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度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2013-2014年度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卷(七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一二单元月考试题,依据课标及学生学习实际检测一个月来的学习情况参考部分试题,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的2013-2014年度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卷(100分)一 二 三 总分 (一) (二) (三) 姓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4分)1、给加点字注音、给拼音填汉字(2分)A.嫩芽()徘徊()霎时()脸颊(    )
试题预览
第一二单元月考试题,依据课标及学生学习实际检测一个月来的学习情况

参考部分试题,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的2013-2014年度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卷(100分)

一 二 三 总分
(一) (二) (三)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4分)
1、给加点字注音、给拼音填汉字(2分)
    A.嫩芽(     )   徘徊(     )  霎时(     )   脸颊(        )   
B. qiáocùi(      )xùdāo(      )  lín lín (      ) zhànkāi(         )
2、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可抗拒     形影不离     絮絮叨叨      自作主张
B、各得其所     迷迷糊糊     美不盛收     喜出望外
C、分    歧     瘫    痪     脸    颊      祷    告
D、憔    悴     诀    别     覆    盖      遮    蔽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语文老师每每讲到精彩处,会情不自禁地把衣袖越捋越高,连下课时间也忘了。
B、他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大家保持一致,然而他不肯做一个随声附和的人。
C、《西游记》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神通广大、除恶灭邪、大快人心的英雄梦!
D、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这是多么骇人听闻的消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0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哈尔滨市加大了整治力度。
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5、根据语境仿写句子,构成排比:(2分)
有理想,才会有追求。鲜花有理想,才会用美丽装扮大地;蜜蜂有理想,才会用辛劳酿造甜蜜;                      ,                      。                                          
6、、默写:(10分)
(1)学而不思则罔,                    。    
(2)                    ,可以为师矣 。 
(3)                    ,不亦君子乎?
(4)三人行,                       。
(5)三军可夺帅,                        。
(6)孟浩然在《过故人庄》里写出农村优美风光的两句诗是:                   ,                         。
(7) 老骥伏枥,                       。                 ,壮心不已。
(8)                  ,禅房花木深。
7、口语交际:(4分)
王丽同学到图书馆去还书。管理员刘老师接过书翻了一下说:“呀!王丽同学看书可认真,书上还标了记号,作了圈点批注呢!”(4分) 
(1)管理员刘老师的言外之意是:
                                                   ; 
(2王丽听了,很不好意思。假如你是她,应该如何说?

二、课内外阅读(32分)
(一)古文阅读(12分)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练习: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9.解释下列括号中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
10.翻译句子:2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1.“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12.“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13.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
                                                                                
                                                                                
14.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二)现代文课内阅读 (12分)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5、 第一段中“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B、 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母亲忍受不了,悄悄躲出去,自己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C、 母亲了解儿子的倔强性格,可是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却又无可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D、 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16.“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是”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2分)
   

17.已悟透生活中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2分)
  

18.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开得正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活儿”的话,有什么深意?(2分)


19.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12分)        蝈  蝈
 窗台上挂起一只拳头大小的竹笼子。一只翠绿色的蝈蝈在笼子里不安地爬动着,两根又细又长的触须不时从竹笼的小圆孔里伸出来,可怜巴巴地摇晃几下,仿佛在呼唤、祈求着什么。
  “怪了,它怎么不肯叫呢?买的时候还叫得起劲。真怪了……”一位白发老人凑近蝈蝈笼子看了半天,嘴里在自言自语。
  老人的孙子和孙女,两个不满8岁的孩子,也趴在窗台上看新鲜。
  “它不肯叫,准是怕生。”小女孩说。
  “把它关在笼子里,它生气呢!”
  小男孩说着,伸出小手去摘蝈蝈笼子。
  “小囡家,别瞎说!”老人把笼子挂到小孙子摘不到的地方,然后又说:“别着急,它一定会叫的!”
  整整一天,蝈蝈无声无息。两个孩子也差点把它忘了。
  第二天,老人从菜篮里拿出一只鲜红的尖头红辣椒,撕成细丝塞进小竹笼里说:“吃了辣椒,它就会叫的。”他很自信。两个孩子又来了兴趣,在窗台上看蝈蝈怎样慢慢把一丝丝红辣椒吃进肚子里去。
  整个白天,蜩蝈还是没有吱声,只是不再在小笼子里爬上爬下。夜深人静的时候,蝈蝈突然叫起来,那叫声又清脆又响亮,把屋里所有的人都叫醒了。
  “听见了吗?它叫了,多好听!”老人很有点得意。
  两个孩子睡意蒙咙,可还是高兴得手舞足蹈,把床板蹬得咚咚直响。
  蝈蝈一叫就再也没有停下来,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叫,叫……它不停地用那清脆洪亮的声音向这一家人宣告它的存在。很快,他们就习以为常了。蝈蝈的叫声仿佛成了这个家庭的一部分。
  蝈蝈的叫声毕竟太响了一点。在一个闷热得难以入睡的夜里,屋子里终于发出了怨言:
  “烦死了,真拿它没办法!”说话的是孩子的父亲。
  “爸爸,蝈蝈为什么不停地叫呢?”
  男孩问了一句,可大人们谁也不回答。于是两个孩子自问自答了。
  “不!它是在哭呢!关在笼子里多难受,它在哭呢!”
  大人们只是静静地听着两个孩子的议论,只有白发老人,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叹息了一声……
  早晨醒来时,听不见蝈蝈的叫声了。两个孩子趴在窗台上一看,小笼子还挂在那儿,可里面的蝈蝈不见了……
“它咬破了笼子,逃走了。”老人看着窗外,自言自语地说。

21、本文的主体部分,从蝈蝈的(     )写到(     )再写到(     ),从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2分)
22、这篇文章以(        )为顺序,以(      )为线索来叙说故事,展开情节,表现人物。 (2分)
23、品读文章第一段,说说你抓住了哪些词语来理解内容,感受情感。2分


24、研读文章内容,写出作者借人物之口说出的最具情感表现力的两句话。2分


25、阅读文章的结尾,你认为蝈蝈是“逃走”的吗?说说理由。2分


26、体味这个故事,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作者的写作意图。2分



三、作文:40分
27、下列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在你的人生道路上,你也曾经历过对你产生深远影响的事情吧。请你以“难忘的经历”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让老师、同学了解你所经历的事,共享你的人生收获
(2)、请以“崭新的生活”为题,自选角度,写出对初中生活的点滴感受。
要求:1、字数:不少于500字  2、书写工整,语句通顺,勿写错别字3、有事例,有真情实感。










100







200









300









400









500








七上语文月考试题卷(1)答案
一、
1.略   2. B  3. D  4. C  5---6略
7.(1)王丽把图书馆的书弄脏了。
(2)刘老师,很抱歉,下次我一定注意!
9.(2分)(1)约定  (2)才  (3)丢下、舍弃  (4)拉
10.译句略
11.(3分)君:对对方的敬称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12.(1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13.(2分)聪明、机智的孩子。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
14.(2分)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秋天的怀念》阅读答案
15、A 16-18略
19.答案、第一处:“母亲喜欢花……”。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   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第三处:“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20.“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21.不叫、再叫、不停地叫
22.以时间为顺序,蝈蝈为线索
23、拳头大小的笼子、不安地爬、可怜巴巴、呼唤、祈求
24.  “不!它是在哭呢!关在笼子里多难受,它在哭呢!”“它咬破了笼子,逃走了。”
25.不是,是白发老人放走的,因为白发老人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叹息了一声……
26.作者意在启发我们要与动物和谐共处,要与自然和谐共存。













2013-2014年度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卷(100分)

一 二 三 总分
(一) (二) (三)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4分)
1、给加点字注音、给拼音填汉字(2分)
    A.嫩芽(     )   徘徊(     )  霎时(     )   脸颊(        )   
B. qiáocùi(      )xùdāo(      )  lín lín (      ) zhànkāi(         )
2、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可抗拒     形影不离     絮絮叨叨      自作主张
B、各得其所     迷迷糊糊     美不盛收     喜出望外
C、分    歧     瘫    痪     脸    颊      祷    告
D、憔    悴     诀    别     覆    盖      遮    蔽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语文老师每每讲到精彩处,会情不自禁地把衣袖越捋越高,连下课时间也忘了。
B、他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大家保持一致,然而他不肯做一个随声附和的人。
C、《西游记》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神通广大、除恶灭邪、大快人心的英雄梦!
D、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这是多么骇人听闻的消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0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哈尔滨市加大了整治力度。
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5、根据语境仿写句子,构成排比:(2分)
有理想,才会有追求。鲜花有理想,才会用美丽装扮大地;蜜蜂有理想,才会用辛劳酿造甜蜜;                      ,                      。                                          
6、、默写:(10分)
(1)学而不思则罔,                    。    
(2)                    ,可以为师矣 。 
(3)                    ,不亦君子乎?
(4)三人行,                       。
(5)三军可夺帅,                        。
(6)孟浩然在《过故人庄》里写出农村优美风光的两句诗是:                   ,                         。
(7) 老骥伏枥,                       。                 ,壮心不已。
(8)                  ,禅房花木深。
7、口语交际:(4分)
王丽同学到图书馆去还书。管理员刘老师接过书翻了一下说:“呀!王丽同学看书可认真,书上还标了记号,作了圈点批注呢!”(4分) 
(1)管理员刘老师的言外之意是:
                                                   ; 
(2王丽听了,很不好意思。假如你是她,应该如何说?

二、课内外阅读(32分)
(一)古文阅读(12分)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练习: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9.解释下列括号中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
10.翻译句子:2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1.“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12.“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13.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
                                                                                
                                                                                
14.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二)现代文课内阅读 (12分)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5、 第一段中“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B、 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母亲忍受不了,悄悄躲出去,自己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C、 母亲了解儿子的倔强性格,可是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却又无可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D、 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16.“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是”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2分)
   

17.已悟透生活中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2分)
  

18.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开得正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活儿”的话,有什么深意?(2分)


19.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12分)        蝈  蝈
 窗台上挂起一只拳头大小的竹笼子。一只翠绿色的蝈蝈在笼子里不安地爬动着,两根又细又长的触须不时从竹笼的小圆孔里伸出来,可怜巴巴地摇晃几下,仿佛在呼唤、祈求着什么。
  “怪了,它怎么不肯叫呢?买的时候还叫得起劲。真怪了……”一位白发老人凑近蝈蝈笼子看了半天,嘴里在自言自语。
  老人的孙子和孙女,两个不满8岁的孩子,也趴在窗台上看新鲜。
  “它不肯叫,准是怕生。”小女孩说。
  “把它关在笼子里,它生气呢!”
  小男孩说着,伸出小手去摘蝈蝈笼子。
  “小囡家,别瞎说!”老人把笼子挂到小孙子摘不到的地方,然后又说:“别着急,它一定会叫的!”
  整整一天,蝈蝈无声无息。两个孩子也差点把它忘了。
  第二天,老人从菜篮里拿出一只鲜红的尖头红辣椒,撕成细丝塞进小竹笼里说:“吃了辣椒,它就会叫的。”他很自信。两个孩子又来了兴趣,在窗台上看蝈蝈怎样慢慢把一丝丝红辣椒吃进肚子里去。
  整个白天,蜩蝈还是没有吱声,只是不再在小笼子里爬上爬下。夜深人静的时候,蝈蝈突然叫起来,那叫声又清脆又响亮,把屋里所有的人都叫醒了。
  “听见了吗?它叫了,多好听!”老人很有点得意。
  两个孩子睡意蒙咙,可还是高兴得手舞足蹈,把床板蹬得咚咚直响。
  蝈蝈一叫就再也没有停下来,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叫,叫……它不停地用那清脆洪亮的声音向这一家人宣告它的存在。很快,他们就习以为常了。蝈蝈的叫声仿佛成了这个家庭的一部分。
  蝈蝈的叫声毕竟太响了一点。在一个闷热得难以入睡的夜里,屋子里终于发出了怨言:
  “烦死了,真拿它没办法!”说话的是孩子的父亲。
  “爸爸,蝈蝈为什么不停地叫呢?”
  男孩问了一句,可大人们谁也不回答。于是两个孩子自问自答了。
  “不!它是在哭呢!关在笼子里多难受,它在哭呢!”
  大人们只是静静地听着两个孩子的议论,只有白发老人,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叹息了一声……
  早晨醒来时,听不见蝈蝈的叫声了。两个孩子趴在窗台上一看,小笼子还挂在那儿,可里面的蝈蝈不见了……
“它咬破了笼子,逃走了。”老人看着窗外,自言自语地说。

21、本文的主体部分,从蝈蝈的(     )写到(     )再写到(     ),从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2分)
22、这篇文章以(        )为顺序,以(      )为线索来叙说故事,展开情节,表现人物。 (2分)
23、品读文章第一段,说说你抓住了哪些词语来理解内容,感受情感。2分


24、研读文章内容,写出作者借人物之口说出的最具情感表现力的两句话。2分


25、阅读文章的结尾,你认为蝈蝈是“逃走”的吗?说说理由。2分


26、体味这个故事,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作者的写作意图。2分



三、作文:40分
27、下列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在你的人生道路上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北京市第94中学2014——2015学年上学期初三期中检测语文试题语文试卷』  下一个『九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