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第四单元)素质测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第四单元)素质测试(八年级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次月考素质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穿梭(suō)沼泽(zhǎo)啄食(zuó)B.祈祷(dǎo)绚丽(xuàn)器皿(mǐn)C.点缀(zhuì)舷窗(xuán)一簇(cù)D.瑰宝(ɡuī)骤起(zhòu)荒芜(wǔ)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遮敝连缀锋
试题预览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次月考素质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穿梭(suō)   沼泽(zhǎo)  啄食(zuó)
B.祈祷(dǎo)   绚丽(xuàn)  器皿(mǐn)
C.点缀(zhuì)  舷窗(xuán)  一簇(cù)
D.瑰宝(ɡuī)   骤起(zhòu)  荒芜(w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遮敝     连缀      锋回路转       恍如隔世
B、揉搓     蹲守      心弛神往       别具一格
C、清撤     漂缈      色彩斑斓       引人注目
D、雄踞     祈求      五颜六色       得意洋洋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构思新颖,匠心独运,情节起伏跌宕,吸引着众多的读者。
B、三十年来,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代表的是物质财富的增长。
C、王老师义正言辞的批评了迟到地同学。
D 、桂林的奇山胜景,巧夺天工,吸引着无数游客去欣赏。
4、默写填空。(8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翕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钱塘湖春行》一诗借小动物来描绘早春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5、下边一则“招领启事”中有两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4分)
招领启事
        初二(3)班杨成龙同学,昨天在校园内拣到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50元,饭票三张。请失主前来政教处认领。
        此致
敬礼
汝南二中政教组(章)
2015年12月15日

错误
改正
6、假如你是导游,请你选择家乡一个景点,设计一段解说词,100字以内,能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以引起游客的遐思。(3分)

7、名著阅读(4分)
从这一天起,他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有时候那些鲜明生动、难忘的景象清晰地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但他无法用笔墨表达,写出来的字句显得那样苍白无力,缺少生气和激情。已经写好的部分,他必须逐字逐句全部记住。否则,线索一断,工作就要受到阻碍。母亲忐忑不安地注视着儿子的工作。
①选文出自原苏联小说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主人公是                      。
②请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27分)
(一)阅读《阿里山纪行》选段,完成8—12题。(12分)
①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
②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濛濛的。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它真像一条条绿地毯,紧紧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
③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树干都是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虽是盛夏亭午时分,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我们身上也分明有点薄湿了。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
④在树身之间穿行了一阵,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它是台湾著名的红桧,木有香气,高达58米 ,胸径6.5米 ,可以说是罕见的庞然大物。大就成了“精”,成了“神”。它的树龄大约有三千年,被发现的历史也近一个世纪了。这些或许是它被冠名为“神木”的原因吧。同时,我也明白了,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育不出“神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
⑤就在我抵台的前几周,一声焦雷,从神木贯顶而下,一劈为三,中间全成枯焦。两段横卧地上,一段还站着。即令受此巨创,被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另几棵原始大树上,神木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
8.选文第①段中的划线句运用了以声衬静的写法,请从下面的诗句中选出与之写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9.“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你认为“染”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2分)
10.选文语言典雅、凝练,极具美感。请从文中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句子,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3分)
句子:

赏析:

11、作者调动各种感官来写景。第段从哪些角度写青苔?突出它哪些特点?(3分)

12、第③段引用唐诗的作用是什么?(2分)


(二)阅读《回家问妈妈》,回答问题。(14分)
①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同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说到丝绸之路上僻远的安西,哈密瓜汁甜得把嘴唇粘在一起……一直安静听我说话的妈妈,淡淡地插了一句:“在你不到半岁的时候,我就抱着你走过安西。”我大吃一惊,从未听妈妈谈过这段往事。    
②妈妈说,你生在新疆,长在北京。难道你是飞来的不成?以前我一说起带你赶路的事,你就嫌烦,说知道啦,别再罗嗦。
③我静静地倾听妈妈的描述,才知道我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才知道发生在安西的感动源远流长。突然意识到,在我和最亲的母亲之间,潜伏着无数盲点。
④我们总觉得已经成人。母亲只是一间古老的旧房,她给我们的童年以遮避,但不会再提供新的风景。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的价值。全神贯注地倾听上司的评论,字斟句酌地印证众人的口碑,反复咀嚼朋友随口吐露的点滴印象,甚至会为恋人一颦一笑的涵意彻夜思索……我们 极其在意世人对我们的看法,恰恰忘了,当我们环视整个世界的时候,总有一双微微眯起的眼睛,始终在背后凝视着我们。母亲默默地关注,就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打磨描绘她们制造的精品。于是我们厌烦了,不客气地说,老提那些过去的事,烦不烦呀?从此,母亲就真的噤了声。
⑤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远远没有长大。我们幼年的顽皮、成长的艰辛、 与生俱来的弱.点、异于常人的秉赋……从小到大最详尽的档案、每一次失败与成功的记录,都贮存在母亲宁静的眼中。我们曾经满世界地寻找真诚,却不知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
⑥我们像一本没有结尾的书,每一个符号都是母亲用血书写。我们还未曾读懂,著者已撒手而去。从此我们面对书中的无数悬念和秘密,无以破译。我们流落世间,成为飘零的红叶。
⑦趁老树虬曲的枝丫还郁郁葱葱,让我们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
⑧一定要赶快啊!生命给我们的允诺并不慷慨,两代人命运的云梯衔接处,时间只是窄窄的台阶。从我们明白人生的韵律,距父母还能明晰地谈论以往,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数。
⑨给母亲一个机会,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给儿女一个机会,让我们深刻洞察尘封的的记忆。  

13、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引发了作者的哪些感悟?(感悟答出两点即可)(4分)


14、如何理解第④段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2分)
15、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四段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16、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2分) 

17、读了本文后,请你联想一次问的经历,写出独特的感悟。(3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9分)
(一)阅读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7~11题。(共15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夜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            )     ②相与步于中庭 (           )  
 ③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9、翻译句子。(4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20、品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妙处。(3分)
  答:                                     。
 
21、本文写作时,苏轼已被贬黄州。当时,他备受监视,近乎流放。自称“闲人”,你是如何文中理解“闲人”的含义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共4分)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2、“会当凌绝顶,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2分)
2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作简要赏析。(2分)
四、写作(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生活中总有一些画面,挥之不去:徜徉于流转的四季,与自然对话,心灵会纯净安宁;遨游于书籍的海洋,与经典神交,思想会丰满深邃;驻足于感人的场景,与美好相拥,性情会豁达阳光……亲友团聚,欢快温馨;书画相伴,闲适舒展;运动竞技,热烈奔放……一帧帧撩拨心弦的画面,让我们沉醉、流连……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个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次月考素质测试卷答案
一、1、B2、D3、D4、略5、

错误 对钱包内的物品描述太详细 末尾无须“此致敬礼”
改正 内有人民币若干,饭票数张。 删去“此致敬礼”,改为“特此启事”
6、略7、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柯察金(保尔)②写保尔艰辛创作的情形
8、C 
9.“染”字用得好,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一种绿透了的感觉。
10.不设统一答案。 
11.视觉、触觉。突出青苔的密度和厚度(或形状、长度)。
12、说明森林密不透日,增强文章感染力。
13、事件:我游敦煌回来,和母亲交谈,意外得知母亲曾抱着我走过安西的往事。
  感悟:①我们极其在意世人的看法,却忽视、厌烦了母亲。②母亲是最了解我们的人,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③趁母亲健在,抓紧时间和母亲沟通交流。
14、 曾经呵护我们的母亲已经落伍了(母亲只能在我们童年时给我们以呵护),不能再给我们新的启迪和支持,这是我们对母亲的浅薄认识(这是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价值的原因
15、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母亲关注我们比喻成老艺人打磨描绘精品(把母亲比喻成老艺人'',把我们比喻成精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我们的耐心培育。
16、本段起过渡作用,承接上文的感悟,引出下文的劝告;紧扣文题,呼吁人们抓紧时间与父母交流。
17、要求:能联想问(沟通、交流)的经历,写出自己的感悟,有真情实感,表达流畅。
18、19、略
20、示例:此句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喻成交叉错杂的水草。虚实相生,相映成趣。“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用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了一个澄澈透明、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作者赏月时悠然愉悦的心情。
21、首先,“闲人”指清闲的人,具有闲情逸致的人;
其次,“闲人”指政治生活清闲的人,具有远大抱负却抑郁不得志的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和自我排遣的旷达心境。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反映了作者胸怀愤懑而又自嘲自解的心态。 (106.2.233.35)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娜塔莎》课时达标检测(含答案)』  下一个『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题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