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六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教师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广东省六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教师版(高三总复习 粤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广东省六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教师版命题: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l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
试题预览
广东省六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教师版
命题: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l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款识/咫尺      楔子/歇息      揆情度理/度德量力
B.靓妆/菁华      感喟/惭愧      济世安民/光风霁月
C.内疚/针灸      隐蔽/幽僻      拾人牙慧/拾级而上
D.拮据/诘难      悱恻/蜚声      钻木取火/拍马钻营
答案:C 【A.zhì/zhǐ,xiē,duó。B.jìnɡ/jīnɡ,kuì,jì。C.jiù/jiǔ,bì/pì,shí/shè。D.jié,fěi/fēi,zuān。】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没有思想的支撑,散文充其量只是一具徒有其表的空壳;但是,在呼吁散文精神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情况。《时代的稻草人》因敏锐地把握了时代的问题,并用犀利的文笔批判剖析当下社会的种种乱象而受到专家的激赏。但平心而论,它缺少了优秀散文应具备的情调、意蕴与美感。它之所以获得“在场主义”散文奖头奖,惟其说是得益于审美,毋宁说是思想性与批判性的胜利。
A.矫枉过正        B.激赏        C.平心而论        D.惟其
答案:D【惟其:表示因果关系,跟“正因为”相近。此处应改为“与其”,表示比较两件事而决定取舍的时候,用在放弃的一面,与后面的“毋宁”呼应。A.矫枉过正:纠正偏差做得过了头。B.激赏:极其赞赏。C.平心而论:平心静气地评论。】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下半年,广州登革热疫情高发,为防止疫情扩散,保证地铁工地和车站,广州地铁已启动了多项措施,开展以灭蚊为重点的防治工作。
B.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至今已有十载,它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是加强东西部经济合作、推动内地与港澳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重要途径。
C.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至此共有十余位法国籍作家获得该奖,成为历史上拥有诺贝尔文学奖桂冠最多的国家。
D.数字出版技术和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发展,对百科类出版物的应用、发布和制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这类出版物提供的服务需求也日益凸显。
答案:B 【A.成分残缺。“保证”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地铁工地和车站”加上“的安全”。C.搭配不当,主语“法国籍作家”与宾语“国家”不能搭配,应在“成为”前加上“法国”。D.语序不当。“应用、发布和制作”应改为“制作、发布和应用”。】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所谓的“成功”,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无论如何,一个共识还是存在的,那就是:          ,          。          ,          ,而且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到史海里去遨游——          ,          。
①从而超凡脱俗,得大自在,获得精神上的“完满”
②这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是无论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境界
③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能够悟出人生的真谛,能够充分认识“自我”
④而他们也一定会教我们怎样去做的
⑤而达到它的途径,无论如何也少不了人文知识的研习
⑥只有在那里,我们才会邂逅到许多像伏尔泰、布罗代尔这样的“成功人士”
A.②⑤③①⑥④    B.②⑤⑥④③①    C.③①②⑤⑥④    D.③②⑤⑥④①
答案:C【第③句谈关于“成功”的共识,故应排在第一位;第①②句与第③句之间是层进关系,是对“成功”的进一步阐释;第⑤句是说达到“成功的人生境界”的途径;第⑥句具体点明“途径”中最重要的一条;第④句中的“他们”紧承第⑥句所举的人物作结。】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牟俸,巴人。景泰初进士,授御史,巡按云南。南宁伯毛胜镇金齿,俸列其违纵罪,将吏皆耸。天顺元年出为福建佥事。成化初,进秩副使。久之,迁江西按察使。
八年,□左佥都御史巡抚山东。岁祲①,请发济南仓储减价以粜,令临清关税收米麦济振。皆从之。时大饥,虽获振,饥民众,转徙益多。俸请敕邻境抚、按随所在安辑,秋成资遣复业。又乞尽蠲州县逋课②。诏如所请,更命移临清仓粟十万石振之。至七月,俸又言公私困竭救荒靡策乞开纳粟例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且截留漕粮备振。十月复言:“今救荒者止救其饥,不谋其寒。纵得食,终不免僵死,乞贷贫民布棉。”帝皆嘉纳。俸又檄发东昌、济宁仓粟十万余石为军士月粮,而以德州、临清寄库银易米振济,奏请伏专擅罪。帝特宥之。已,移河南输边粟济山东,□别给银为边饷,山东输京租二十万石,给本地用。十年又饥,请发仓储出贷。抚山东五年,尽心荒政,活饥民不可胜数。
以右副都御史改抚苏、松。俸性严。以所部多巨室,欲故摧抑之,乃禁索私租,劝富家出谷备振动千计,怨谤纷然。中官汪直有事南京,或谮俸。直归,未发也。俸初在山东,与布政陈钺负气不相下。后钺从容言俸短,直信之。十四年,俸议事至京,直请执俸下诏狱。先是,所亲学士江朝宗除服还朝,俸迓之九江,联舟并下。所至,有司供张颇盛。直□谓朝宗有所关说,并下狱。词连佥事吴扁等十余人,俱被逮。系狱半岁,谪戍湖广。
俸在江西时,共成许聪狱,人多议其深文③。至是被祸,皆知为直诬,然无白其冤者。逾年,卒戍所。
                                    (选自《明史•牟俸传》,有删节)
【注】①岁祲(jìn):祲,妖气。岁祲,这里指年成不好。②逋课:欠交的赋税。③深文:利用法律条文的苛细,给人加罪。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请发济南仓储减价以粜                发:征集
    B.而以德州、临清寄库银易米振济        寄:寄存
    C.中官汪直有事南京,或谮俸            谮:诬陷
    D.俸在江西时,共成许聪狱              狱:案件
答案:A【发:打开(粮仓,赈济灾民)。(《寡人之于国也》:“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八年,□左佥都御史巡抚山东
   ②移河南输边粟济山东,□别给银为边饷
   ③直□谓朝宗有所关说,并下狱
A.①为  ②而  ③则    B.①以  ②且  ③则
C.①为  ②且  ③因    D.①以  ②而  ③因
答案:D 【1.所给句子与上文“俸又檄发东昌、济宁仓粟十万余石为军士月粮,而以德州、临清寄医疗库银易米振济”结构相同,上文用了表示并列的“而”,故本句根据语境也应用“而”;2.“且”与“而”确实都可以表并列,但“且”的语气明显更强,此处宜用“而”。】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俸又言公私困/竭救荒/靡策/乞开纳粟/例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且截留漕粮备振
   B.俸又言公私困/竭救荒/靡策/乞开纳粟例/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且截留漕粮备振
   C.俸又言公私困竭/救荒靡策/乞开纳粟例/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且截留漕粮备振
   D.俸又言公私困竭/救荒靡策/乞开纳粟/例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且截留漕粮备振
答案:C【1.先将句子中“俸又言”删去,可见A、B明显节奏不合。2.“乞开纳粟例”中,“纳”的宾语是“粟”,“开”的宾语是“例”,现代汉语中有“开……(先)例”之说,如果不在“例”之后断,则于句法不合;3.“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一句中,“令”是“使”的意思,“胥吏”与“富民”对举,故在“富民”前断开——全题得解。此题需综合运用句法结构、文化常识答题,是全卷中最难的选择题。】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成化八年,山东发生大饥荒,牟俸想尽办法赈灾,但仍有很多灾民流离失所,牟俸就请求附近的官员暂时安置他们。
   B.牟俸在山东赈灾的时候,采取了一些权宜之计,尽管并没有事先上报朝廷,但是他的举动也得到了皇帝的理解宽恕。
   C.牟俸与山东布政使陈钺互不相让,陈钺在宦官汪直面前说牟俸的坏话,汪直相信了他,后来找机会将牟俸关进监狱。
   D.牟俸亲近的学士江朝宗服丧期满回朝,到九江迎接牟俸,两人一起乘船东下,他们沿途受到了当地官员的殷勤接待。
答案:D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纵得食,终不免僵死,乞贷贫民布棉。(3分)
【参考答案】
(贫民们)即使得到了食物,最终免不了倒地而死,请借给他们布匹和棉花(来御寒)。
    [3分。“僵死”“贷”各l分,大意1分。“僵死”如译为“冻僵而死”也可。]
【评分说明】
1.大意1分落在补充“纵得食”的主语、“纵”和“乞”这三处,对一处不得分,对两处方可得1分。
2.僵死,若译为“僵直地死去”,不得分,可以得分的答案:冻僵而死/冻死/倒地而死。
3.“贷”译为“资助”、“发放”、“给予”、“贷款”等不得分,“借给”、“贷给”得分。
【存在问题】
1.偷换概念:把题中的“布棉”视为“棉布”。
2.生造词语:把“贷”译为“贷发”,既不是“借给”,也不是“发放”。
3.忽视语境:要翻译的这句话是出现在对话中的,同学忽视语境,将其视为客观陈述句,译为:即使得到了食物,灾民们最终也免不了被冻死,于是牟俸给贫困百姓借了布和棉花。
4.功底不扎实:“布棉”的翻译五花八门:布衣棉衣、布质棉衣、棉布衣服;“纵”有译为“尽管”的,有译为“虽然”的,就算知道是“即使”,也有好一批同学错写成“既使”。

②至是被祸,皆知为直诬,然无白其冤者。(4分)
【参考答案】
到这次(他)遭到祸患,(人们)都知道他是被汪直诬陷的,却没有为他辩白冤情的人。
[4分。“被”1分,“为直诬”被动句式1分,“白”1分,大意1分。]
【评分说明】
按评分标准操作。“被”译为“遭到”,同义的“遇到”、“蒙受”皆可;“为直诬”必须译成被动句;“白”译为“辩白”或同义的“申辩”“申诉”“洗刷清楚”“澄清”皆可,但译为“表白”“告诉”“说出”“禀报”甚至“平反”则不可;“大意”视基本合乎原意,主要看三个评分点之外的地方(如“至是”“直”的翻译,“被祸”的主语,“皆知”的主语)是否大体合乎原意,若明显不靠谱则会被扣除这一分。
【存在问题】
“被祸”译对的学生不够半数,多数将“被”视为表被动;“为直诬”有少数学生未译成被动格式;“白其冤”译得不恰当的学生也为数众多;另外没想到的是“至是”(到这次/到这时)也普遍不能准确译出,还有部分学生弄错“被祸”的人,也有部分学生看不出“直”是个人名,还有少数学生以为别人是因为惧怕而不敢为牟俸鸣冤。
从这个并不难的翻译题的评卷情况看来,文言基本功仍需加强。

 (2)文中哪些地方能够表现牟俸的“性严”?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3分)
【参考答案】
①牟俸巡察云南时,南宁伯毛胜镇守金齿,牟俸列举了他违法放纵的罪行,将吏们都被震惊。②牟俸任苏州、松江巡抚时,故意打击压制当地的世家大族,禁止他们收缴私租,并让富户们拿出大量粮食用来赈灾。③牟俸在江西时,与人一起造成了许聪的冤案,人们大多非议他利用法律条文给许聪加罪。[3分。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找出的事例能体现牟俸的“性严”即可给分。] 

【参考译文】
牟俸,是巴州人。景泰初年中进士,被授予御史的职务,巡察云南。南宁伯毛胜镇守金齿,牟俸列举了他违法放纵的罪行,将吏们都被震惊。天顺元年,他出京担任福建佥事。成化初年,晋升为副使。不久,调任江西按察使。
成化八年,牟俸以左佥都御史的身份担任山东巡抚。当年年成不好,他请求打开济南仓库储备的粮食,降价卖给百姓,又让临清收关税时收米和麦子来救济百姓。他的意见都被采纳。当时发生了大饥荒,百姓们虽然得到赈济,可是饥民太多,辗转迁移的人越来越多。牟俸请求朝廷下令邻近的巡抚和巡按根据灾民所到的地方加以安置,秋天收成的时候发路费给他们回家恢复从事的职业。他又请求全部免除州县欠交的赋税。朝廷下诏同意了他的请求,又下令移用临清仓库储备的十万石粟米赈济灾民。到当年七月,牟俸又进言说,公家和百姓都已陷入困境,救灾没有办法,请求放开私人捐粟买官的旧例,让小吏能被选为官员,富人能被授予没有具体事务的散官,并且截留漕运的粮食以备赈灾。十月又进言:“现在救灾只解救贫民的饥饿,没有考虑他们受冻。贫民们即使得到了食物,最终免不了倒地而死,请借给他们布匹和棉花来御寒。”皇帝都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牟俸又发文书散发东昌、济宁的仓库十万石粟米作为军士每月的口粮,用德州、临清寄存的库银买米赈济灾民,他上书承认自己犯了擅自行事的罪行。皇帝特别宽恕了他。不久,移用河南交纳的边粮救济山东,另外拨给银两作为边饷,山东应该交纳的租粮二十万石留给本地赈灾用。成化十年又发生饥荒,他请求打开仓库借出粮食。他担任山东巡抚五年,为赈灾之策尽心尽力,救活的饥民不计其数。
牟俸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改任苏州、松江巡抚。牟俸性情严苛。因为管辖的地方有许多世家大族,牟俸想故意打击压制他们,于是就禁止收缴私租,劝说富户拿出稻谷以备赈灾,数量动辄以千石计算,怨恨和非议声很多。宦官汪直到南京办事,有人诬陷牟俸。汪直回京以后,没有揭发他。牟俸原先在山东的时候,与布政使陈钺斗气,互不相让。后来陈钺随口说了牟俸的缺点,汪直相信了他的话。成化十四年,牟俸到京城议事,汪直请求朝廷捉拿牟俸将他关进监狱。在此之前,牟俸亲近的学士江朝宗服丧期满回朝,牟俸到九江迎接他,两人一起乘船东下。他们经过的地方,官员们的宴请很丰盛。汪直于是认为江朝宗为牟俸说好话,一起把他们关进监牢。讼词牵连到佥事吴扁等十多人,他们一起被逮捕。拘囚了半年后,牟俸被贬到湖广。
牟俸在江西的时候,与人一起造成了许聪的冤案,人们大多非议他利用法律条文给许聪加罪。到这次他遭到祸患,人们都知道他是被汪直诬陷的,却没有为他辩白冤情的人。过了一年,他死在了谪戍的地方。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玉楼春•题《柳洲待别图》送刘跃如
[明]李日华
轻暖轻寒无意绪,朝来几阵梨花雨。
妆成独自倚阑干,暗数落红愁不语。
杜宇一声人欲去,残云片片依沙渚。
横塘十里柳烟浓,维舟正在烟深处。
(1)上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女子形象?(3分)
【参考答案】一个因即将送别心上人而独自倚栏(暗数落花)、无奈感伤的女子形象。[3分。“送别心上人”“独自倚栏(暗数落花)”各1分,“无奈感伤”1分。意思对即可。]
【补充说明】
情感内涵1分、情感基调1分,细节刻画1分。(情感内涵写成等待丈夫、思念情人,不给分。情感分析前后矛盾,不给分。例如,刻画了一个悠闲自得、自由清闲、落寞孤独、忧愁满面的女子形象。)
【评分示例】
3分:刻画了一个即将与丈夫分离,梳妆后独自靠在阑干边,默默地数着落花,内心忧愁,不舍的“待别”女子形象。刻画了一个妆罢倚栏,默数落花,心中却为离别而伤悲的闺中女子形象。
2分:上片刻画了一个孤独、忧愁的女子形象。化完妆,女子独自一人倚在阑干上,悄悄地数着地上的落花,愁绪满怀。描绘了一个与爱人离别而独自忧伤的闺妇形象。
1分:刻画了一个盼望丈夫归来,愁绪满怀、孤独的女子。上片刻画了一个孤独、愁苦、伤春的女子形象。
0分:等待丈夫回家的女子形象。描写了一个孤苦无依,妆成无人赏的深闺怨妇。
【同学问题】
1.审题不仔细、答题不规范。
   题干表述是一首词,有些考生却当作一首律诗。
   问题是“上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女子形象?”,同学的答案“刻画了一个独倚阑干,在梨花雨、落红、残云等陪衬下,望着远去行舟的一位送行女子的形象。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惨淡的送别情与惨淡的风景结合在一起”。
2.错别字现象较严重。
   惆怅写成“愁怅”,忧愁写成“幽愁”。
3.贴标签现象依旧存在。
例如:上片运用梨花雨、落红等意象,刻画了一个寂寞、思念爱人的女子形象。

(2)下片最后两句在表情达意上包含了哪两重意蕴?(4分)
【参考答案】
一方面点明了“柳洲待别”的词题,传达了画中人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一方面由画面转到现实,表达了词人自己与刘跃如的送别之情。[4分。答对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评分说明】
㈠这一小题要求考生在读懂全词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句意,分析关键句子所蕴含的作者情感的能力,属于诗词赏析的基本要求。也与13、14年广东高考语文卷该题的形式保持一致。学生大都能从离情别意这一角度理解该词下片最后两句所要表达的意蕴。但要学生体会到离别的两个层次却很难,绝大部分考生要么只谈及画中女子的离愁别恨,要么只提及诗人与友人刘跃如的别情。很少有考生能读懂作者“将诗人与友人的别情跟所题之画意交融起来,通过画中的男女伤别情绪的生动刻画,来表达自己与友人刘跃如的离别之情”的主旨。因为要理解此词“由画中情转到了词人送别友人的当时情”的意蕴,需要有相当的文学素养,而这种素养已经超出了《考试大纲》中对古诗文“浅易”的要求。当然,如果考生能从整体上理解诗歌,将诗题、诗句、题干信息做综合考量,还是能够有所体会。
㈡因为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这首诗的标题就揭示了写作的事件和基本内容。而诗歌的尾句常常卒章显志,或隐含主题。所以要体会下片最后两句在表情达意上包含的意蕴,就要联系诗题和全诗内容,从整体上理解诗歌。
㈢正是基于上述两点,所以在阅卷过程中,只要考生能只谈及画中女子的离愁别恨,或提及诗人与友人刘跃如的别情,我们都会酌情至少给两分。如果两方面都提及,则满分,即使作答内容并没有提到“由画中情转到了词人送别友人的当时情”这一关键点。
【关于参考答案的一点看法】
第一个要点是否可以这样说:点明了这首词的题目中“柳洲待别”这一画题,表达了画中人(女子)对远行人的思念之情。
第二个要点可否这样表达:由画面转到现实,照应词题中的“送刘跃如”这一内容。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刘跃如时的不舍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词,也是一首送别词。此词的高明之处在于巧妙地将诗人与友人的别情跟所题之画意交融起来,通过画中的男女伤别情绪的生动刻画,来表达自己与友人刘跃如的离别之情,颇具新意。
词的上片,着重描写了画中女子的离愁别恨。“轻暖轻寒无意绪,朝来几阵梨花雨”,一开头即点染出了画面所呈现的季节:乍暖还寒,到处飘洒梨花雨的春季。春季本是繁花争艳、令人心旷神怡的时节,然而画中的这位少女却觉得“无意绪”,因为她的心上人将要离她远行。此情此景,那依依的春柳,似是无力举起的纤纤素手,那飘洒的梨花雨,恰如伤心难耐的离别泪水。紧接着的“妆成独自倚阑干,暗数落红愁不语”二句,是那位女子“无意绪”的具体表现,常人道“女为悦己者容”,而画中的女子妆成之后却无人欣赏,其内心失落不难想见。独自倚栏,暗数落花,这两个传神画面点出了她内心的孤寂与哀怨。而这片片飞逝的寂寞落红,不正是她自身遭遇的写照吗?至此,一个孤独无奈、黯然伤神的女子形象,已清晰地呈现了出来。
下片顺承上片,进一步点明了女子之哀伤是因为伊人将乘舟远去,并将画中的男女伤别跟自己和友人刘跃如的别绪有机融合起来。
“杜宇一声人欲去,残云片片依沙渚”二句,以有意味的景物描写揭示出了女主人公“愁不语”的原因,用笔高妙。在这里,词人不直接写画中人“执手相看泪眼”的场景,而是以杜鹃催归暗示了离别在即,离别无奈,并在此点明了离别的时节;词人不直接叙写双方离别时如何依依不舍,而是以残云对沙洲的无限依恋,象征着别离人那份难割难舍的恋情,以无生命的自然景物来透视有生命的人物的内心世界,不仅使无生命的景物具有了情感的意味,而且能把难以具体描摹的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地外化,深得以景传情之妙。
结句“横塘十里柳烟浓,维舟正在烟深处”继续描写景物:在长满柳树的十里横塘,一只船正泊在柳烟深处整装待发。这两句一方面点明了“柳洲待别”的词题,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离别的不可避免,不仅传达了画中人的别情,还道出了人间离别悲剧的普遍性,从而自然而然地由画中情转到了词人送别友人的当时情,起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从而使此词包含了两个层次的伤别情感内核,由此产生了与一般送别词不同的更丰富多彩的感人魅力。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孔子曰:“不知命,        ;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        。”(《论语》)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王羲之《兰亭集序》)
(3)披绣闼,俯雕甍。        ,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4)积雨空林烟火迟,        。漠漠水田飞白鹭,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答案:(1)无以为君子也  无以知人也      (2)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3)山原旷其盈视  川泽纡其骇瞩    (4)蒸藜炊黍饷东菑  阴阴夏木啭黄鹂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2-15小题。
士人的担当
易中天
认真说来,士或士人,作为概念或称呼,已经是历史了。今天没有“士”,只有“知识分子”。所谓“知识分子”,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指“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狭义的特指“社会的良心与良知”。这两种,都与“士”有关。
广义的知识分子,是士人身份的现代化。古代的士,原本就是一种“社会分工”和“职业身份”。所谓“士农工商”,即意味着农是庄稼人,工是手艺人,商是生意人,士是读书人。要求最严的时候,士人除了读书,以及因为读书而做官,不能从事别的行业。当然,躬耕于陇亩,是可以的。但,耕是副业,读是主业。耕读为本,是因为国家重农;诗书传家,才是命脉所系。亲自到地里干活,带有“体验生活”的性质。
所以,士人可以不耕,不能不读。开作坊,做生意,就更不行。刘备卖履,嵇康打铁,当时便都算“出格”。读书做官,则理所当然。做官以后,也还要读书,有的还写写诗,做做学问。这就叫“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可见,古代的士,就是读书人,而且是“职业读书人”。或者说,是在读书与做官之间游刃有余的人。因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优”,是优裕的意思。也就是说,做官轻松自如,就做点学问;治学精力过剩,就当当官员。这是古代士人的最佳状态。能做到这一点的,就是典型的士大夫。
这样的人,今天恐怕不多。今天受过高等教育的,即广义的知识分子,其实未必都读书。教科书当然是要读的,但那叫“学习”或“上课”,不叫“读书”。毕业以后,也未必都要做官,更很少有人再去务农。他们可以当白领,做律师,办企业,搞艺术,成为科学家,都正大光明,自由平等。读书,则只是业余爱好。因此,我们很难从职业身份,来认定谁是士,谁不是。甚至读不读书,也不足为凭。
不看职业,也不看读书,那看什么?看精神。实际上,士或士人在古代,既是一种“职业身份”,又是一种“文化精神”。狭义的知识分子,则是士人精神的再传承。因此,本文所说的士人,也包括其他,都是指某种精神类型、气质类型或人格类型,甚至只是一种“文化符号”。比如梅兰芳,职业虽是艺人,却不但成就极高,更在抗战时期,表现出传统士大夫的精神气质。因此,文化界普遍视他为士人,要尊称“ 梅先生”的。
那么,士人的精神、气质和人格特征是什么?
我认为,就是有风骨、有气节、有担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有风骨;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可杀不可辱,是有气节;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是有担当。
担当是广义的,包括“好汉做事好汉当”,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有此一条,即可无愧为“士”。但严格意义上的“士”,还得有“天下之担当”。这种担当,古之士人,一般都有。后之士人,也“可以有”。但如果是“国士”,则“必须有”。刘备寄居刘表时,就曾当面痛斥一个名叫许汜的人,说他明知天下大乱国难当头,却居然“求田问舍,言无可采”,真是徒有国士之名,当为士林不齿(《三国志•陈登传》)。
可见古人心目中的国士,必须像《毕业歌》所云,能够“担负起天下的兴亡”。至于“无双国士”,则恐怕只有像诸葛亮那样才行。可惜这样一位难得的士人,却被《三国演义》歪曲为自命清高忸怩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粤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广东省清远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锡溪学校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