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起初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福建省南安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起初考试语文试卷(高一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南安一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初考试高一年语文科试卷本试卷考试内容为:语文。分七大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名篇名句默写(12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1)《卫风•氓》中表现出女主人公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的句子是,。(2)《离骚》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自己对美
试题预览
南安一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初考试
高一年语文科试卷
本试卷考试内容为:语文。分七大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名篇名句默写(12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卫风•氓》中表现出女主人公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的句子是                          ,                          。
(2)《离骚》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致死不改的句子是                          ,                          。
(3)《短歌行》中,诗人表达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                          ,                          。
(4)《兰亭集序》中作者谈及了对待抱负、情怀的两种不同态度:
第一类是               ,                。第二类是               ,                。
(5)《赤壁赋》中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现生命短暂和渺小的句子是                  ,
                         。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共10分,每题2分)
2.以下选项不完全有通假字的选项是(    )
A、箱帘六七十   蒲苇纫如丝   偭规矩而改错
B、延伫乎吾将反   进不入以离尤兮   芳菲菲其弥章
C、趣舍万殊    悟言一室之内   长乐王回深父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泣孤舟之嫠妇   山川相缪

3.以下选项加点字古今异义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义:到达,达到,动词;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今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C、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D、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

4.以下选项中不全是使动用法的选项是(      )
A、以此下心意   足以荣汝身
B、步余马于兰皋兮  泣孤舟之嫠妇
C、引以为流觞曲水    侣鱼虾而友麋鹿
D、舞幽壑之潜蛟     屈心而抑志兮

5.以下选项中对“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夫人之相与  吾与子之所共适
B、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月出于东山之上
C、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其孰能讥之乎
D、此余之所得也   纵一苇之所如

6.以下选项中倒装句式特点不同的是(    )
A、高余冠之岌岌兮   渔樵于江渚之上
B、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亦将有感于斯文  
C、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
D、凌万顷之茫然    有穴窈然

三、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虞集,字伯生。父汲,娶杨氏。集三岁即知读书,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比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
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学教授,虽以训迪为职,而益自充广,不少暇佚 。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除博士,监祭殿上,有刘生者,被酒失礼俎豆间,集言诸监,请削其籍。大臣有为刘生谢者,集持不可,曰:“国学,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为教!”竟黜刘生。
泰定初,考试礼部,言于同列曰:“国家科目之法,诸经传注各有所主者,将以一道德、同风俗,非欲使学者专门擅业,如近代五经学究之固陋也。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后再为考官,率持是说,故所取每称得人。
有旨采辑本朝典故修《经世大典》,命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俄世延归,集专领其事,再阅岁,书乃成,凡八百帙。帝以集弘才博识,无施不宜,一时大典册咸出其手。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既不效,则相与摘集文辞,指为讥讪,赖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中伤。
论荐人材,必先器识;评议文章,不折之于至当不止,其诡于经者,文虽善,不与也。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终不为动。光人龚伯璲,以才俊为马祖常所喜,祖常为御史中丞,伯璲游其门,祖常亟称之,欲集为荐引,集不可,曰:“是子虽小有才,然非远器。”祖常犹未以为然。邀集过其家,设宴,酒半,出荐牍求集署,集固拒之。
至正八年,以病卒,年七十有七。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比还长沙         比:等到。     B.不少暇佚    佚:安逸。
 C.文虽善,不与也   与:给予。     D.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  速:招致。
8.对文中两处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
    B.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
    C.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D.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虞集天资聪颖,记忆超群,三岁时他随家人避短岭外,母亲杨氏口授文章给他,他很快就能记诵,返回长沙后得到刻本,终于得以遍读经书,通晓大义。
  B.虞集重视师道,捍卫礼义,他在任儒学教授时,自觉充实知识;任国子助教时,诲人不倦;刘生在祭祀上有失礼行为,他坚持主张将其开除。
  C.虞集鸿才博识,深受重用。因赵世延归家,虞集专领修撰《经世大典》之事,完成该书;皇上认为虞集经手之事无所不宜,当时的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其手。
  D.虞集评人论文,坚持原则。他评论人才注重器量识见,评议文章重视经义,即使因此触怒他人也不改变;马祖常力荐龚伯璲,虞集却认为他不能担当大事,拒绝签署推荐书。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5分)
                                                                                      
(2)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5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①
刘长卿②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吹寒角,独戍临江夜泊寒。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长沙过贾谊宅③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④,万古唯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唐肃宗至德年间任鄂岳转运使后,出巡到夏口(今湖北武昌)一带时所作。元中丞为诗人友人,当时被贬到岳阳。②刘长卿(约726 -约786 ),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74 2-756)进士,曾因事下狱,两遭迁谪。③此诗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路过长沙时。④栖迟:居留。 
11.两首诗颔联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5 分)                                                                                                                            


                                                                                                                                                                                     
12.两首诗第二句中“楚客”各指谁?两首诗都写到了贾谊,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現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柄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跟,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來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遣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亊,还鼓动她到医脘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B.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C.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倌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E.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溫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徳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耍分析。(6分)




(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4、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3分)
A、亲和力 声名鹊起 闹别(biè )扭 称(chèng)心如意
B、倒胃口 皇天后土 瞭(liǎo)望哨 金蝉脱壳(qiào)
C、哈蜜瓜 明眸皓齿 撑(chēng)场面 姹(chà)紫嫣红
D、敞篷车 异彩纷呈 差(chà)不多 白雪皑皑(ái)

1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风电属于绿色清洁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不能墨守成规,应该把握机遇,发挥我们幅原辽阔、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风电。
B、许多造诣远不能与他媲美的人早已声名雀起,他却仍然不急不躁,保持着艺术家应有的淡泊与执着,相信自己终究会跻身真正的大师行列。
C、为了抑制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快速膨胀,某市实施限牌新政,规定参与摇号竞价的申请人必须持有驾照,这一门槛绊住了7万多人。
D、活根吸水与花茎泡水养出来的花,乍看似无二致,但一段时间后命运迥异:一个让你忍不住精心浇灌,另一个新鲜过后被弃若蔽屣。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为弘扬传统文化,丰富师生课余生活,元旦期间,学校团委举办首届校园书画展,师生舞文弄墨,共度美好时光。
B、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评选了2015年十大流行语,“获得感…‘脑洞大开”“创客”等词语脱颖而出。
C、《芈月传》是孙俪继《甄媛传》后与金牌导演郑晓龙合作的第二部作品,一经播出便石破天惊,引爆荧屏。
D、夕阳,在中国诗歌中大多是象征“没落”的意象,龚自珍也以此象征江河日下的国势,如“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


1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4分)
 ①只有老老实实承认历史,才能迈过历史问题这道坎。②二战以后,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的“惊天一跪”,在很大程度上让德国解开了历史罪(niè)       带给这个民族的精神困境。③而在纪念列宁格勒保卫战70周年之际,德国总统高克又给俄罗斯总统普京写信:“想到纳粹德国针对苏联发起的歼灭战,悲痛与忏悔的泪水浸(zì)       了我的衣裳。”④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罪(niè)             浸(zì)          
(2)材料中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改正。(2分)
序号:            
修改:                                               
                                         


七.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说“想要走得快,就单独上路;想要走得远,就结伴同行。”
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文体:要求议论文。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南安一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初考试
高一年语文科参考答案
一、名篇名句默写(12分)
(1)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4)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5)寄浮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共10分,每题2分)
2. D(分析:A、“帘”通“奁”,“纫”通“韧”   “错”通“措”;B、“反”通“返” “离”通“罹” “章”通“彰”;C、“趣”通“趋” “悟”通“晤” “父”通“甫”;D、“冯”通“凭”  “缪”通“缭”   “泣孤舟之嫠妇”没有通假)
3. B(分析B古今异义倒置)
4. C(分析:A、下,名词使动用法,使委屈  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荣;B、步,名词使动用法,使……步行   屈,动词使动用法,使……委屈;抑,使……压抑;C、流,动词使动用法,使……流   侣、友,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D、舞,动词使动用法  使……起舞  泣,动词使动用法   使……哭泣)
5. D(分析:A皆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皆为相当于结构助词“的”;C皆为代词,指代人、物、事、地方等,作宾语;D、第一个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第二,动词,去,往
6.A(分析:A、第一句定语后置句 , 第二句状语后置;B、皆为状语后置 ;C、皆为宾语前置句;D、皆为定语后置句)

三、文言文阅读(19分)
7. C  解析:与:赞许。
8. D   解析:正确标点:“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另,A、B句正确标点:“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
9.A   解析:从原文看,虞集在得到刻本之前就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
10.(1)诸生等候虞集离开(官署)后,常常带着书本到他家完成课业,其他馆的学生也多相继到虞集处请教。
(2)当时世家子孙因(凭)才能名声被提拔任用的很多[或“当时因(凭)才能名声被提拔任用的世家子孙很多”],他们担心虞集获得的恩宠一天比一天多(深、厚、重),常常想着用什么办法离间他与皇上。
解析:(1)5分;译出大意给2分;“伺”(“等候”“候望”“等待”“等着”等)、“卒”(“完成”“完毕”“终了”等)、“相率”(“相继”“一个接一个”“接连不断”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5分;译出大意给2分;“进用”(“提拔任用”“晋升任用”“推荐任用”等)、“有以”(“有……的办法”“有办法”“用……的方法”等)、“间”(“离间”“使……隔阂,疏远”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参考译文】
虞集,字伯生。虞集的父亲虞汲,娶妻杨氏。虞集三岁时就已知读书,这一年是乙亥年,虞汲携全家去岭外,战乱之中没有书籍可带,杨氏口授文章,虞集听一遍就能诵记。等到回到长沙,拜师学习,才得到各经的刻本,(那时)虞集已是读遍了诸经,通晓其大义了。
大德初年,被授任大都路儒学教授,虽然是以教导学生为职责,但他在学术上却更加自我充实拓展,没有片刻悠闲逸乐。任国子助教后,就以师道为己任,诸生等候他离开(官署)后,常常带着书本到他家完成课业,其他馆的学生也多相继到虞集处请教。任博士时,虞集曾在殿上监督祭祀,有一个叫刘生的人,因喝醉了酒而在祭祀时失礼,虞集将此事告诉学监,要求削除他的学籍。大臣中有人为刘生讲情,虞集坚持认为不可宽恕,他说:“国子监,是讲礼义的地方,出现这样的事而不予惩治,用什么教育人!”最终开除了刘生。
泰定初年,在礼部举行考试,虞集对同僚们说:“国家分科考试之法,各经典的传和注各有所规定,将要以此统一道德标准、风俗习惯,不是想让学者各自独占其业,如同近代研究五经的学究那样固执浅陋。经典著作意旨深远,不是一人之见所能详尽,考试之文,推选其高深者录取,不必先有成见,假若先有成见,就会使求贤之心变得狭隘,而差错即从此而生。”其后他两次任考官,都坚持此说,因此每次录取的人都是人才。
有旨令采辑本朝典章故事纂修《经世大典》,命虞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不久赵世延挂职归家,便由虞集单独负责此事,过了两年之后,书才完成,共有八百卷。皇帝因为虞集宏才博识,所经手的事都做得十分妥当,一时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虞集之手。虞集每次奉旨拟写文章,一定要用帝王之道、治乱之因,从容地讽喻切责,寄希望于皇帝看后有所感悟,他在接受皇帝咨询以及论述古今政治得失时,尤其能够委婉地将道理讲明。当时世家子孙因才能名声被提拔的人很多,担心虞集获得的恩宠一天比一天多,常常想着用什么办法离间他与皇上。没有奏效后,他们就一起摘录虞集的文辞,指责其中有讥讪之意,仰赖天子明察其中原委,所以没有能够中伤他。
虞集评论人才,一定以其人的识见器量为先;他评议文章,不以最恰当的言辞使对方折服就不停止,对于那些违背经义的文章,即使文辞优美,也不赞许。虽然因为这两点触怒他人而招致别人诽谤,但虞集始终不因此而改变原则。光人龚伯璲,凭借才俊而被马祖常喜爱,马祖常任御史中丞时,龚伯璲成为他的门上客。马祖常屡次称赞他的才学,想要虞集出面把他推荐给朝廷,虞集认为不可,他说:“此人虽然略有才华,但不能担当大事。”马祖常听后仍然不以为然。马祖常邀请虞集到他家中做客,设置了酒宴,酒过一半时,他拿出推荐书请求虞集署名,虞集坚决拒绝。
至正八年虞集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四、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1 、①相同点:寓情于景。第一首诗颔联诗人远眺汉口,看夕阳西下,暮归的鸟儿斜着翅膀渡过江去,遥想洞庭秋水浩渺,似与渺远的天边连在一起。诗人身在汀洲心驰洞庭,对友人的牵挂思念之情充盈其间。第二首诗颔联“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象,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贾谊旧宅,表现出对贾谊的景仰向慕和自己的孤独落寞之情。(3分。答出“寓情于景”1分,简要分析2分。)
②不同点:第一首诗颔联分写两地景物,一为实景,一为虚景。上句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虚写友人所在地洞庭湖浩渺的水色,虚实相生,使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真挚、浓烈。而第二首诗颔联所绘为眼前实景。(2分)(如果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第二首答拟人手法不给分)
12 、①第一首诗中“楚客”指诗人自己(亦可指诗人和友人);第二首诗中“楚客”指贾谊。(2分)
②第一首诗结尾用贾谊之典,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此次遭贬的不平和同情;而“古今怜”三字,表明在诗人看来士人遭贬是一种历史性的悲剧。(2分)第二首诗诗人遭第二次迁谪路过长沙凭吊贾谊故居,怀人伤己,感怀自己屡遭迁谪的命运。贾谊“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一个“悲”字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诗人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君主对诗人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诗人对当朝君王的不满溢于言表;“怜君”,“君”既指贾谊,也是诗人自况,“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不应该被放逐到天涯,表达了诗人伤心哀惋的喟叹和对强加在他们身上不合理现实的控诉。(2分)(考生能结合诗中某一句具体分析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3.(1)BC【解析】A项“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错;D和E项理解不准确。
(2)小说的明线是:马兰花得知麻婶得病后发呆——到医院看望未提六百元钱事——对丈夫常拿六百元钱说事很伤心——读麻婶女儿的信满眼泪水。小说的暗线是:麻婶向马兰花借六百元钱——得脑溢血在医院抢救,未果——其女儿火化麻婶带骨灰回上海——写信替母还马兰花钱。
小说明暗线交织,使得情节的发展脉络清晰,也使小说的主题得到更深的挖掘。
【解析】小说的线索是指情节的发展脉络。有时,小说会有明线与暗线两条线索。对此及明暗线这样安排的有什么好处,可回想咱们学过的小说《药》。小说明暗线安排的好处或作用的分析,一般是从情节的安排和主题的挖掘这两个角度切入。
(3)①大方善良,富有同情心。 ②诚恳老实,知恩图报; ③ 坚强,不妥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人物形象。根据情节,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概括。
(4)第一次是马兰花的男人得知马兰花借钱给麻婶,一直没有向麻婶要。得知麻婶死后,马兰花的男人大怒而走,马兰花伤心而哭。第二次马兰花的男人一直叫叫马兰花索取,马兰花不应,男人再次而怒,马兰花痛心。第三次,马兰花收的麻婶女儿寄来的钱和钥匙。喜极而泣,三次流泪,变现不同,心情也不同,更能突出马兰花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厚,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并有利于表现小说的主题。

六、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4、D(A选项“称心如意”的“称”读音错误,应为“chèn”;B选项“瞭望哨”的“瞭”读音错误,应为“liào”;C选项“哈蜜瓜”的“蜜”字形错误,应为“密”)
15、C(A 幅原—幅员,B 声名雀起—声名鹊起,D 蔽屣—敝屣)
16、D(A.舞文弄墨: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B.脱颖而出:锥尖透过布囊显露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福建省南安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