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三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检测试卷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15高三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检测试卷语文试卷(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5届高三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检测试卷2015.5.18本试卷分五大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洪培欣语文网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
试题预览
2015届高三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检测试卷                 2015.5.18
本试卷分五大题,共8 页。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洪培欣语文网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题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洪培欣语文网
4.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在答题卡上填写所选题目的文本类别号(甲或乙),并用2B铅笔将所选文本类别号对应的标号涂黑。
  5.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乡书何处达,            。(<次北固山下))
②. 不畏浮云遮望眼,               。(《登飞来峰》)
③.                  ,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
④. 醉不成欢惨将别,                  。(《琵琶行》)
⑤.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陈情表》)
⑥.          ,以望复关。(《诗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运  河
明成祖肇建北京,转漕东南,水陆兼輓①,仍元人之旧,参用海运。逮会通河开,海陆并罢。南极江口,北尽大通桥,运道三千余里,而总名曰漕河。
永乐四年,成祖命平江伯陈瑄督转运,一仍由海,而一则浮淮入河,至阳武,陆輓百七十里抵卫辉,浮于卫,所谓陆海兼运者也。海运多险,陆輓亦艰。九年二月,乃用济宁州同知②潘叔正言,命尚书宋礼、侍郎金纯、都督周长浚会通河③。会通河者,元转漕故道也,元末已废不用。洪武二十四年,河决原武,漫安山湖而东,会通尽淤,至是复之。由济宁至临清三百八十五里,引汶、泗入其中。泗出泗水县陪尾山,四泉并发,西流至兖州城东,合于沂。汶河有二:小汶河出新泰宫山下;大汶河出泰安仙台岭南,又出莱芜原山阴及寨子村。俱至静丰镇合流,绕徂徕山阳,而小汶河来会。经宁阳北堈城,西南流百余里,至汶上。其支流曰洸河,出堈城西南,流三十里,会宁阳诸泉,经济宁东,与泗合。
南旺者,南北之脊也。自左而南,距济宁九十里,合沂、泗以济;自右而北,距临清三百余里,无他水,独赖汶。礼用汶上老人白英策,筑坝东平之戴村,遏汶使无入洸,而尽出南旺。南北置闸三十八。又开新河,自汶上袁家口左徙,五十里至寿张之沙湾,以接旧河。其秋,礼还,又请疏东平东境沙河淤沙三里,筑堰障之,合马常泊之流入会通济运。又于汶上、东平、济宁、沛县并湖地设水柜、陡门④。在漕河西者曰水柜,东者曰陡门,柜以蓄泉,门以泄涨。纯复浚贾鲁河故道,引黄水至塌场口会汶,经徐、吕入淮。至永乐十四年,运道以定。
(选自《明史•志第六十一<河渠>》,有删节)
【注】①輓:wǎn,运输。②同知:明清时指知府的副职。③会通河:明朝将聊城临清县会通镇以南、徐州茶城(或夏镇)以北的一段运河称会通河。④陡门:用以蓄泄河水不同性状的闸门。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逮会通河开        逮:等到
B.南极江口,北尽大通桥   极:到达
C.自汶上袁家口左徙     徙:改道,转向
D.合马常泊之流入会通济运  济:经济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宋礼等人“浚会通河”措施的一组是
①由济宁至临清三百八十五里,引汶、泗入其中
②经宁阳北堈城,西南流百余里,至汶上
③南北置闸三十八
④自右而北,距临清三百馀里,无他水,独赖汶
⑤在漕河西者曰水柜,东者曰陡门
⑥引黄水至塌场口会汶,经徐、吕入淮
A.①⑤④     B.①③⑥    C.②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成祖开始建都城北京,从东南转运粮饷,水陆并用,依照元人的旧例,水路采用海运。会通河开通后,就全靠河运了。
B.永乐九年二月,朝廷采纳济宁州同知潘叔正的计策,命令尚书宋礼、侍郎金纯、都督周长三人疏通元末废弃不用的会通河。
C. 洸河是汶河的一条支流,在宁阳堈城西南方向,汇合宁阳的多个泉流后,流出三十里,经过济宁东面,又与泗河汇合。
D.南旺是当时会通河南北水流分流的最高点,称为水脊。宋礼采用白英的计策,在东平戴村筑坝拦水,使汶水全部流到南旺。
5.把下列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河决原武,漫安山湖而东,会通尽淤,至是复之。(3分)

(2)纯复浚贾鲁河故道,引黄水至塌场口会汶,经徐、吕入淮。(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2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6分)
7.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当吴荪甫千方百计想并吞朱吟秋时,突然发现自己也有被并吞的危险,“自己夹在厂里怠工;家乡双桥镇的变乱;交易所揪心的斗争”这三条火线的围攻中未卜胜负。(《子夜》)
B.夷陵一战,陆逊大获全功,往西追袭刘备,在夔腹浦误入诸葛亮所遗石阵,石阵杀气冲天,陆逊等急欲回马,却困在阵中无路可出,幸得诸葛亮师父黄承彦将他们引出石阵。陆逊出阵后深感不如诸葛亮,决定返回营寨。(《三国》)
C. 葛朗台在巴黎的同胞兄弟因无钱偿还债务,准备自杀。临死前,他打发儿子查理来投奔伯父。葛朗台不愿把查理这个包袱背在身上,便让查理签了一份放弃父亲遗产继承权的声明书,然后把他打发到印度去做生意。(《欧也妮•葛朗台》)
D.宝钗生日会上,吃酒看戏。风姐说贾母喜欢的小旦龄官像一个人,大家都猜到了,都笑着。黛玉不吭声,湘云说这人就是宝钗,宝玉也跟着呼应,结果惹得黛玉不高兴。(《红楼梦》)
E.觉新在产房听到瑞珏痛苦的叫喊,感到十分难过,就挥拳砸门,最后他撞开门冲进去。瑞珏难产死了,觉新伤心欲绝。当接生婆说瑞珏产下的是一男婴时,觉新才感到些许的安慰。(《家》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
②不挟①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万章下》)
【注】①挟:倚仗。
(1)关于“交友”,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阐述观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述。( 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洪培欣语文网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没有一场围观起哄能围出正义
曹林
    ①前不久发生在温州苍南的一起城管与民众冲突引发的围殴和围观事件,让人感到不安。也许还有人沉浸在“报复城管”的快意中,可冷静地看,这场激烈的冲突中有胜利者吗?没有。别以为那些围观起哄者会成为胜利者,他们得到了什么呢?正义得到彰显?城管暴力受到遏制?没有,千人聚焦群殴的暴力传递了更暴力的戾气,以“正义”的名义制造了伤害个体和破坏社会秩序的罪恶。
②往往“正义感”往前多走一步,就是作恶。如果旁观的群众看到城管殴打拍照者时,路见不平前去阻挡,这是正义;接着将殴打拍照者的城管送到派出所,以证人身份使打人者依法受到严惩,这是正义;借这件事暴露城管的野蛮执法,敦促当地政府严惩相关责任人,更是正义。可围观起哄以暴制暴,对可能不相干的临时工进行围殴,甚至愤怒地掀翻执法车,变成一场街头的渲泄与狂欢,就与正义越来越远了。可惜的是,一些大街上的围观者是缺乏这种理性的,很容易被起哄的情绪和自以为是的正义感牵着鼻子走。
③城管打人本来并非不可追究,事件本来完全处于“可治理”的状态,可阻止,可投诉,可追究,可监督,打人者会在法律框架中受到严惩。可街头非理性的围观起哄使事件失控,变得不可治理。围观起哄的暴戾,在此次事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④一些人迷恋网络和现实中的“围观效应”,迷信“围观改变中国”。但无数的事实表明,没有一场起哄围观最后不是变成了哄客的狂欢,没有一场围观起哄带来了正义,无不是各方的多输。起哄围观带着一种天然的戾气,起哄围观中很少会有“公正的旁观者”,而无不是惟恐场面不乱,无不是希望冲突越激烈越好。就像平常街头的某些看客,面对扭打在一起的人,有几个会去拉架?而多是看热闹。公共事件和群体性事件中也是一样。
⑤不要以为每个人的正义感通过围观和聚焦叠加在一起,就会更加接近正义。一个人的智商也许可以判断真假和明辨是非,可人群聚集时智商许多时候就接近零了。那种激烈的对抗和情绪的升腾中,一句“城管打死人了”、“警察打人了”、“官员欺负老百姓”之类的口号,就可能将人群点燃,将人性中的劣根性和恶激发出来,而又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和遏制。将那个“敌人”往死里打,没有人愿意去分辨真假,没有人会顾及围殴的后果,也没有人愿意问谁对谁错,只是被谣言和情绪牵着鼻子走。
⑥起哄围观围不出正义,因为起哄围观之下真相容易被遮蔽,起哄围观者也容易失去思考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理性,形成多数人暴力并走向集体的渲泄。正义本来在旁观者这一边,可无节制的围观起哄使本来还有一定合理性的诉求,走向非理性的报复,并成为违法的伤害。“正义的火气”将无数不相干的人和不相干的情绪卷入其中,在群情激愤中酿成一场对正义赤裸裸的践踏。苍南事件清楚地让人看到了这种围观起哄对正义的伤害。
⑦没有一场围观起哄能围出正义。当你被一件事激怒时,应警惕自己身上的恶被人操纵,克制一下立刻去围观起哄的冲动,冷静下来多思考几分钟,你也许就会成为一个冷静和公正的旁观者。实现个案正义和社会正义,更需要的是公正的旁观者,而不是暴戾的围观起哄者。
(选自《中国青年报》20014年04月22 日01 版)
9.下列对“起哄围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哄围观者缺乏理性,他们很容易被起哄的情绪和自以为是的正义感所影响。
B.人们的起哄围观带有一种天然的戾气,戾气的存在,是导致了各方多输局面出现的原因之一。
C.起哄围观引发的激烈对抗和情绪升腾,很容易使人的智商因激愤接近于零。
D.起哄围观,常常会使得事件的真相被掩盖。
10.为什么说“没有一场围观起哄能围出正义”? 请简要分析。(3分)
11.面对类似苍南事件,我们应如何避免成为“起哄围观者”? 请简要分析。(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2 一14题.
天  堂  蜂  群
王子龙
    昨夜,父亲骑着一只金色的蜜蜂,来到我的身边。
    抽象的父亲,浅浅地笑着。那蜜蜂透明的羽翼扇动着,我感到一袭透明的风,将我包围。而父亲,也淡淡如一袭透明的风。
    父亲的气息浸染于我的整个生命。父亲躺在木屋中,栖息于南山上三年,他仍在地面上,背朝黄土面朝天。我总是觉得他的生命还在继续,他的容颜依然鲜活。
    那时母亲就像一株向日葵,四处寻找着丢失的太阳。她久久地伫立着,与蔬菜们喃喃耳语。母亲说,老头子睡在这里,你们远走高飞,我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了。
    母亲这样说的时候,我听见木屋里父亲哼了一声。父亲生前就是这样,每当对母亲说的话表示不满时,就会闷闷地哼上一声。他们一生并不和睦,也很少能够融洽地交流什么。可是母亲在父亲的棺木边,总是哭得昏天黑地,甚至晕倒。母亲没有文化,她的哭法独树一帜,她把父亲生平编成哭词:“我的姊妹呀,你身体不好命比黄莲苦啊,你躺在床上我端茶倒水不分昼夜啊--”她称丈夫为姊妹真是创造。
    我们发现母亲一人在家时养成了自言自语的习惯,遂将母亲接到城里来住。我在心里惦记着南山上的父亲,独自一人长住野外的父亲。每次我回乡,都要在漆黑的木屋边坐下,用心灵与我长睡的父亲对话。
对于还存在于地面之上的亲人,我们总是寄寓着人寰情怀。这大约就是厝放三年的风俗意义吧。古人有“丁忧三年”的习俗,真是尽了孝道。我没有在父亲身边丁忧三年,但只要父亲还在地面,我就饱含忧郁,不时地回归故乡。就如在父亲生前,我只有一两个月还乡一次,与他深谈和静坐,才能平息城市生活的尘嚣,找到心灵的宁静。             
三年已满,决定将父亲安葬。
我踏遍了屋前屋后的山水,为父亲寻找理想的穴居之地。
清晨,我和弟弟来到这里,动土。我将锄头举到半空,用力挖下去。乡亲们说,挖三锄头,口里要念叨“一挖金,二挖银,三挖聚宝盆”,我觉得无论是祈祷还是象征,这样念叨只不过体现了发财的梦想。于是我振振有辞地表达了三句更有寓意的动土宣言。
父亲生前一定没有坐过八抬大轿,现在,在鞭炮齐鸣中,他享受到了。一只大红公鸡骑在木屋上,几只蜜蜂嗡嗡地护送着,八个汉子起轿,向塘柏山进发。
到目的地停下,开始捡棺。母亲呼天抢地地哭,“我的姊妹呀--”哭声在山坳里回荡着,现场气氛愈发凝重。由于不让子女目睹,我倚在一棵颤动的松树上,遥望着。一两只蜜蜂绕着棺木,嗡嗡地飞。时值三九寒冬,蜜蜂早该冬眠,她们从何而来?
   棺木被打开。一群蜜蜂“嗡”的一声蜂拥而出。仿佛从棺木中飞出的精灵,莫不是戏剧中梁祝化蝶的传说在我父亲的身上应验?
   那蜜蜂炸开了窝,整个塘柏山一时肃穆无比,只听见嗡嗡作响的天籁之音,像来自天堂的神曲。众人呆呆地静止了一刻,灵魂出壳。那蜜蜂小巧玲珑,是原野上飘荡的野蜂。却不蜇人,绕着棺木嗡嗡地转,像吟诵着天堂的经文。老者拍拍胸脯,给自己壮胆。仔细一看,原来棺盖内倒挂着一只硕大的蜂巢。数百只蜜蜂的温暖的家!
    这里确实是数百只蜜蜂的美妙的天堂。这些追寻鲜花、芬芳和美的天使,飞遍旷野,寻觅到生命的栖居之地。她们真的超然于物外,她们把我形消玉陨的父亲当作了自然和伴侣。
   蜂蜜,金黄色的蜂蜜,向下垂滴着,散发出香甜的气味。 
   而蜂蜜渗透了父亲的骨殖。母亲哭得晨昏颠倒:“你生前受够了苦难,你走后吃够了蜂蜜呀--”
   我没能够见着父亲的最后的模样,他一生中最坚强的部分归于尘土了。他手掌中骨头是怎样拉扯着我长大,他肩膀上的骨头是怎样担负着生活重担,他头颅中的骨头是怎样支撑着人生智慧?
   我用衣服兜着一捧黄土,将父亲埋葬。突兀而起的坟冢啊,你将苦难和忧愁、疾病和疲倦、勇气和荣誉埋葬,你将我父亲的一生总结为一抔黄土。
   父亲头枕着塘柏山的脊梁,雄视着山脚一汪清水塘。天地亘古,我再次念叨着让生命生生不息的宣言。人生苦短,我辈当终日乾乾,夕惕若厉。百年以后,我也要像那天堂蜂群,陪伴你,用幸福或忧伤。
1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开头写“我”梦到父亲骑蜂而来,由此引发“我”对父亲生前事迹的回忆,回忆中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B.母亲失去了父亲这一“太阳”后饱受孤独之苦,尽管父亲生前与她关系不和睦,但这并不影响她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C.乡亲们说动土时要念叨“一挖金,二挖银,三挖聚宝盆”,对此,“我”不以为然,流露出对落后殡葬习俗的鄙夷态度。
D.文章倒数第二段把“父亲的一生”比作“一捧黄土”,十分贴切,形象地说明了父亲的身份特征和性格特点。
E.文章写“我”每次回乡,都要与长睡的父亲对话,这种心灵 交流,不仅体现为人子应尽的孝道,也让自己从中受益。
13.文章三处写母亲哭诉,请简要说明其作用。(4分)
答:                                                                 
14.文中反复出现对“蜜蜂”的描写,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其中的意蕴。(6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张存浩:“我的贡献不如年轻人大”
         邱晨辉 
①86岁的物理化学家张存浩总是习惯用年轻人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即便是站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他也依然如此。
    ②今天,这位耄耋之年的老科学家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他在随后的发言中说:“我将以发现和培养人才为己任,激励青年人青胜于蓝,秀出班行。”
    ③他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共事或带过的中青年骨干和学生,早已不乏出类拔萃者,比如何国钟、沙国河、杨柏龄、桑凤亭、杨学明等,都已是具有国际影响的科学家。
    ④围绕在张存浩身边的光环很多——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他4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4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还获得陈嘉庚化学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在内的多种奖项。学术界评价他是:中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⑤但在身边人的眼中,张存浩是一个常常给年轻后辈机会的长者。比如,张存浩对学生的指导“很下功夫”。曾受到过张存浩指导的副研究员石文波说,“读博时,我的每篇英文文章都由张老师亲自反复修改,甚至细化到英文单词表达。”他还说,自己曾因摸不着实验门路而失去信心,受到张存浩的点拨才跨入门槛。 
    ⑥一旦出了成果,张存浩从不“抢功”。
    ⑦大连化物所研究员解金春记得,在一次论文署名时,张存浩把当时是在读博士的解金春列为第一完成人,而把自己排在最后。解金春惊呆了,“在当时,如果换了别人处理这类事,很可能导师把自己排在第一位”。后来这篇论文还获得了吴健雄物理奖。
    ⑧大连化物所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无论张存浩是担任课题组长、室主任,还是担任所长,他提出的许多科学理论和思想在取得成果和获得各种重大奖励时,总把最大的功劳归于实际操作的学生、部下和合作者。
    ⑨200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化物所研究员沙国河等人在撰文祝贺张存浩从事科研工作满60年时,讲了这样一则婉拒署名的故事——
    ⑩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清华大学教授李丽等人,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都在大连化物所工作,那时作为室主任的张存浩为他们争取到了傅立叶变换光谱仪和染料激光器等关键仪器,后来又和他们都做激光光谱学方面的研究,算是同行。但当这两位科学家都要将论文署上张存浩的名字时,他谢绝了。
    ○11“这就是一种治学的态度。”张存浩却从不觉得这是什么“问题”。
    ○12当有人问他,为何尽可能地把机会留给年轻人时,他总谦虚地说:“我的贡献不如年轻人大。”
    ○13回顾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他说,“我常常想起那些共同工作的技术人员,他们得到的荣誉少、待遇低,但没有他们协助,就无法取得科研的成功。一想起他们,我就觉得特别感激,我忘不了他们。”
    ○14对于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张存浩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15在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期间,张存浩主持启动了中国首个人才项目“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资金”,于1994年设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奖。该奖在20年间资助了逾3000名青年科学家,其中近200位已当选为两院院士。
    ○16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的张杰院士曾说:“张存浩先生对我们的坚决支持,时时激励着我、温暖着我,使我在回国一年多时间内,与同事们一起用国产元件建成了TW级的飞秒激光装置,并利用这台装置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17当然,张存浩也有对年轻人严厉的时候。在网上以“张存浩”为关键字搜索,仍能看到一篇题为《让反学术不端成为文化力量》的文章,作者即张存浩。他在文章里对学术不端现象毫不避讳,“‘以量取胜’的政策取向以及相关的管理和评价制度,导致了科学价值的迷失。目前一些科技成果发布得过于随意,也是整体社会环境浮躁的折射……”说到最后,他还不忘整个环境对年轻人的影响,以及年轻人在其中应有的担当,“要形成反对学术不端的文化力量,需要年轻人的参与和努力”。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4年1月11日)
12.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第⑦段通过大连化物所研究员解金春的回忆——在一次论文署名时尚是在读博士的自己被张存浩列为第一完成人——表明张存浩是一位慧眼识才的“伯乐”。
B.第⑨⑩段讲述了一则婉拒署名的故事,突出表现张存浩对科技工作者的热忱支持与无私帮助,以及求实、谦让的态度。
C.第○13段通过张存浩的自述,表明他对同行的体贴、关爱与感激之情,从中也可见出他的团队意识,他的谦和、诚恳、仁厚、质朴的性格。
D.张存浩在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期间,主持启动了 “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资金”项目,资助了朱清时、李丽、张杰、沙国河等青年科学家。
E.本文通过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张存浩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杰出科学家的博大胸怀以及不争名邀功、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精神。
13.文章以“张存浩:‘我的贡献不如年轻人大’”为题有什么好处?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4分)
答:                                                                                      
14.文章结尾部分张存浩对学术不端现象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请结合文本探析如何改变这种现状。(6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今年春节期间,众多宰客事件被①      (baoguāng)后,海南“国际旅游岛”背上了“国际宰客岛”的恶名,为什么包括海南在内许多旅游地都存在这种②                 (比喻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经营方式呢?难道仅仅因为道德的滑坡和监管的无力?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旅游资源被即得利益垄断,当地人无法公正享受旅游收益,其实更需反思。因此,③要有效防止旅游地不再发生宰客现象,不仅要完善管理和法治,更要打破行政权力庇护下的对旅游资源的垄断,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收益的主导权还给它真正的主人。
(1)根据拼音在①处写出正确的汉字:         (1分)
(2)根据括号中的解释在②处横线上填写一个成语:                 (2分)
(3)文段中有一个错字,请改正                (1分)
(4)第③处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2分)
16.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眼睛的近视可以用眼镜或手术来缓解,但是视野的近视并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           。        。        ,        。       。       ,那么总有一天你平静的生活就会被外界的变化打破。我们这只“井底之蛙”,也就不得不因患了视野近视症而被社会淘汰。
①只是这样的日子对外面世界变化的反应与感受也是极其微弱的
②周而复始、机械、单一的城市生活,让我们对世事发展变化缺少思考,患上了“视野近视”病
③这种视野的近视让我们自己成为了城市的“井底之蛙”都全然不知
④不管你愿不愿,外面的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这样的变化迟早会影响到你
⑤如果你不具备广阔的视野,提前解读社会的发展趋势,为自己的未来积极准备
⑥过“井底之蛙”的日子,是舒服且没有太多烦恼的
A.③②①⑤⑥④ B.②③⑥①④⑤ C.③⑥②④①⑤ D.②⑥③④①⑤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3分)
    当初,苹果公司开除乔布斯的时候,很多人并不看好他在已经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仍然放言要以自己颠覆性的产品去创造一个崭新的IT王国的“壮志”。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是青年时期所遇到的思想上的依托一一禅,给了他最温暖的安慰,使他很快从狂躁中回复了清净、澄澈,找到了任由思维自由行走的理想世界。
将划线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可适当增删字词)(3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雷锋家乡长沙2月下旬公布的学雷锋活动的新举措:设立学雷锋活动基金和文明创建专项经费,对好人好事以及每年评选出来的学雷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除了进行表彰奖励外,还在评选评优、招考招聘、社会待遇、子女升学、医疗救护、住房保障等方面给予照顾。
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加以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

五、写作(7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玫瑰花枯萎了,蜜蜂仍然拼命吮吸,因为它曾从这朵花上吮吸过甜蜜。但是,现在吮吸的尽是苦涩。蜜蜂振动翅膀,飞高了一点。此时,它发现,枯萎的玫瑰花周围,处处是鲜花。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2015年5月福建省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2015中考模拟试题三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