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1(课内部分)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1(课内部分)(八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1(课内部分)一、字词(一)1、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2、形容夜晚的天气晴和美好。()3、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4、(姓名、事件、精神等)永远流传,不可磨灭。()5、不能够用语言形容。()6、宏伟美丽。()7、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8、伟大的功绩。()9、脸色像泥
试题预览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1
(课内部分)
一、字词
(一)1、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      
2、形容夜晚的天气晴和美好。(             )
3、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
4、(姓名、事件、精神等)永远流传,不可磨灭。(           )
5、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      
6、宏伟美丽。(       )
7、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       )    
8、伟大的功绩。(           )
9、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           )
10、深得难以测量。比哈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
(二)1、上天不会断绝人的生路,比喻身处绝境,终能找到出路。(           )
2、形容人老实本分。(           )      
3、微小而不值得一提。(           )
3、离开了队伍。(           )          
4、5、穷困愁苦,颓丧失意。(           )
6、形容十分精妙逼真。(           )
7、精巧美妙到了极点,其他的无法与之相比。(           )
8、没有料到,形容意外。(        )    
9、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        )
10、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指定适宜的办法。(           )
二、语法知识:病句修改
(一)
1、外边的吵闹声突然渐渐消失了。
 2、为了避免今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正在总结经验。
 3、他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4、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深受教育。
 5、目前,广大群众的环保观念比较淡薄,确实需要大大提高。
(二)
1、家长和老师对我们寄予很高的厚望,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决不辜负他们。
2、从世界杯上的表现来看,我国的足球技术水平没有多大改善。
3、许多下海经商的人成了高薪阶层,相比之下,大多数政府官员却成了“清水衙门”……
4、如果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
三、古诗文默写

四、说明文阅读
(一)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 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2、划线的三个句子分别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把这段文字分为四层,简述各层意思 
                                                                                                                                                                              
                                                                                       
4、文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二)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苏州园林》作者          ,名        ,著名的       家、        家、         家。
2、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3、结合上下文,试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a.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b.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屈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c.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4、“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中“败笔”是什么意思?改为“地方”可否?为什么?
                                                                                       
                                                                                       
5、最后一句要是改为“每一个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效果会怎样?哪种说法好? 
                                                                                       
                                                                                       
6、文段中四个“讲究”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7、文段中有一个词贯穿全篇,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这个词是                。
8、“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带点的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五、记叙文阅读
(一)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 子 在 水 里qiú(    )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还是望着荷花淀dèng(    )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    )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    ),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语段选自小说《        》,作者是著名作家(       )。
2.读文段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qiú(     )    dèng(     )      剥(    )   藏(     )
3.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的主题思想。
                                                                 
5.“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
                                                                 

6.文段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有什么用意?
                                                                 
7.“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词“找”用得妙,为什么?
                                                                 
8.写老头子敲打鬼子时,为什么又写“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9.试揣摩藏在芦花下的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并写出来。
                                    
(二)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a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b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c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1)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2)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蹒跚(      )                                            ,
2.文段划横线句采用了        描写手法,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
                                                                                       
3.选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其感情分别是:第一次            ;第二次               。
4.在文中空白处填上相应词语。(        、        、       )
5.《背影》一文中,写父亲的语言不多,选文部分只有两句,简要分析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情。
(1)“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2)“进去吧,里边没人。”
                                                                                       
6.概括本段内容。                                                                       
7.这段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8.选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父亲的背影?这位父亲给你的印象和感受怎样?(3分)
                                                                                        
9.品味语言。(4分)
(1)选文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出了父亲怎样心理?
                                                                                        
(2)第二段中,“我”的两次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在你的记忆宝库中,是否也留存着上文一样精彩瞬间?是否也有平凡而伟大的形象(母亲、父亲或其他)定格?请用你的笔告诉我们吧,那一定是很感动人心的。(3分)
                                                                                       
11..选文中刻画父亲形象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             )描写。
12.选文中写“父亲”外貌后,先后写“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才替祖母办完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
B、家境惨淡,父亲老境颓唐,“黑布”刚好反映了家境的困顿。
C、着力刻画父亲生活古板,表明我要继承这种家风。
D、黑色色调暗淡阴沉,与全文气氛一致。
13.画浪线的句子(1)的正确含义是(          )
A、“我”怕被别人看见自己流泪而羞愧。   
B、“我”怕父亲因为“我”流泪而伤心。
C、“我”为自己这么大了还流泪而惭愧。   
D、“我”担心父亲笑我意志不坚强。
14.画浪线的句子(2)正确的含义是(            )
A、因为在儿子将要与自己告别之际,买了橘子,心里感到十分高兴。
B、因为尽到了父亲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所以感到轻松,表现出父亲含蓄深沉的爱子之心。
C、因为橘子买回来了,身上扑打干净了,所以感到轻松。
D、因为儿子长大了,能自谋生路,所以心里轻松。
15.这段文字两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前一次写得详细,后一次写得简略的原因是什么?
                                                                                       
16..选文中写父亲走路“蹒跚”,这是因为父亲(                     )文中有三个动词写出了父亲爬上月台不容易,它们是                         。
六、文言文阅读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⒈解释加点字
⑴具答之(       )    
⑵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⑶ 屋舍俨然(       )
⑷各复延至其家(       )   
⑸乃不知有汉(       )    
⑹便要还家(       )
⒉下列加点字与“皆叹惋”句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   )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⒊有些成语出自本文,请写出两个            、                
⒋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阡陌交通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无论魏晋         D、设酒杀鸡作食
⒌翻译句子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                                                                                                                     
⒍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二)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⒈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可爱者甚蕃(     )      ⑵濯清涟而不妖(       )
⑶香远益清(     )        ⑷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⒉ 翻译文言语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⒊ 选文第1节从        、     、     三个方面对莲花进行了描写。
⒋ 短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对待的?请简述理由。
                                                                          
⒌ 模仿例句,用同样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         ,因为它                                         。
参考答案
(一)1、转弯抹角2、月明风清3、张皇失措4、永垂不朽5、不可名状6、富丽堂皇7、荡然无存8、丰功伟绩9、面如土灰10、深不可测
(二)1、天无绝人之路2、老实厚道3、微不足道4、失群落伍5、穷愁潦倒6、惟妙惟肖7、巧妙绝伦8、意想不到9、独一无二10、因地制宜
(一)1、删去“突然”或“渐渐”。   2、删去“避免”或“不”。   3、删去“能否”。   4、删去“通过”或“使”。   5、把“观念”改成“意识”。 
(二)1、删去“很高的”。   2、把“改善”改成“提高”。  3、删去“官员”。  4、把“如果”改为“即使”。
(一)1、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卢沟桥]
2、[列数据、下定义、作比较 ]
3、 [……年间//桥长……联拱石桥//永定河……坚固//桥面……①建桥时间②结构特点③结构坚固④形式优美。]
[不能去掉,“几乎”是表程度,去掉后就成了完全与河面平行了,与实际不符,不准确。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1.叶圣陶  ,名 绍钧 ,著名的 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 a. (列数字) b. ( 举例子、打比方)  c.( 作比较 )
4.[“败笔”:原指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文章中写得不好的词句。文中指影响园林整体美观的设计上的缺憾。   不可以。因为句中的“败笔”是与上半句中的“图画”相照应,换成“地方”,则没有这层照应了。]
5.[效果不好。第一种说法好。第一种说法是双重否定句,语气强烈,强调了苏州园林设计的成功,确实能够做到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后一种是肯定句,语气不如前一种双重否定句强。]
6.[不能。因为这四“讲究”是总写,后面的3、4、5、6四个自然段就是按这四句话的顺序来安排的,在内容是前后一一对应。]7. [ 图画] 。
8.[ 不能删去。“似乎”在这里表推测,因为这些园林都是古代修建的,设计者和匠师们都已故去。作者没法直接听他们说,只能是推测。用“似乎”,更令人信服,表意更准确,更严密。“务必”表明设计者们坚定的追求。在这里“务必”对游览者的观察点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作者在说明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时,连用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通过联系语境仔细体味,我们发现这不仅不矛盾,而且使表意更为准确。]
(一)
  1.语段选自小说《  芦花荡  》,作者是著名作家  孙犁   。
2.   qiú( 泅 )    dèng( 瞪 )      剥( bāo )   藏( cáng )
3.[动作、神态描写突出了老头子机智勇敢的性格。]
4 .[记叙了老头子用计将鬼子引进陷阱,并消灭鬼子,替大菱报了亿的壮举,歌颂了老头子智勇双全,爱憎分明的英雄行为。]
5.[“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这里是老头子为了诱惑敌人上当故意装害怕的样子,表现出老头子的机智。]
6. [为后面写水下藏有钩子埋下伏笔。]
7. [用“找”写出了老头子设计陷阱 的巧妙,也写出敌人的胆怯和愚蠢。]
8. [这里的景物描写烘托了老头子为大菱报仇后的轻松,愉悦的心情。也表明美丽的荷花淀是不容侵犯的,如果有人来犯,必然没有好下场。]
9. [别看他这么大年纪,真是老英雄啊! 我真是小看了他。你看他,毫不畏惧、足智多谋。剥莲蓬吃,是在引诱鬼子。水上有血,水下顶有机关!他驾船的本领神了,好像牵着鬼子的鼻子在转。他真有本事,不用枪,一个人就能对付十几个鬼子,叫鬼子只有挨打的份,没有还手的力。老英雄砸得好,狠狠砸!大菱的仇算是报了,回去告诉大菱,让她知道这英雄的故事,早日养好伤,向老英雄学习,打败日本鬼子。]
(二)1.(pán shān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2.(突出家中景况惨淡,照应了开头;同时与“我”贵重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3.第一次 感动得流泪 ;第二次 离别伤感的泪 。4. (攀、缩、倾)
5.(1)  [父亲惦记着儿子旅途是否平安。]    (2)[父亲不让儿子送,怕儿子离开座位后丢失行李。]
6. [望父买橘]          7.[通过具体细致地描写父亲过铁道爬月台的背影,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
8. [外貌(衣着)、行动、语言;艰难时世的充满慈爱的父亲。(意对即可)]
9.(1)[父亲为儿子买橘子,尽管十分辛苦,心里也是高兴的,越是尽到了父亲的责任,心里越踏实。]
(2) [第一次流泪是因为感动。父亲买橘子的经过表现了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二次流泪是因为离别。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失,离别情绪,又催人泪下。]
10.  [提示:描写一个小镜头,表现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形象。]
11.(动作)描写。12.(  C   )13.( B  )14.(  B  )
15.[前一次是父亲艰难地爬过铁道,给我买橘子,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我的深沉关爱,所以详细地写。后一次是写我留恋父亲,可简单地写写。]
16.(年老体衰,身体肥胖,腿脚不灵便),是(攀)(缩)(倾)。

(一)
1、详细,类,整齐的样子,邀请,竟然,通“邀”,邀请。2、C
3、无人问津,世外桃源,怡然自乐,豁然开朗            4、D   5、略
6、结尾。没有交代渔人的结果,桃源人的踪迹。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二)1、多,妖媚,更加,亲近而不庄重。   2、略           3、生长环境,形象,品格。
4、现实生活中,这两种情况都存在。我认为,关键还在于本人的意志是否坚定,观念是否正确。如果意志坚定,观念正确,即使身处其中也能保持自己的品质。
5、略 (61.183.54.6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亳州市2012~2013学年度高二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A卷)含答案』  下一个『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2(课内部分)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