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益阳市箴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时量:12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李白杜甫出现的原因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的出现,是有原因的。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尤其是《国风》)和战国时期的楚国诗歌(尤其是屈原的《离骚》),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风格的诗歌传统的
试题预览
益阳市箴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3月月考
语文试题

时量:12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
李白杜甫出现的原因
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的出现,是有原因的。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尤其是《国风》)和战国时期的楚国诗歌(尤其是屈原的《离骚》),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风格的诗歌传统的先河。后来,曹操父子的大力提倡,声韵调分析方法的引进,南北朝诗人在声韵格律上的讲究和艺术经验的积累等,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李白和杜甫,都是站在前人搭好的台子上的诗歌巨人。
李白、杜甫生活的时代,由唐太宗奠定的文艺政策,是无比宽松的。诗人们写什么、怎么写,朝廷不加任何限制,没有任何要求。讥讽皇家奢靡、批评朝政、批判制度、揭露社会黑暗、鞭挞官吏贪婪,都不会惹祸上身。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众多皇帝后妃王公将相加入作诗者的行列、诗歌是唐朝最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等文化环境因素,使得诗人能够成为当时社会耀眼的明星,给予他们必要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可以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诗歌创作的动力。唐朝对外开放,外国商人、文化人云集长安,使得诗人们眼界开阔,心胸广大;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这些又使得诗人们的作品更加大气隽永,传之久远。太平日久,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空前富足,“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这使得包括李白、杜甫在内的唐代诗人少年时代就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青年时代能到处游历,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精神世界。
个人方面,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广为人知。有诗为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就是给许多人留下潇洒飘逸印象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是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工夫的。从《古风(其一)》中可以略见一二:“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当然,原因远不止这些,但是,李白、杜甫只有两个。理论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必然性。
当今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许多方面的条件(例如交通、旅游)远比唐朝要好,但仍然未能出现像李白、杜甫那样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1.下列对于“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在唐代出现的客观条件,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与《离骚》以来,历朝各代诗歌创作与理论的积累,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B.唐代文艺政策非常宽松,朝廷对诗人的创作,没有任何要求和限制,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思想,批判现实,而不必担心惹祸上身。
C.诗赋既是唐代科举取士的依据,又是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诗人凭借写诗也可以成为耀眼的明星,从而产生巨大的创作动力。
D.个人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是广为人知的,潇洒飘逸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工夫。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白、杜甫继承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受到了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影响,因此就取得了远高于前人的艺术成就。
B.唐代的诗歌大气隽永,传之久远,这和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得益于诗人们眼界开阔,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 
C.许多唐人的诗句,反映出唐代社会太平日久、经济发展、生活富足的社会现实,这些为诗歌的发展与诗人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D.唐代诗人能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游历四方,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能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的精神世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杜甫的诗歌创作取得巨大的成就,其中的原因可以从艺术积累、时代环境和个人努力等诸多方面来解释。
B.李白、杜甫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但这些原因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
C.当今中国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交通、旅游等条件远比唐朝时要好,应该说具备了出现杰出诗人的物质条件。
D.当今中国未能出现在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原因恐怕主要得从文学传统、政治环境等方面去寻找。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8题。
真州东园记
欧阳修
真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之治所。龙图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仲涂为其判官。三人者,乐其相得之欢,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
岁秋八月,子春以其职事走京师,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泛以画舫之舟。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芙渠芰荷之的砺①,幽兰白芷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其宽闲深靓,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吾于是信有力焉。凡图之所载,皆其一二之略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其为吾书其大概焉!”
又曰:“真,天下之冲也。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然而池台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之士无日而不来,而吾三人者有时而皆去也,岂不眷眷于是哉?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
予以为三君子之材贤足以相济,而又协于其职,知所后先,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之贤士大夫共乐于此。是皆可嘉也,乃为之书。                                                     
——庐陵欧阳修记。
注  ①的砺:明亮鲜明。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真州当东南之水会               当:应当  
B.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         示:指示
C.吾于是信有力焉                 信:相信        
D.而又协于其职                   协:协助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凡图之所载                  ②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①而因其暇日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C.①其为吾书其大概焉            ②窃为大王不取也
D.①乃为之书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6.选出全属于真州东园美景的一 项(  )
①流水横其前                     ②芙渠芰荷之的砺
③苍烟白露而荆棘                 ④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
⑤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           ⑥草木日益以茂
A.①③⑤      B. ①②④     C.②④⑥      D.③④⑥
7.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园是施正臣、许子春和马仲涂三人于闲暇之时用监军荒废的营地建造的一座园子。
B.作者欧阳修从夕日的废营地变为美丽的东园这事实中认识到有能力可以改变环境。
C.东园吸引着四方人士天天前来游览,而施正臣等三人却是有空才能去,所以流连忘返。
D.作者面对东园艳丽典雅的景致和游人游玩的欢乐激动不已,欣然命笔,为园作记。
8.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4分)
  
②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3分)
 
③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之贤士大夫共乐于此。(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9—10题。
听  筝(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释】:①当时诗人的族侄、著名文家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南陲海涯。 
9.诗人说“听筝”听出了“无限秦人悲怨声”,试分析诗中都有哪些“悲怨声”。 (6分) 
10.本诗重点写“声”,却又不直接写“声”,没有用一个象声词,却显示了“此时无声胜有 声”的艺术魅力。结合诗句赏析诗人是如何使诗歌达到这一艺术效果的。(6分)

(三)11.名篇名句默写(6分)
①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②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
③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 —15题
唯灵魂不可征服
纳尔逊·曼德拉,领导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国父,名满天下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我们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受到最高程度和最大规模集体敬仰的人物。
   2013年7月18日 是曼德拉95岁寿辰,但半年来已多次传出其病危的消息,人们为他祈祷,同时内心在逐渐接受他终将离去的事实。
对曼德拉的赞颂铺天盖地。对他自己,唯已故香港歌手黄家驹的《光辉岁月》最具直抵内心深处的力量。无论何时何地歌声响起,纵不能再如年轻时那般心潮澎湃,眼底总有一点热意和泪意。据说,当年曼德拉请人将歌词译成英文,听罢潸然泪下。
黄家驹1990年3月创作《光辉岁月》,当时曼德拉刚刚出狱一个月。从1962年8月再度被捕到1990年2月重获自由,从44岁到71岁,他服刑27年,被单独关在荒凉海岛监狱的一间狭小牢房里,屡遭看守虐待。因长时间在烈日下的采石场做苦工,他的眼睛从此受不了强光刺激。
“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在他生命里仿佛带点欷歔/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肤色斗争中……”
为了理想和信仰,激昂慷慨,坚贞不屈,这样的仁人志士古今中外不算罕见。难得的是曼德拉不仅有理想和信仰,而且有平和的理性。
1964年被判终身监禁时,他在法庭上发表了长达4个小时的演讲,神情镇定——“我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在这样的社会里,所有人都和睦相处,有着平等的机会。我希望为这一理想而活着,并去实现它。但如果需要的话,我也准备为它献出生命。”
1990年2月,他在全世界的欢呼声中重获自由,态度甚至更加平静:“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他以善良和宽恕,作为新南非国家团结的黏合剂。
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残留的躯壳亦能继续迎接光辉岁月。黄家驹的歌词仿佛神奇的预言。多数人一生的华彩乐章早早、草草终止于青壮年时代,但曼德拉不然,为废除种族隔离制度而进行的斗争、72岁之前的年轮,不过是他的前半生。
后半生里,曼德拉赢得1994年大选,成为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尽管被批评任内虽重视人民却忽视政策,但谁都不能否认他的功绩——主导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的民族和解与政治转型,实现政治权力的稳定交接。他确无一双魔术之手,不能帮助国家和同胞立竿见影地摆脱贫困、犯罪等种种社会问题,但他对待权力的姿态和对制度的建设,保障了南非作为多种族、多部族共处的彩虹国度内部的持久和平。
上世纪90年代,是整个非洲大陆从一党制向多党制选举大规模转轨的时代,五六十年代民族独立运动中涌现的非洲领导人,鲜有主动挂冠求去者;而在多党制选举中上台的首批新生代领导人中,处心积虑再三谋求连任者比比皆是。
曼德拉却是异数。1999年首个总统任期届满时,他若想连任易如反掌,但他果断宣布退休。这个愿意为信仰把牢底坐穿的人,不愿意为权力而多恋栈一天。他用前半生证明了自己威武不能屈,又用后半生践行了富贵不能淫。世人趋之若鹜的权力名利,于他竟然如浮云。
独对铁窗的漫漫岁月里,曼德拉时常念诵19世纪英国诗人威廉·亨利在病榻上创作的诗篇《不可征服》,末段俨如誓言:“命运之门何其狭窄,不要紧/刑罚折磨何其严酷,没关系/我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我是自己灵魂的统帅。”
谁的一生不曾经过彷徨的挣扎?而风雨中始终抱紧自由,囹圄中坚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
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在人性的光谱里,曼德拉一生所添颜色,何等绚烂,耀人眼目。
(选自 2013年6月28日 《国际先驱导报》) 
【相关链接】
     2013年12月6日 (南非时间5日),曼德拉在约翰内斯堡住所去世,享年95岁。在曼德拉的一生中,他留下了无数的遗产,这些遗产将激励着后人永远向前。
谈种族:让黑人和白人成为兄弟,南非才能繁荣发展。谈渴望:“在那漫长而孤独的岁月中,我对自己的人民获得自由的渴望变成了一种对所有人,包括白人和黑人,都获得自由的渴望。”谈解放: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一样需要获得解放,种族主义者同样也是囚徒,他们“被偏见和短视的铁栅囚禁着”。谈自由:“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谈伊战: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我们看见了美国和布什的一举一动,到底谁是世界的威胁?谈退休:“我已经演完了我的角色,现在只求默默无闻地生活。我想回到故乡的村寨,在童年时嬉戏玩耍的山坡上漫步。”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6分)
A.文章第一段说:“曼德拉是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国父,是名满天下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我们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受到最高程度和最大规模集体敬仰的人物。”该段高度概括了曼德拉的功绩,起统领全文的作用。
B.这篇传记,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分节点介绍了曼德拉一生的主要事迹。
C.被翻译成英文的《光辉岁月》之所以能够让曼德拉潸然泪下,是因为歌词触动人心,激起了曼德拉情感的共鸣。
D.这篇人物传记,相关材料的链接完全可以删掉,因为正文内容已将曼德拉的伟大形象充分展示了出来,没必要再画蛇添足。
E.文本标题《唯灵魂不可征服》,既是说明曼德拉的淡泊名利不可征服,更是说明曼德拉永恒的信念不可征服。
13.纳尔逊·曼德拉这一伟大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14.这篇传记为了刻画传主,除对传主详细刻画外,还大量引用了一些他人材料及链接材料,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15.纳尔逊·曼德拉是我们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受到最高程度和最大规模集体敬仰的人物,请结合材料,分析原因是什么?谈谈对我们的人生有何启示?(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近年来,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家电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家电出口额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令世人瞩目。
  B.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特立独行,致力创新,他制定出的电子商务竞争模式,成为众多电子商务网站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C.生活方式是一个人衣食住行、工作休息、待人接物等方面的方式习惯,医生认为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健康长寿休戚相关。
  D.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暮鼓晨钟地辛勤劳作,几乎没有片刻喘息,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支撑起他们的筋骨呢?。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魅力在于舞台表演,在于独特而美妙的唱腔和优雅而宛转的演唱,并因演唱而得以更广泛传播。
B.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践行和坚守的核心价值,不仅全社会要践行和坚守,广大青年都要践行和坚守。
C.修订食品安全法体现了党和政府捍卫人们“舌尖上的安全”的信心与决心,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将更加有效地解决目前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
D.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5月13日发布的“教育蓝皮书”显示,去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达71.9%左右,与历史数据相比并不落后。
18.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要从下列对联中选出内容适合的三副,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摄影小组,以示祝贺。这三副对联依次是(   )(3分)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旧丰神  
②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③常向秋山寻妙句     又驱春色入毫端
④天涯雁寄回文锦     水国鱼传尺素书
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A. ⑤②③     B. ①③④     C. ⑤③①      D. ①④③

19.仿照画线的句子,由花及人,续写句子。(可不拘于画线句子的形式)(6分)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愈是昂贵的花愈容易凋谢。他的结论是:要珍惜青春呀,因为青春是最名贵的花,最容易凋谢。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乏芬芳。
他的结论是:                                               。
    再有一位花贩告诉我,清晨买莲花一定要挑那些盛开的。早上是莲花开放最好的时间,如果一朵莲花早上不开,可能中午和晚上都开不了。
他的结论是:                                                   。
  
六、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苗得雨
世上好像———
只有沙最不值钱
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
就在它的里面。
     阅读短诗,根据诗的寓意,发散自己的思维,大胆联想与想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自选立意,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语文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D话题不一致,表述的是个人方面的原因
2、A   试题分析:A范围缩小,题干中“就取得了远高于前人的艺术成就”说法不妥。根据文章可知,李白、杜甫取得远高于前人的艺术成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题干所述只是其中的两方面。
3、D试题分析:D“文学传统”错误。
4、C(A、地处、处于,B、给……看,D、协调、配合)
5、B趁着(A、“所”字结构/表被动,C、替/对 ,D、于是、就/表判断)
6、B(③建园前的荒凉,⑤想象中的行为,⑥东园未来之情况)
7、A(B发出可以改变环境感慨的是许子春。C原文意思是“三人总有离开的时候,难道会不留恋这园子吗”?D作者并未亲到东园,只是根据一幅画而想象作文。)
8、①扩建东园,修建了一座清雅的宴会厅堂,开辟了后园,作为宾客戏射的场所。(大意1分,“敞”1分,“拓”1分“圃”1分。)
②来往的四方宾客,我们可以同他们在此同享欢乐,难道这(修建东园)仅仅是为了我们三个人吗?(大意1分,“宾客往来者”定语后置1分,“私”1分。)
③然后在空暇休息时,又与各地来的贤明之人在东园同乐。(大意1分,“休其余暇”1分,“同乐”1分)
【参考译文】
真州正处于东南各路水上交通的交会之处,所以成了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衙门的所在地。龙图阁直学士施正臣、侍御史许子春两君担任正副发运使的时候,监察御史里行马仲涂君做他们的判官。三人为他们能合作共事而感到很高兴,因而趁着闲暇时间找到州里监军荒废了 的营地建造了一座东园,天天去那儿游览玩。
今年秋天八月,子春因为公事来到京城,画了他们称作“东园”的图给我看,说:“东园的面积约有一百亩,前面有一条小河流过,右边有一泓清池,北面筑起了一座高台。在台上修一座拂云亭,我们可以眺望远方;在池边建一座澄虚阁,我们可以俯瞰池水;在水上我们可以泛著华丽的游船;扩建东园,修建了一座清雅的宴会厅堂,开辟了后园,作为宾客戏射的场所。水面上荷花艳丽鲜美,岸边幽兰,白芷放出芳香,还有那些佳花美树成行排列,阴影交迭。这是过去苍烟白露和长满荆棘的地方;高高的屋脊、巨大的飞檐,在日影水光里上下摇动,宽敞而幽静,可以产生回声与阵阵清风,这便是过去断墙破壁十分荒凉的地方;现在,每逢良辰佳节,真州的男女,聚集一起吹弹歌唱,这便是过去天色昏暗如黑夜、风风雨雨,鼬鼠蝙蝠以及飞禽走兽吼叫的场所。我因此相信有力量可以改变环境。图画中所画的,不过是其中一点概貌。假如登上高处眺望远近的山河,在水中游玩跟踪鱼儿游动,那景象的情趣登临的欢乐,只有游览的人自己去体味感受。.凡是画工所不能画出的一切,我也无法用言语表达。请你为我们写一篇介绍大体面貌的文章吧!”
    他又说:“真州是天下的交通要道。来往的四方宾客,我们可以同他们在此同享欢乐,难道这(修建东园)仅 仅是为了我们三个人吗?然而池台亭阁 一天天地修饰更新,花草树木一天天生长茂盛,四方人士没有哪天不前来游 览,而我们三人总有离开的时候,难道会不留恋这园子吗?不为此事写篇文章,后人谁会知道这园子是我们三人修建的呢 ?”
我认为他们三人 的才能道德可以互 相补益,而且又在工作上协调配合知道应该先做什麼,(指关心国计民生)后做什麼(指修建园林),使官府百姓都富裕充足,东南六路的人都没有辛苦、忧愁的埋怨;然后在空暇休息时,又与各地来的贤明之人在东园同乐。这都是值得嘉扬的啊!于是为他们写下了这篇文章。 
9、①伤春惜别之情。颔联那柳条摇曳、柳絮纷飞、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 ,强烈地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 ②思亲之情(盼子思夫、离愁别恨)或思乡之情。颈联想象白发老母枯坐灯前“愁灯影”、红颜少妇伫立楼头“思月明”,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灯前别无他人,只看到自己的影子,可见何等孤独,怎能不“愁”?楼头没有亲人,只见明月高悬,可见何等空荡,怎能不“思”?“一愁”“一思”写尽了无限幽怨。第六句诗也可理解为游子楼头望远思乡。 ③对远方身处困境的亲人的担忧之情:尾联写诗人 怀着苦情听筝声,亲人南北远离,又遭厄运,怎不牵挂、担忧?(6分)
10、①想象、联想:颔联意为听到筝声似乎看到了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杜鹃鸟绕着落花,啁啁啼血。颈联意为那低沉、幽咽的筝声,好像谁家的白发老母枯坐 灯前,为游子不归而对影悲泣;又好似谁家的红颜少妇伫立楼头,为丈夫远行而望月长叹。  ②通感:用视觉形象写听觉感受。如“柳态”“灯影”。 
③作者运用想象、联想、通感等手法将悲怨的乐声转化为生动鲜明的形象,以激发读者的想象,让他们按自己的生活体验,从画面中去感知形象,感知音乐的魅力,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11、 ①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②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③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12、A、C(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答B、D不给分。)【解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文字进行对比,以确定正误。题中,B项错误在于,“严格按时间顺序”的表述不对,文本先倒叙,主体部分才是按时间顺序。D项说“相关材料的链接完全可以删掉”是不对的,不能去掉,链接材料是对曼德拉形象的有益补充。E项错误在于,不可征服的是信念。
13、纳尔逊·曼德拉这一形象具有如下特点:①他激昂慷慨,坚贞不屈;②他爱好和平,追求自由;③ 他慈祥善良,宽厚包容;④他富贵不能淫,淡看名和利。(需适当结合文本分析。答出3点即可给满分。)
14、大量引用他人材料及链接材料有如下作用:①使传主形象更为丰满,更为鲜明,突出了主题。如引用《光辉岁月》和英国诗人威廉·亨利《不可征服》的材料,目的是高度颂扬曼德拉这位慈祥的老人为了理想和信仰,激昂慷慨、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全方位展示了曼德拉的人生信条。 ②大量材料的引用使传记更具真实性,更有说服力,引起了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进而对传主产生无限的崇敬。
15.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曼德拉之所以受到最高敬仰,是因为:①曼德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3周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第六期)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