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语文中考模拟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毕业试卷
试题
名称
2014语文中考模拟试题(九年级总复习 鲁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4初四语文模拟试题一、 卷面分(5分)二、 积累与运用。(28分)1、 默写。(7分)(1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总为浮云能蔽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4)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6)__________
试题预览
2014 初四语文模拟试题
一、 卷面分(5分)
二、 积累与运用。(28分)
1、 默写。(7分)
(1 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为浮云能蔽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6)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毋临渴而掘井
(8)凡是人,皆须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凡事当留余地,___________________
(10)道人善,即是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頽惰自甘,________________.
(12)父母命,行勿懒,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悔误必多
(14)冬则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昏则定。   
(15)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
   2、根据提示填空。(5分)
    (1)杜甫在《春望》中抒写忧国思乡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饮酒》中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与缺点?孔子在《论语》中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秋明月映照着浅浅的海峡,遥望台湾思念亲人,人们不禁吟诵起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祝福亲人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木兰诗》中描写战地寒冷,战斗生活艰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辛弃疾《破阵子》中直接表达尽忠保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人生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郦道元的《三峡》中用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秋季肃杀特点的“渔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拼音正确填写汉字。(2分)     
     诗人在静谧的深夜,遥望星空,它并非(wèi)     蓝,但,闪烁的星星勾起了他“柔软”的温情与朦胧的(chōng)    憬。谁不愿意生活像诗一样浪漫,心灵像飞一样自由?只有经历过心灵劫难的人,才更能体会到这种诗意人生与精神自由的(mí)       足珍贵。那是(xuàn)     丽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学校经常性的开展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B.诗人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受到启示,用美妙的诗行,弹奏自然的乐音,抒写心中的情志。
C.在许多市民观看了电影《郭明义》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D.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5、下列知识判断正确的一项
   A、“可爱的祖国、敬畏生命、打量一番、雄伟壮丽”分别是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动补短语和并列短语、
   B、“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把中国农村生活的现实写得非常到位”中的“非常到位”作补语。
   C、“十几年来,延安机场上送行的情景时时出现在眼前。”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情景出现在眼前”。
 D、“既然知道做错了,就应当赶快纠正。”这个句子是假设复句。
 6、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题目。
甲:我也开始挣钱: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外祖母接过我的钱,急忙塞到裙子口袋里,垂下眼睑,夸奖我:
  “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聊不起的!”
  有一次我偷偷的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石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
乙、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要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的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
丙、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 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丁、这一夜我的睡眠很不好,希望和恐惧轮流地在我心中转来转去。我起来好几次……最后可纪念的8月19日那天,早晨六点,客厅门打开,他进来,对我说:到自由通行的海了!
   甲段文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乙段文字出自小说_______________丙段文字写了___________的故事,丁段文字中的“他”是______________。

  7、 根据下文的内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北京市首次试行的春季高考21日封场,紧接其后,研究生全国统考22日正式开场。所不同的是,后者的竞争比前者激烈得多。22日,全国有60万考生参加2000年的研究生统考。据了解,这是研究生考试报考人数最多的一次。有关人士称,这是一次空前的考场“拼杀”。


三、阅读。(56分)
                         (一)(21分)
8、解释词语。(4分)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4)闻寡人之耳者        (5)或异二者之为        (6)家贫难致        (7)皆朝于齐         (8)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9、句子翻译。(5分)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8)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10)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韦、允之任也。 
1、这段文字选自的《出师表》,“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           )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
③故五月渡沪(         )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⑤深入不毛(           )        ⑥臣本布衣(                )
⑦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3、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______________。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
________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______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5、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以伤先帝之明  C、悉以咨之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6、用一个成语概括: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划线语句的内容:______________。
7、“由是感激”中的“是”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
  8、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中的此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
  9、概括这两段的文字的内容。
第一段:

第二段:

10、作者强调自己本来的志向的作用是什么?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二)夜读岳飞(8分)
李元洛
窗外,江南的春雨潇潇。远处高楼上五彩霓虹灯明灭不定,近处有流行音乐在卡拉OK泛滥新潮。我独坐书房,像独守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岛,挑灯夜读八百年前的岳飞。
我读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丞相祠堂何处寻?多年前有缘去四川成都,刚刚从杜甫《蜀相》诗中走进去,便在武侯祠的回廊上被镇住了。回廊壁上嵌着两块硕大的青色石碑,镌刻的正是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我平日也读过不少碑帖,最令我五内如沸的莫过于这一方了。那遒劲奔放的行草,喷自一管八千里路云和月中的凌云健笔,涌自一位英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激烈壮怀。巴山楚水,万叠千重,我无法将那碑文搬回家去,只能将它藏在心中。数年之后,我专程拜谒谭嗣同的家乡浏阳,竟然在浏阳的书店买到新出版的《岳飞书前后出师表》。谭嗣同是封建末世的奇男子,岳飞是名彪青史的伟丈夫,我的遇合冥冥之中有什么天意吗?我庆幸我的夙愿于斯时斯地如愿以偿。
今夜,窗外是潇潇的江南春雨。我没有去凭栏,我品读岳飞书于《出师表》之后的“跋”:“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我的耳边,敲响岳飞八百年前在南阳武侯祠听到的雨声,我的眼前,红起岳飞当年夜深不寐时点燃的烛光。岳飞他瞻仰武侯祠而泪下如雨而坐以待旦而挥涕走笔,这不是一种精神人格上深刻的领悟、沟通和激动吗?一位,少年时母亲就在他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的叮咛,一位,在危急存亡之秋向历史和苍生作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表白。虽然异代而不同时,这却是一个心忧天下的灵魂和另一个心忧天下的灵魂的隔代相呼,是一颗高贵的心和另一颗高贵的心的遥相感应。八百年后的今日春夜,我侧耳倾听的是江南夜雨,更是那英雄二重奏的铿然和鸣。
稍后于岳飞而呼吸在同一个时代的陆游,对《出师表》也赞美不已:“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出师表》的具体指涉,也许离我们已经太遥远了,今天夜半我挑灯仔细看的,是和我们仍然十分亲近的岳飞的事迹。有一回,岳飞和一群文人学士谈及纷乱的时局,有人提出“天下纷纷,不知几时才可太平”,岳飞有名的回答传于后世,直到今天仍然掷地作金石之声而振聋发聩:“只要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天下自然就会太平”!当今之世,钱潮动地,欲浪拍天,芸芸众生对财神的尊敬不是远远超过了对其他所有的神明?岳飞登坛拜将,身居高位,但自俸仍然甚俭,全家仍然是布衣粗食,他无论平时或战时也仍然和士卒同甘共苦,这样,岳飞的部队上下一心,真正是“战无不胜”,连强敌也无可奈何地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今天,人欲与物欲一起横流,穷乡僻壤仍然饥肠辘辘,酒楼宾馆有的人却挥公款如挥泥土。
窗外,今夜已潇潇雨歇。在商品狂潮的惊涛拍岸声里,在现代的滚滚红尘之中,我再一次夜读八百年前的岳飞。我读人的傲然脊梁,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
1.从全文看,标题“夜读岳飞”中“读”的意思有哪两层?(2分)
                                                             
                                                              

2.文章第①段,作者在书房挑灯夜读,为什么还要写远处高楼上明灭不定的五彩霓虹灯以及近处泛滥新潮的流行音乐?(2分)
                                                               
                                                            。

3.第②段“我庆幸我的夙愿于斯时斯地如愿以偿”,“我的夙愿”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           

4、文章末段,作者说读岳飞,就是“读人的傲然脊梁,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这样说有什么深刻的含义?(2分)




(三)低碳生活处处可为(12分)
                             冯   云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这种补偿就是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摘自《百科知识》,2009年第12期,有删改)
      9.本文围绕“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谈了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10.“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一句中为什么连用两个“更多的”?(2分)
                                                                               
                                                                                 
          
      11.第③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2.从全文看,文章主要内容是介绍“低碳生活”,但为什么还要谈“高碳生活”?(3分)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②我问:“怎么草也开花?”
③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④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⑤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⑥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幽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A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息在里头。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⑦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⑧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⑨刹那间,台下一片静。B连“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也听得到。
⑩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
9、结合语境,理解第⑤段中加点的词。(2分)
  嗫嚅——        
                                                                   
10、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与母亲的话“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语句相近而含义不同,各是什么意思?( 3分)


                                                                                    
11、文章前四节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写各种草开的花,其作用是什么?( 3分)


                                                                                    
12、分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内心阳光的孩子?(可以引用原文回答)( 2分)


                                                                                    
13、从A B 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3分)
我选       ,赏析:                 


                                                
14、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很少受到关注。选择你身边的其中一人.学习本文以花喻人写出一段话,表达你对他(她)的评价和关怀。
                                                                                 
                              


                                                                                 
          




B  E
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疾恶如仇;读《格列佛游记》,我们了解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读《童年》,我们体会到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读《水浒》,我们感受到什么是义盖云天;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1)假如你是活动主持人,你的开场白是这样的:(4分)
   2012年亚沙会将在海阳举办。那时,全世界的目光将齐聚海阳,作为海阳人,我们欢欣鼓舞,我们神采飞扬,我们豪气冲天。是啊,伟大的海阳将举办一次规模宏大的体育盛会,五湖四海的健儿们将在这个舞台上展现他们的风采。我与亚沙心相牵,我与亚沙情相连,让我们一起畅想2012,相约2012。
  (2)“迎亚沙,讲文明,树新风”模拟演练:有一位外国朋友装有贵重物品的旅行包丢在了车上,假如你是一位亚沙志愿者,你正好将拾到的包交给外国朋友,该外国朋友拿出一百美元感谢你,你拒绝了,你会说:(3分)
 对不起,作为亚沙志愿者,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与帮助是我们应该做的,再说,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祝您在中国愉快!在海阳愉快!
活动主题:携手办亚沙,文明伴我行                                                                      
活动目的:通过开展本活动,了解亚沙会的相关知识,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确定主持人 
   活动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亚沙手抄报展览、  演讲、亚沙知识竞答等。

20.文章末段,作者说读岳飞,就是“读人的傲然脊梁,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这样说有什么深刻的含义?(4分)
答:                                                                
17. [答案]一是阅读或看的意思,阅读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及其事迹[评分]2分;二是瞻仰、领悟的意思,瞻仰岳飞,领悟岳飞的精神人格。[评分]2分
18. [答案]交代写作背景,反映滚滚红尘中欲浪拍天的现代生活;[评分]1分  形成对比,表现我对纵情享乐的芸芸众生的反感和不满;[评分]1分   反衬岳飞精神人格的高贵;[评分]1分  引出话题,揭示写作目的。[评分]1分  
19. [答案]将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的碑帖带回家。 [评分]3分
20. [答案]岳飞的精神人格即是民族的精神人格;表现了对岳飞无比敬仰、爱戴的情感;表达了对官员穷奢极欲的义愤;呼唤、期待人们对英雄神明的尊敬。[评分]1句1分共4分

9、(3分)谈了三个方面:(1)从碳足迹谈什么是低碳生活;(2)个人日常生活可以减少碳排量,选择低碳生活;(3)面对高碳生活应利用碳中和进行补偿,降低碳排放。(每点1分,要点概括恰当即可)
      10、(2分)两个“更多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它强调了与生产棉布衣服相比,生产化纤衣服将带来更多的碳排放。说明了生活中通过选择衣服也可以选择低碳生活。(语意相近即可)
      11、(4分)运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方法(2分)。运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例子,说明了生活中个人是可以选择低碳生活的(1分);运用作比较的方法,让人们更具体,更明确地知道了那一种烹饪方式更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人们在生活中有效地选择低碳生活(1分)(语意相近即可)
      12、(3分)①高碳生活是无法回避的,必须正视,因此写高碳生活是对前面低碳生活内容的补充,使文章内容更加全面、完整。(2分)②高碳生活通过补偿可以降低碳排放,因此谈高碳生活有助于加强对“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这一认识的理解。(1分)(语意相近即可)
1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迷惘(         )(2)归宿(            )
(3)无垠(          )(4)广袤(          )
17、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加点的语句的意思。
(1) 人生之舟起锚开航。刚刚踏上社会之时
(2) 金钱筑起的象牙塔。迷恋金钱的天地
18.本文第(2)段中“在全前人用生命所写的启示录中,有一个个惊叹号在警告后人:要谨防灵魂的蛀虫。”一句话加点的“惊叹号”比喻的是什么?请写出你的理解。
浪费青春的教训。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伟大的事业使人永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文主要运用了( 比喻               )论证和(  举例         )论证两种论证方法。
21、本文支撑中心论点的两个分论点是“事业是人生的常青树”和“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请你为“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这一分论点,从爱国精神方面,列举一个事实论据。

21、如何对待事业?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不要摘抄原文中的语句)

10.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含义是每一个人(学生、孩子)都能成才。母亲的话只是在陈述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这一自然现象。(共3分)
11.( 3分),作者运用大量笔墨细致地描写各种草开的花,为下文写“耳聋学生不被重视却取得成功打下铺垫;结构上与结尾构成首尾呼应;借花喻人,表现文章的主题(答出一点得1 分,答出其中两点得3分)
12.( 2 分)( l )他有些耳聋。因为不怎么能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耳朵,微向前伸了头,努力倾听。( 2 )他同答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 3 )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 4 )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蠕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 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以上四点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鲁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毕业试卷


上一个『《藤野先生》中的整体感知题语文试卷』  下一个『四川省南充市李渡中学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