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高新一中2013—2014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咸阳高新一中2013—2014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高二选择性必修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咸阳高新一中2013—2014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陈刚)第I卷阅读题一、论说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老生常谈,但不断发展的现实又使这一话题常谈常新。我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否已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就要说到所谓的“环境库兹
试题预览
咸阳高新一中2013—2014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命题人:陈刚)
第I卷  阅读题
一、论说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老生常谈,但不断发展的现实又使这一话题常谈常新。我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否已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就要说到所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源于“库兹涅茨曲线”,后者是由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的,说的是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即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随着经济增长呈先加大后减小的倒U形。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格罗斯曼和克鲁格等经济学家把库兹涅茨曲线的思想应用到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当中,于1995年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根据这一假说,一方面,经济增长意味着更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既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又带来更多的污染排放,因而对环境质量产生负的规模效应;另一方面,经济增长通过清洁能源以及新技术的使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等,对环境质量产生正的技术进步效应和结构效应。一般说来,在大规模工业化阶段,规模效应超过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不断恶化;在后工业化阶段,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超过规模效应,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逐步改善。归结起来,这三类效应共同决定了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倒U形曲线关系: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呈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
现在的问题是,这一规律是否完全适合于我国?我国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是否已经到来?从现实情况看,至少在东部城市,随着产业升级以及对环境污染的大力控制和治理,空气污染、水体污染、植被破坏等初步得到控制,或者有所改善。或许,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正在到来。
然而又必须看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大国,东中西部发展很不平衡,城市与乡村发展很不平衡。就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来讲,东部很多地区已经完成大规模工业化,进入上中等收入的现代化和服务业大发展时期,而中西部很多地区尚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甚至工业化前期。这就使大规模资源开发、大规模投资上项目、大规模污染排放仍然难以完全避免。这些地区最近几年的经济增长明显高于东部,盖缘于此。在这一过程中,环境污染等负效应也会不断显现。这些地区肯定还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到来之前。
综合起来看,就东部地区而言,我国发展正在接近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而就全国情况看,还不能这样说。因此,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仍然是我国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政府和公众对环境问题决不可有丝毫松懈。
1.下列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用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即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随着经济增长呈现先加大后减小的倒U形,来解释环境问题。
B.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指出,对环境质量产生负的规模效应的原因是经济增长既需要更多的资源投人,又会带来更多的污染排放。
C.对环境质量产生正的技术进步效应和结构效应的是经济增长通过清洁能源以及新技术的使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等。
D.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就是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倒U形关系,即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呈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为人们研究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供了可能。
B.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目前,我国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已经到了拐点。
C.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的标志就是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超过了规模效应,环境质量随着经济的增长逐步改善。
D.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这三类效应共同决定了环境质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倒U形曲线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东中西部发展很不平衡,城市与乡村发展很不平衡,因此,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不会同时出现。
B.我国东部地区进行产业升级,大力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或许,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正在到来,可西部地区却还很遥远。
C.我国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仍然是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政府和公众对经济增长和环境问题决不可有丝毫松懈。
D.我国中西部地区还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甚至工业化前期,规模效应超过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环境质量随工业化发展还在不断恶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石普,字元周,徐州人。至正五年进士,授国史院编修官,改经正监经历。淮东、西盗起,朝廷方用兵,普以将略称,同佥枢密院事董钥尝荐其材,会丞相脱脱讨徐州,以普从行。徐平录功,迁兵部主事,寻升枢密院都事,从枢密院官守淮安。
时张士诚据高邮,普诣丞相,面陈破贼之策,且曰:“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卒莫能前,与普步兵三万,保取之。高邮既平,则濠、泗易破,普请先驱,为天下忠义倡。”丞相壮之,命权山东义兵万户府事,招民义万人以行。而汝中柏者方用事,阴沮之,减其军半。初令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听淮南行省节制。
普行次范水寨,日未夕,普令军中具食,夜漏三刻,下令衔枚趋宝应,其营中更鼓如平时。抵县,即登城,树帜城上,贼大惊溃,因抚安其民。由是诸将疾普功。水陆进兵,乘胜拔十余寨,斩贼数百。将抵高邮城,分兵三队:一趋城东,备水战;一为夺兵,虞后;一普自将,攻北门。遇贼与战,贼不能支,遁入城。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而援军望之,按不进。且忌普成功,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欲收先入之功。而贼以死捍, 蒙古军恇怯,即驰回,普止之不可,遂为贼所蹂践,率坠水中。
普军乱,贼乘之。普勒余兵,血战良久,仗剑大呼曰:“大丈夫当为国死;有不进前者,斩!”奋击,直入贼阵中,从者仅三十人。至日西,援绝,被创堕马,复步战数合。贼益至,贼指曰:“此必头目,不可使逸,须生致之。”普叱曰:“死贼奴,我即石都事,何云头目!”左胁为贼枪所中,犹手握其枪,斫贼死。贼众攒枪以刺普,普与从者皆力战,俱死之。
——选自《元史•石普》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普勒余兵,血战良久                 勒:招集
B.至日夕,援绝,被创堕马             被:蒙受
C.由是诸将疾普功                     疾:嫉妒
D.此必头目,不可使逸,须生致之       致:表达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普有“将略”的一组是(   )(3分)
①徐平录功,迁兵部主事      
②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卒莫能前
③下令衔枚趋宝应,其营中更鼓如平时
④树帜城上,贼大惊溃
⑤将抵高邮城,分兵三队
⑥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
A.①②④            B.④⑤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军队大乱之际,石普没有退缩,仍旧血战到底,在只有三十个士兵跟随和援兵断绝的情形下,英勇战死。
B.在淮东、淮西盗贼兴起时,有大将谋略的石普得到董钥的推荐,并且凭借平定徐州的战功升任兵部主事。
C.张士诚占据高邮的时候,石普愿作讨伐张士诚的先锋,并向丞相请求给予步兵三万用以破敌,丞相同意了他的破敌策略,并拨给他精兵三万。
D.石普以突袭的方式很快攻下宝应,可是在攻打高邮的时候,却因为援兵不作为,致使石普功亏一篑。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初令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听淮南行省节制。(5分)
                                                                                  
 (2) 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咸阳①城西楼晚眺
许诨②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③。溪云初起日沉阁④,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①咸阳:今属陕西,秦朝都城。②许浑,润州丹阳(今属江苏镇江丹阳市)人。③汀洲:水中小洲。④溪、阁: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8.诗歌起句“万里愁”,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结合诗歌内容,说说抒发了诗人哪些愁绪?(5分)
                                                                                         
9.请从手法技巧和内容角度赏析颔联。“山雨欲来风满楼”是许诨名句。现在多用该句来比喻什么?(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2)                           ,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3)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4)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5)______________,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三、11小说阅读 (25分)
竹 叶
                  [日本]川端康成
秋子把水桶放在蜀葵旁,从梅树下的一棵矮竹上摘了几片叶子,然后把叶子放到水桶里。
 “船,你喜欢吗?”小男孩出神地盯着水桶看。他抬起头看看秋子,咧着嘴微笑着。
 “秋子给你做了多好玩的船,”小男孩的妈妈说,“因为你是好孩子。如果你听话,
秋子就和你一起玩。”
秋子所以要跑到屋外的小院子里来,是因为感到小男孩的妈妈想同她的爸爸单独聊聊。
这个孩子很淘气,就把他领了出来,他是她未婚夫最小的一个弟弟。他搅着叶子。“它们在打仗呢!”他高兴得什么似的。她把洗净的和服拧干,晾了起来。
战争已经结束了,但是,她的未婚夫还没有回来。
 “打!”小男孩一边使劲地搅着水,一边喊,“狠狠地打!”
 “你把衣服全搞湿了。” 
“要不然它们不动呀!”确实,他把手一拿出来,竹叶就静止不动了。
 “把竹叶放到河里去,那样就不会停了。”
小男孩把桶里的竹叶捞了起来,秋子把水浇到蜀葵上,然后把水桶拿回厨房。她站在河
边的一块石头上,把竹叶一片一片地扔进河里。小男孩乐得直拍手。“我的打赢了!你看,你看!”他沿着河边,跟在竹叶后面跑。秋子把最后的几片扔到河里,跟在小男孩的后面跑。
她费力地跑着,因为她的左脚有毛病。她孩提时,得过小儿麻痹症,左脚跟着不了地。
这左脚狭小,柔软,脚面弯得拱了起来,她既不能跳绳,也不能走稍远一点的路,她放弃婚嫁的希望,但不久却订婚了。毅力可以克服生理上的缺陷。她比任何时候都更卖力地锻炼,希望能使左脚跟着地走路。脚跟很快地起了泡。但她坚持着。不久,便失败了。随着放弃了锻炼,打泡后的伤疤仍留在左脚跟上,就像烂冻疮似的。
这男孩是他未婚夫的弟弟,所以这是她第一次用脚跟走那么多的路。
面前是一条小溪,上面浮动着杂草。两三片竹叶被勾住了。
小男孩就在她面前约一步的地方看着竹叶,一点也没有注意到她走过来。更没有留神她走路的姿势。小男孩颈子上的凹塘使她想起了她的未婚夫。她很想把孩子抱在怀里。
小男孩的妈妈走了出来,对她说了声“再见”便挽着孩子走了。 
“再见!”小男孩平静地说。
不是她未婚夫死了,就是婚约被取消了。
大概是战争时的阴郁气氛才使他想同一个跛得厉害的姑娘订婚的。
她没有进屋去,而是走到隔壁看人家造房子,这房子大概是郡里最大的一间,大家都站在那里看。战时,建筑中断,野草丛生;现在一下子都改观了,门口还有两棵苍劲的松树。 
在秋子看来,这是一种坚固结实的房屋,但是,却有许多窗户,走廊好像全部包在玻璃里。
大家猜测着搬进去住的会是什么样的人,但谁也无法确切地知道。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秋子家屋外的小院子里,长着蜀葵、梅树和一棵矮竹,有可供晾晒衣服的绳子或杆子之类,还有可供汲水的井。
B.“如果你听话,秋子就和你一起玩。”小男孩的妈妈说这句话,不仅鼓励小男孩听话,还暗含有让秋子就在院子陪小男孩玩的意思。
C.小男孩喜欢竹叶互打,体现了他好战的心性,这一点使得秋子想起了她的未婚夫,因为秋子的未婚夫是一位参战的士兵。
D.这篇小说在情节上较为平淡,几乎没有起伏变化,既没有一般小说的开端、发展,甚至没有一般小说的情节上的高潮。
E.小说在表达上,虽然用语简淡洁静,较为客观冷静,但细细品味,仍能读出其中蕴含着一股深沉浓烈的情感。
(2)小说多次写到竹叶,竹叶在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简分析。(6分)
                                                                                   
(3)秋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4)这篇小说在结尾处没有明确地写出结果。秋子的婚事,到底是未婚夫死了还是婚约被取消了,没有给读者一个明确的交待;连同那个房子,搬进去的是什么样的人,也都无法确切的知道。对于这样的安排,有人认为这是匠心独运的妙法,也有人认为这是小说的局限或弊端。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今年风调雨顺,九月的神州大地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瓜田李下到处都是喜摘瓜果的农民。路边停放了不少运输瓜果的车辆。
B.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出现,“转基因”食品也受到人们的质疑,不过,作为一种新技术的运用,它和“毒牛奶”“地沟油”不可同日而语。
C.今日有评论指出,特权阶层上下其手,已经严重危害到高考招生的公信度,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D.“远东杯”2014年斯诺克锦标赛决赛今天在宜兴准时开赛,经过8盘对决之后丁俊晖不孚众望,在家乡获得本次冠军。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与普通“老赖”不同,地方政府耍赖的背后有更多权力的影子,权大于法、行政干预司
法的现象历历在目,老百姓往往显得弱小无力。
B.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他的公司终于成功上市,个人资产已经跃居该省首位,但他却深感自己知识欠缺,身无长物,决定继续到大学深造。
C.作者以一座老宅即将拆除为契机,借助一群芸芸众生极为日常化的生活,传递出那个万
物复苏的年代里南方小镇骚动不安的气氛。
D.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一传开,其作品一夜间洛阳纸贵,京东商城、亚马逊中国等电商连夜打起营销大战,将其作品炒作到一书难求的地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B.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纠正和揭露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C.如果给让座者以起码的尊重,让他们感觉到让座行为的价值所在,才有可能真正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D.科学家计算过,鲣鸟从发现猎物收缩双翅,到俯冲扎入水中把猎物叼住,仅仅只需要820毫秒的时间。
15. 把下面关于“科学发展观”概述的长句改为三个短句。(可适当增删字词,但不得改变句意)(6分)
科学发展观是在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前提下,按照统筹兼顾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5分)
成长是什么?
成长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汹涌的激流拦不住你顶风前行的勇往的孤舟;成长就像                                                             ,
                                                                      。
五、写作(60分)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天晚上,两只青蛙来到一家牛奶厂。它们蹦蹦跳跳地四处游荡,一不小心掉进了一个装了半桶奶的牛奶桶。
  它们游来游去,想要出来。但牛奶桶里面太滑了,没有可以让它们借以立足再跳出来的地方。一只青蛙觉得继续游下去也没有用,便放弃了希望。于是,它沉了下去,很快就淹死了。
  而另一只青蛙继续在桶里游,希望事情会有转机。它游啊游,直到筋疲力尽。就在这时,桶里本来就饱含奶油的牛奶开始变稠了。原来,当青蛙不断在桶里游的时候,奶油得到了充分的搅拌而凝结出了一块黄油。
  于是,这只青蛙爬上了这块黄油。稍事休息之后,它从这块黄油上轻松地跳出了牛奶桶,安全脱险。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13—2014年度第二学期咸阳高新一中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答题卡
一、选择题(32分)
 
1
2
  3
  4
 5
 6
11 (1)
  12
 13
 14


7.(1)初令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听淮南行省节制。(5分)

                                                                                                

                                                                                             
(2)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5分)

                                                                                                 

                                                                                                  

8.(5分)                                                                                   

                                                                                                   

                                                                                                  

9. (6分)                                                                                    

                                                                                                 

                                                                                                 
10.(6分)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2)                           ,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3)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4)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5)______________,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11(2)(6分)                                                                                     

                                                                                                      

                                                                                              

(3)(6分)                                                                                  

                                                                                               

                                                                                                 

(4)(8分)                                                                                      

                                                                                              

                                                                                                 

                                                                                                 
15.                                                                                      
                                                                                (6分)
16. 成长就像,                                                                        ,
                                                                        。(5分)


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
1.A(“解释环境问题”错,应该是“解释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 (3分)
2.B(说“我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已经到拐点”不够准确,确切地说“我国东部地区正在接近拐点,就全国来说,还不能这样说”) (3分)
3.C(原文最后一段“政府和公众对环境问题决不可有丝毫松懈”,没有说“经济增长”也不可有丝毫松懈)(3分)

4 .D 项“致”:得到。
5. C ①写的是石普因功受赏;④写的是取得胜利的结果,并不是将略;⑥写的是总兵所为。 
6 .C 丞相只是同意了石普请战的要求,并没有给予步兵三万。
7. (1)一开始命令石普遇事斟酌情况(或:依据方便合适的情况)自行决定,等到出发了,又命令他听从淮南行省节制。  (采分点:大意,便宜,行,听)
 (2)石普身先士卒追赶他们,放火焚烧城关大门,贼兵恐惧,想要弃城逃跑。(采分点:大意,先,蹑,走)
参考译文:
石普字元周,徐州人。至正五年考中进士,任命为国史院编修官,改经正监经历。淮东、西盗贼兴起,朝廷正当用兵之际,石普以有大将谋略著称,同佥枢密院事董钥曾推荐他,适逢丞相脱脱讨伐徐州,就让石普随从出发。徐州平定后记录战功,石普升任兵部主事,不久又升为枢密院都事,随从枢密院官镇守淮安。
     这时高士诚占据高邮,石普拜见丞相,面陈破贼的计策,并说:“高邮凭借着大湖的险要,都是低洼的水塘,骑兵不能靠前,给我步兵三万,保证能够攻取它。高邮一平定,那么濠州、泗州就容易攻破了,我请求作先锋,为天下倡导忠义。”丞相赏识他的豪壮,命令他临时负责山东义兵万户府事务,招募义兵万人出征。而汝中柏正当权,暗中阻挠,减少他一半军队。一开始命令石普遇事斟酌情况自行决定,等到出发了,又令他听从淮南行省节制。 
     石普行军到达范水寨,天还未黑,石普命令军中具办食物,夜漏三刻,下令士兵口含小木棍急行军去宝应,营地中仍和平常一样打更鼓。到达宝应县后,随即登城,在城上树起旗帜来,贼兵大惊溃退,石普于是安抚城中百姓。由此诸将嫉妒石普的功劳。石普从水陆两路进兵,乘胜攻下十几个寨子,斩杀贼兵数百人。快要抵达高邮城时,分兵三队:一队奔赴城东,准备水战;一队作为奇兵,防备后方;一队由石普自己率领,攻打北门。石普遭遇贼兵相战,贼兵抵挡不住,逃入城中。石普身先士卒追赶他们,放火焚烧城关大门,贼兵恐惧,想要弃城逃跑。可是援军看着他们交战,按兵不动,又忌石普成功,总兵派遣蒙古骑兵一千人,冲到石普军前面,想抢到先进城的功劳。而贼兵拼死守卫,蒙古军惧怕,即奔驰而回,石普阻止不住,于是被贼兵所蹂躏践踏,大多坠落水中。
     石普军队军阵大乱,贼兵乘机进攻。石普招集残兵,血战很久,他拿着剑大声呼叫道:“大丈夫应当为国而死,有不前进的,斩!”奋力搏斗,一直冲入贼兵阵地,跟随的只有三十人。到太阳偏西,援兵断绝,受伤落马,又步行交战几个回合,贼兵到的更多了,贼寇指着他说:“这一定是头目,不可让他跑掉,要活捉他。”石普叱骂道:“该死的贼奴,我就是石都事,说什么头目!”左肋被贼枪刺中,还握着自己的枪,将贼兵砍死。贼众一齐用枪刺石普,石普和跟从的人都奋力而战,全部战死。
8(1)作用:总写,奠定全诗感情基调。(1分)抒发了思念家乡,怀古伤今为唐王朝走向没落的愁绪。(2分)①作者一登上咸阳城西楼就生万里愁绪,因为看到了蒹葭杨柳略似江南汀州,故勾起思乡之情。②日落风满雨欲来,鸟落秦苑蝉鸣汉宫,秦汉旧址仍在,当年旧事莫问,人事不再,渭水长流,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伤今为唐王朝而担心之情油然而生。(结合诗句解释2分)
9手法技巧:本句与前一句都属写景,“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静结合,由远而近,用寻常意象和语言状眼前之景表达内心感情变化,情景交融不着痕迹,浑似天成。(2分)内容上:云起日落,谁知紧接着一阵凉风吹来城上,顿时吹得那城楼越发空空落落,萧然凛然。风是雨的先导,风已飒然,雨势迫在眉睫了。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 月考试卷


上一个『开县实验中学6月月考试题语文试卷』  下一个『人教八年级下册名著导读练习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