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二月考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高一语文必修二月考试卷(高一必修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一语文必修二月考试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史学与新闻记录客观事物,这是记者与史家的基本工作。中国古代最早的史家是史官,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这左史、右史,便是史官,凡是最高统治者的言行及国家大事,
试题预览
高一语文必修二月考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史学与新闻
记录客观事物,这是记者与史家的基本工作。中国古代最早的史家是史官,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这左史、右史,便是史官,凡是最高统治者的言行及国家大事,都由他们记载下来。汉代以后,人们把这样的记录叫做“起居注”。这在当时是颇类似于“新闻”的,但我们毕竟不能把“起居注”一类的东西称作“新闻”,而是把它们称作历史。记者的出现,是在近代报纸、杂志、广播产生以后,才有所谓“本报记者”、“本刊记者”等。顾名思义,“记者”就是记录之人也。《左传·僖公七年》云:“夫诸侯之会,其德行礼义,无国不记。”可见,古时凡重大典礼、会盟,都是有专人记录的。这些人都是史官,也有点像“新闻记者”。古代官府的邸抄也是用来传知朝政的文书抄本和政治情报的,后来发展成一种手抄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又称“京报”。不过,他们所做的记录,是大多数人看不到的,故而这终究是历史,不是新闻。今天,凡重大事情,都有记者采访,然后写成新闻报道,这种工作,这种身份,很容易使我们回忆起古代的史官来。
尊重事实,秉笔直书,是记者与史家共同遵循的准则。中国古代正直的史官和史家,都有一个优良传统:秉笔直书。司马迁著《史记》,“不虚襄,不隐恶”,被人称为“实录”(《汉书·司马迁传》)。对于新闻记者来说,能不能尊重客观事实,如实地反映生活中的善恶、美丑,先进与落后,犹如史家能不能秉笔直书一样。反之,如若对新闻报道进行“合理想象”、“逻辑推理”、“艺术加工”、“故意拔高”等,就脱离了客观事实。从本质上来看,这与曲笔作史没有什么不同。因此,这是正直的记者所不取的。
尊重事实,秉笔直书,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左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齐国大夫崔杼杀其国君齐庄公后,“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笔已往,闻既书矣,乃还。”(《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齐太史兄弟三人先后被杀,四弟继续书“弑”,终于成功。古代如此,近代亦然。1918年在北京创办《京报》的邵飘萍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由于坚持披露事实真相,支持民众反帝反军阀斗争,被奉系军阀杀害。在“文革”中,不少记者不愿与“四人帮”同流合污。敢于说真话,说实话。他们虽然遭到“四人帮”的种种迫害,却表现了一个正直的新闻工作者的尊严。即便在今天,说真话的记者,也会受到某些人的责难和打击,但这样的记者,人民是会永远铭记他们的。
前人认为是“新闻”的,今天已视为历史资料;今天认为是“新闻”的,后人也将视为历史。这就是新闻与历史的辩证法。今天的史家著述往古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考证、辩别、分析、综合当时的“新闻”;今天的记者撰写现实的新闻,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为后人书写当代的历史。(节选自马宝珠《史学与新闻:“报纸为现代史记”》,有改动)
1.下列选项中关于“史学与新闻”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凡重大典礼、会盟,都有专人记录,他们所做的记录,我们称作历史,而不是新闻。
B.人们把中国古代史官所记载的最高统治者的言行及国家大事叫做“起居注”。
C.今天我们称“起居注”为历史;今天的记者撰写的现实的新闻,后人也将视为历史。
D.今天,记者采访重大事情后写成新闻报道,这种工作,这种身份,很容易使我们回忆起古代的史官来。
2.下列不属于“尊重事实,秉笔直书”表现的一项是(  )
A.司马迁著《史记》,“不虚美,不隐恶”,被人称为“实录”。
B.齐太史兄弟三人先后被杀,四弟继续书“弑”,终于成功。
C.邵飘萍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坚持披露事实真相,支持民众反帝反军阀斗争。
D.在“文革”中,有些记者不愿与“四人帮”同流合污。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最早记录古时重大典礼、会盟及最早出现“史官”一职的历史典籍。
B.新闻记者脱离了客观事实对新闻进行报道,从本质上来看,这与曲笔作史没有什么不同。
C.“京报”是古时一种手抄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是由古代官府的邸抄发展而成的。
D.一个严肃的史家和一个正值的记者一样,他们可贵的品质就是“尊重事实,秉笔直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及武帝平齐,以留守功,增邑六百户。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誉。
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寻除司徒左长史,进爵河南郡公。时吐谷浑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后拜沧州刺史。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薄籍类不以实。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在职数年,风教大洽,称为良二千石。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 。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上闻而嘉之,顾谓侍臣曰:“邺都者,天下难理处也。”其年来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
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补授。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更相谓曰:“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于是相率归附。
在职数年,上表曰:“臣忝寄岭表,四载于兹。犬马之年,六十有一。才轻任重,然所管遐旷,绥抚尤难。虽未能顿革夷风,颇亦渐识皇化。今年疾俱侵,岂可犹当重寄?请解所任,优诏不许,赐以医药。后因李佛子为乱之事,上闻而固疑之,遣使者锁熙诣阙。行至永州,忧愤发病而卒,时年六十三。(选自《隋书·令狐熙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不妄通宾客       妄:胡乱
B.时吐谷浑寇边   寇:侵犯
C.及上祠太山还   祠:祭祀
D.恶其殷盛   殷:殷勤
5.下列句子中,全都能体现令狐熙政绩的一组是(3分)(  )
①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
②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
③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
④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
⑤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
⑥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令狐熙出身名门望族,为人严肃稳重。他博览群书,文武兼备,早在周武帝时就很受重用,仕途通达,他的才能颇得时人的赞誉。
B.令狐熙治理沧州,使百姓安居,风气良好,因而广受拥戴。他被调往朝廷任职时,百姓悲伤不舍;他重返沧州主政,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C.令狐熙做汴州刺史,一到任就针对当地“殷盛”与“多有奸侠”的现象,推行重农抑商等政策,清理了狱讼积案,受到了隋文帝的嘉奖。
D.岭南一带的人经常作乱,其首领受前任总管武力胁迫,不肯臣服。令狐熙到任后,广施恩信,使部落首领深受感动,从而率众归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闻而固疑之,遣使者锁熙诣阙。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金陵怀古
王 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 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8.试分析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全诗表现“凄凉”之情。请从炼字角度简析颈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____________,敢以烦执事。________________,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2)____________。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____,不武。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3)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4)今者项庄拔剑舞,__________。(《鸿门宴》)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夜半来客
(美)罗·阿瑟
奥萨贝尔一点也不像小说所描绘的侦探,跟他穿过这家阴暗的发着霉味的法国式旅馆走廊的福勒感到很失望。奥萨贝尔住的房间很小,在六楼,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传奇式人物应有的住处。
奥萨贝尔是个大胖子,很胖。“你失望了吧?作家先生。”奥萨贝尔转过头来说。他呼哧呼哧喘着气,悄悄笑着,打开他的房门,站在一边,让他扫兴的客人先进去。“可是,我的朋友,鼓起劲来!”奥萨贝尔继续说道,“很快你就会看见一份文件,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东西,为了得到它,好几个男人和女人丧失了生命……这很有戏剧性,是吗?”他边说边从身后把门关上,然后打开电灯。福勒突然毛骨悚然:屋子中央站着个男人,他手里握着一支手枪。
奥萨贝尔惊愕地眨了几下眼睛。
“马柯斯,”他上气不接下气,“你吓了我一跳。我还以为你在柏林呢。你在我房间里干什么?”
马柯斯是个瘦弱的男人,个头不高,那张脸容易让人想起狐狸脸上的表情。除了眼前这支手枪,他看起来并不十分危险。
“今晚不是有人要送一份关于某种新式导弹的报告给你么?”马柯斯低声说道,“我想它在我手里要比在你手里更好一些。”
奥萨贝尔走到一张沙发旁,一屁股坐下。“我决不能饶过这个旅馆的管理人。”他咬牙切齿地说,“这可是第二次了:有人从窗外那个该诅咒的阳台翻进我的屋里来!”
福勒的眼睛转向这房间唯一的窗户。夜幕降临,窗外漆黑。
“阳台?”马柯斯惊奇地问,“不,我用的是钥匙。早知道有阳台,我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了。”
“这不是我的阳台,”奥萨贝尔生气地解释着,“是隔壁房间的。可它延伸到我窗下,这两间屋过去是一个单元。任何人都可以从隔壁的空房间到阳台上去。上次有个家伙也是这么进来的。”
马柯斯看了一眼福勒,命令道:“请坐好!咱们得等上半个小时。”
“不,确凿地说,是三十一分钟。”奥萨贝尔闷闷不乐地说道,“会面定在十二点半。现在我想知道你是怎样得知这份文件的,马柯斯。”
这个瘦小的间谍不怀好意地笑起来:“我们倒想知道你们的人是怎么把它搞到手的。得啦,今儿夜里我要它重新回到我的手里,那是什么?谁在门口?”
听到敲门声,福勒跳了起来。奥萨贝尔不动声色地微笑着。“那是警察,”他说,“我觉得这样重要的文件,应该受到一点额外的保护。我通知过他们来这儿检查一下,以确保万无一失。”
敲门声一阵紧似一阵。
“现在你作何打算,奥萨贝尔先生?”
“假如我不去开门,他们会有其他办法进来的。对于开枪射击这个办法,他们是决不会犹豫的。”
马柯斯飞快地朝窗户退去。他用身后的一只手把窗户打开,一条腿跨进窗外的黑夜。
“把他们打发走!”他警告说,“我在阳台上待着。支走他们,不然我就开枪!”
敲门声更响了。有人在喊:“奥萨贝尔先生,奥萨贝尔先生!”
马柯斯将全身重量压在一条腿上,曲扭着身体,手枪仍然对准胖子和他的客人。另一只手抓住窗框。然后,他抬起另一条腿,跨过窗台。
门把转动,马柯斯飞快地用左手推了一下窗子,朝阳台跳下去,接着一声惨叫,他落下去了。
门开了。侍者亨利手托盘子站在那里,盘子里有一只瓶子和两只玻璃杯。
“这是您要的饮料,先生。”他把盘子放到桌上,熟练地打开瓶子上的软木塞,然后离开了房间。
浑身打颤、脸色苍白的福勒盯着他的背影。“可……可是……警察呢?”他结结巴巴地问。
“哪来的警察?”奥萨贝尔长叹了一声,“不过,我预料亨利会来的。”
“可是,阳台上的那个人……”福勒又问。
“不,”奥萨贝尔回答说,“他永远不会回来了。”(选自《中外微型小说鉴赏·我想当一匹马》)
(1)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这篇小说情节的发展环环相连,发展迅速,虽然短小,但堪称精悍,可与许多需要读几小时或几天的侦探故事或惊险小说相媲美。
B.小说以奥萨贝尔接受一份重要的新式导弹报告的始末为主线,表现了一个传奇人物不凡的身手。
C.小说第一段说明住所是在六楼,而那段的中心内容是福勒抱怨奥萨贝尔的住处不怎么样,这就转移了读者的注意力,为下文悄悄地埋下了伏笔。
D.福勒在小说中是个起穿插作用的人物,通过他的眼睛看到的情景,通过他提出的疑问,使得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真实可信。
E.小说中三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作者调动了大量人物描写的手段,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在有限的篇幅中达到了最佳的效果。
(2)这篇小说,至少有三处令读者感到意外,请写出来。(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福勒的眼睛转向这房间唯一的窗户。夜幕降临,窗外漆黑”与下面的哪个情节相呼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情节过于玄妙,给人以不真实感;也有人认为玄妙、意外恰恰是这篇小说的高明之处。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不做人上人,应做人中人
 ——“五四”青年许德珩
许 进
祖父最热爱的职业是教书。20年代初,在填写“少年中国学会登记表”时,他在“终身欲从事之事业”一栏填写的是“劳动者教育”;在“将来终身维持生活之方法”一栏他填写的是“教书”。
他总是对我说,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在于育人,他总是以他的精神来影响青年。
1927年1月,经蔡元培先生推荐,我祖父结束了七年的旅欧勤工俭学生活,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讲授社会学和社会主义史。他的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听课的学生越来越多。最后,学校将我祖父的课程安排在大礼堂讲授。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熊雄与我祖父是留法勤工俭学时期的朋友,他闻知我祖父在中山大学任教,遂请我祖父到黄埔军校担任政治教官。在上海、广州发生国民党右派和军阀屠杀共产党人的政变之后,武汉成为唯一的革命中心。祖父经香港来到武汉,继续利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和武汉第四中山大学的讲台传播社会主义知识。
施复亮爷爷和夫人钟复光是我祖父、祖母的挚友,我家的常客。施奶奶当年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女学员,我曾多次听她讲述她们女生队学员听我祖父讲课时的情形,她说:“在操场上,你公公站在桌子上,用洪亮的声音给我们讲新的社会理论,同学们都爱听他讲演。”
1931年初,祖父到北京大学任教。“九·一八”事变后,他经常到北平的各个大学宣传抗日救亡的思想并因此被当局逮捕,经宋庆龄、蔡元培等先生鼎力营救才得以被释放。段君毅爷爷曾经多次对我说,我们那个时候最爱听你爷爷讲演,因为他最敢讲话,他的讲演切中时弊,为青年人指引方向。
1935年,在“一二·九”运动的游行队伍中,学生们看到我的祖父祖母走在他们的行列当中,深受鼓舞。师生一起迎着军警大刀和高压水龙头昂首前进,他们身上的棉衣都结了一层冰甲。
在祖父去世前的那个春节,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北京大学学生朱穆之、刘导生、顾大椿等,将祝贺我祖父百龄寿诞的贺信送到他的身边。他们在信中说:“在为中华民族求生图存、坎坷救国的道路上,我们共同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领导,同时也感受到您的教诲与支持。我们能够或迟或早地跟着中国共产党,沿着一条正确的方向,寻求救国的真理,探索人生的真谛,而后走上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各尽一份责任的道路上来,这与您还有其他几位老师的教诲是分不开的。”
祖父以他的言行影响了几代青年的成长。1948年夏,北京大学在民主广场举行毕业生典礼大会。胡适校长发表讲话,他劝大家要多研究点问题、少谈些主义,要自我奋斗,争取做人上人。我祖父则对同学们说:“你们走入社会后首先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间去,多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切不可做什么人上人,而应该立志做人中人。”
一部分学生在祖父的影响下,先后参加了革命队伍。30多年后,师生们相聚,共同回忆起这段往事,学生请老师为他们题字,我祖父写道:“希望做社会主义的中坚分子,人民的勤务兵。”
1979年4月,“五四”运动60周年前夕,北大中文系的一位女老师带着几名学生到家中采访我祖父。其中一名女学生跟我开玩笑说:“我与你祖父是同学。”我也开玩笑地向祖父报告说:“这位同学说她是你的同学。”祖父听后很郑重地说:“我为能够有你们这样年轻有为的同学而感到十分骄傲。”一句玩笑话变成了祖父对于青年人的期望,令大家备感肩负的责任重大,也可见青年人在他心中之重要。
上世纪80年代的一天,北京大学的学生找祖父探讨人生观问题。他讲述了“五四”青年的精神和他对于人生观的认识,勉励同学们要脚踏实地多学习一些知识,不可急功近利。谈话结束后他为北京大学学生题写了“身无分文,心忧天下,面壁十年,志在救民。以此自励,奋斗终身”几个字。这是他对学生的嘱望,也是他一生的写照。祖父对于他一生所做的事情并不满足,晚年,他躺在病床上对我说:“公公的一生,爱国有心,但无成就。”
1948年,祖父曾在北京大学学生刊物上发表文章,纪念“五四”运动。他在文章中说:今日的中国青年,当然要并且已经跨越“五四”前进一步。我们不要追赶时代,被时代遗弃,而要把握时代,创造时代。是这样,今日纪念五四,才成为有意义的。
祖父在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曾经多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祖父89岁高龄时接受他成为一名党员,是对他一生的追求的肯定。(选自《中国青年报》)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许德珩一生最大的成就在于育人,他总是以他的精神来影响青年。
B.在1927年“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后,许德珩仍然敢于站在讲台上传播社会主义知识。
C.“一二·九”运动后因为他宣传抗日救亡思想而被日本人逮捕,他的讲演为青年人指引方向。
D.许德珩不仅反对日本人,反对军阀政府,也与当时的校长胡适“做人上人”的主张相悖。
E.许德珩认为自己的一生,爱国有心,但无成就,因此到89岁高龄才被接受为中共党员。
(2)许德珩“一生最大的成就在于育人”,请分条概括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和回忆性言论及穿插细节描写等安排结构,在表达上各起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不做人上人,应做人中人”的理解和认识。(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墙壁上有许多霜花似的花纹,在灯光的照耀下,满墙都放射着姹紫嫣红的光芒,就好像是彩虹织成似的。
B.这只是一个生活在乡间的普通老人,但是他写的诗却很好,有人说,这是他善于在田间地头捕风捉影的缘故。
C.他一直生活在窘迫和屈辱当中,写出的诗,没人喝彩;写出的文,没人欣赏,无出其右的痛楚让他苦不堪言。
D.红学研究者遍及海内外,薪火相传,代不乏人;专题论著,车载斗量;研究方法,与时俱进;电脑红学,别具一格。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B.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
D.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15.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3分)(  )
美国当代人文主义思想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健康的儿童性”概念,认为成年人应该具有双重视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揭示社会生活的底蕴 ②把生活的厚厚尘土擦拭掉  ③让诗性与神性的光辉重新放射出来 ④一方面以成人那种成熟的、深刻的、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 ⑤一方面像儿童一样以天真的、陌生的、非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
A.④②⑤①③     B.④①⑤②③
C.⑤①④②③   D.⑤②④①③
16.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5分)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6分)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 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 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小说探究题专题复习语文试卷』  下一个『八上记叙文阅读《民工父亲的幸福》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