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南八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机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安徽省皖南八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2014.12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他提出以“仁”为核心的学说,主张以仁爱之心处理人际关系。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就
试题预览
  机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   2014.12
第Ⅰ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他提出以“仁”为核心的学说,主张以仁爱之心处理人际关系。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就会得到“仁”。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表明孔子认为“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态度端正,就可以实现“仁”的要求,孔子对“仁”的思想的重视,表明“仁”的思想和学说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在政治上把“德”“礼”作为首要的统治手段,要求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刑杀;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②董仲舒以天人论为形上依据,吸收百家思想,对先秦儒家仁义思想进行了改造。他的改造突破宗法血缘限制,否定了孔孟的“亲亲”之仁、“敬长”之义,从人我的角度对仁义思想进行区分,把“仁”和人、“义”和我联系起来。董仲舒把“仁”解为“天心”,仁的根据不在人自身,而在于天,仁是天的意志与人的血气相结合的产物。仁的化身和理想形式就是天。在道德实践的具体操作中,仁发于外,惠及广远,而义则发于内,从我做起,严格自律,这显然已与先秦以来各家学派“血亲为本”的仁义主张形成了鲜明比照。
    ③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它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哲学化,使儒学服务统治的政治作用和修养身心层面的社会功能走向一致化,但理学的发展也使儒学日益走向极端。
④儒家思想精髓不在于其治国理论学说,封建制度只是封建社会的思想外壳,儒家思想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正是封建社会伦理观从国家统治阶段的高度期望出发将人们生活现实中的行为规范用通俗的语言——道德意识规范起来,让农民成为社会道德思想的奴隶,而这种封建伦理观作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中的最广泛影响治理社会群众基础的核心,从而完成对国家社会双重治理的理想效果。
    ⑤儒家的主体性思想“太过理想主义”,儒家以“内圣外王”为自己的理想人格,使人“望而生畏”乃至“望而却步”。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讲道:“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所以孔子也有不敢以圣者自居的感慨。至于“外王”,孔子虽有“从政”的欲望,不时发出“沽之哉!沽之哉!”的呼喊,但一生官运不太亨通,结果只能发出“乘桴浮于海”的悲叹。儒家思想刻意追求神圣性而往往忽视对普通民众进行必要的最低限度的道德法制教育。
    ⑥儒学偏离了社会大众。两千多年来,儒学基本上是一种“士”的文化。尽管长期以来对社会的大众层面叶产生过广泛持久的影响,但它却属于识分子的精英文化,始终谋求建立和维系同统治者的联系,坚持“学而优则仕”“到朝廷去”的走向。一方面给儒者营造了实现“治国”、“平天下”之“外王”抱负的机会,一方面使儒学的社会批判功能的发挥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醒狮国学》)
1.下列关于“儒家道德主体性思想”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仁”的思想和学说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主要源于孔子对“仁”的思想的充分重视。
  B.董仲舒认为“仁”即“天心”,不在于人自身,而在于天,是天的意志与人的血气相结合的产物。
  C.宋明理学让儒学获得崭新面貌,使儒学理论化和系统化,也让儒学政治作用与修身养性没有分歧。
  D.两千多年来,儒学属于统治阶层的精英文化,是一种“士”的文化,也曾经对社会大众产生过影响。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介绍,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提出了“仁”的思想,对于人际关系,主张以仁爱之心处理,主动追求,才可能达到理想境界。
  B.第②段介绍,董仲舒以天人论为依据,对先秦儒家仁义思想进行革新,革新突破宗法血缘关系的限制,对百家思想进行兼容并包。
  C.第③段介绍宋明理学的历史地位,第④段则深入地介绍了儒家思想的精髓,不是在于治国理论学说,就是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
  D.第⑤⑥段介绍儒家道德主体性思想的不足是太过理想主义和偏离了社会大众,其中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使人望而远之。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的思想主张“克己复礼”,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繁重的赋税、苛刻的法令和刑杀,在政治上,把“德”“礼”作为首要手段。
  B.董仲舒从人我的角度对仁义思想进行区分,与先秦以来各家学派“血亲为本”的仁义主张不同的是,提倡义发于内,从我做起,严格自律。
  C.儒家道德主体性思想的不足之一就是“太过理想主义”,儒家理想人格是“内圣外王”,让人生畏惧甚至退缩,所以孔子不敢以圣人来自居。
  D.儒家始终谋求建立和维系同统治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安徽省庐江县部分示范高中2015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word版』  下一个『金榜教育2015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