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溪一中2014级高一第一学期中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辰溪一中2014级高一第一学期中考语文试题(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辰溪一中2014级高一第一学期中考语文试题一、语文基础知识。(每题2分)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无误的一组是()A.激亢(kànɡ)创伤(chuānɡ)莅临(lì)搽粉(chá)长歌当哭(dànɡ)B.祷告(dǎo)停泊(pō)弄堂(lònɡ)浸渍(zì)力能扛鼎(kánɡ)C.明媚(mèi)颓圮(pǐ)菲薄(fēi)皮辊(ɡ
试题预览
辰溪一中2014级高一第一学期中考语文试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每题2分)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无误的一组是(   )
A.激亢(kànɡ)  创伤(chuānɡ)  莅临(lì)   搽粉(chá)  长歌当哭(dànɡ)
B.祷告(dǎo)   停泊(pō)     弄堂(lònɡ)  浸渍(zì)   力能扛鼎(kánɡ)
C.明媚(mèi)   颓圮(pǐ)     菲薄(fēi)   皮辊(ɡǔn)   婆娑起舞(shā)
D.凝重(nínɡ)  蹒跚(pán)    作揖(yī)   峥嵘(zhēnɡ)  绿草如茵(yīnɡ)
2.下列各组句子中,书写准确,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这里阳光明楣,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B.听见小狗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会招来抄“四旧”的红卫兵。
C.刘和珍敢于反抗广有羽翼的校长,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不顺的。
D.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记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持人话音刚落,便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目光有神,西装革履的年青人。
B.2014年11月2日,中国探月飞行实验器返回器在内蒙预定区域顺利着陆。
C.今天去舅舅家做客,我特地挑选了一份精美的礼物,送给我可爱的小表妹。
D.新城的开发进入高潮,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宽广的马路四通八达。
4.辰溪湘西剿匪胜利公园大门口有一副对联,上联是“百战生英风,五溪流水凝碧血”,最恰当的下联是(  )
A.万代颂英烈,九岭白云寄丹心    B.一生留正气,万水千山颂英灵
C.千秋留浩气,万水千山颂英灵    D.千秋留浩气,九岭白云寄丹心

二、读本问题。读下段文字,回答5——7题。(每题2分)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①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②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5.“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指的是哪件事?
A.刘和珍等学生自治会成员领导学潮,与杨荫榆校长坚决斗争。
B.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刘和珍才始来听我的讲义。
C.刘和珍等爱国学生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
D.刘和珍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6.对文中加点的四个字,在句意关系的理解上,正确的一项是(  )
A.“虽①”与后面加点的“则”照应,构成假设关系;“虽②”与后面加点的“而”照应,构成转折关系。
B.“虽①”与后面加点的“而”照应,构成转折关系;“虽②”后面没有出现与之照应的关联词。
C.“虽①”后面没有出现与之相照应的关联词;“虽②”与后面加点的“而”相照应,构成转折关系。
D.“虽①”后面没有出现与之相照应的关联词;“虽②”与后面加点的“而”相照应,构成假设关系。
7.“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加点的“此”指什么?(  )
A.通过女师大事件,作者看到了中国女子办事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
B.“三•一八”惨案中,作者认清了当局者的凶残,流言家的下劣,中国女性临难之从容。
C.三个女子在弹雨中互相救助、殒身不恤的行为证明了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
D.“三•一八”惨案使苟活者看见了微茫的希望,使真的猛士更奋然前行。

三、阅读下段文言,回答8——13题。(8—12每题2分,13题6分)
孙登,字公和,汲郡共人也。无家属,于郡北山为土窟居之,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好读《易》,抚一弦琴,见者皆亲乐之。性无恚怒,人或投诸水中,欲观其怒,登既出,便大笑。时时游人间,所经家或设衣食者,一无所辞,去皆舍弃。尝住宜阳山,有作炭人见之,知非常人,与语,登亦不应。
文帝闻之,使阮籍往观,既见,与语,亦不应。嵇康又从之游三年,问其所图,终不答,康每叹息。将别,谓曰:“先生竟无言乎?”登乃曰:“子识火乎?火生而有光,而不用其光,果在于用光。人生而有才,而不用其才,而果在于用才。故用光在乎得薪,所以保其耀;用才在乎识真,所以全其年。今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子无求乎?”康不能用,果遭非命,乃作《幽愤诗》曰:“昔惭柳下,今愧孙登。”或谓登以魏晋去就,易生嫌疑,故或嘿(mò,闭口不言)者也。竟不知所终。

8.对下列各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者皆亲乐之  乐:喜欢、喜爱。
B.与语,登亦不应  语:语言。
C.问其所图,终不答  图:图谋、打算。
D.康不能用,果遭非命  用:采纳、采用、听从。

9.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人或投诸水中,欲观其怒 /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一无所辞,去皆舍弃 /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两个“诸”字不同,两个“辞”字也不同。
B.两个“诸”字相同,两个“辞”字也相同。
C.两个“诸”字相同,两个“辞”字不同。
D.两个“诸”字不同,两个“辞”字相同。
10.下列每项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  /  乃为装遣荆轲
B.与语,登亦不应  /  秦伯说,与郑人盟
C.嵇康又从之游三年,问其所图,终不答  /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乃作《幽愤诗》曰:“昔惭柳下,今愧孙登。” /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1.下列各句都是表现孙登超凡脱俗的隐士形象的一组是(   )
①登既出,便大笑。②一无所辞,去皆舍弃。③与语,亦不应。
④康不能用,果遭非命。⑤或谓登以魏晋去就,易生嫌疑,故或嘿者也。
A.②③④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①③⑤
1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孙登生活简单,稳重寡言。他不说话,是因为他认为和“作炭人”“阮籍”等没有共同语言,显示出他自命清高的个性。
B.嵇康跟孙登共处了三年,孙登在嵇康的追问下阐明了自己的处世态度,并警告了嵇康。
C.嵇康因为没有听取孙登的告诫而死于非命,临死的时候终于领悟了孙登那样做的原因。
D.孙登用打比方的方法向嵇康阐述了“人不但要有才能,还要对问题有清醒深刻的认识,否则是很危险的”这个道理。
13.翻译下列句子。(每句3分,共6分)
(1)所经家或设衣食者,一无所辞

(2)故用光在乎得薪,所以保其耀

四、默写与鉴赏。(14题6分,15题5分)
14.根据提示,默写指定内容。
(1)至易水上,____________,取道。________________,荆轲和而歌。
(2)士皆瞋目,____________。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________________。
(3)指点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15.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两小题。
相  思
                   【宋】吕渭老
一日抵三秋,半月如千岁。自夏经秋到雪飞,一向都无计。
续续说相思,不尽无穷意。若写幽怀一段愁,应用天为纸。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____
(2)古人评价此词,说“结句甚妙”,根据你的理解,结句“若写幽怀一段愁,应用天为纸”有何妙处?
五、读下列文字,回答16——19题。(14分)
仁慈的小偷
                                【英】 桑德拉•克鲁克
  富维耶圣母院的庭院给游人提供了一个鸟瞰里昂城全景的视角,其景观令人惊叹。但安娜贝尔心中只有悲痛,她难忘上一次在这里观光时的情形。
游客们四处走动着,手里的照相机“喀嚓”、“喀嚓”地照个不停,叽叽喳喳的聊天声不绝于耳。几个虔诚的里昂人朝教堂内走去,毫无疑问,是为了卸下身上的罪恶,同时从上帝那里获取些精神力量。詹姆斯一贯是这么看的,安娜贝尔想。
远处,温柔的索恩河缓缓地流着,在河口处汇入气势磅礴的罗纳河。她转过身去,看到里昂城里一座座黄褐色的屋顶在朝阳下闪闪发光。但是,在安娜贝尔眼里,这些屋顶显得有些模糊不清,也许是飘浮在城市上空的一团阴霾造成的,或者更可能是因为她眼里的一汪泪水。
  安娜贝尔发觉一个男人正坐在凳子上仔细地打量着自己。他的白发向后梳成了一个马尾辫,发梢堆在脖颈后面。他的毛衣和长裤都是深色的,这似乎使他的褐色脸庞和异常清澈的蓝色眼睛更加突出。安娜贝尔不想和这个男人交谈,为了躲开他的目光,她慢慢地踱到露台上,在那里可以看到西边更远处的风景。
  这些天,安娜贝尔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躲开那些法国中年男人令人讨厌的目光。看到一个韶华己逝但风韵犹存的女人独自在异国观光,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她会欢迎被搭讪。实际上安娜贝尔想做的只是重游那些她和詹姆斯一起度过了生命中很多美好时光的地方,怀念一段岁月。在那段岁月里,他俩谁也不曾想过他们中的某一个会有孤单的未来。
  “会过去的。”一个声音在她的肩头响起。她转过身,看到那个观察者跟了过来。
  “什么?”她问,语气冷冷的,但是这没能阻止对方。
  “悲伤,我想会过去的。”
  “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她假装不解。
  “这不是他所希望的,我是指你的丈夫,他不愿意看到你把未来花在对过去的回忆里。失去亲人未必是关了一扇门,仅仅是生活的方向发生了改变。”
  “我希望无人打扰,谢谢你。”她说。看到他眼睛里流露出的失望,她感到有些内疚。 “当然,夫人。”他低下头,“我为自己的冒犯向你道歉。”
  他走开了,剩下安娜贝尔一个人走进19世纪建的大教堂。
  教堂内部和她记忆中的情形差不多:装饰得非常华美,只是和法国其他更古老的建筑物相比,带着一丝人工雕琢的痕迹。
  中殿的四周摆放着一支支燃烧的蜡烛。只要花上一两欧元,你就可以从那些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蜡烛中挑一支许愿烛。出售电蜡烛的摊位摆在中殿的右侧,安娜贝尔在那里停了片刻,怀疑地摇了摇头。要是詹姆斯看到这,他一定会嘲讽地说:“投币式豁免。”
  很快,教堂里的空气变得让人反胃,从放在忏悔室两边的柱形音箱里传出的低沉而单调的赞美歌开始让安娜贝尔感到烦躁。她快步向出口走去。走出教堂,站在9月舒适的阳光下时,她长出了一口气,尽管空气中有些凉意。
  为了喝杯咖啡提提神,安娜贝尔来到教堂旁边的餐厅,向角落里的一张桌子走去,那是她和詹姆斯曾经坐过的桌子。
  扎着马尾辫的男人已经坐在那张桌子旁了。安娜贝尔愣住了,感到很失望。
  “请坐,”他说,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如果你希望再次沉溺在回忆里,我可以走开。”
  他是怎么知道的?她想,感到有些烦躁,不过疲倦击败了她,她摇了摇头,坐了下来。
  当他们呷着咖啡的时候,她发现男人是一个令人愉快的伙伴,而且对她表现出一种几乎是出于直觉的体贴。作为一个从没有和陌生人聊过天的女人,当安娜贝尔站起身来,准备返回宾馆的时候,她竟然觉得有些遗憾。这令她有些吃惊。她意识到至少有半小时的时间,她把詹姆斯抛到了脑后。
  “我送你去缆车站吧。”他说,搀扶着她的一只手臂,身体轻轻地碰了一下她的身体。
  他们缓缓地向缆车道走去,在那里她将乘缆车回到街道上铺着鹅卵石的里昂古城,再回到她入住的宾馆。
  在缆车入口处,他抓住她的一只手轻轻吻了一下,看着她的眼睛说:“夫人,多保重!你一定要好好把握今后的日子,这一定也是他的心愿。”
  她咬着嘴唇钻进缆车里,只是回头看了一眼,缆车就急速地沿着索道滑下去了。
  他目送缆车离去后,又回到大教堂,在中殿周围来回溜达。
  很快,那个女人将发现她的信用卡不见了。
  处在她这种境遇中的女人都会被这个新发现压垮的,但是他感觉她不会;她会发怒,会冲出来找他拼命,所以他必须在这个城市的其他地方重新找一块场地。马上就去。
  不过,也许还有足够的时间再来一次。
  一个裹着头巾的女人走进灰暗的大教堂,在烛光摇曳的蜡烛摊子前,从包里摸索出一欧元。他观察了她片刻,然后慢慢走向前去。正当她把蜡烛往架子上放的时候,他站到了她的身边。
  “女士,你的祈祷会得到回应的。”他轻轻地说,“你的治疗会成功的。”
  她吃了一惊,朝他转过头来,眼里充满了泪水。
  他叹了一口气。行窃之前他总是尽量送出些什么。
然而,他还是感到羞耻。那种熟悉的刺痛感像把刀子戳在他的胸膛上。这种先见之明是魔鬼送给我的礼物,他想。他轻轻挽住她的胳膊,领着这个毫无戒备之心的女人走出教堂,来到阳光下。
16.“仁慈的小偷”这一标题有什么妙处?(3分)

17.小说中,女主人安娜贝尔对小偷的情感态度有一个变化过程的,请列述其具体的变化过程。(3分)

18.请简要分析小偷的形象特点。(4分)

19.有人认为,小说后面写到的裹头巾的女人的故事是多余的,你怎么看?(4分)

六、综合运用。按要求完成20、21题。(20题3分,21题2分)
20.下面是张贴在校园内的一则关于寻找失物的应用文,认真阅读后,请从格式、文字、语句通顺等角度,找出至少三处毛病列述在下面,每处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名著导读。在下文空格处,补上恰当内容。
《大卫•科波菲尔》描写了大卫的奋斗成长经历,他受尽继父的毒打与折磨,饱尝童工的劳苦与屈辱,历经世俗的狡诈与险恶,但他始终牢记着姨婆教导他的“永不卑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二字人生信条。

七、写作(40分)
22.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人可能因为某个人的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笑脸、一次谈心而发生改变。在我们的生活经历中,也肯定遇到过这样的人,因为他们的影响,我们获得成长。请以“只因遇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222.243.2.15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上一个『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高二语文试题』  下一个『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座位号七年级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