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2月月考试题试题语文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16届2月月考试题试题语文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6届2月月考试题试题语文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美国著名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的死再一次提醒我们,抑郁症是一种可怕的疾病。一个人无论事业多么成功,或者表面上多么幸福,都有可能被抑郁症缠上。有人认为抑郁症就是一时想不开导致的情绪低落,纯属心理
试题预览
2016届2月月考试题试题
语 文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国著名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的死再一次提醒我们,抑郁症是一种可怕的疾病。一个人无论事业多么成功,或者表面上多么幸福,都有可能被抑郁症缠上。
有人认为抑郁症就是一时想不开导致的情绪低落,纯属心理问题。其实不然,抑郁症属于生理性疾病,与遗传和环境刺激都有关系。得了抑郁症的病人绝不仅仅是情绪低落这么简单,而是对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无动于衷,仿佛大脑被屏蔽了。病情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幻觉,听到或者看到完全不存在的东西。
还有人认为抑郁症是导致自杀的直接原因,但实际情况并不是那么简单。抑郁症患者确实对生活失去了兴趣,但这并不等于他想死。有人做过统计,虽然大多数尝试自杀者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但真正付诸行动并“成功”的还不到4%。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还有两个因素和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相关。其一,抑郁症患者如果服用某种神经性药物的话,自杀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这里所说的神经性药物特指中枢神经抑制剂,包括鸦片、海洛因和吗啡等毒品。威廉姆斯就是个瘾君子,曾经多次进戒毒所接受治疗,说明他的毒瘾已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其二,抑郁症患者如果还伴有狂躁症,情况就会变得格外严重。狂躁症和抑郁症正相反,患者表现为情绪失控,精神极度亢奋,思维大幅跳跃,说话口无遮拦。事实上,不少抑郁症患者会在抑郁和狂躁之间来回切换,一会儿兴奋到顶点,转眼间又抑郁到极点,医学上称这类病人为躁郁症患者。威廉姆斯就是一个典型的躁郁症患者,他自己也承认他一上舞台就会变成一个疯子,回到生活中就会立刻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想说话。
像威廉姆斯这样的情况在演艺界似乎非常普遍,很多演艺界人士都有这种倾向,自杀的比例似乎也相当高。大家熟悉的涅槃乐队的主唱科特•科本就是一例,他生前患有严重的躁郁症,几乎可以肯定这是他在生涯巅峰时期突然吞枪自杀的主要原因。
如果把范围扩展到艺术家领域,案例就更多了。画家凡高、作家伍尔夫和海明威都是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的。海明威家族先后一共有七位成员自杀身亡,似乎天生带有某种“自杀基因”,而且这个基因还挺强大。
实际上,人类的“自杀基因”是不存在的,但是,抑郁症也许是有遗传基因的,海明威家族的情况就是明证。抑郁症基因虽可怕,但也不是一无是处,这种基因同时还带有某种好处,比如说它会提高一个人的艺术创造力,也许这就是艺术家群体中得抑郁症的比例较普通人更高的原因。
不过,这个结论在科学界是有争议的,至今未有定论。但不管怎样,杀死威廉姆斯的是严重的躁郁症。我们应该正视这种疾病。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抑郁症是一种人人都能患上的可怕的疾病,事业成功的人或者表面上幸福的人,都有可能被抑郁症缠上。
B.实际情况是,抑郁症这种原本属于生理性的疾病,同时也属于心理性疾病,与遗传和环境刺激都有关系。
C.患上抑郁症的病人除了情绪低落,还对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无动于衷,病人的大脑仿佛处于被屏蔽的状态。
D.抑郁症会使病人产生幻觉,病情严重时还会令病人听到或看到完全不存在的东西,甚至会夺去人的生命。
1.C(A“人人都能患上”犯绝对化错误;B抑郁症不属于心理性疾病;D病情严重的表现就是产生幻觉,“听到或者看到完全不存在的东西”是产生幻觉的具体表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相关数据表明虽然大多数尝试自杀者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但不能简单地认为抑郁症是导致自杀的直接原因。
B.如果抑郁症患者服用鸦片、海洛因和吗啡等抑制中枢神经的某些神经性药物,就会大大提高其自杀的可能性。
C.几乎可以肯定涅槃乐队的主唱科特•科本在生涯巅峰时期突然吞枪自杀的主要原因是他自杀前患有严重的躁郁症。
D.海明威家族先后一共有七位成员自杀身亡的情况,表明“自杀基因”是能够遗传的,而且这个基因还挺强大。
2.D(“自杀基因”是不存在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狂躁症是一种和抑郁症正相反,以情绪失控、精神极度亢奋、思维大幅跳跃及说话口无遮拦为患者表现的病症。
B.在抑郁和狂躁之间来回切换,一会儿兴奋到顶点,转眼间又抑郁到极点,有这种表现的病人医学上称为躁郁症患者。
C.画家凡高、作家伍尔夫和海明威皆因抑郁症而自杀,可见艺术家群体中因抑郁症而自杀的比例要高于普通人。
D.艺术家群体中得抑郁症的比例较普通人高的原因也许在于抑郁症基因同时还带有提高人的艺术创造力的好处。
3.C(二者之间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烨、知仁游,从祖受学朱熹,至范益著。嘉定元年举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绍定三年,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六年,迁大理司直。改秘书郎,寻拜监察御史。奏:“曩者权臣所用台谏,必其私人,约言已坚,而后出命。其所弹击,悉承风旨,是以纪纲荡然,风俗大坏。陛下亲政,首用洪咨夔、王遂,痛矫宿弊,斥去奸邪。”理宗深然之。
嘉熙二年,差知宁国府。明年至郡,适大旱,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两淮饥民渡江者多剽掠,其首张世显尤勇悍,拥众三千余人至城外。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
淳祐二年,擢同签书枢密院事。范既入都堂,凡行事有得失,除授有是非,悉抗言无隐情。.丞相史嵩之外示宽容,内实忌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以李鸣复参知政事,范不屑与鸣复共政,去之。帝遣中使召回,且敕诸城门不得出范。太学诸生亦上书留范而斥鸣复,并斥嵩之。嵩之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论范及鸣复,范遂行。会嵩之遭丧谋起复不果.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帝亲书‘‘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赐之。
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至是以书来贺。范复之日:“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若以术相笼架,非范所屑为也。’’珙大感服。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范命惟扬、鄂渚二 帅各调兵东西来应,.卒以捷闻。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军士皆悦。
未几,卒,赠少傅,谥清献。 (选自《宋史》,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必其私人 私人:自私的人 B.明年至郡 明年:第二年
C.俾勿扰以俟处分 俾:使 D.范计功行赏,奠不曲当 曲当:完全恰当
4.A 私人 :亲戚朋友或以私交、私利相依附的人。)
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诗
B.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c.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 /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D.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5.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范从小随堂祖父游历,进入仕途,一路升迁至监察御史,他尽忠进谏,提议整顿纲纪,理宗很认同。
B.杜范任职宁国府知府时,积储粮食,使府库丰盈,用来替下等户交公粮;任职同签书枢密院事
时,针砭时弊,毫无隐瞒。
C.杜范不愿与李鸣复共事,提出辞职,皇帝不准,甚至不让他出城。后丞相史嵩之谋求起用复官没有成功,杜范就任右丞相。
D.两淮地区灾民的首领张世显拥众扰城,杜范将其分化瓦解,一方面宽宥抚慰灾民使其归乡,一方面处分张世显,用计擒获斩之。
6.C(“杜范将其分化瓦解”,无据;“一方面……一方面’’不当。由原文中的‘‘俾勿扰 以俟处分可知,杜范是要求他们不要骚扰,等待安置,因张世显有攻城想法,杜范才用 计抓住并杀了他,在张世显被处死后方抚慰灾民使其回乡。)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
译文:杜范就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决定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赈济,又劝有积存粮黼退 休官员和富人散发粮食,老百姓依靠这得以安定。[便宜: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决断;发: 开仓济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赖(之)。各l分,大意2分。]
(2)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
译文:古人说将相和谐那么贤才就会心悦依附,从此我们只需相互团结同心报国。(“豫” “相与”“徇”各l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小时候跟随他的堂祖父杜烨、杜知仁游历,他的堂祖跟朱熹学习,到杜范时更著名。嘉定元年,杜范参加进士考试考中,调任金坛县尉,又调任婺州司法。绍定三年,杜范主管户部架阁文字。绍定六年,杜范升任大理司直。
杜范改任秘书郎,不久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他上奏说:“先前权臣所用的台谏官,一 定都是自己的亲信,他们互相约定好了以后,再发出命令。台谏官弹劾攻击入和事,都秉承权臣的意思,所以制度荡然无存,风俗彻底败坏。陛下亲自处理政事后,首先任用洪咨夔、王遂,彻底地矫正原有的弊病,赶走奸险邪恶的人。”理宗十分赞同他的意见。
嘉熙二年,杜范被差遣为宁国府知府,第二年他到了宁国府,正赶上了大旱,杜范就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决定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赈济,又劝有积存粮食的退休官员和富人散发粮食,老百姓依靠这得以安定。杜范刚到任时,仓库很多都空了,不久,库存的米就富余十万斛,钱也有数万,杜范就把这些都用来替下等户交公粮。渡江过来的两淮地区的灾民有不少进行抢掠,他们的首领张世显尤其勇猛强悍,率领三千多人来到城外。杜范派人犒劳他们,让他们不要骚扰,等待安置,但张世显暗中怀有攻城的想法。杜范用计抓住并杀了他,发给其他人钱粮,让他们回去。
淳祜二年,杜范被提升为同签书枢密院事。杜范进入都堂以后,凡是遇到处理事务有失误,授任官吏有错误,他都直言毫不隐瞒。丞相史嵩之表面上对杜范很宽容,内心其实忌恨他。淳祐四年,杜范升任同知枢密院事。因为李鸣复任参知政事,杜范不屑于和他共同执政,就辞官离去。皇上派中使召他回来,并且下令各城门都不能放杜范出城。太学生们也上书挽留杜范并谴责李鸣复,同时也谴责史嵩之。史嵩之命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人讨论杜范和李鸣复的问题,杜范才就任。正好史嵩之遇到丧事,想起用复官,没有成功,于蔫任命杜范为右丞相,杜范要把这个职位让给游似,皇上没答应,杜范就勉强支撑病体去觐见皇上。皇上亲自写下“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赏赐给他。 当
时孟珙掌握重兵长期驻扎在长江上游,朝廷一向怀疑他难以控制,这时孟珙也写信来祝贺。杜范给他回信说:“古人说将相和谐那么贤才就会心悦依附,从此我们只需相互团结同心报国。如果是用权术加以笼络,这是我杜范不屑于做的。”盂珙非常感动佩服。不久,元朝的军队大举侵入五河,截断水流,设置营栅,并且派重兵包围合肥,使宋军不能进行救援,作了必定攻取寿春的打算。杜范命令惟扬、鄂渚二地帅臣分别调兵从东西两面来策应,最后终于取胜。杜范按功劳大小进行奖赏,没有不恰当的,士兵们都很高兴。
不久,杜范去世,他被追赠为少傅,溢号是“清献”。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秦楼月
向子諲①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②,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①向子諲: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1129年,金兵进湖南围长沙,他曾率军民与金兵血战八昼夜。②乾龙节:古人以“乾龙”喻帝王,乾龙节,指宋钦宗赵桓的生日。
8.这首词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都运用了“晓风残月”的意象,但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5分)
向词表现的是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后的哀怨、悲痛之情,(3分)柳词表现的是离别后的凄清、孤寂之情。(2分)
9.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达伤心之“切”的?请作简要赏析。(6分)
直抒胸臆。开虚写春光消歇,实写极目远眺故国家园,想到美丽的故园已落入敌手,不禁悲从中来;(2分)反复或顶针手法。连用两个“伤心切”,加重了内心的悲切程度;(2分)寓情于景。末尾两句描写迷离朦胧的烟水山色,意指伤心之情就像那无边无际的山水一样悠远绵长,融情于景,进一步渲染悲切之情。(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看待天地存在的名句是“ , ”。
(2)在《诗经﹒氓>中,女主人公遭到了氓在心愿满足之后对自己粗暴无礼的对待,自己的家人表现出的不仅不是同情,反而是“ , ”。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 ”。 。
【答案】(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2)兄弟不知 咥其笑矣(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 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題,不得选做另一大 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一棵树的正常死亡
梅寒
老槐是一棵很老很老的槐树。它从什么时候就站在那里,连那所院子里年纪最老阅历最广的老张也不知道。
小院是四合院,临街,门前就是小镇最繁华的人民路 。老槐站在小院门口右侧。
老槐是小镇上天然的一把巨伞,在每一个炎夏来临之际,把灼人的热浪挡在外面。树下,是小铁人的乐园。老人们摇着蒲扇下棋,姑娘媳妇儿聊着家常纳鞋底绣花,孩子们最是快乐,撅着屁股趴在树底下逗蚂蚁。
老张是小院的主人,也算是老槐的半个主人。他喜欢那份热热闹闹的烟火气,南来北往,无论是来树下纳凉的老街坊还是过路歇脚的陌生人,来了,拿张小凳来杯茶水,三言两语,就聊成老友。
过日子,要有人气。老张家的日子,在那份热闹的人气中蒸蒸日上,越过越红火。儿女们一个个长大出息了,回头将家里的旧房旧院翻整一新。老张熬成了家里的爷,有事无事拿把宜兴紫砂小壶,坐在老槐树上的石桌边不紧不慢地啜。看人民路上车来人往,听老槐树项上鸟鸣啾啾,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
老张挺感激那棵老槐树,待它也好。春天里,他在老槐树周围挖上一圈深沟,将发酵好的土肥填上,再浇足水,老槐就像吃了什么灵丹妙药,一下子返老还童。夏天来时,长疯了,那叶子油绿发亮,密不透风,将整个小院笼在一片清凉里。老槐树身上出现几个莫名的洞,害虫钻的。那洞就像咬在老张的身上,找来针筒,找来药,按比例兑好,给老槐树打针,绕着树来来回回找,一个小洞也不放过。
一棵树的寿命长短,有时候不在于它本身,不在大自然为它提供的阳光雨露,而在于最初那颗种子的选择,或者说在于人的选择。
儿子回来,把他的生意触角伸到了小镇,伸到了他们的老院里。他要将老院的房子全部扒倒,建吊脚楼,搞农家乐。小镇上的旅游业日渐火起来,可小镇上的餐饮住宿服务还远远跟不上,老张的儿子嗅党灵敏。盖楼,老槐树是第一个要挪开的绊脚石。挪,只有死。不挪,也是死,得锯掉。儿子说得唾沫星子乱飞,老张听得脸红脖子粗:你休想打那棵树的主意!
老张和儿子的较量就从那天开始。老张拼命守护,儿子拼命要砍树。老槐树是当地林业部门注册上号的,要砍掉它其实也没有那么容易。这是唯一让老张心安的一点。
那些天,儿子似乎消停了些,不再提砍树的事。天天开着他那辆黑色的奔驰车,“呜”一下来了,“呜”一下又没了影儿……偶尔还会对老槐树关心一下,提桶水浇浇它。
老张却不晓得那棵老槐树是怎么回事,它似乎预知到什么,精神一天天委顿下去。一树油绿发亮的叶子慢慢失去光泽,慢慢打卷泛白。那个夏天还没走,一树叶子就开始簌簌地落,像衰老人的发,止也止不住。老张看着那一地惨绿的枯叶,心疼得掉泪,却没有任何办法。那棵老槐,正在慢慢死去。 ‘
小镇上的人,也很少再到老槐树下扎堆聚集。往日的好时光,也像那一树飘落的叶子,一点一点的飘逝了。
老张说给儿子听:人不能富得只剩下钱。
儿子不服:中国人有普遍的仇富心理。
老槐倒下,是在一个风雨交 加的漆黑雨夜。一场台风席卷小镇,老槐树没能躲过那一劫。其实,与往年的台风相比,那一场台风并算不得凶猛。
倒下的老槐树,树根都变黑变烂了。 1
儿子浑身被绑得白粽子一样躺在医院里。忍不住,还是琅老张说了。爸,你说得对,人不能富得只剩下钱……那也是一个人最穷的时候了……
老张儿子去找老同学帮忙开采伐证,老同学不痰不徐地告诉他:按照相关规定,我们是无权给你开这个采伐证的,但你得明白,我们也无权阻止一棵树的正常死亡——树也有生老病死嘛。那一句,让老张的儿子眼前豁然开朗,他不再跟倔驴一样的父亲争,他只买回一种药,掺到水里,时不时给老槐树喂一点……
爸,老槐树这次没把我砸死,只把我的车砸烂,是还在念着您老对它的好吧……我,我对不起老槐树啊……
老张活了六十多年,自诩吃过的盐比儿子吃过的饭多,走过的桥比儿子走过的路多,他却从天边儿上也想不到儿子会用这样的招数来对付他和老槐树。
为赎罪,儿子说等养好了伤就去买一千棵槐苗,栽到镇里的荒山上。
看儿子满脸的愧与悔,老张心里说不出啥滋味儿。
(选自 《红豆》2015年第9期,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 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细致描写老张尽心尽力地善待老槐树,是为了给下文老槐树倒下的时候只是把儿子的车砸烂,而没有把儿子砸死埋下伏笔,这是小说结构上的严谨之处。
B.老张儿子看到小镇上的旅游业日渐红火,为了抢占餐饮住宿服务的先机,要扒掉老院的房子建楼,搞农家乐,这就要除掉老槐树,因为它的老与新的设计不协调。
C.老张对儿子说“人不能富得只剩下钱”,儿子先是不服,后来死里逃生才明白了父亲讲的道理,说明儿子具有自我反思意识,他正是靠着这把生意做得顺风顺水。
D.老张儿子的老同学说的话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老张儿子受它启发,采用歹毒的方式,使老槐树看起来是正常死亡,事实上是非正常死亡,他被倒下的树砸伤。
E.小说结尾通过老张儿子之口交代老槐树是非正常死亡,其实前面要锯树的儿子竟然为它浇水、吹倒它的台风和往年相比算不得凶猛等内容已暗示了这一结果。
(1)DE(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A原文儿子说的“爸,老槐树这次没把我砸死,只把我的车砸烂,是还在念着您老对它的好吧”是他忏悔的感受,并非真的是“埋下伏笔”。B不是“因为它的老与新的设计不协调”,而是它妨碍盖楼。C“他靠着这把生意做得顺风顺水”无中生有)
(2)小说第3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2)①写出老槐树的好处,描绘风情画,形象地表现人与环境相处的和谐。②交代了老张依恋老槐树,坚决不同意儿子锯树的原因。③和下文枯叶飘落,人们很少到老槐树下聚集,好时光一去不返的凄凉冷清形成对 比,更好地表达惋惜之情,以及期盼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主题。(每答对一点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3)小说在刻画老张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3)①热爱生活:喜欢人们在老槐树下聚集的热热闹闹的烟火气,老槐树下啜茗、看人经过、听鸟呜叫,过神仙日子。②和善:无论是来树下纳凉的老街坊还是过路歇脚的陌生人,他都拿张小凳倒杯茶水,聊成老友。③主意坚定:儿子要锯掉老槐树,老张生气地说:你休想打那棵树的主意!④真心感恩。他感激老槐树带给他的恩泽,给它上土肥、浇水、打针治虫;看着一地惨绿的枯叶,心疼得掉泪。(每答对一点给2分,每点概括和分析各1分,答对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4)小说结尾说“老张心里说不出啥滋味儿”,老张心里应该有哪些滋味儿?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
(4)①对老槐树被害死感到痛心。②对儿子使用阴谋害死老槐树感到愤恨。③对没想到平时不看在眼里的儿子会有这样的招数来对付他和老槐树感到惊诧。④对自己没有保护好老槐树感到惭愧和后悔。⑤对儿子终于表现出愧与悔并决定在荒山上栽一千棵树苗感到一丝欣慰。(每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四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李白的文学造诣与谢朓
像李白在事业上 有他唯一向往的人鲁仲连一样,在文艺上他最崇拜的 一个人便是谢朓。他提到谢腱的时候非常多。特别是到了谢腱所常到的地方,便更令他追怀无穷:“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秋登宣城谢腱北楼》)晚年的李白,从夜郎之放被救回后,便徘徊在宣城附近,大概因为宣城是谢胱的足迹所在的缘故了。在李白追怀谢朓的诗中,尤以《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为最佳:“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对于谢朓的诗,崇拜得很认真,我说过,李白什么事都很认真的。他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有:“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这是因为谢腱有“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诗。在李白以前的其他任何诗人,都没有像谢朓这样使他赞叹、激赏过。
李白对谢朓的纪念,我怀疑不止是因为诗,恐怕与谢朓的遭遇也有关。他在《秋夜板桥浦泛舟独酌怀谢朓》中说:“玄晖难再得,洒洒气填膺。”从中知道李白是为他不幸的收场而抱不平的。我们知道,谢朓生于公元464年,早于李白237年,他小时候就好学,有芙名,因为“逢昏属乱,先蹈祸机”《<南齐书•谢胱传》).他下狱死时才36岁。他善草隶,长五言诗。沈约曾说:“二百年来,无此诗也!”
《谢朓传》上说他“文章清丽”。李白对于谢胱的推崇只在“清”而不在“丽”。李白说“中间小谢又清发”,又说“师传谢朓清”(《送储邕之武昌》),语凡数见,对谢诗的“丽”却几乎只字没有。
李白对于文艺的见解见之于他那《古风》头一首:“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我们可以清楚知道他的见地是古典的。在同一首诗里他又说“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便又知道他所提出来的标准即是“清真”。谢朓够这个标准,所以他推崇谢胱。“清真”乃是李白的一种文学观,并不限于诗,乃是指一种风度,所以他形容王羲之“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
从潇洒、孤洁的角度,我们可以把握“清真”的意义。“清”就是不浊,所以说潇洒;“真”就是不虚饰、不矫揉,这样就不随流俗了,因此便又说孤洁。谢朓的诗里,因为时代之故,清则有之,“真”却还没能充分表现,李白的诗却已非常显然了,极其真。我常觉得李白的可爱,就在他“真”得不掩其矛盾,“真”得不掩其棱角,一会儿是陶潜,一会儿是孔子,一会儿是谢安,一会儿是鲁仲连,在不了解他的人,一定有莫名其妙之感了。而表现在技巧上的“真”便是“自然”,一点人工斧凿的痕迹都没有。这在李白的诗中是做到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都是自然到可惊的地步,这种自然超过了谢朓。
不错,清真是李白对于诗所要求的一个标准;不错,李白以这个标准而选择了谢朓。但是李白自己的诗却决不以清真尽之。李白诗的特色,还是在他的豪气,“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再好也没有的对于他诗的写照了!在一种不能包容的势派之下,他的诗一无形式!或者更恰当地如康德所说,天才不是规律的奴才,而是规律的主人。李白是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说到根本处,所有这一切只是由于生命力充溢之故,而这生命力又是自然的,毫无尘土气。“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这代表了李白一切的洒脱的风度。
凡是李白最成功的作品,例如那“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庐山谣》,“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南陵别儿童入京》……这些统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往往上下千古,令人读了,把精神扩张到极处,仿佛骑一匹快马一样,一会儿驰骋到西,一会儿驰骋到东,为李白的精神引导着。其内容如此,所以在表现上,便似乎没有形式,没有规律了——却到底仍不如说他是真正主宰着形式与规律了的。
李白在事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
新课标高考句子衔接专项训练及答案
』  下一个『
高考近义成语(三组一个)辨析50例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