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汇编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15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汇编(九年级总复习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5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汇编河北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2题。(15分)归鉞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鉞,父大怒逐之。鉞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鉞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父卒,母与其子居,鉞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
试题预览
2015年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汇编

河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2题。(15分)
归鉞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鉞,父大怒逐之。鉞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鉞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鉞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⑥。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鉞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 鉞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选文有改动)
①归鉞: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数:屡次 。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卓:高。
8、《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比”的义项有:①并列,挨着;②顺从,和顺;③比较;④及,等到。“比归,母又复杖之”中的“比”,应选的一项是(填序号)(2分)……【   】
9、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①父大怒逐之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 ①母与其子居         ②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C. ①独其宗亲邻里知之    ②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 ①身微贱而其行卓 ②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
(1)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        由是:                  
(2)鉞贩盐市中                      市:                    
(3)而己有饥色                      色:                     
(4)奉母终身怡然                    怡然:                  
11、对选文加横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情感。(3分)
12、归鉞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8.④
9. A
10.(1)因为这样,因此(2)市场,集市(3)脸色(4)高兴地样子
11.归鉞流着泪说:“母亲,我接您来了。现在闹饥荒,请您住到我家去吧!我会好好照顾您的”后母说:“孩子过去都是我糊涂啊,让你受委屈了。那我就跟你走吧。”
12.①关心后母送食物②灾荒年接后母③忍饿让食物给后母④侍奉后母始终很高兴⑤从不说后母不好。
浙江丽水
(三)吕元庸 
丁用晦
吕元膺①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②对棋。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③之。如是十 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④去。易 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⑤于知闻。”言毕,惆然长逝。(选自《芝田录》)山东省平邑兴蒙学校李传鹏
【注释】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惯的读书人。 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务。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1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    )⑵因私易一子以自胜(    )⑶吕请棋处士他适(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18.文中“易子 ”一事发生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1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 样的人。
浙江嘉兴
(二)裴琰之(20分)
裴琰之作同州 司户,年才弱冠,但以行乐为事,略不为案牍。刺史 谯国公李崇义怪之 △ 问户佐。佐曰:“司户达官儿郎,恐不闲书判。”既数日,崇义谓琰之曰:“ 同州事物固系,司户尤甚,公何不别求京官,无为滞此司也。”琰之唯诺。复数日,曹事委积,诸窃议以为琰之不知书, △ 遨游耳。他日,崇义召之,厉色形言,将奏免之。
琰之出,谓其佐曰:“文案几何?”对曰:“遽者二百余。”琰之曰:“有何多,如此逼人。”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 △ 供研墨点笔。左右勉唯而已。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倚柱而断之,词理纵横,文华灿烂,手不停辍,落纸如飞。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案达于崇义,崇义初曰:“司户解判邪?”户佐曰:“司户太高手笔。”仍未之奇也,比四五十案,词彩弥精。崇义悚怍,召琰之,降阶谢曰:“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是日名动一州。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司户:官名,主管户籍。②闲:熟习。③系:继,连接,这里引申为繁多。④遽者:这里指需紧急办理的案件。⑤勉唯:勉强答应。⑥翰:毛笔,引申为文辞。
15.用“/”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
  (1)崇义谓琰之曰    (2)同州事物固系    (3)厉色形言
  (4)比四五十案    (5)词彩弥精    (6)降阶谢曰
1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6分)
  (1)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
  (2)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
18.根据文意,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 △ 问户佐。
  ②诸窍议以为琰之不知书, △ 遨游耳。
  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 △ 供研墨点笔。
  A.①但 ②且 ③以    B.①且 ②为 ③而
  C.①以 ②但 ③为    D.①而 ②但 ③以
19.裴琰之出身名门才华横溢,但据史料记载其官位并不显赫,请根据选文,推断原因。(3分)
云梦田
【明】刘基
    楚王好安陵君,安陵君用事,景睢邀江乙,使言于安陵君曰:“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无使失 所。”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他日,见景子,问其入之数。景子曰:“无之。”安陵君愕曰:“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景睢失色而退,语其人曰:“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用事,旧指当权。
16.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二处)(2分)
    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l)楚王好安陵君(▲)    (2)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
  (3)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    (4)景睢失色而退(▲)
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2分)
  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
19.本文所倡导的为政之道,与下列哪篇课文的主题最接近?(▲)(2分)
  A.《唐雎不辱使命》    B.《曹刿论战》
  C.《大道之行也》    D.《醉翁亭记》
浙江台州
郈成子返璧
郈成子为鲁聘①于晋,过卫,右宰谷臣止而觞之。陈乐②而不乐,酒酣而送之以璧。顾反,过而弗辞。其仆曰:“向者右宰谷臣之觞吾子也甚欢,今侯③渫过④而弗辞?”郈成子曰:“夫止而觞我,与我欢也。陈乐而不乐,告我忧也。酒酣而送我以璧,寄之我也。若由是观之,卫其有乱乎!”倍⑤卫三十里闻宁喜之难作右宰谷臣死之。还车而临,三举⑥而归。至,使人迎其妻子,隔宅而异之,分禄而食之。其子长而反其璧。孔子闻之,曰:“夫智可以微谋、仁可以托财者,其郈成子之谓乎!”郈成子之观右宰谷臣也,深矣妙矣。不观其事而观其志,可谓能观人矣。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聘:出使。②乐:乐器。③侯:何。④渫(xiè)过:重新经过。⑤倍:通“背”,离开。⑥举:举哀。
12.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或地名。(2分)
(  ①  )顾反,过(  ②  )而弗辞。
1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倍 卫 三 十 里 闻 宁 喜 之 难 作 右 宰 谷 臣 死 之。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陈乐而不乐(    ▲    )     (2)向者右宰谷臣之觞吾子也甚欢(    ▲    ) 
(3)酒酣而送我以璧(    ▲    )(4)使人迎其妻子(    ▲    )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若由是观之,卫其有乱乎!
                                      ▲                                      
16.《吕氏春秋》多以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应属于哪一类?(  ▲  )(2分)
A.功名         B.异宝         C.骄恣         D.观表
17.文章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4分)
                                      ▲                                      
(二)(16分)
12. ①郈成子  ②卫
评分标准:共2分,每空1分。第②空补出代词“之”也给分。
13.倍 卫 三 十 里/ 闻 宁 喜 之 难 作/右 宰 谷 臣 死 之。
评分标准:共2分,每处1分。
14.(1)摆开,陈列  (2)以前  (3)把  (4)妻子儿女  
评分标准:共4分,每小题1分。
15.如果从这些迹象来看,卫国大概有祸乱吧!         
评分标准:共2分,意对即可。
16.D          
评分标准:共2分。
17.文章引用孔子的话,从智慧和仁德两方面高度评价郈成子的行为,引出下文作者的观点。
四川资阳
(三)推敲(10分)
《刘公嘉话》云:(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韩立马良久  (   ▲   ) ②岛初赴举京师(   ▲   )
③遂于驴上吟哦(   ▲   ) ④遂并辔而归  (   ▲   )
22.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5分)
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                                           
23.这则故事给我们平时的写作带来了怎样的启示?(3分)
                                    ▲                                           
(三)(10分)
21.(2分)①很  ②参加科举考试  ③在  ④连词,表修饰(每个0.5分)
22.(5分)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锤炼这两个字,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划“推”、“敲”的姿势。(“炼”“遂”“吟哦”“引”各1分,大意1分)
23.(3分)示例:①对待写作必须具有严谨的精神  ②文章不厌百回改  ③需要向他人学习借鉴(每点1分,意对即可)
浙江金华
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太守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①并加礼辟②,伯珍应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吴郡顾欢擿出《尚书》滞义,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萇③隐处也。二年,伯珍移居之。门前生梓树,一年便合抱。家甚贫窭④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建武四年,卒,年八十四。受业生凡千余人。                                              (选自《南史》卷七十六,有删节)
【注释】 ① 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与下文的“吴郡顾欢”都是地名人名。 ②辟:征召(为官)。③龙丘萇:人名。④窭:贫穷。
18.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家 甚 贫 窭 兄 弟 四 人 皆 白 首 相 对 时 人 呼 为 四 皓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伯珍少孤贫(  ▲  )          (2)学书无纸(   ▲  )          
(3)山水暴出 (  ▲  )           (4)建武四年,卒(  ▲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
21.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人生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二)(10分)
18.(2分)家 甚 贫 窭 / 兄 弟 四 人 皆 白 首 相 对 /  时 人 呼 为  四  皓       
19.(4分)(1)小时候(2)写字(书法)(3)突然(4)去世
20.(2分)徐伯珍把床叠架起来,坐在上面,诵读不停。
21.( 2分)示例:不为名利等外物所惑,坚持自己的选择;只有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
四川成都
江陵府曲江楼记
           (宋)朱 熹
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之明年,岁丰人和,幕府无事。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而西陵诸山,空濛晻①霭,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顾而叹曰:“此亦曲江公②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翛然有出尘之想。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悲夫!”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广汉人张敬夫任江陵知府的第二年,五谷丰登,百姓安乐,衙门清闲。只是常常为学校门外挡着高墙而感到不快,于是开门筑路,直达白河,并在上面加筑一座楼台。一天敬夫和客人前往登览,只见浩瀚的江水、相连的湖泊,迂回曲折,旷远深满,江水奔流,一目千里。西陵峡的群山,烟岚迷濛,云气昏晦,在苍茫的水天之外,隐约显现。敬夫于是环顾四周,慨叹道:“这不就是曲江公所说的江陵郡城南楼吗?过去张公离开宰相之位,被贬官到这里,在平时闲暇的日子里,登高吟诗,总是飘飘然有超脱尘世的念头。至于他感伤时事,那他的心未曾一天不在朝廷。焦急迫切,唯恐他的主张最终不能实现。唉,真可悲啊!”于是在匾上题写“曲江之楼”四字,并来信嘱咐我为曲江楼作记。】
余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思得一与敬夫相从游于其上,瞻眺江山,览观形制,然后举酒相属,以咏张公之诗,而想见其人于千载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张公远矣,而读其书者,未尝不为之掩卷太息也。是则是非邪正之实,乃天理之固然,而人心之不可已者。登此楼者,于此亦可以反诸身,而自得之矣。
【我看了敬夫来信,得知此楼的佳处。真想和敬夫一起在上面游览,眺望江山,观看地形,然后相互劝酒,吟咏张公的诗篇,遥想千年以前的他的风采,差不多才能满足平素的心愿。张公距今已很久了,而读他书的人,无不有感于他的境遇,合上书本,深深地叹息。这是因为辨别是非邪正,天理本应如此,故人们不能无动于衷。登上这楼的人,在这也可以反顾自身,而有所感悟了。】
予于此楼,既未得往寓目焉。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独次第敬夫本语,而附以予之所感者如此。后有君子,得以览观焉。
【对于此楼,我既然未能前往观赏,无法像范公写《岳阳楼记》那样,描写群山众流、风光景物、朝朝暮暮、一年四季的变化,唯有逐一陈述敬夫的原话,并附上自己的感慨,以供后世君子观看。】
                                         (选自《朱熹诗文选译》,有删改)
注释:①晻(yǎn)霭:昏暗不明。②曲江公,即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任宰相,后被李林甫诬陷,贬为荆州长史。曾作《登郡城南楼诗》。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   病:担心,忧虑
    B.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  行:实行,推行
    C.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属:通“嘱”,嘱咐
D.于此亦可以反诸身   反:反对,违背
答案:D、类推,反顾。【D反‘类推,反顾。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判断文言实词,除了需要日常积累之外,还需要结合文章前后文来判定。此句翻译为:在这也可以反顾自身。】
4、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余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看了敬夫的来信,得知此楼的佳处。【“书”从上下文可以知道是“书信”的意思。另外句中还有两个“之”字是相同的,都是结构助词“的”。“胜”在此处是“佳处”的含义。“予”是“我”的意思。这些实词和虚词都是较为常见的。】
 (2)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法像范公写《岳阳楼记》那样,描写群山众流、风光景物、朝朝暮暮、一年四季的变化。【这句话是倒装句的一种:定语后置句。因此翻译时,需对调顺序,这是重要得分点。“无以”固定用法,翻译为“没有……可以用来。”】
5、作者借为曲江楼作记,抚今追昔,抒写的所思所感是什么?请概括作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朱熹读了张敬夫来信,得知登临曲江楼能看到许多佳景。于是渴望与敬夫同游,在楼上纵览江山,饮酒咏诗。
   (2)朱熹因为张敬夫提到了张九龄的经历,想到了读过他书的人都会对是非曲直有所感悟,想到只要登上此楼的人,都能从登楼眺望中得到感悟、收获。
【这道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全文的概括和把握能力。答案都出现在本文第二段,即使不能快速读懂全文,也能根据上下文推断出来。另外本题共4分,根据文章内容,可以确定答案为两点。】
山东东营
(二)(8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②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③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⑤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⑥可也。”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③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④禽:通“擒”。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⑤勍(qíng):强而有力。⑥儳(chá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公伤股,门官歼焉。
  ③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12.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13.概括说明两文在写作目的或写法上的相同之处。(2分)
10.答案:①鼓:击鼓进军  ②歼:被杀死  ③重:再次  ④以:凭,靠
  评分: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怜悯年老的敌人,就如同屈服于敌人。
  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2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示例:长勺之战中曹刿巧用战术,造成士气的彼消我长,并审时度势,抓住有利战机,取得胜利。泓之战中宋公恪守“君子”和古人规则,不听劝告,丧失有利战机,以致战败。
  评分:两种原因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3.答案示例:
  写作目的一:两文写作目的在于表明要取得战争胜利就需要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写作目的二:两文写作目的均不在于再现战争的场面经过,而在于揭示战争成败的因果关系。
  写法一:两文都紧扣中心精心剪裁。详写论战,略写战争经过,有力地突出了写作意旨。
  写法二:都运用了衬托。用鲁庄公的无知浅陋衬托曹刿的足智多谋;用子鱼的随机应变、杀伐决断衬托宋公的墨守成规、自以为是(或以子鱼的急功近利衬托宋公的尊礼守信、远见卓识)。
  评分:答对其中一个角度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015•山东德州市)[二]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1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岗”中的“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上使外将兵                                  B.其一犬坐于前
C.腰白玉之环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的理解。C中的“腰”和例句中的“夜”都是名词用作动词;A、B、D中的加点词都是名词作状语。
【答案】C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然是中有深趣也。
B.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与月上下。
C.①复与疏钟相间。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①倘能从我游乎?        ②请从吏夜归。
13.【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中的多义词的理解。A项中加点的两个“是”分别为:表判断;这,代词。B项中两个加点的“与”字分别为:参与,这里指导欣赏;和。C项中两个加点的“间”分别为:交错;参与。D项中两个加点的“从”都是动词,“跟从”之意。
【答案】D
1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一要注意关键词的翻译:颓,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天机清妙:性情高远。天机,天性。清妙,指超尘拔俗,与众不同。不急之务:闲事,这里指游山玩水。二要注意把第②句中后面分句的句式——反问句的语气翻译出来。
【答案】示例:①夕阳要落山了,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②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
15.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写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解析】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作用的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从表现手法和写作目的方面思考。如“猿鸟乱鸣”通过对动物活动的描写,为画面增添灵动感,表现了生命的活力,渲染了欢快的气氛;“吠声如豹”以形象的比喻来写冬夜的寂静。
【答案】示例:“猿鸟乱鸣”使景色灵动,充满生机活力;“吠声如豹”以动写静,衬托了冬夜的空旷寂静。
16.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悟。《答谢中书书》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把冬景写得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既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和美好生活的欣赏,与朋友分享美景真情,同时也暗含着对朋友的劝诱和邀请。本文写景特别富有生活情趣,这也表现了作者期望闲适于山水之中、追求田园生活的心理。
【答案】示例:甲文和朋友分享对山川之美的热爱和隐逸情怀;乙文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译文:
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仆人已入睡,多想从前你与我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鸣叫。这些景色很快就来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2016届高三毕业班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诗歌鉴赏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