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2013-2014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卷(高一必修四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12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减少繁文褥(rǔ)节,不仅能节省费用,还能够提高效率。B、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kān)贤愚枉做天。C、她对老师如此处(ch)置愤愤不平,觉得老师偏坦了那个同学。D、这篇小说的语言精彩,但因情节总是结外
试题预览
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12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减少繁文褥(rǔ)节,不仅能节省费用,还能够提高效率。
B、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kān)贤愚枉做天。
C、她对老师如此处(ch)置愤愤不平,觉得老师偏坦了那个同学。
D、这篇小说的语言精彩,但因情节总是结外生枝而逊(xn)色不少。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舞蹈《蝶恋花》中靓丽的造型、惊艳的舞姿、梦幻的特效,给人似真似幻的感觉,让人目不暇接。
B、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好莱坞大片来势汹汹,如洪水飓风,国产影片在这种压力下确实步履维艰。
C、这篇评论《雷雨》的文章观点怪异,语言偏激,一旦刊载,遭到尖锐的批评和指责是无可厚非的。
D、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善于在田间地头捕风捉影,从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参加学校运动会的运动员,均由各年级选拔的优秀运动员组成。
B、《皖江晚报》专门开辟了刊登各学段学生写作的优秀考场作文。
C、沙漠里每种植成活一棵树甚至是一排树,成本都大得令人吃惊。
D、近年来,一些国产片情节单薄、画面呆板,以致很多人不爱看。
4、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使之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莎剧中的许多语句已成为现代英语中的成语、典故和格言。相对而言,他的早期剧作             ;后来的成熟作品则                    ,既能           贴切而生动地表现不同人物的特色,也能             传达扣人心弦的感情和思想。
①用丰富多样的语言      ②显得更得心应手   ③喜欢用华丽铿锵的词句   ④以朴素自然的词句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①③④②        D、③②①④
二、(9分 )
 山川不同,便风俗区别;风俗区别,便戏剧存异。普天之下,人不同貌, 剧不同腔。或问:历史最悠久者,文武最正经者,是非最汹汹者,谁也?曰:秦腔也。正如长处和短处一样突出便见其风格,对待秦腔,爱者便爱得要死,恶者便恶得要命。外地人——尤其是自夸于长江流域的纤秀之士——最害怕秦腔的震撼。于是,便有柔弱女子,常在戏台下以绒堵耳,又或在平日教训某人:你要不怎么怎么样,今晚让你去看秦腔!秦腔成了惩罚的代名词。所以,别的剧种可以各省走动,唯秦腔则如秦人一样,死不离窝;严重的乡土观念,也使其离 不了窝。可能还在西北几个地方变腔走调的有些市场,却绝对冲不出往东南而去的潼关呢。
  但是,几百年来,秦腔却没有被淘汰,被沉沦,这使多少人大惑而不得其解。其解是有的,就在陕西这块土地上。如果是一个南方人,坐车轰轰隆隆往北走,渡过黄河,进入西岸,八百里秦川大地,原来竟是一抹黄褐的平原;辽阔的地平线上,一处一处用木椽夹打成一尺多宽墙的土屋,粗笨而庄重;冲天而起的白杨、苦楝、紫槐,枝干粗壮如桶,叶却小似铜钱,迎风正反翻覆……你立即就会明白了: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的旋律维妙维肖的一统!再去接触一下秦人吧,活脱脱的一群秦始皇兵马俑的复出: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粗大,上身又稍稍见长于下身。当他们背着沉重的三角形状的犁铧,赶着山包一样团块组合式的秦川公牛,端着脑袋般大小的耀州瓷碗,蹲在立的卧的石磙子碌碡上吃着羊肉泡馍,你不禁又要改变起世界观了:啊,这是块多么空旷而实在的土地,在这块土地摸爬滚打的人群是多么“二愣”的民众!那晚霞烧起的黄昏里,落日在地平线上欲去不去的痛苦的妊娠,五里一村,十里一镇, 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于此,你不渐渐感觉到了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吗?不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占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吗?
  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 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当老牛木犁牵疙瘩绳, 在田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立在犁沟里大喊大叫来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 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尽儿涤荡净了。秦腔于他们,是和“西凤”白酒, 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之一。若与那些年长的农民聊起来,他们想象的伟大的共产主义生活,首先便是这五大要素。 他们有的是吃不完的粮食,他们缺的是高超的艺术享受,他们教育自己的子女,不会是那些文豪们讲的,幼年不是祖母讲着动人的美丽的童话,而是一字一板传授着秦腔。他们大都不识字,但却出奇地能一本一本整套背诵出剧本,虽然那常常是之乎者也的字眼从那一圈胡子的嘴里吐出来十分别扭。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像是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的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当他们在收获时节的土场上,在月在中天的庄院里大吼大叫唱起来的时候,那种难以想象的狂喜,激动,雄壮,与那些献身于诗歌的文人,与那些有吃有穿却总感空虚的都市人相比,常说的什么伟大的永恒的爱情是多么渺小、有限和虚弱啊!
  秦腔在这块土地上,有着神圣的不可动摇的基础。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秦人自古是大苦大乐之民众,他们的家乡交响乐除了大喊大叫的秦腔还能有别的吗?
5、下列不属于“几百年来,秦腔没有被淘汰、被沉沦”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八百里秦川大地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地相统一。
B、秦川人粗犷的外形、直爽的性格与秦腔和谐一致。
C、秦川人严重的乡土观念,使秦腔固守在秦川大地上。
D、高亢有力的秦腔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
6、下列对“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腔能舒解秦川人劳动的困乏。
B、秦腔是秦川人幸福生活要素之一。
C、秦腔是秦川人教育子女的方式。
D、秦腔能抚平秦川人心中的愁苦。
7、下列对选文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运用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烘托手法来突出秦腔的粗犷、豪放的特点。
B、选文的语言优美、含蓄、凝练,特别注重细腻的描绘,注重浓墨重彩的刻画。
C、选文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粗线条勾勒出秦川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秦川人的形象。
D、选文通过介绍“秦腔”来展现八百里秦川大地的人们生存的状态和生命意识 。
三、(24分)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当:应当,应该
B、拥众数万,马畜弥山             弥:满,充满
C、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无,没有
D、皆为陛下所成就                 成就:栽培,提拔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C、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D、赐钱二百万以葬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卫律对苏武的劝降采取了武力逼迫、富贵利诱和语言威胁等方式,但苏武不仅不为所动反而痛骂卫律。
B、李陵详细叙述汉朝薄待苏家的事实,试图激起苏武对汉朝的仇恨,苏武则表明了自己效死汉朝的决心。
C、卫律和李陵都是奉单于的命令来劝降苏武,卫律的劝降显得循循善诱,而李陵的劝降则有点盛气凌人。
D、这两段文字在塑造苏武忠君爱国的形象时,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比如张胜和苏武、李陵和苏武的对比。
杭州春望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12、下列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楼远眺,眼前是旭日东升,霞光万道,长堤沙白的壮丽景象。
B、颔联将视线转入城内,实写在伍员庙中听到的涛声,在苏小家见到的春色。
C、颈联重在描写风物人情,妇女织绫、游人沽酒,色彩之美,让人沉迷心醉。
D、尾联描写代表杭州之美的西湖,春日的西湖像是一位风姿绰约的妙龄少女。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颔联由实及虚,从视听的角度生发出“夜入”“春藏”的美妙联想,给读者以审美的愉悦。
B、颈联“红袖”与“青旗”、“柿蒂”与“梨花”,色相对,物相衬,流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
C、诗人将写景与咏古,写自然美景与叙风物人情结合在一起,流露出对杭州的赞美之情。
D、这首诗重在写景,一句一景,均由一个“望”字统领,构成了一幅完整的西湖春日美景图。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6),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2〕。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3〕,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③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4〕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④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5〕。
  ⑤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⑥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⑦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15、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答:这句话运用了反语,意思是活人代替古董并不是什么进步,而是媚外求宠愈演愈烈的一种表现。
16、文中为什么要举尼采的例子?
答:运用类比的手法,揭示“送去主义”的危害,以及后果。
17、结合选文③至⑤段,分析作者是怎样逐层提出“拿来主义”的?
答:首先揭示“送去主义”的危害,接着揭露“送来”的实质,最后提出“拿来主义’。
18、围绕鲁迅先生提出的“拿来主义”,谈一谈我们近些年“拿来”了什么。(举两例,并简析作用)
答:①比如我们从德国拿来了动车生产技术,这种拿来大大提升了我国铁路运输速度,为我国 现代化建设发挥了很大作用。
②再比如我们从西方拿来了市场经济,这种拿来对丰富我国经济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7.66.107.8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上一个『高中语文古诗词默写』  下一个『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4套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