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八中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漳州八中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高三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5届高三(上)语文月考(一)(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63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2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2分)(1)悔相道之不察兮,。(屈原《离骚》)(2),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3),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4),
试题预览
2015届高三(上)语文月考(一)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63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2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悔相道之不察兮,                     。(屈原《离骚》)
(2)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4)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5)夜深忽梦少年事,                      。(白居易《琵琶行》)
(6)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7)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8)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9)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0)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11)从今若许闲乘月,                      。(陆游《游山西村》)
    (12)                      ,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30分)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背叛) ②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隔阂) ③秦时与臣游(交往) ④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儿女亲家) ⑤乃令张良留谢(感谢) 
⑥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慢走) ⑦项王按剑而跽曰(直身跪)
A.①⑤   B.②③    C.④⑦     D.⑤⑥
3.下列各句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侣鱼虾而友糜鹿 
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顺流而东也          D.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4.下列句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荆轲和而歌.
A.又前而为歌曰                               B.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C.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D.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天下云集响应 ②外连衡而斗诸侯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囊括四海 ⑧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
    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
6.对下列各句按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仰观宇宙之大 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③客有吹洞箫者 ④渺渺兮予怀 ⑤而今安在哉? ⑥相与枕藉乎舟中 ⑦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⑧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⑨陈利兵而谁何 ⑩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①③/④/⑤⑨⑩/②/⑥⑦/⑧        B.③/④/⑤⑨⑩/②⑥⑦/①⑧   
C.①③⑩/④/⑤⑨/②/⑥⑦/⑧        D.①③/④⑧/⑤⑨⑩/②/⑥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夜缒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B. 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
    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乏困:缺少。
    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侵损,削减。
8.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子犯请击之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夫晋,何厌之有? ⑦亦去之 ⑧君之所知也
A.①/②⑤/④⑦/⑥/③⑧        B.①⑤⑦/④/②③/⑥⑧   
C.①⑤⑧/②④/③⑦/⑥         D.①⑤/②④/③⑦/⑥/⑧
9.根据课文意思,对晋、秦、郑三国位置关系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晋在西,秦在东,郑在晋、秦之间。.
    B.秦在西,晋在东,郑在秦、晋之间。
    C.秦在西,郑在东,晋在秦、郑之间。
    D.郑在西,秦在东,晋在郑、秦之间。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3分)     译文:                               
(2)焉用亡郑以陪邻?(3分)     译文: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①,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②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
概秉心和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人者为不少,议者以比刘宽、娄师德。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    (《宋史•赵概传》,有删节)
【注】①请郡: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②觖:因不满意而怨恨。③抗章:向皇上上奏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                 虞:忧患
B.斩之以徇                                   徇:谋求
C.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                   典:主管
D.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                       省阅:审视阅览
1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赵概为官才干的一组是     
①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   
   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④自左丞转吏部尚书   
   ⑤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    ⑥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⑤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州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并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的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后来陶、奭二人斩杀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赵概借此趁机查办了陶、奭二人。
B.苏舜钦等人因聚众饮酒将被放逐贬谪,赵概认为如把这些参与群饮的名士贬谪不用,会让士大夫们因不满而心生怨恨,于国不利,最终苏舜钦等人没被上报朝廷。
C.官员因年老辞官回家后,一般都是唯恐自己的一些说辞、议论等传到朝廷,但赵概即使退居在家,却依然能够忠耿尽职,用编书的方式提醒皇上注意纳谏。
D.赵概秉性平和,与人无怨怒。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里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做了不少,连一向对赵概冷淡的欧阳修最终也为之折服。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3分)     译文:                               
   (2)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3分)     译文:            
(四)古代诗歌阅读(6分)
15.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双调]沉醉东风  重九
[元]卢挚
题红叶①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②?
【注】①相传,唐代有一宫女在红叶上题诗,经御沟流出宫外,为一读书人所得。后来宫中遣放宫人,题诗的宫女就嫁给了那个读书人。②“白衣送酒”的典故出自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陶潜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1)请赏析“月落山容瘦”的“瘦”字的妙处。(3分)
答:                                                          
(2)请赏析“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所蕴涵的思想感情。(3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27分) .
(一)文学名著阅读(15分)
16.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孙坚获得传国玉玺,托辞离开洛阳,袁绍大怒,派刘表在路上截住夺之。孙坚为此发毒誓说,如果自己拿了传国玉玺,将死于刀箭之下。
B.曹操征宛城,张绣投降。曹操醉酒误听怂恿霸占了张绣婶母邹氏,张绣大怒,夜袭曹营。多亏典韦以死挡住寨门,曹操才得以逃脱。
C.孙权继承大业,周瑜辅佐孙权,推荐了诸葛瑾,诸葛瑾又向孙权推荐了鲁肃。诸葛瑾还向孙权献计,孙权听从了他的计策。
D.许褚下战书与马超决战。两人恶斗许久,不分胜负。马超性起,卸甲赤体提刀,与许褚厮杀。后来两军混杀,曹兵大乱,许褚臂中两箭。
E.夏侯惇进攻新野,诸葛亮调兵遣将,准备火攻。他命令赵云,只许输不许赢,关羽、张飞等众将未曾见过诸葛亮用兵,心中大都怀疑。
17.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汉献帝回到洛阳,宣曹操入朝以辅佐王室。曹操兴师入朝,听从董昭的建议,要迁都许都,汉献帝和群臣因为惧怕曹操不得不从。
B.荀彧反对曹操为魏公,加九锡。曹操送他一个饮食之盒,里面却是空的。荀彧知曹操欲杀之,便上吊自杀。曹操收到哀书后非常后悔。
C.诸葛亮故意曲解曹植《铜雀台赋》的“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将其中的“二乔”说成是孙权、周瑜的妻子,以激怒周瑜。
D.袁绍得知杀颜良、文丑的是关羽,欲杀刘备,被刘备巧言解脱。刘备得知关羽在曹营,便派人送信给关羽,告知自己现在袁绍军中。
E.蒋干领庞统赴曹营,并向曹操引荐,为操献了连环计;徐庶为报刘备厚恩而不说破计策。庞统也教徐庶脱身之术,使徐庶远避战火。
1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十九回里,“宝玉只怕她睡出病来,便哄她道:‘嗳哟,你们扬州衙门里有一件大故事,你可知道?’”这里的“她”是谁?宝玉用什么方法哄她呢?(《红楼梦》)
(2)《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贾宝玉在湘云与宝钗安排的藕香榭里举办的一次宴席上写下这样的诗句“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请简述这次宴席的情形及刘姥姥对宴会巨大开销所发的感慨。(《红楼梦》)
(二)文化经典阅读(12分).
1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论语•颜渊》)
②子曰:“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1)请概括两个选段共同主张的交友原则。(2分)     答:                       
(2)从表面上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与“匿怨而友其人”两者都“言犹未尽”,但实则不同。请简述两者的不同之处。(4分)               答:                      
20.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②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论语•雍也》)
(1)两个选段都讨论了          与          的关系问题。(2分) 
(2)请根据选段简述孔子的快乐观。(4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
方寸之间中国印             卢浪沙
①“印”,别称玺、节、宝、章、记、信、押、戳、图章、关防和篆刻等。中国的“印文化”,发育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且历经数千年不曾中断。“印”,在各个领域的活动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②中国印文化源远流长。最早的实物见于新石器时期的印纹陶等,如龙山文化时期出土的陶拍,这是一种在陶坯上抑印纹饰和标识的器具,这一文化征象或早于文字。因天赋的权信功能,“印”很快成为政治、经济、军事、商务和日常生活中的文化主角。从安阳殷墟出土的“亚罗示”、“翼子”和“奇字”玺等实物看,当时的玺印形制已经相当成熟。中国古籍对“印”的诠释为:“印,信也”、“执政所持信也”和“王者信也”等。较早的文字记载有《春秋运斗枢》:“黄帝时,黄龙负图,中有玺者,文曰‘天王符玺’。”《春秋合诚图》:“尧坐舟中与太尉舜临观,凤凰负图授尧,图以赤玉为匣,长三尺八寸,厚三寸,黄玉检,白玉绳,封两端,其章曰‘天赤帝符玺’。”《逸周书•殷祝篇》:“汤放桀而复薄,三千诸侯大会,汤取天子之玺,置之天子之坐左,退而再拜,从诸侯之位。”以上文字虽无实物可据,有可能是春秋战国甚或秦汉之后人所编,却间接反映了春秋战国之后,“印”在改朝换代过程中作为法统凭信的特殊功用,是其他凭信工具所无法替代的法器。
③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为儒、释、道和帝王文化四大体系,那么帝王文化影响最大,乃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心。秦王朝统一后,“玺印”也“正式”被选定为帝王文化的物化精髓和表征,成为极权制度的管理工具。
④秦王朝虽二世而亡,然其所奠定的玺印体制,已成为中国官僚政体与社稷存废的象征。御玺的转递也成为皇权禅让的标志。
⑤随着纸的发明,魏晋之后中国的文字载体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竹木简牍逐渐被纸所取代,用印方式及规制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至隋唐完成了印史上的一次大转变,官员任命逐渐和职官印相分离,官署公章替代了职官印,印章使用方式亦以钤朱取代封泥。
⑥六朝时印章始与书画结缘,并很快成其构成的点睛元素。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即多有记述。而唐太宗李世民自书“贞观”印,唐玄宗李隆基自书“开元”印等,更开鉴赏用印之时尚。官僚和文人雅士纷纷仿效,文人斋室、书简往来、年号、别号、世籍门族以及抒情寄意和祈福辟邪等闲章形态和功用逐渐兴盛。北宋时收藏、研究古玺印和金石文字的风气十分盛行,出现了诸多的印谱专著如杨克一的《集古印格》和王顺伯的《汉晋印章图谱》等。明清以降,众多的文人书画家,以叶蜡石等软质材料取代金、银、铜、玉等硬质材料,且直接参与刻制,扩大了印章的文化内涵和个性风貌,涌现出诸多的篆刻大师和流派。中国“印文化”的发展进入新领域,文人篆刻逐渐成为印章发展的主流,并成为一项专门的学术体系——印学(亦称篆刻学)。
⑦篆刻艺术,以其独特的文化艺术品质,渐成文人书斋不可或缺的物件。因其便于携带,可随时把玩自怡,而日见受宠。看似小道的篆刻,学极深邃,既兼书法、绘画和雕刻诸技艺,且蕴含丰富的文学、哲学、历史和文字学等信息,渗透着篆刻家对社会与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索。
21、下列对于中国印的作用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为器具的抑印纹饰和标识     B.具有权信功能,作为法统凭信
C.可作为中国书画的点睛元素     D.体现人类对社会自然的感悟与思索
22、对文中第六段中引述材料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引述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说明中国印章自唐代起就与书画结缘,并很快成为中国书画的点睛元素。
B.引述唐太宗的“贞观印”与唐玄宗的“开元印”,说明鉴赏用印时尚始于唐初,并由此引领闲章形态与功用的逐渐形成兴盛,扩大了印章的权信效力。
C.引述杨克一、王顺伯的印谱专著,说明北宋时期收藏、研究古玺印和金石文字的风气十分流行。
D.引述明清以降,文人书画家的参与,使篆刻成为印章主流,并发展成为专门的学术体系——印学,以此说明中国印章到明清已经发展到了巅峰。
23、“中国印文化源远流长”,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述中国“印文化”的发展概况。(3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题。
一袋美元
[俄罗斯]阿列克谢•利特维诺夫
星期五的早晨,莫斯科精神病院。
“大夫,我可以进来吗?”一个微微谢顶,略有些驼背的中年人走进心理科门诊部。
“当然,请进,你觉得哪不舒服吗?”个子瘦高、戴着咖啡色眼镜的大夫不冷不热地问,但并未放下手中的报纸和笔,他正在玩填字游戏。
“不知道。我看人们都来找精神病大夫,所以我也来了。”
“嗯,太好了。那你最好立刻承认自己是精神病。现在有许多人都因为钱的缘故而得了这种病。”他边填字边说。
“哦,上帝,这太可怕了。我正是为钱的事找您来的,大夫。”
“哼,我猜对了吧。你说说看,是怎么回事?”大夫听到“钱”字,立刻放下了笔。
“大夫,我希望你能帮帮我。我前两天拾到了很大一笔钱……”
“钱?一大笔?拾的?有多少?”大夫的脸凑近中年人,镜片后的目光一下子灼灼闪亮。
“一口袋。”
“啊?一口袋!你别激动,慢慢说。”
“我没激动,大夫。请你轻点抓我的手好吗?”
大夫松开了手,扶了扶眼镜。
“一大口袋美元,都是一百元一张的。星期二早晨,我起来锻炼身体,刚一出小区门,就看到地上有一个袋子,拾起来,觉得很沉,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美元。”
“哦,美元!”
“大夫,您把我扣子揪下来了。嗯,是美元,没错,嗯,我就想——”
“打住!我是心理学大夫,来猜一下。这么多钱,你打算自己留下来,对不?”
“您没猜对。我想,人家会找来的,就在家等了两天,结果没人来。”
“等了两天?你大脑没受过碰撞吧?”
“没有。”
“比如,偶然……”
“您是问,我撞没撞到什么东西上?没有,没撞过,也没让人敲打过。”
“哦,什么也没有,我随便问问。也就是说,你等了两天也没人来要钱。”
“是的。大夫……”
“打住!这次你决定把钱留下来了?” 
 “不是,大夫。我去警察局问了一下,可他们说已经好久没人来这交钱、找钱了。接着,我就去银行,让他们检验一下,看这些钱是不是假的。”
“太好了。你很聪明,好样的。那么多钱没人要,说不定就是假的。对了,你再想一想,你以前没从高处摔下来过吗?比如马上、房上……”
“从来没有。”
“那太好了。请问你们家族有癫痫病史吗?”
“没有。”
“你肯定吗?比如你的爷爷奶奶……”
“没有。”
“嗯。这就奇怪了。那请你对我说实话,当你用湿手抓电线时有什么感觉?”
“我从来没有用手碰过电线。”
“太遗憾了!那……到了银行后怎么样了?”
“他们说,美元是真的。其中两个工作人员还追出来,问我有多少,愿不愿意和他们兑换——比官方牌价贵50卢布。我说,钱不是我的,不换。他们骂了我句‘神经病’,失望地回去了。我从银行出来,心想算了,现在——”
“打住!让我再猜一次。你终于决定自己留下这笔钱了。”
“自己留下?可这钱不是我的。”
“哎,疯子,现在这些钱在哪?”
“我想来想去,决定给你带来……”
“谢谢!你这人可真不错,还惦记着我……”
“可刚才我走在路上又一想,钱这东西给人们带来了多少痛苦和不幸呀。我给你不是害了你吗?我想不如干脆扔了算了。”
“什么?扔了?你真是个十足的傻瓜、笨蛋、白痴、神经病!快说,扔到哪了?你扔到哪了?”
“我站在‘十月革命50周年’大桥上,想把这些钱扔到河里去……哎,大夫,你这是去哪儿?哎?这么快就跑了,你还没听我说完呢,怎么就跑了呢?”他站起身,要追出去,想想又坐下了,口中还在自言自语,“我还没说完呢……我站在大桥上刚要扔,突然过来一个警察,拿着警棍朝我头上打来,我一害怕,就醒了……唉,我最近常做这种梦,不知是怎么了……大夫也没说我是什么病,就跑了,白费了半天劲排队挂号。算了,我再看看别的大夫吧……”
24、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文中划线句“钱?一大笔?拾的?有多少?”用短句连续发出疑问,表现出大夫说话时因心里想着填字游戏而心不在焉。
B、文中划线句“等了两天?你大脑没受过碰撞吧?”这句话表面上写出了医生对中年人的不理解,实质上写出了:在医生看来,不想把钱据为已有的行为是反常的、叫人惊诧的、无法接受的。
C、小说虽短,但结构清晰完整,全文以病人所讲述的“梦”作为行文线索,小说以此展开故事情节。
D、“医生”虽然看似正常,但从他对待金钱的狂热,可见他其实为钱病得很重,而病人经常做这种梦,说明病人的精神确实有一定的问题。
E、小说借助“医生”与“病人”的对话来讲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构思非常巧妙。
25、从情节发展的先后进程中,概括“医生”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4分)
                                                                                                   
                                                                                                   
26.本文以“自言自语”这一情节作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2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2分)
他应该有高雅的审美情趣,我不要求他下笔千言,yǐ mǎ kě dài,但是他应该是能在颜真卿的刚直黄庭坚的飘逸徐文长的癫狂中体会到美感,他应该能在真正的艺术中体会到醍湖灌顶的快感!
(1)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成语。(1分)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1分)           
28、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按照礼节来对待他人的人,行为中总有一份      ,气质中总有一份      ,眉宇间总有一份自卑。这本来是一种儒雅谦和的教养与气象,却常常被傲慢      之辈解读为“谄媚”。岂不闻《礼记•曲礼上》讲“礼”之本质,是“自卑而尊人”,《礼记•坊记》说君子:“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A.拘谨    谦恭    狂妄自大             B.拘束    谦恭    不可一世
C.拘束    谦让    狂妄自大             D.拘谨    谦让    不可一世
29、将下面语段中与主旨无关的两句删除。(只填序号)(2分)
  ①中国人是吃惯了“大锅饭”的。②后来发现这样吃下去弊病太多,便来了个奖优罚劣。③古人是颇注意赏罚严明的。④这一改革使企业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⑤然而就时下而言,有些单位的领导往往愿意赏善而不愿意罚恶。⑥何故?⑦诚然,思想政治工作应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但这不等于只奖不罚。⑧他们认为赏善多,矛盾少;罚恶多,生是非,丢选票,甚至还会丢掉乌纱帽。⑨由于只赏不罚,结果使企业涣散。
应删除的两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
2012年10月,哈尔滨面向全国招聘457名“事业编制”环卫工人,不料引来万人角逐。其中,29人拥有统招硕士研究生学历。最终,有7位研究生成功当上了环卫工,22人落选。今年 1月14日,媒体报道了一位落选研究生“王洋”。在他看来,只要是带编制的工作,即使是做环卫工,也在所不惜——“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编制里”。
这位研究生对“编制”的迷恋程度,令人震撼。看到如此多的“佼佼者”争当环卫工,不要认为他们读书读“傻”了。其实,他们绝不是热衷当环卫工,而是奔着编制去的。只要通过考试,就能拥有事业编制身份,相当于捧到了“铁饭碗”,不但能在城市里落下户口,还可以享受“五险一金”等社会保障,将来的子女教育也会水到渠成……因此研究生才不介意当一名环卫工人。
对于“研究生为‘编制’竞聘环卫工”的现象,你的看法是什么?请谈谈你的见解。(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2015届高三(上)语文月考(一)参考答案

1.(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小升初语文阶段性测试』  下一个『漳州八中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