘若身陷题海无暇读书,我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朝气蓬勃的孩子变成刻板僵化的应试机器,不但失掉创新的能力,更可能拙于理性表达。
C.教育改革必须是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基础教育、有利于大学发展的系统改革。因此,高考改革定会借助更多专家的力量,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才出台。
D.苏轼历经仕途坎坷,却始终能以旷达之心消解现实痛苦,他丰富而又精彩的人生经历,正是那句流传甚广的话“生活予我以苦痛,我却报之以歌”的真实写照。
1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中共十八大以来,反腐在中共党内刮起旋风并高压推进,       ;无论是正崭露头角、渐起风云的政治明星,还是已功成名就、退居山隐的过往功臣,只要正在或者曾经涉足过违法乱纪、有腐在身,一定会“新账老账一起算”。用中央纪委的话说,就是反腐“绝不留死角”。
A.不管是已位居中央最高决策层的政治局委员,还是坐镇一方的地方官员
B.无论是已位居中央最高决策层的政治局委员,还是坐镇一方的地方官员
C.不管是坐镇一方的地方官员,还是已位居中央最高决策层的政治局委员
D.无论是坐镇一方的地方官员,还是已位居中央最高决策层的政治局委员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塑料制品多属于一次性使用,用后即扔,①        ,在公园、车站、影院、风景名胜区和公路铁路沿线随风飘扬着塑料袋、塑料薄膜、饮料瓶、包装填充物等塑料垃圾。自然界几乎没有能够消化降解塑料的细菌和酶,所以 ②       。不仅如此, ③         。当废旧塑料作为生活垃圾进入垃圾场被填埋或散落在田野进入土壤后,混在土壤中会影响土壤内的物质、热量的传递和微生物的生长,改变土壤的特性。
19.右面是“中国电信(China  TeleCom)”的图标,仔细观察后,根据要求答题。
(1) 根据你的理解,请用简明的语言说明中国电信图标的创意;


(2)结合这一图标,为中国电信拟一广告语,不超过20个字。




五、写作(55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个温水煮青蛙的故事,说的是把一只青蛙放进装有沸水的杯子时,青蛙会马上跳出来,但把一只青蛙放在另一个温水的杯子中,并慢慢加热至沸腾,青蛙刚开始时会很舒适地在杯中游来游去,到它发现太热时,已失去力量跳不出来了。有人用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太舒适的环境往往蕴含着危险”之类的哲理。
青蛙真的会被活活死吗?美国动物学教授霍奇森就做了煮青蛙的残忍实验,他研究的是两栖类动物可以耐受的最高温度是多少。霍奇森选定的加热速率是大概是每分钟1.1摄氏度。他发现到了一定温度以后,青蛙会开始躁动不安,试图逃离这个环境,如果容器允许,青蛙还是会义无反顾地跳出来。所以,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根本就是蒙人的。
Ziyuanku.com曾经给过人许多启示的心灵鸡汤故事,被证明了是假的,你有什么感受?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1.书写(5分)


 

3月考语文 参考答案
1.A.混淆时态。原文“全球曾经有100多个国家受此困扰,每年感染人数达上亿,无数生命在蚊蝇肆虐中被夺去生命”中“曾经”明确指出是历史上的情况,是降伏疟疾前的情况。
2.C.将“或然变为已然”了,原文明确说“不能断定”。
3. B 曲解原文,原文讲“更多的创新成果变为社会财富,而创业也是对创新成果的最好保护”,并未说产业化是“保护好知识产权”的唯一条件。
4.D(《孝经》应改为《乐经》。)
5.B(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6.C(蔡邕认为经书离“圣人的时代”久远,文字有很多错误。)
7.(1)我刚才弹琴时,看见螳螂正爬向一只鸣叫的蝉,蝉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为它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采分点: 向、方向、却各1分,句意2分)
    (2) 况且他忠孝一向著名,所犯罪行又无确切事实,杀了他恐怕会失去人心吧?(采分点:素、坐、无乃各1分,句意2分)
8.(1)整体上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手法。正面描写中主要运用同感(或比喻)的手法写音乐的特征,侧面描写中主要运用夸张的手法写诗人听到音乐的感受。
9.音乐特征:低婉轻柔、高亢雄壮、飘逸悠扬、丰富热闹、鲜明嘹亮,高低抑扬、起伏变化等。(答出3点即可)
10. (1)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1.B(2分) E(3分)选A(1分)A项原因表述于文无据。C项张冠李戴,在安阳接受训练的没有张光直。D项作者的意图并不是说李济与大陆没有影响,只是为了引出下文,李济当年的政治抉择。
12.①他主持了仰韶文化遗址发掘,是第一位挖掘考古遗址的中国学者。②他主持了济南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发掘,他让龙山文化呈现于世人面前。③他主持了震惊世界的河南安阳殷墟发掘,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史,并由此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④他领导的安阳发掘,对20世纪整个下半世纪的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影响。⑤他为中国考古学界培养了一大批的杰出人才。⑥他的学术思想一直在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中占据支配地位。(每点1分。意对即可)
13.①引入别人的评价,评价人身份各异,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②凸显了李济的学术地位和巨大的学术影响;③点出了其实事求是的严谨的治学态度;④展现了李济正直的人品。(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14.他被称为“学阀”是因为:①他的崇高的学术地位。他的学术思想一直在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中占据支配地位。②他独特的个性。他相当固执,总是直道而行;他是一个被上级、同僚、晚辈、学生害怕的人,甚至在一些人眼中,简直就是可恶。
他“迷人”的原因:①他杰出的贡献。先后主持了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以及殷墟的发掘,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②他的人格力量。年轻时便有理想,并一直为此而努力;对事业充满热爱;对真心为学的人会给予最大的帮助。” 
15.B(声势浩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虚张声势:假装出强大的气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大张旗鼓:比喻声势和规模很大) 
16.A(B项,语序不当,“倘若”应放在“学生”之前;C项,搭配不当,“高考改革……出台”,应在“高考改革”后加“方案”;D项,主客颠倒,应该 “生活予我以苦痛,我却报之以歌” 这句流传甚广的话是苏轼丰富而又精彩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17.D
18.①塑料垃圾充斥于各种场所 ②难以对其进行生物降解 ③塑料垃圾还改变土壤性质(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的内容,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①后面是垃圾,前面是“塑料制品”,所以此句应为“塑料垃圾”;②前面是原因,此句应该是“很难处理“;③前面是“不仅如此”后面应该是更坏的结果,再结合后面的“土壤”应该和“土壤”有关。
19.(1)A、“C”“C”形象化的电话,推测其意是中国电信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C”“C”两副牛角,联想到股市的牛,可代表中国电信上市的美好前景;
C、“C”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河北省鸡泽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四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