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峰中学初三年语文阶段考试(八年级上)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阶段测试
试题
名称
鹏峰中学初三年语文阶段考试(八年级上)试卷(九年级总复习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鹏峰中学初三年语文阶段考试(八年级上)试卷班级姓名座号成绩一、积累运用(30分+2分)(一)、测一测,你掌握了吗?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他跑到排水管的头端坐下,随便往铁管里piē()了一眼,正巧他的外祖父也在水管的另一头往里瞧,这实在是个很gāngà()的场面。2、选词填空。(3分)……二号冲锋舟,驶向溃
试题预览
鹏峰中学初三年语文阶段考试(八年级上)试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积累运用(30分+2分)
(一)、测一测,你掌握了吗?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他跑到排水管的头端坐下,随便往铁管里piē(       )了一眼,正巧他的外祖父也在水管的另一头往里瞧,这实在是个很gāngà(           )的场面。
2、选词填空。(3分)
   ……二号冲锋舟,驶向溃口方向。冲锋舟一路         房顶、电线等障碍,       于树丛之中,         被困群众。(穿过、穿梭、绕过、穿插、搜寻、搜找)
3、“腹有诗书气自华”,请你完成下列的诗文填空。
(1)完成上下句。(7分)
①                 ,波涛如怒。       ②足蒸暑土气,                       。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                   。④                   ,柳暗花明又一村。
⑤人生自古谁无死,                    。
⑥                          ,                        ,风雨不动安如山。
(2)按提示填空。(5分)
①《记承天寺夜游》中为我们描绘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                     ,                   ,                    。
②在《周庄水韵》中作者是这样描写自己第二次游周庄时听到的水声的: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泣如诉,                                       ,裹着万般柔情,                           。
(二)比一比,看谁更聪明。
4、综合专题。
(1) 假如你是导游,在五一节期间带外地旅游团在泉州游玩,你将怎样介绍泉州的风
貌、习俗……或怎样接受外地旅游团的旅游咨询,宣传泉州旅游资源,让游客了解泉州。(选择其中一项回答。字数不少于20字。3分)
                                                                             
                                                                             
(2)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我们学校即将举行一次环保宣传活动,请你选择“水、空气、森林、动物保护”其中一项为对象为此次活动拟写一句环保标语。(2分)
                                                                            
(3)同学们,你积累了多少格言警句呢?请你根据要求写一句与大家交流。(要求写出句子及作者。4分)
①赞美青春的:
句子:                                                 。作者:             
②赞美书籍的作用的:
句子:                                                 。作者:             
5、连词组段(4+2分)
选择下面4个词语写一段话(要求内容集中,语意连贯,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玲珑  凝望  深湛  逶迤  倏地  柳暗花明  矢志不移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6—11题。(19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
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B、行拂乱其所为
     全石以为底                        或异二者之为

C、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D、 生于忧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告之于帝
7、解释加点字的意思。(6分)
①拂  行拂乱其所为  (        )  入则无法家拂士  (            )
②国  去国怀乡      (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③故  过故人庄      (        )  桓侯故使人问之  (            )
8、翻译句子。(4分)
①、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9、本文的论点是                            ;主要运用了                论证
和              论证。(3分)
10、文中第一段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迹,其共同点是什么?(2分)
                                                                              
11、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不超过20个字)(2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12—16题。(19分)
    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①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②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③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12、要点概括——本文从哪些方面说明“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4分)
                                                                                
                                                                                  
13、写法体味——请分别指出文中①②③画线部分使用的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其作用。(6分)
①                                                                            
②                                                                            
③                                                                             
14、筛选信息——结合本文的信息,用下定义的方法,说明什么是食物?(3分)
                                                                               
15、内容探究——文中说“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请你再举一个例子,简要说明资源短缺的另一种表现。(3分)
                                                                              
                                                                            
16、语言揣摩——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有分寸,请你从本文中举出一个例子,并简要分析。(3分)
例子:                                                                       
分析:                                                                                                                                                     
                                                                             
(三)阅读下文,回答17—22题。(22分)
心灯如月
晚饭后散步回来,我、儿子和妻一如既往地达成默契:我写作、儿看书、妻弹琴。我们各自关严了门,沉浸在各自所钟情的天地里去。电就是在这时停的,房间里顿时漆黑如罩,琴声戛然而止。也不过片刻,妻摸索出了那只陈旧的蜡烛,“嚓”的一声响,客厅里先亮起一束毛笔尖似的烛光。 
蜡烛燃烧得静极,火苗儿纹丝不动,柔柔的光款款地投向四壁,屋里多起隐隐约约的黑影。妻和独生子不习惯这样的暗淡,轻掩房门到院中纳凉去了。我无奈地搁下笔,借此点了支烟,静坐桌前,目光落在了烛焰上。屋里是少有的静,烛光下青翠文竹和墙上的字画条幅被罩上了一层朦胧;烛光的芳香淡淡弥漫。烛,营造出满屋的馨香和温情。 
我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那静如处子的烛焰。凝望它,它就幻化成了一盏油灯,蓦地点燃凝固于我心头已有十数个年头的思绪。油灯对于我来说记忆尤为深刻。抑或,我所有智慧的开启,无不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约是在上小学五年级时,因为要升初中,我们晚上开始上自习课。那时,故乡偏僻尚未通电,30多位同学端着油灯汇集到教室里来,一俟点燃亮光如柱,立即四壁生辉。第一次处在几十盏灯同时点燃的辉泽里,我们原本就十分活泼的童心越发地激动不安,素来宁静的教室搬桌挪椅,呼应嬉笑,难得安宁。有调皮者趁人不备,扑地吹灭同桌亮着的灯,那正在看书的同学先是一愣,继而就要动手揪人,揪不着便扑地也将对方的灯吹灭…… 
这个晚上正值隆冬,有米粒大的雪花飘然摇落。间或就有一股北风透过窗棂缺了玻璃的豁口吹进教室来,齐刷刷一片的火苗儿先是被吹得卷缩了身子倾向一边,陡然变暗,未待挺直恢复先前的亮,便纷纷地熄灭,大家就又一陈惊呼。惟角落里剩下一二盏孤灯,成了“火源”。众人一窝蜂拥去,争着要先点亮自己这盏,接着就听到油灯坠地的脆响。整个冬季,每晚自习总会有十几、二十分钟这样的嬉戏,简陋窄小的教室里温馨平添,多了份浪漫,少了份凝重,我们负重的童心因此而变得轻松、愉悦。 
初中大家都考上了,或许是年长了,或许是课程骤然增多,或许是有了两年之后要考高中的压力,我们从入学这天起便开始上晚自习。灯还是过去的灯,人还是过去的人,而教室里却是再也看不到先前众人笑闹的情景了,个个面孔紧绷,神无旁及,火苗儿袅袅而燃。肃穆的教室里更加沉寂,心里泯灭已久的那种压抑和负重感又悄悄地萌发…… 
上高中是在十几里地外的公社,没有想到晚上会是在电灯下看书的。虽然吊在屋梁上的只是普通白炽灯,但与过去的油灯相比,那就是一个是太阳一个是月亮了。电是校办工厂发的,尽管一到夜晚柴油发电机的响声会打破校园的宁静,却丝毫不会使人觉得吵杂,仿佛那突突的响声是夜的伴奏曲,夜因为有这样节奏分明的轰鸣而变得富有活力,充满生机。 
不过,油灯是未敢抛弃的,那时柴油价贱,供不应求,学校常因缺油而停电,所以,从初中带来的油灯始终在抽屉里占有它的位置。而1978年的夏天,每个晚上的自习我们几乎无一不是在油灯下熬过的。 
这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初夏,数以百计的补习生、插班生涌入校园,同我们应届生一起迎接高考。教室里异常闷热,能静下心来复习是不可能的事。每到夜晚,所有的课桌都被我们各自搬到教室旁一溜儿排开的几个篮球场上,或三五合并,或独处一隅,然后点亮油灯。这是一个庞大的灯阵,数百盏油灯,灿然的火焰,在夜的空间跳动,星点相连,忽闪摇曳,若星河般绚烂,圣火降临般壮丽…… 
晶亮的月升起来,能够看到月光下油灯淡蓝色的烟雾随夜的气息飘逸缭绕,翻动书页的响声,笔尖与纸的磨擦声,隐伏着繁忙与竞争。桌左前方那盏油灯是在我目光里跳动数次之后熄灭的,接着听到灯下传出无奈的叹息声。我注视着那片暗淡,久久地,那盏灯却是再也没有亮起来。我忍不住走过去。 
“没油了,买不起油,我用的是爹娘吃的棉籽油,他们一个多月没吃油了。”那是个补习生,他说。 
我知道他是初中毕业后因父母双双患病而辍学的。恢复高考,他被浇灭的继续求学的希望得以复苏。他曾是全公社所有的初中生中的尖子,所以他想创造初中生考大学的奇迹。我把我的油灯连同桌子移过去,我知道他缺少的不是智慧,而是缺少点燃智慧的光亮。他瞪着惊奇的眼睛盯着我,嘴唇翕动不语。感激是不需要语言的。月升到了中天的位置,清辉如许,月光下的油灯的火焰更妩媚、洒脱、灵光鼓荡。 
这年的秋天他创造了想要创造的奇迹,而我却落榜了。他在大学里给我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月放清辉的晚上,你是我心中的灯。”我回信说“你也是我心中灯。你创造的奇 迹,使我们这些以黄土地为生的人看到了希望。” 
(——选自《当代散文精品》 文:谢新源)
17、文章开头先写停电,对此,妻和儿子有怎样的感觉?这样写目的何在?(2分)
                                                                              
                                                                              
18、第三段中写到:“我所有的智慧的开启,无不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纵观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3分)
                                                                             
                                                                               
19、在文中找出描写恢复高考第一年,莘莘学子们秉烛夜读壮观场面的语句,对此你有什么感受(3分)
语句:                                                                                                                               
感受:                                                                      
                                                                          
20、仔细琢磨文章结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6分。(1)题4分,(2)题2分) 
(1)怎样理解“他”在大学里给我的来信中所说的“你是我心中的灯?”
                                                                            
                                                                            
(2)我为什么又在回信中说“你也是我心中的灯”?(用原文语句回答) 
                                                                             
21、文中倒数第二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知道他所缺少的不是智慧,而是缺少点燃智慧的光亮”联系上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说?(4分)
                                                                            
                                                                            
                                                                               
22、面临中考的挑战,你可能如文中的“他”一样创造奇迹,也可能如“我”一样名落孙山,对此,你怎样看?请谈谈你的真实想法。(4分)
                                                                            
                                                                             

三、学以致用(60分)
1、在人生的旅途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或给你愉悦,或催你奋进。一张邮票、一片枫叶、一枚书签、一首歌、一声问候------往往会唤起人们对美好往事的回忆。请以“______________,唤起了我美好的回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题目(3):成长的路上,总有许许多多的人、事、物给了你生活的启迪、感情的滋润------这些人、事物深深地烙在了我们的记忆深处。请以“永远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以上两题任选一题写作。字数700字左右。
②请在文题空缺处填上一个合适的词语,构成完整的文题;
③第1题以记叙为主,适当抒情或议论;第2题文体不限。


鹏峰中学2005届阶段考试(八年级上册)答案
1、瞥  尴尬   2、绕过  穿梭  搜寻  3、(1)①峰峦如聚  ②背灼炎天光  ③燕然未勒归无计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   ⑤留取丹心照汗青   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错,盖竹柏影也 ② 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4、(1)略    (2)如:愿动物与我们同在 (3)①啊!春天是一年的青春!啊!青春是生命的春天!雨果  ②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5、略  6、A
7、①违反、阻挠; 通“弼”,辅弼、辅佐 ②国都; 国家 ③旧的、过去的; 特意  8、略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10、都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11、略  12、(1)海藻 (2)浮游生物  (3)鱼虾 (4)尚未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  13、①作比较、列数字。突出海藻的生长量之大,使说明具有权威性 ②分类别、举例子。清晰、准确地说明了各种藻类 ③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地说明了开辟远洋渔业,大有潜力,增强说明的科学性、权威性 14、食物就是能充饥、能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一切东西。 15、略  16、略  17、不习惯这样的暗淡,为下文作铺垫  18、因为在”我”的求学经历中,环境是艰苦的,许多学习的时光都是在油灯下度过的。 19、这是一个庞大的灯阵,数百盏油灯,灿然的火焰,在夜的空间跳动,星点相连,忽闪摇曳,若星河般灿烂,圣火降临般壮丽……     略。  20、(1)因为 “我”在 “他”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他, 给了 “他”希望及创造奇迹的机会, 像一盏灯一样照亮他的心灵、他的人生之路。   (2) “你所创造的奇迹,使我们这些以黄土地为生的人看到了希望”。 21、因为 “我”所帮助的这位同学曾是全公社所有初中生中的尖子, 但初中毕业后因父母双双患病而辍学, 他缺乏创造奇迹的物质条件(或由于点不起油灯而失去创造奇迹的希望, 需要别人的帮助来点燃他心头的希望之火) 22、略 (61.131.55.13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语文版 九年级 总复习 日常阶段测试


上一个『曾都一中枣阳一中襄州一中宜城一中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榆阳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