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复习资料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综合训练
试题
名称
八年级(上)语文复习资料(八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重点词语解释。(1)缘溪行(循,沿着)(2)落英缤纷(花;繁多而纷乱的样子)(3)才通人(仅)(4)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5)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6)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互相通达)(7)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开阔而明亮)(8)黄发垂髫(老人;小孩)(9)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10)诣太守说如此(到)(11)后遂无问津者(渡口)(12)咸来问讯(都,
试题预览
2.重点词语解释。
(1)缘溪行(循,沿着)   (2)落英缤纷(花;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3)才通人(仅)        (4)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5)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6)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互相通达)
(7)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开阔而明亮)   (8)黄发垂髫(老人;小孩)
(9)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10)诣太守说如此(到)
(11)后遂无问津者(渡口)        (12)咸来问讯(都,全;消息)
(1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14)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1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不要说) (1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地说出)    (17)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沿着;原先;做标记)
(18)寻向所志(标记)     (19)遂迷(终于)   (20)寻病终(不久)
(21)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
(22)复前行(向前)(23)欲穷其林(走到……尽头)
3.通假字。
(1)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2)具答之(“具”通“俱”,完全,详尽)
4.一词多义。
(1)寻寻向所志(动词,寻找)寻病终(副词,不久)(2)舍便舍船(shě,动词,离开)屋舍俨然(shè,名词,房屋)
(3)志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寻向所志(名词,标记)(4)为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5)遂遂迷,不复得路(终于)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5.古今异义。
(1)无论魏晋无论古义:不要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配偶的称呼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3)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互相通达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4)复前行 复古义:再,又今义:重复(5)辞去 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别的地方
(6)便扶向路 扶古义:沿着今义:用手支持,使人、物不倒
7.重点句子翻译。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林夹长在溪水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下的花瓣满地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里面)土地平坦开阔,房舍很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竹一类的树林。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所见鸡鸣狗叫的声音。21教育网
(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男女的穿戴,都和外边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他们)自己说先辈们为了躲避秦朝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亲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就不再出去了。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必说了。
8.作家作品。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就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散文家。陶渊明的诗文兼有平淡与爽朗的风格,语言质朴自然,又极为精练,有《陶渊明集》传世。
一、课内阅读
1.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6分)
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2.文章第一段描写桃花林之美有何作用?(5分)
渲染桃花源神秘的环境。激起人们对桃花源的深深向往。
3.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5分)
人们向往桃花源人的生活。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结合全文,说说村人听渔人“具言所闻”后,“皆叹惋”什么?(5分)21•cn•jy•com
叹惋外面人经历改朝换代的悲惨生活。
6.离开桃花源时渔人“处处志之”,再来寻找时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5分)
突出强调桃花源只是一个虚构的“理想的境界”。使故事显得亦真亦幻,给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或:使文章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7.渔人来到桃花源,村子里的人是如何对待渔人的?这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反映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真诚淳朴的社会风气。www.21-cn-jy.com
8.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1•c•n•j•y
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生活环境。表达对黑暗现实生活的不满。
4、“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景象?源:21•世纪•教育•网】
 
“黄花垂髫”分别指老人和小孩,展现出一幅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生活景象。
5、本文演绎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成语是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向往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人人平等,和乐富足,宁静和谐的社会理想),
4.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以来,中华大地出现了“处处自诩桃花源”的现象,请结合本文分析原因。
(因为桃花源不是单纯的美景,“桃花源”已成为一种精神符号,一种文化标记,寄托着千百年来人们对理想社会、美好生活的追求。) http://www.21cnjy.com/
4.“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①发现桃源村的经过;②村中的生活情状;③归途中做标记的事。
短文两篇
2.重点词语解释。
(1)何陋之有(什么)       (2)斯是陋室(这)
(3)惟吾德馨(只是;我;香气,文中指品德高尚)
(4)苔痕上阶绿(长到、蔓延到)      (5)有龙则灵(灵异)
(6)可以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     (7)往来无白丁(没有官职的人,平民)
(8)谈笑有鸿儒(大儒,学识渊博的人)   (9)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10)无丝竹之乱耳(文中指奏乐的声音)     (11)可爱者甚蕃(多)
(12)晋陶渊明独爱菊(仅,只)     (13)濯清涟而不妖(洗涤;清水;美丽而不庄重)
(14)香远益清(更)          (15)亭亭净植(挺立的样子;立)
(1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却;亲近而不庄重;呢)
(17)陶后鲜有闻(少)       (18)宜乎众矣(应当)

(1)之无丝竹之乱耳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3)之水陆草木之花(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名词作动词,出名;成为灵异的水)
(2)无丝和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使……感到劳累)
(3)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长藤蔓;长枝节)  (4)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播)
6.重点句子默写。
(1)《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6)《爱莲说》中描写美好形象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7)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8)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作家作品。
刘禹锡 ,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周敦颐 ,宋代道州人,字茂叔,哲学家。本文以莲喻人,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赞美君子清廉正直的美德,鄙弃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了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日常综合训练


上一个『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下一个『九宫山镇中学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