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三专题检测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三专题检测(高一必修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三专题检测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昊天(hào)恪﹙gè﹚守酹江月(lèi)窸窸窣窣(sū)B.熨帖(yùn)半晌(shǎng)矗立(chù)亘古不变(gèn)C.跌宕(dàng)舞榭(xiè)慰藉(jiè)羽扇纶巾(guān)D.仓庾(yǔ)隽永(jùn)攫住(jué)面面相觑
试题预览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三专题检测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昊天(hào)       恪﹙gè﹚守        酹江月(lèi)       窸窸窣窣(sū) 
B.熨帖(yùn)       半晌(shǎng)       矗立(chù)       亘古不变(gèn)
C.跌宕(dàng)      舞榭(xiè)       慰藉(jiè)         羽扇纶巾(guān) 
D.仓庾(yǔ)     隽永(jùn)       攫住(jué)         面面相觑(qù)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在毁灭一切的冬天巨浪之下,蜇伏着的是宝贵的百花吐艳的潜力。
B.我们知道过去的是冬天,漫长、可怖。我们知道大地被窒息、被残害。
C.此外,他还是个暴燥的小老头儿,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
D.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苍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她艰难的命运、         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2)、冥冥中似乎有什么使那片叶子不掉下来,            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 
(3)、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         
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A. 坚忍    启示    傲然           B. 坚韧    启示    傲然 
C. 坚忍    启事    毅然           D. 坚韧    启事    毅然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B.老贝尔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意,讽刺地咆哮了一阵。
C.“哟,我从没听到过这么荒唐的话。”苏艾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数落她说:“老藤叶同你的病有什么相干?”
D.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她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B.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C.与空中航路相对应,在沿途的地面上,平均间隔300公里左右就设有一处雷达、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等设备,为“天路”上的飞行提供服务。
D.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部署,把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逐季好转。
6.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一篇自传体散文,写出了地坛对于自己的重要意义,地坛不仅是自己获得生存信念的地方,也是自己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
B.《最后的常春藤叶》的作者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他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的作品还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
C.《鸟啼》通过描写严冬消逝、春天来临之际鸟儿的啼鸣,讴歌了春天的美好和小鸟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英国作家劳伦斯对生死的思考和一种强烈的对生命神奇的好奇心。
D.词是一种合乐可唱、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它的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在宋代发展到最高峰,可分豪放和婉约两大流派,而苏轼作为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开创了词的豪迈之风。
7. 下面每项中有两个句子,都有音形完全相同的加点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暴秦之欲无厌   学而不厌                 B、始速祸焉          欲速则不达
C、革灭殆尽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或曰:六国互丧    或未易量
8.与“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B. 子孙视之不甚惜
C. 凌万顷之茫然                    D. 苟以天下之大
9.下列加点词与例句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箕踞而遨      B.李牧连却之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始指异之
10.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A.不拘于时,学于余              B.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C.秦人不暇自哀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二、文言文阅读,完成11-16题。(29分)
六国论(节选) 苏洵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六国论(节选)  苏辙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诸侯之所亡(灭亡)               ②思厥先祖父(他的,他们的)
③固不在战矣(所以)               ④背盟败约(违背)
 ⑤夫韩、魏不能独当秦(抵挡)       ⑥以阴助其急(暗中)
    A.①③⑤⑥                   B.①②④⑥
    C. 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以有尺寸之地
   B.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        其孰能讥之乎? 
   C.秦以攻取之外                      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  
   D.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13.下列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而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B.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若此可以应夫无穷                        D.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14比较苏洵与苏辙的《六国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都把六国分为两类国家,并称赞其中的一类,抨击其中的另一类。
    B.都分析了六国灭亡的原因,但苏洵认为弊在赂秦,苏辙认为未厚韩亲魏以摈秦。
    C.都从六国灭亡立论,都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D.都是在宋王朝面临北方和西夏威胁的形势下发表议论的,都要求积极抗敌。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3分)
                                                                               
(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4分)
                                                                               
                                                                               
(3)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3分)
                                                                               
(4)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东西。(《阿房宫赋》)(4分)
                                                                               
                                                                                 
16.默写填空。(10分)
(1)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                       。
(2)歌台暖响,               ;              ,风雨凄凄。
(3)斜阳草树,            ,            。    
(4)元嘉草草,            ,            。        
(5)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                      。
(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三、古诗文阅读,完成17-19题。(8分)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7.原文填空:               ,                  (2分)
18.从下列说法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即今天的中原地区。
C.“多情应笑我”是指周瑜应该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儒将的装束。
19.对“乱石穿空”三句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拍”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
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波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
D一个“惊”字既写出波涛之气势,更写出波涛给人的感觉。
20.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欠妥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头几句,写得气势磅礴。作者从眼前滚滚东去的长江写起,联想到历史就如一条流淌千古的长河,有多少风流人物,都被历史长河的波涛所淘尽。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历来为人所称道。“穿”“拍”“卷”三个动词,非常富有表现力,形象地传达了赤壁两岸悬崖绝壁、直插云霄的形态,惊涛拍岸所发出巨大的涛声,以及像千堆雪一样汹涌的波涛的情状。寥寥13字,绘声、绘形、绘色,写出了赤壁壮丽的景色。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中,“江山如画”是对前面写景的总结,“一时多少豪杰”既是对前面“千古风流人物”的照应,也为下阕写周瑜张本。
D.本词为苏轼的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三、现代文阅读,完成20-22题。(10分)
       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竟相生长弄出的响动,悉悉碎碎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看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
21.“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这句话里“它的意图”是什么? (3分)
                                                                               
                                                                               
                                                                               
22.指出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3分)
                                                                               
                                                                               
23.简析文章最后一句话的作用。 (4分)
                                                                               
                                                                               
                                                                               

四、写作题(30分)
24.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野地里的老虎自由自在。他们互相羡慕对方的自由与安逸,最终互换位置,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一只因饥饿而死,一只因忧郁而死。从笼子里走出的老虎获得了自由却没有获得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里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空间生活的心境。
  两只老虎因彼此羡慕对方而落得个可悲的下场。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整体把握,联系生活,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三专题检测
答题纸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8 19 20
答案
二、主观题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3分)
                                                                               
(2)(4分)
                                                                               
                                                                               
(3)(3分)
                                                                               
(4)(4分)
                                                                               
                                                                                 
16.默写填空。(10分)
(1)                                             
(2),                                           
(3)                                    
(4)                                        
(5)                            
(6)                            
17.原文填空:               ,                  (2分)
21. (3分)
                                                                               
                                                                               
                                                                               
22. (3分)
                                                                               
                                                                               
23. (4分)
                                                                               
                                                                               
                                                                               
24.作文(30分)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高一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1、C(恪kè守;熨yù 帖;隽juàn永)
2、B(蛰伏;暴躁;沧桑)
3、A
4、B.﹙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此处应为“不以为然”,即不同意,不认为是正确的。﹚
5、D
A(搭配不当或不合逻辑。应改为“怎样才能使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或者“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B(应改为“一是勇气,二是谋略”。)
    C(前后矛盾,平均数是一个确数,而“三百公里左右”则是一个概数,应删掉“左右”。)
6、C  “对生命神奇的好奇心”错
7. A   厌:满足   B招致    快    C几乎  危险   D有的  或许
8.B  9.C   10.A   11.D   12.D  13.C  14.A
15、(1)子孙对待那些土地不很珍惜,拿(土地)来送给别人,就像抛弃不值钱的小草一样。(得分点:视;省略句;全句流畅)
(2)(既然)这样那诸侯的土地有限,残暴秦王的欲望无法被满足(厌:满足),给他越频繁,他们侵略自己就越急迫.因此不用作战而强弱胜负已经可以判断了.(得分点:厌;奉;弥,愈;判)
(3)以至于让秦国人能够等到(乘着)他们虚空的间隙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得分点:至于;伺;全句流畅)
(4)长桥横卧(在)渭水上,天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复道横空而过,(彩色斑斓),不是雨过天晴,怎么出现彩虹?楼阁高低错落,使人迷茫,辨不清东西方向。(得分点:省略句;龙;虹;冥迷)
翻译参考:
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采行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
16、略17、略  18. B   19  C   20.D
21、(3分)答案:①“我”无意中进了这个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
      ②失魂落魄的“我”与荒芜冷落的它相怜相惜,褪去了昔日荣耀的“古园”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容纳了忽地残废了双腿的“我”。
 
22. (3分)
答案:拟人。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命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都有属于它的欢乐、悲伤及情趣,这是任何其他生命都无法替代的。
23. (4分)
答案:运用比喻手法,说明地坛顽强的生命力给了“我”重新生活的勇气,“我”领悟到生命的内涵,于是顺利成章地安然于生命的逆转与命运的安排,而不再恐惧,因而可以坦然面对人生的最大问题。
24.
两只老虎的审题立意
 有时,人们对自己的幸福熟视无睹,总是把眼睛看向别人的幸福。其实,你所拥有的正是别人所欣羡的。(认识幸福)
 [分析] 
这则材料,其故事结局是两只老虎都死掉了,这显然是通过安排一个“悲惨结局”批评了 “羡慕”的现象。命题意图很明显:告诫人们,在对幸福的认识、追求中要学会正视自己,珍惜所有,适合自己的才是能使自己幸福的,追求幸福不能盲目。
 钱钟书先生曾在他的著名小说《围城》中把爱情比喻成一座围城,写出了“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的怪现象。这与材料中的两只老虎是多么的相似啊。因而我们可以说,材料中的两只老虎实际上是在影射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他们大多眼高手低,不能给自己正确定位,正像作文材料中提示到的:他们 “往往对自己的幸福看不到,而别人的幸福却很耀眼,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对自己不合适,更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正是自己的坟墓”可见,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人人都希望生活得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人世间潇洒走一回,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我们也应该有自知之明,不要忘了适时审视一下,看自己究竟适合干什么,以便找准自己的位置。否则,很有可能会闹出作文材料中两只老虎一样的笑话。 
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自由与约束等。
要防患于未然;做事要学会未雨绸缪;成功只青睐有准备的人等。
变通带来新生;提升在于适应;要学会转弯等。
评分等级标准:
一等 (30—26分) 切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语言通畅,结构完整,不少于700字。 以28分为基准分。
二等 (25-21分) 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较充实,语言通顺,结构基本完整,不少于700字。以23分为基准分。
三等 (20-16分)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不够明确,有基本内容,语言基本通顺,结构不够完整,不少于700字。以18分为基准分。
四等 (15分以下)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与题意完全无关;② 语病极多;③字数不足500个。
评分说明:①不拟题目者,扣2分。②每出现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③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者,扣1分;全文标点不清者,扣2分。④字体工整、卷面整洁者,酌加1-3分;字迹模糊、卷面不整洁者,酌减1-3分 。 (122.228.172.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月考试卷


上一个『七年级上期语文第6单元测验题及参考答案』  下一个『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语文版)含答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