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试卷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如东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试卷语文试卷(高一必修三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情调测高一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四组词语中,字形正确且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取缔/纵横稗阖缟素/心如槁木堙塞/湮没无闻B.国粹/若即若离拓片/开疆拓土面颊/沦肌浃髓C.流弊/残羹冷灸机杼/毁家纾难散佚/卷帙浩繁D.璧还/无上光荣赈济/噬脐莫及枕藉
试题预览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情调测
高 一 语 文 Ⅰ 试 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四组词语中,字形正确且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取缔/纵横稗阖       缟素/心如槁木       堙塞/湮没无闻
B.国粹/若即若离       拓片/开疆拓土       面颊/沦肌浃髓
C.流弊/残羹冷灸       机杼/毁家纾难       散佚/卷帙浩繁
D.璧还/无上光荣       赈济/噬脐莫及       枕藉/蕴藉空灵
【参考答案】:(3分)B(A.纵横捭阖,“缟素/心如槁木”,加点字都读作gǎo。C.残羹冷炙。D.“枕藉/蕴藉空灵”,加点字都读作jiè)。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
⑴古代人说的话是无法听见的了,幸而  ▲  下来一些古代的文字。文字虽然不是语言的  ▲  记录,但是它必得拿语言做基础。
⑵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   ▲   ,热衷于搞“传销”,一古脑儿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   ▲   。
A.流传     真实     夜郎自大     井底之蛙
B.留传     如实     妄自尊大     井底之蛙
C.留传     真实     夜郎自大     村夫野老
D.流传     如实     妄自尊大     村夫野老
【参考答案】:(3分)B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
A.被美国大众视为价廉的麦当劳餐食,在北京则成为正在形成的中产阶级群体常常可以光顾就餐的地方。
B.纵观古今,我们不难发现,政府是否爱民亲民、是否清正廉洁并高效运作是制约国家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C.开办道德讲堂,旨在结合社区实际,普及道德理念,弘扬道德精神,展示道德力量,培养社区居民良好的道德风尚。
D.为遏止日益严重的肥胖现象,纽约市近日颁布了一项禁止超市、流动贩卖车、电影院等销售大剂量含糖饮料的禁令。
【参考答案】:(3分)C(A.主宾搭配不当。“餐食,……成为……地方”。B.不合逻辑。应在“健康发展”前补上“能否”以与此前之“是否”,形成恰当的照应关系。D.表意重复。“禁止……禁令”)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
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所说的“套板反应”。  ▲  。  ▲  。  ▲  。  ▲  。  ▲  。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
①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
②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③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就根本与文艺无缘
④沿着习惯的去做,总比新创较省力
⑤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广非我们意料所及
A.①②④⑤③     B.③①②④⑤     C.③②①⑤④     D.④⑤③②①
【参考答案】:(3分)C
5.下列四个选项中,与选文意旨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 ▲ )
坚信一首诗的沉默比所有的扩音器加起来更清晰,比机枪的口才野炮的雄辩更持久。坚信文字的冰库能冷藏最烫的激情最新鲜的想象。时间,你带得走歌者带不走歌。(余光中《不朽,是一堆顽石?》)
A.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B.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C.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D.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参考答案】:(3分)B(都表达了“精神不灭,物质易朽”的主旨)
二、文言知识积累与阅读(21分)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凭借,依靠)       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美好,福祉)
  何穷达之易惑,信美恶之难分(确实)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启禀)
B.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美好)      意北尚可以口舌动也(料想,猜想)
  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露)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儿女亲家)
C.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几乎)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希求,讲求)  
三折肱而成医,其说痛可信也(沉痛)      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仰视的样子)  
D.辱教,审体力胜健,为慰(明白,知道)    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追究,查办)
  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违背)    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能承受)
【参考答案】:(3分)D(A.奏:进献。B.善:欣喜,叹羡。C.痛:甚,极)
7.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
A.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
B.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         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 
C.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D.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参考答案】:(3分)C(均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结构助词,无实义。A.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原因。B.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D.语气助词,无实义;兼词,于之,于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15分)
谢杜相公书①
曾巩
    伏念昔者,方巩之得祸罚于河滨,去其家四千里之远。南向而望,迅河大淮,天下之险,为其阻厄。而以孤独之身,抱不测之疾,茕茕路隅,无攀缘之亲、一见之旧,以为之托。惟先人之医药,与凡丧之所急,不知所以为赖,而旅榇②之重大,惧无以归者。明公独于此时,亲屈车骑,临于河上。使其方先人之病,得一意于左右,而医药之有与谋。至其既孤,无外事之夺其哀,而毫发之私,无有不如其欲;莫大之丧,得以卒致而南。其为存全之恩,过越之义如此!
    窃惟明公位之极,年之高,天子不敢烦以政,岂乡闾新学,危苦之情,丛细之事,宜以彻于视听,而蒙省察?然明公存先人之故,而所以尽于巩之德如此!盖明公虽不可起而寄天下之政,而爱育天下之人材、不忍一夫失其所之道,出于自然,推而行之,不以进退。而巩独幸遭明公于此时也!
在丧之日,不敢以世俗浅意,越礼进谢;丧除,又惟大恩之不可名,空言之不足陈,徘徊迄今,一书之未进。顾其惭生于心,无须臾废也。伏惟明公终赐亮察。夫明公存天下之义而无有所私,则巩之所以报于明公者,亦惟天下之义而已。誓心则然,未敢谓能也。
(选自《曾巩文集》,有删节)
【注】①曾巩之父曾易占,当年从江西来汴京途中,在河南安阳忽患重病,后病逝。期间,杜衍给了曾巩很多帮助。曾巩写此信,其父已丧多年。②旅榇(chèn):客死者的灵柩。
谢杜相公书①
曾巩
    伏念昔者,方巩之得祸罚于河滨,去其家四千里之远。南向而望,迅河大淮,天下之险,为其阻厄。而以孤独之身,抱不测之疾,茕茕路隅,无攀缘之亲、一见之旧,以为之托。惟先人之医药,与凡丧之所急,不知所以为赖,而旅榇②之重大,惧无以归者。明公独于此时,亲屈车骑,临于河上。使其方先人之病,得一意于左右,而医药之有与谋。至其既孤,无外事之夺其哀,而毫发之私,无有不如其欲;莫大之丧,得以卒致而南。其为存全之恩,过越之义如此!
    窃惟明公位之极,年之高,天子不敢烦以政,岂乡闾新学,危苦之情,丛细之事,宜以彻于视听,而蒙省察?然明公存先人之故,而所以尽于巩之德如此!盖明公虽不可起而寄天下之政,而爱育天下之人材、不忍一夫失其所之道,出于自然,推而行之,不以进退。而巩独幸遭明公于此时也!
在丧之日,不敢以世俗浅意,越礼进谢;丧除,又惟大恩之不可名,空言之不足陈,徘徊迄今,一书之未进。顾其惭生于心,无须臾废也。伏惟明公终赐亮察。夫明公存天下之义而无有所私,则巩之所以报于明公者,亦惟天下之义而已。誓心则然,未敢谓能也。 回想当年,正是我在黄河边遭受灾祸的时候,离家乡有四千里之远。向南眺望,只见迅猛的黄河、滔滔的淮水,连绵不断的江堤水堰、河川湖泊,都是天下艰险之地,我被这 些阻隔(无法顺利回乡送葬)。我孤身一人,面对着意想不到的灾难,孤单无依,徘徊路 旁(角落),没有可以依附(投靠)的亲戚和一面之交的朋友,作为生活的依托(或把他们作 为生活的依托);对上没有极高的品行可以感动官僚绅士,对下也没有财富和权势可以动 用一般的人。只剩下先父需用的医药和所有治理丧事急需的物资,不知道应该倚赖谁,而且寄存异乡的灵柩又这样沉重,我担心忧虑无法把它运回。在这个时候,惟独您殷勤关切 帮忙,营救看护,亲自屈驾前来,来到黄河岸边(送别我扶柩南归)。(您的帮扶)使我在先父病重期间,能够在他身边专心地护理奉侍,而医药等费用问题也有人一同商量解决了。 直到我成为孤儿之后,没有杂事干扰我为先父尽哀,就连一些琐碎细微小事,也没有不如愿的(得以解决)服丧之礼,能最终回到南方家乡去完成。您对我体恤成全的恩德,是这样的超越常情啊!
我私下认为您辅佐天下的道义,都会受到千秋万世的讴歌颂扬,推崇称道,并不像见 识狭隘的人那样苦苦追求一个小节上的完美。您的地位到了顶点,而且年事己高,皇上也 不敢用政事来劳烦您,难道我这个来自穷乡僻壤的后生,应当用危急痛苦的心情,杂乱细小的事务,去充塞您的耳目,承蒙您的体贴吗?但是您却念及先父的旧情,尽力援助我, 以至于这么大的恩情啊!您虽然不能再出山而被托付以天下的政事,但是您那爱护培育天 下人才,不忍心让一个人流离失所的道义,都是出于自然的天性,而且继续坚持推行,并 不因为在职或退位而有所变化,而我惟独在这个时候有幸遇到了您!
在叙守丧期间,不敢按照世俗的浅薄人情,违背俗礼去向您表示谢意;丧服解除后(服丧期满),又想到您对我的大恩无法形容的,几句空话不足以详尽地表达我的心意。反复 考虑,直到现在,连一封信也没有呈进。只是我心中生出的惭愧,没有一刻停止过。希望 您终究会谅解我的!您坚守胸怀天下的道义,没有一点私心杂念,那么我用来报答您的东 西,也只能是胸怀天下的道义罢了。我发自内心如此真诚地许愿,但不敢说肯定能实现。

8.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组是(3分)                   ( ▲ )
  A.去其家四千里之远           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
  B.得以卒致而南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C.过越之义如此               度道里会遇之礼毕,不过三十日
  D.然明公存先人之故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参考答案】:(3分)A(距离/离开。B.卒:终于。C.过:超过。D.故:旧交情。)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使其方先人之病,得一意于左右,而医药之有与谋。(3分)
                                ▲                       ▲                            
(2)而巩独幸遭明公于此时也!(2分)
                               ▲                       ▲                              
(3)顾其惭生于心,无须臾废也。(3分)
                               ▲                       ▲                             
【参考答案】:
⑴(3分)(您的到来)使我在先父病重期间,能够专心地留在他的身边,求医问药也有人与我商量了。(一句1分。若整句译文不通顺,在正常赋分基础上,扣1分)
⑵(2分)而我惟独在这个时候有幸遇到了您!(“幸”、状语后置各1分。若整句译文不通顺,在踩点赋分基础上,扣1分)
⑶(3分)只是我心中生出的惭愧,没有一刻停止过。(“顾”、“须臾”、“废”、状语后置,各1分。错一处扣1分,扣满3分为止。若关键词及句式翻译到位,但整句译文不通顺,扣1分)
⑴“方”亦可译为“当……时候”;“一意”亦可译为“一心一意”、“全心全意”;“有与谋”亦可译为“有人一起商量”。⑵从原参考答案。⑶“废”亦可译为“消除”、“消失”。
10.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杜衍帮助曾巩及其父亲的原因。(4分)
                               ▲                       ▲                            
【参考答案】:(4分)①曾巩之父与杜衍有老交情;②杜衍有爱育天下人才的情怀。(每点2分,意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8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旅夜怀远客
许浑
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
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
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
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
⑴“竟晓月空明”一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运用的是何种表现手法?(4分)
                               ▲                       ▲                             
⑵诗以“异乡多远情”开篇,从全诗看,诗中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
                               ▲                       ▲                             
【参考答案】:
⑴(4分)一方面以“竟晓”一词遥承“梦断”,侧面写出诗人梦醒之后即辗转无眠的情状;另一方面含蓄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故人的思念。(3分,答对其中一点,2分)寓情于景。(1分,若答成“情景交融”,不得分)⑴评分标准调整为“‘竟晓’一词遥承‘梦断’”,1分;答出“侧面写出诗人辗转无眠的情状”,1分;答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或“表现了诗人对故人思念”,1分。合计3分。第二问手法亦可答成“借景抒情”;如答两种或两种以上手法,即便内含正确答案(“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亦不得分。
⑵(4分)①客居异乡的孤独飘零之感。②对贫病交加境遇的喟叹。③爱书成癖却不能读书、素负酒名却无力沽酒的无奈、酸楚。④对时光易逝的感慨。⑤对远行天际的故人的思念。(答对其中任意四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岀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   ,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
⑵教也者,       ▲       。(《礼记•学记》)
⑶蟹六跪而二螯,        ▲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⑷     ▲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⑸念高危,      ▲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⑹       ▲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⑺   ▲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⑻故予与同社诸君子,        ▲        ,而为之记。(张溥《五人墓碑记》)
【参考答案】:(8分)⑴夙兴夜寐  ⑵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⑶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⑷悟已往之不谏  ⑸则思谦冲以自牧  ⑹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⑺酾酒临江  ⑻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评分建议:一句1分。若该句默写中出现错字、别字、漏字、多字或字迹模糊不清等现象之一,则该句不得分。【友情提醒】批阅时,请特别留意句中加点加粗字的书写是否正确无误或缺漏。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品   质
〔英〕高尔斯华绥
⑴我很年轻时就认识他了,因为他承做我父亲的靴子。
⑵他的店房开设在一条横街上。那座店房有某种朴素安静的特色,门面上没有注明任何为王室服务的标记,只有包含他自己日耳曼姓氏的招牌;橱窗里陈列着几双靴子。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有一双轻跳舞靴,细长到非言语所能形容的地步;那双带布口的漆皮靴,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还有那双褐色长筒马靴,闪着怪异的黑而亮的光辉,虽然是簇新的,看来好像已经穿过一百年了。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我总觉得,做靴子,特别是做像他所做的靴子,简直是神妙的手艺。
⑶他——格斯拉先生——本人就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须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儿僵硬和迟钝。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
⑷人们不可能时常到他那里去,因为他所做的靴子非常经穿——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 
⑸人们走进他的店堂,不会像走进一般店铺那样怀着“请把我要买的东西拿来,让我走吧”的心情,而是心平气和地像走进教堂那样。来客坐在那张仅有的木椅上等候,因为他的店堂里从来没有人的。 
⑹有一次(也只有这一次),我穿着那双因为急需才在一家大公司买的靴子,漫不经心地走进他的店铺。他接受了我的订货,但没有像往常那样拿皮革给我看;他的眼睛在细看我脚上的次等皮革。最后,他说:
⑺“那不是我做的靴子。”
⑻他的语调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连鄙视的情绪也没有,不过那里面却隐藏着可以冰冻血液的潜在因素。为了讲究时髦,我左脚上的靴子有一处使人很不舒服;他把手伸下去,用一个手指在那块地方压了一下。 
⑼“这里痛吧,”他说,“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跟着,他心里好像有点儿沉不住气了,说了一连串的挖苦话。我听他议论他的职业上的情况和艰难,这是唯一的一次。 
⑽“他们把一切垄断去了,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们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我们的生意。事到如今——我很快就要失业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我看看他满是褶皱的面孔,看到了我以前未曾注意到的东西:惨痛的东西和惨痛的奋斗——他的红胡子好像突然添上好多花白须毛了! 
⑾我尽一切可能向他说明我买这双倒霉靴子时的情况。但是他的面孔和声调使我获得很深刻的印象,结果在随后几分钟里,我订了许多双靴子。这下可糟了!这些靴子比以前的格外经穿。差不多穿了两年,我也没起想要到他那里去一趟。
⑿等我再去他那里的时候,格斯拉先生却饿死了。因为他想把店铺撑下去,但是除了自己以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靴子;因为他接了一份定货后,要费好长时间去做它,可顾客却不愿等待,结果,他失去了所有的顾客;因为他肯用最好的皮革,从早到晚坐在那里做靴子,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而且店里也从来不存一个便士——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经常断炊,从不登广告。
⒀他是个怪人。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有删改)
13.小说第二段中关于店房和橱窗样品的描述有哪些作用?(6分)
                               ▲                       ▲                            
【参考答案】:(6分)①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格斯拉的出场作铺垫;②侧面表现格斯拉的个性、人品和手艺的精湛,暗切小说题旨;③与后文格斯拉的形象、命运形成对比,在对比中既强化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引发读者对其命运的关注与思考。(每点2分,意对即可)
14.请简要赏析小说第三段中关于格斯拉肖像描写的文字。(4分)
                               ▲                       ▲                            
【参考答案】:(4分)①就近取譬。由格斯拉所从事的鞋匠职业兼及皮革,用“皮革”喻示其坚韧、诚实的性格;②寓褒于贬。“死板板”“僵硬”“迟钝”这些词语看似贬抑,实则褒扬:赞扬格斯拉对手艺、对品质的坚守。(每点2分,意对即可)
15.小说第八段中的加点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4分) 
                               ▲                       ▲                             
【参考答案】:(4分)对自己用最好的皮革亲手制作的靴子却得不到消费者青睐,以致生意日渐清淡、生计无法维持而倍感心酸、痛苦;愤怒于大公司垄断一切、生产劣质产品坑害消费者的行为却无力抗拒以致心灰意冷甚至绝望。(每点2分,意对即可)
16.根据小说内容,探究“我”对格斯拉的情感态度以及“我”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
                               ▲                       ▲                              
【参考答案】:(6分)情感态度:敬重格斯拉的人品和手艺,关照格斯拉的生意,关心格斯拉的状况,同情格斯拉的遭遇。(2分)作用:“我”是一个线索性的人物,通过“我”串联起整个故事;从“我”的视角叙述故事,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加入“我”的见闻感受,有助于更全面地展示社会现实。(4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简笔与繁笔
周先慎
⑴从来文章都提倡简练,而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这诚然是不错的。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这可称为以繁胜简。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简笔与繁笔, 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⑵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有时用笔极为简省,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到景象。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
⑶以上是说用简笔用得好。同一部《水浒传》有时却又不避其繁。看作者写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鼻上一拳,“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眼眶际眉梢又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从味觉写,从视觉写,从听觉写,作了一大串形容,使读者深为鲁智深伸张正义、惩罚恶人时那痛快淋漓劲儿所感染。
⑷字面上的简不等于精练,艺术表现上的繁笔,也有别于通常所说的啰嗦。
⑸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但是,这提炼的功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像上列几个例子,我相信作者在写出的时候并没有大费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顾炎武引刘器之的话说:“文章岂有繁简耶?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
⑹现今,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中篇向长篇靠拢,长篇呢,一部、两部、三部……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大多数不必那么长,确有“水分”可挤。作品写得过长,原因很多,首先是对生活的提炼亦即艺术概括的问题,但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的欠洗练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条。简而淡,繁而冗,往往两病兼具。有的作品内容确实不错, 因为写得拖沓累赘,读起来就像是背着一块石板在剧场里看戏,使人感到吃力、头疼。而读大师们的名著呢,却有如顺风行船,轻松畅快。
⑺感此,提倡简练为文,重议文章繁简得失这个老题目,也许并不算得多余。
(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有删改)
17.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论述层次。(6分)
                                ▲                       ▲                             
【参考答案】:(6分)首先在肯定前人主张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2分);接着阐明自己对“简笔”“繁笔”的认识(或:申述繁和简各有各的好处,应该从实际出发)(2分);最后揭示了本文的论点(2分)。
18.从文中看,画线句中的“提炼”一词包含着哪几层意思?(6分)
                                ▲                       ▲                             
【参考答案】:(6分)一是下笔时的字斟句酌;二是对写作素材(或“生活”)的提炼;三是在艺术手法上要力求洗练。(每点2分)
19.结合全文内容,阐释“简笔”“繁笔”的内涵并简析“简笔与繁笔”之间的辩证关系。
                                ▲                       ▲                              
【参考答案】:(6分)内涵:简笔——惜墨如金且言简意赅、富有神韵;繁笔——用墨如泼,描摹物态穷形尽相,刻画心理细致入微。(2分)辩证关系:“简笔”与“繁笔”各有其妙,两者间并无优劣高下之分;关键是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各得其宜。(4分。每点2分)
八、作文(70分)
20.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无论走向何方/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着你/从别人那里/我们认识了自己
读了这首诗,你有何感想?
请以“从别人那里,我认识了自己”为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性文章,立意自定。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情调研
高  一  作  文  评  分  细  则
一、审题立意
1.“别人”,既可以指历史名人,也可以指身边的凡夫俗子。通过叙写我和别人的交往、对话、交流,来感受我从别人那里得到的自我认识。
2.“认识了自己”,就是指从别人那里感悟到自己拥有的、缺少的,需要提高的、改进的或发扬、继承的。既可以写认识了自己的优点、长处,也可以写认识了自己的不足、缺陷。总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中试卷


上一个『2010—2014年成都中考语文B卷现代文阅读汇总』  下一个『八年级下3月语文月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