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期第四次周考试题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高一下期第四次周考试题语文试卷(高一必修四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一周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一、(39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A.饯别/栈道馄饨/混账话疮痍/微创手术B.萎蔫/嫣然颤抖/忏悔书档案/正当防卫C.打烊/庠序诅咒/俎上肉泄露/抛头露面D.惬意/亵渎雏形/文绉绉炽热/炙手可热2.下列各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震撼
试题预览
高一周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54分)
一、(3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
A.饯别/栈道        馄饨/混账话        疮痍/微创手术     
B.萎蔫/嫣然        颤抖/忏悔书        档案/正当防卫          
C.打烊/庠序        诅咒/俎上肉        泄露/抛头露面
D.惬意/亵渎        雏形/文绉绉        炽热/炙手可热
2.下列各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震撼        联通器        历兵秣马        如丸走坂         
  B.按钮        发牢骚        肘腋之患        补苴罅漏              
  C.掂记        扭秧歌        心灰意懒        秀外惠中
D.锤炼        先驱者        报负远大        焚膏继晷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刘鸿伏擅长用细腻冷艳的笔触去    性情,融感恩之情于哀怨凝重的叙述之中。
  ②看榜时的心情太紧张了,我便想起了一个    的办法——让别人看完后来回报。
  ③学生应考时须要调整好生物钟,调控好生理状态,使自己的    发挥到极致。
   A.抒写    调剂     心智         B.书写    调剂    心智    
   C.抒写    调节     心志         D.书写    调节    心志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甚至每天邮差打门的声音,也使你起了带疑惧的希冀,________你不知道而又愿知道他带来的是什么消息。门的开关是由不得你的。________窗呢?你清早起来,________把窗幕拉过一边,你________知道窗外有什么东西在招呼着你,是雪,是雾,是雨,还是好太阳,决定要不要开窗子。
A.由于 但是 只有 才
B.因为 但是 只要 就
C.由于 然而 只有 才
D.因为 然而 只要 就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抒情散文的感情是纯粹的,它有所过滤,有所选择;抒情散文的感情也往往是复杂的,如同现实生活那样千丝万缕,难以说清。
B.戏曲迷们喜爱的往往是武生的起霸动作,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水上漂一样的小碎步,以及不温不火、缠绵悱恻的唱腔。
C.生活中交友要谨慎,在网络世界交友更要有防范意识,一旦遇人不淑,就可能会有财产的损失,还会埋下人身安全的隐患。
D.山东卫视“我是大明星”节目发掘出了一大批深受观众喜爱的平民英雄和达人偶像,既有小试锋芒的少年,也有崭露头角的老者。
6.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长城不光是一道文化分界线,心理分界线,更是一道军事防御线,这条线已超越了历史,超越了民族,它是一种地域自觉。
B.历史电视剧《赵氏孤儿案》在遵循历史的同时,落地化地展现每一位人物形象,从开播便引发了一股评议该剧的热潮蔓延。  
C.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对健康体检需求的不断提高,各县级人民医院都相应成立了集体检、保健与健康咨询为一体的体检中心。
  D.在流感容易集中暴发的季节,保持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等个人卫生习惯,能有效预地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疾病。
7.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从我国刚刚兴起的手机抢红包之事来看,不仅改变了社会经济,还改变了传统观念乃至生活方式,比如拉家常的时间被抢红包挤去了。
B.随着用电负荷的逐渐增长,返乡过年的村民越来越多,为了确保他们的用电,所里25名工作人员全部上岗,正常开展售电、维修等业务。
C.《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认为,流行语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传递社会“正能量”,合乎汉语语法规范,既要有流行性,也要有创新性。
D. 我们要按照会议要求,抢抓机遇,奋发有为,精心打造一批重大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努力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
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今,H7N9禽流感令人们“谈禽色变”,人们迫切地想知道,简单地宰杀鸡鸭等家禽能否阻止禽流感?这种病毒感染人的概率有多少?
   B.“唐宋八大家”指唐宋两朝最有代表性的八位散文家,他们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和苏辙。
   C.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都曾申报“非遗”,在这次全国大型汇演中它们都带来了新创作的剧目。
 D. 倡导公务员“135”出行方案(1公里之内步行,3公里之内骑自行车,5公里之内乘坐公交车),意味着节能减排理念可成功实现“软着陆”。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序号是 (  )   
  一个作家也许需要一个灵敏的鼻子,但仅有灵敏鼻子的未必成为作家。                       
  ①我的意思是,一个作家应该有关于气味的丰富的想象力。
  ②寒冷本无气味,福克纳却让小说的人物嗅到了它的气味。
  ③猎狗的鼻子可能是最灵敏的,但没有一个猎狗成为作家。
  ④好多作家有鼻炎,但不妨碍他们写出有独特气味的小说。
  ⑤这样,他才能让作品中的人物和景物,放出自己的气味。
  ⑥即便没有气味的物体,也要用想象力给它们制造出气味。
   A.①②④⑥⑤③    B.③②④①⑤⑥   C.③④①⑤⑥②   D.④①⑤⑥②③
10.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三秋桂子        三秋:三年。
B.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C.遥岑远目   岑:小而高的山。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光景,状况。
11.下列四首诗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一句意境上相似的一项是(  )
A.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B.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 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C.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2.与“对长亭晚”中“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公问其故,对曰      B.对镜帖花黄
C.无言以对   D.对症下药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多情自古伤离别   B.竹杖芒鞋轻胜马
C.楚天千里清秋   D.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古典诗文中的“扁舟”意象
“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也不具备悲凉或者超脱的韵味。《史记》载:“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这里的“扁舟”有隐遁之味,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它随着无数文人跌宕坎坷命运的无限延伸,演化为一种绝处逢生的处世观。在儒家提倡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准则支配下,古代文人或积极入世,或隐身出世。对于潦倒困厄的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漂泊”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宿命,也是“扁舟”意象的基本蕴含。古代知识分子或为生计、或为科举、或被放逐,他们背井离乡,天涯漂泊,充满无尽的羁旅乡愁。“扁舟”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的诗句,其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出现得最频繁,表现漂泊思乡的意绪也最强烈。他诗中的“扁舟”意象,承载着诗人生活的苦难和不幸,是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历尽艰辛的典型写照。
 “扁舟”意象的另一典型蕴含是“自由”。庄子说“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扁舟”中获得精神的自由。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一境象,表达了他面对被贬谪的处境,渴望摆脱精神苦闷,追求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以温和沉浸的心态,表达了与苏轼同样的心境:“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一条小船附着于万顷碧波之上,在碧波中自由自在地轻漾,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和自由精神。
隐居是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归宿,是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扁舟”意象中既蕴含着他们人生的理想与期冀,也蕴含着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范蠡是古代文人功成身退的典范,但更多人却是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成为他们仕途失意而隐居的一个意象。苏轼被贬黄州,写下“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的诗句,流露出过隐居生活的念头。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表明了他在现实压抑下,欲放浪江湖,过隐逸生活的强烈愿望。
在常见的“扁舟”意象中,无论是矢志漂泊,还是追求自由,抑或是失意隐居,无不是中国古代文人心路历程的写照,虽蕴含仕途坎坷失意的无奈与消极,但为后世树立了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光辉典范。(有删改)
14.关于“扁舟”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诗文中“扁舟”最常见的意象寄托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
B.最早的“扁舟”意象,有着隐遁之味,也充溢着悲凉或超脱的韵味。
C.在中国古代文人眼里,“扁舟”不仅是一只小船,它演化为文人在跌宕坎坷命运中绝处逢生的处世观。
D.对潦倒困厄的文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心路历程的写照,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15.关于“最常见的扁舟意象蕴含”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羁旅乡愁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成为羁旅之愁的寄托。
B.“扁舟”意象的典型蕴含寄托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自由生活、渴望摆脱精神苦闷的愿望,具有一种皈依自然的意识。
C.常见的“扁舟”意象往往蕴含着古代知识分子过隐逸生活的愿望,让人感受到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
D.范蠡和李白、苏轼一样,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成为他仕途失意而隐居的意象。
1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它涂满了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B.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最强烈地表现了漂泊思乡的意绪,蕴含着作者生活的苦难和不幸。
C.“扁舟”意象蕴含着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成为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
D.常见的“扁舟”意象蕴含了古代知识分子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情怀,也流露出了仕途坎坷失意的倾诉。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王思远,琅邪临沂人。尚书令晏从弟也。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与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琎上表理之,事感朝廷。景素女废为庶人,思远分衣食以相资赡。
建元初,迁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与竟陵王子良素好士,并蒙赏接。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①甚至,表乞自解,不许。及祥日②,又固陈,世祖乃许之。
世祖诏举士,竟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顾暠之。思远与顾暠之友善。暠之卒后家贫,思远迎其儿子,经恤甚至。邵陵王子贞为吴郡,世祖除思远为吴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论者以为得人。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高宗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建武中,迁吏部郎。思远以从兄晏为尚书令,不欲并居内台权要之职,上表固让。曰:“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故臣可得以礼进退……”上知其意,乃改授司徒左长史。
初,高宗废立之际,思远与晏闲言,谓晏曰:“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晏不纳。及拜骠骑,集会子弟,谓思远兄思微曰:“隆昌之末,阿戎③劝吾自裁。若从其语,岂有今日?”思远遽应曰:“如阿戎所见,犹未晚也。”及晏败,故得无他。
思远清修,立身简洁。衣服床筵,穷治素净。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虽然,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上从祖弟季敞性甚豪纵,上心非之,谓季敞曰:“卿可数诣王思远。”永元二年卒,年四十九。
                 ——《南齐书》卷四十三 列传第二十四王思远传》
注:①友于:兄弟之爱。②祥日:丧祭名。③阿戎:称堂弟,此指王思远。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           除:授予官职
 B.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案:查究
 C.今一旦赞人如此事                    赞:赞同
 D.卿可数诣王思远                      诣:拜访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及祥日,又固陈,世祖乃许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C.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不出,火且尽  
 D.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1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体现王思远美德的一项是(   )
①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  
②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
③竟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顾暠之     
④暠之卒后家贫,思远迎其儿子,经恤甚至。
 ⑤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  ⑥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20.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素对王思远以礼相待,等到他被杀,其女被废为平民,王思远以衣食资助养活她。
 B.沈昭略贪赃徇私,思远据实弹劾,高宗、王宴等人让他停止做此事,思远不从。
 C.建武年间,王思远跟从兄长王晏一起做尚书令,因不愿同居要职,他上书辞让。
 D王思远曾经劝说王晏,但王晏没有吸纳他的建议,且颇为得意,最终落得失败的结局。
第Ⅱ卷(共90分)
四、(30分)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3分)
(2)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3分)
(3)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4分)
2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0分)
踏莎行   闲游
刘将孙①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多情移徙忽成愁,
依稀恰是西湖②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只应幽梦解重来,
梦中不识从何去。
【注】①刘将孙是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的儿子。这首小词作于宋亡之后。②西湖: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
(1)上片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
(2)“西湖岂忆相思苦?”一句是如何表达词人的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四、(2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云树绕堤沙,_______________ _,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
(2)市列珠玑,________________,竞豪奢。(柳永《望海潮》)
(3)____________________,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5)斜阳草树,________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____________________,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7)____________________,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8)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9)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甫《咏怀古迹》)
(10)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五、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
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语 文 答 题 卡

三、文言文翻译及古诗文默写与鉴赏。(30分)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译文                                                             
                                                                           
                                                          (3分)
(2)译文                                                         
                                                                    
                                                               (3分)
(3)译文                                                              
                                                                 
                                                              (4分)
22.(10分)
(1)                                                                    
                                                                    
                                                                    
                                                               (5分)  (2)                                                                    
                                                                    
                                                                    
                                                               (5分)                                                                   
23.(1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22、作文
                                       

                                       

                                       

                                       

                                       

                                       

                                       

                                       

                                       

                                       

                                       

                                       

                                       

                                       

                                       

                                       

                                       

                                       

                                       

                                       

                                       

                                       

                                       

                                       

                                       

                                       

                                       

                                       

                                       

                                       

                                       

                                       

                                       

                                       

                                       

                                       

                                       

                                       

                                       

                                       

                                       

                                       
                                       

                                       

                                       

                                       

                                       

                                       

                                       



 
 



                












                      参考答案
一、(39分,每小题3分)
1.D(A.jiàn/zhàn,hún/hùn, chuāng;
B.niān/yān,chàn,dàng;
 C.yàng/xiáng,zǔ,lòu/lù ;
D.qiè/xiè,chú/zhōu,chì/zhì)
2.B(A.“联通器”应为“连通器”,“历兵秣马”应为“厉兵秣马”,
      C.“掂记”应为“惦记”,“秀外惠中”应为“秀外慧中”,
      D.“报负远大 ”应为“抱负远大”)
3.A(抒写:表达和描写。书写:写。调剂: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的调整。调节: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心智:思考能力;智慧。心志:意志。)
4.答案:B
5.C(A.千丝万缕:形容关系密切。改为:千头万绪:头绪很多,难以理清。
     B.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改为:不温不火: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
     C.遇人不淑:本指女子所嫁的人不好,也泛指所结交的人不好。
     D.崭露头角:突出地显露出才能与本领,多指青少年。)
6.D(A.语序不当,应为“不光是一道军事防御线,更是一道文化分界线、心理分界线”。B.句式杂糅,可删除“蔓延”。C.搭配不当,“健康体检需要的不断增加”)
7.C
8.A(A中第一个问号应该为逗号,第二个问号可改为句号) 
9.C.(③④①⑤⑥②。③句可说明横线前面引语的“仅有灵敏鼻子的未必成为作家”,④则是陈述作家的情况,阐述“作家”与“独特气味”的关系,证明①句“作家应该有关于气味的丰富的想象力”的观点。⑤句中“这样”与内容,正是承接①;⑤是递进,阐述①的意义;⑥强调对“没有气味的物体”,也需要作家“用想象力”;②则举“寒冷”为例,证明⑥句)
10:A项,三秋:秋季。
11:D项与例句相似,都是表现物是人非的变化。
12:B项中的“对”与例句意义相同,都为“对着,向着”。A项,回答;C项,回答;D项,针对。
13:C.A项,“多情”为形容词作名词,多情的人;B项,“马”名词作动词,骑马;D项,意动用法,以……为忧愁。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14.B(最早的扁舟不具备悲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单元练习


上一个『2015中考模拟试题三语文试卷』  下一个『2010—2014年成都中考语文B卷现代文阅读汇总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