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调研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调研试卷(七年级下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调研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填写相应的汉字。(4分)(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童年是彩色的,Xiāngqiàn我们童年斑斓的画卷;童年是白色的,呵护我们童年tītòu的心灵;童年是红色的,贮满我们童年丰盈的宝藏。
试题预览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七年级语文期中调研试卷
       (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填写相应的汉字。(4分)(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童年是彩色的,Xiāngqiàn我们童年斑斓的画卷;童年是白色的,呵护我们童年tītòu的心灵;童年是红色的,贮满我们童年丰盈的宝藏。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
B.当《少林寺》风靡全国时,他也学会了一套足以乱真的醉拳。
C.蔡老师说我是“心情如水的学生。”
D.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 2月份燃料价格进、出口价格分别下降约1.1%和1.3%左右。
B.“中国-东盟自贸区联委会第五次会议”主要研究进一步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C. 在农历新年来临之际,嫦娥一号传回特殊的“语音”,给家乡的亲人“拜年”。
D. 在老师春风化雨的教育下,使许多同学改正了错误。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马航失联飞机杳无音讯,让家属们备受煎熬、悲痛欲绝。 
B.歌手李代沫因涉嫌容留他人吸毒罪被刑事拘留,在娱乐界引起轩然大波。
C. 清明节前后,很多学校组织学生瞻仰了烈士墓碑,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
D. “中国梦”的实现与每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强盛相依相偎。
5.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①-⑥每题1分,⑦⑧每题2分)(10分)
  ①有则改之,                     。
 ②                          ,不豫则废。
    ③                          ,患不知人也。
    ④油蛉在这里低唱,                           。
⑤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⑥ 我历尽艰苦,                      ,我咬紧了牙。
⑦ 《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环境幽静的诗句是:                       ,                           。
⑧杜甫的《登岳阳楼》中,描绘洞庭湖壮阔浩淼景象的诗句是: 
                            ,                           。
6.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  (10分)
姜堰教育局组织各校开展“走近名人、走进文化”专题活动,你也积极参与其中。
【学会关注】品读下面文字,说出里面隐含的历史人物和节日习俗。  (3分)
他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墨汁,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       
历史人物:                                                             
    节日习俗:                   
【学会探究】(3分)
学完阿累的《一面》后, 老师让我们摘录了鲁迅的很多名言,请你探究这些名言中蕴含的鲁迅的精神品质。(用四字词语概括,不少于三点)          
①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② 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③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④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⑤多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鲁迅精神品质:                                                                        
【学会采访】学校开展“话说泰州历史人物”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梅兰芳纪念馆,为更多了解梅兰芳大师的主要事迹,学校邀请你作为小记者对纪念馆馆长进行采访,你将怎样开始这次采访呢?(4分)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一诗,完成第7 题。(6分)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7(1)(2分)诗中表明春末夏初季节特征的两句诗是:                                    
(2)赏析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2分)
                                                                                  
(3)品读全诗,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二)阅读文言文《祖莹偷读》,完成8 一11题。(14分)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①,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俟②父母寝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以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③,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                       ——《魏书.祖莹传》
注释:①耽书:酷爱读书    ②俟:等待    ③才器:才学、胸襟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 常密于灰中藏火      (       )         ②以衣被蔽塞窗户        (         )
② 非诸生所及          (       )         ④《曲礼》卷上座        (         )
⑵下列句子中“以”的意思与“以衣被蔽塞窗户”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以是声誉甚盛            B. 遂以名楼
C. 跪而拾之以归             D. 一儿以日初远
9.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时 中 书 博 士 张 天 龙 讲 《尚 书》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
                                                                                    
(2)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 (《赵普》)
                                                                                    
11.文中祖莹与《赵普》中的赵普两人共同的特点是什么?(2分)
                                                                                                                                                              
(三)阅读《灰霾最少还要持续20年》一文,完成12 一14 题。(10分)
①在中国古代,雾是重要的审美意象,“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晓雾忽无还忽有,春山如近复如遥”,无数与雾有关的诗词佳句千古流传。在中国大地上,也有诸多的地方以雾而著称:河北兴隆有雾灵山,顾炎武有言“其山高峻,有云雾蒙其上,四时不绝”;云南兰坪有雾湖,每当天气变化时湖中就会“喷雾”,最为神奇的是有时雾会像一条白龙一样从湖面上盘旋升起;还有新安江上“白沙奇雾”,天柱山上的“雾潮云浪”;至于泰山、黄山、庐山、峨眉山,似乎没有哪座名山不以雾为奇绝;而在吉林的雾凇岛,你还能欣赏到“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的“江雾团涌”和“雾凝琼花”的绮丽景观。
②如今,“雾都”已不再有浪漫神秘的气息,也失去了迷离缥缈的美感,反而变成了刺耳的警报,令人忧心。我国的空气质量尽管标准与国际接轨了,但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还是令人触目惊心。
③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公布了全球城市空气污染调查报告,主要分析指标为空气中粒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中国的北京位列第1035位。
  ④2013年,由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发布的《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澳大利亚自然清新的环境成为世界空气质量前三的国度,整个澳大利亚的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水平维持在13微克。全国500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世卫组织推荐标准的城市不到1%。
  ⑤我国的经济发展用30年走过了发达国家200年的历程,大气污染也因此有了积聚特征,被学界称为“复合型污染”。这就像是人得了综合征,临床症状有许多,各种病因之间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大气中有多种污染物,污染物之间还可以互相转换。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摸清所有的病症,盲目地治疗一个症状就可能会加重另一种症状。
⑥一位外国摄影师在中国某地上空拍下了这样一幅照片:浓厚的雾霾将整个城市笼罩得严严实实,只有两个高耸的烟囱从雾霾层中探露出来,口中还不断地冒着白烟,为下面的雾霾层做着“贡献”。这幅照片仿佛是在讲述一个悲观的预言: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治理灰霾的前景不容乐观,悬浮在中国城市上空的灰霾还要很久才会消散。
12. 阅读全文,分析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13. 分析第④段中画线句的表达作用。(4分)
                                                                                  
14.第⑥段中“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治理灰霾的前景不容乐观”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四)阅读刘义忠的《尊严》一文,完成15—17题。(10分)
①要有尊严和幸福,就得经受屈辱和磨难,就得进取和抗争,直到获取胜利。这个道理应该告诉年轻人,让他们知道尊严和幸福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生来具有的,也不是别人恩赐的,必须靠自己的努力,进取和抗争。 
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穷苦人民的尊严和幸福,提着脑袋打天下,被逼二万五千里长征,被迫进出井冈山打游击,经受无数次的屈辱和磨难,取得了抗战和内战的胜利,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民万岁了,从此才有了尊严和幸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绽放异彩;新中国诞生的一代人,经受了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曲折和磨练,在广阔天地,懂得了什么是苦是累,懂得了穷者思变,艰苦奋斗的道理,练就了百折不饶和勇往直前的性格,所以他们知道什么是尊严和幸福,坚忍不拔地担负起民族的重任,经受着不断考验。     
③改革开放诞生的新一代,经受着权利、金钱和美色的巨大诱惑,但大多独生子女,温室花朵,娇生惯养,经不起大风大浪,生性脆弱,娇气十足,就像弱小的幼苗,很容易被风夭折,甚至连根拔起,稍有不顺心就采取过激举动,老师批评一句就跳楼,家长责怪一句就上吊,是很危险的一代人。虽说大多数孩子的家庭教育很严,家教有方,大多数孩子是好的,不愧为接班人,但从总的来说不如上两代人,比如大学生一毕业就巴不得一步登天,享受最好待遇;比如校园暴力不断,自杀悲剧时有发生,比如大多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读书,什么是尊严和幸福,把追求金钱和美色当做幸福,把当官作为尊严,这些不能不让人揪心,呼吁加强学校德育,教育首先教育孩子做人。
④尊严的缺失,幸福感的减弱,是当今的重要问题,要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和幸福,首先要告诉年轻人尊严和幸福是从哪里来的。
15.本文作者围绕“尊严”,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3分)
                                                                           
16.分析第③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4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链接,说说材料与本文的观点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链接材料】原UT斯达康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小灵通之父”吴鹰说:“今天的一切,都源于我在美国受过的屈辱。”1985年,吴鹰考入新泽西州理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当时他怀揣30美元登上了飞机。刚走出机场,一个募捐的美国女孩就向他展示了一张照片,要求捐助非洲儿童。吴鹰掏出几十美分,女孩却挡住了他的手。“对不起,募捐的最低标准是2美元。”“原来你不是日本人唉。”女孩不屑地说道,然后转身就走。吴鹰感觉受到了侮辱。他追上女孩,掏出两美元投入募捐箱。
                                                                           
                                                                           
(五)阅读《吹口哨的男孩》一文,完成18—21题(20分)
①男孩14岁,他的母亲带他到我家里来玩。一进门她就对男孩说,快喊阿姨,见人要主动打招呼才有礼貌。
  ②阿姨好。男孩腼腆地冲我笑,嗓音透着变声期的沙哑,他的眼睛看着脚下。
  ③儿子,你喊阿姨时要看着阿姨。他的母亲摸着他的头说。然后笑着冲我说,我这个儿子啊,跟他爹一样,太内向了。
  ④我忙着把他们让到客厅沙发上坐下。男孩坐在他母亲的身边,依然腼腆地微笑着,但是不说话。他的妈妈则在不停地说,包括努力地让自己的儿子说话。
  ⑤儿子,你告诉阿姨刚才我们一路上都看到了些什么。
  ⑥这话像是学语期幼儿的妈妈对孩子说的话,启发孩子学会表达,而这个男孩14岁,读初二了。
  ⑦他不吭声。他的母亲自己倒是一五一十地讲起一路上看到的大学校园里的各种学生社团活动,顺带对儿子进行一番高瞻远瞩的教育:儿子,到了大学就是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准备的,一定要参加各种活动……我笑了,说,你这真的是无时无刻不在教育儿子啊。还有,你什么都帮儿子说了,儿子当然乐得不开口了。
  ⑧我着急啊,她说,我儿子就是不爱说话,上课不发言,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谈话,他也不吭声,跟他爹一个样。
  ⑨她的语气里透着对丈夫的不满,而儿子却用近似于父亲的表现站在了他的父亲那边。
  (10)我问男孩:你们老师问你话的时候你不回答,把老师弄得很着急时,你的心里是不是特别得意?是不是想着,哼,我就是不说话,看你们能把我怎么办?
  (11)男孩笑着点点头。
  (12)我对他的母亲说,你看,不说话其实也是一种策略,也是在表明态度。你越是要他说,他越是用沉默对抗。急的是你,不是他。
  (13)她一脸苦笑,说,拿他们没办法。
  (14)然后,她指着我女儿画的画对儿子说,你看姐姐画的画,你觉得怎么样啊?哪里画得好?她又在诱导儿子说话。
  (15)男孩看着画,不吭声。她说,儿子,你看姐姐有这个爱好,你现在找到自己的爱好了没有?
  (16)男孩摇摇头。其实我知道他有一个爱好,拆装各种电子元器件,可是他的母亲对此极力反对。我可不想他将来和他爹一样当个电脑工程师,她说。再次否定丈夫。男孩看着自己的母亲,不吭声。
  (17)对了,我以前听你妈妈讲过,说你的口哨吹得不错,要不,吹给阿姨听听。我自作聪明地在一边说。我想引导这孩子说话,我不知不觉感染了朋友的沉默恐惧症,站在了她的阵营里。
  (18)对啊对啊。我儿子口哨吹得不错,经常在家里吹着口哨东晃晃西晃晃,来,吹给阿姨听听。
  (19)男孩撮起了嘴,但是,发不出声来。
  (20)阿姨好想吹口哨,小姐姐也想学,但是没有老师,你可以当老师哦。我说。
  (21)我的女儿倒是真的想学吹口哨,她下载了一首叫《口哨》的英文歌,里面有一段行云流水般的口哨深深吸引了她。
  (22)这时,我的女儿从书房走过来,把手机里的那首歌放了出来,欢快的歌唱之后,是一段口哨,十分悦耳。
  (23)男孩吹了几下,却没有发出声音,然后就放弃了。
  (24)他的母亲一直看着自己的儿子,看他吹不出来,便自己撮着嘴开始吹,发出来的却是嘘尿一样的声音,我们都笑了。
  (25)儿子,快点,吹一段口哨给我们听听嘛。她近乎带着哀求。
  (26)男孩无奈地看着她,说,我吹不出来。
  (27)我们只好放弃了努力——他的母亲想让儿子吹出口哨来证明他擅长吹口哨的努力,我诱导男孩吹口哨证明我可以调动这个孩子的努力。
  (28)后来,我们又七七八八地聊了一会,他的母亲带着他告辞。
  (29)就在关上门一秒钟之后,我听到楼道里传来了一声清脆的口哨声。我以为是错觉,但是女儿说,她也听到了。
  (30)男孩胜利了。                                 ——2014年《读者》第5期
18.根据提示,概括母子两人到我家后母亲让儿子做的主要事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儿子找爱好→___________
19.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6分)
(1)说出你对第②段中加点词的理解。(3分)
                                                                                     
                                                                                                                     
(2)赏析第⑨段句子“她的语气里透着对丈夫的不满,而儿子却用近似于父亲的表现站在了他的父亲那边”。(3分)
                                                                                                  
                                                                                    
20. 阅读全文,说说文章结尾句子“男孩胜利了”的含义。(4分)
                                                                                         
                                                                                    
21.【链接材料】
     “月亮进来了!”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那月上是什么呢?”“是树,孩子。”“什么树呢?”“桂树。”
    我们便争执起来,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说:“孩子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选自《月迹》
本文中“我”的形象与链接材料(《月迹》)中奶奶的形象有很多的相同之处,请结合上文中的内容(《吹口哨的男孩》)分析她们形象的相同之处。   (6分)
                                                                                                  
                                                                                                  


三、作文(60分)  
请以“ 留在心底的那朵浪花 ”为题,写一篇的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
      ②叙事完整生动、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



                  七年级语文调研试卷参考答案
1.(4分)镶嵌    剔透   
2.(2分)C(不完全引用,句号放到引号外) 
3.(2分)C(A约与左右重复,B缺少宾语,D缺少主语)
4.(2分)D(对象错用。相依相偎是两个人彼此照顾相互搀扶一起生活)
5.(10分)
     ①无则加勉
  ②凡事豫则立
③不患人之不己知
④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⑤虽多忌克
⑥受尽非人的虐待
⑦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⑧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6.(10分)
【学会关注】(3分)屈原(1分)   吃粽子或赛龙舟(2分)
【学会探究】(3分  一点1分答出3点即给全分)
珍惜时间  学以致用  爱憎分明  勇于探索   重视实践
【学会采访】(4分)馆长,您好!(称呼语1分)我是 某某中学的小记者(身份介绍1分)。我们学校正开展“话说泰州历史人物”实践活动,我想了解梅兰芳大师的一些事迹(主要目的1分)。您是研究梅兰芳的权威,您可以抽出一点时间接受我的采访吗(提出采访要求1分)?
7.(1)(2分,一句1分) 树头花落未成阴。  飞入菜花无处寻。
 (2)(2分)句中运用“急走”“追”的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儿童的天真活泼、可爱好奇的特点。也与后面“飞入菜花无处寻”相照应(答出前面内容赏析即给全分)。
(3)(2分)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儿童及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喜爱。
8.(6分)(1)①暗中  ②遮蔽    ③比得上   ④书
(2)(2分)B(A因为  C相当于“而”  D认为)
9.(2分)时/中 书 博 士 张 天 龙/  讲 《尚 书》
10.(4分)(1)(2分)担心露出光亮,被家人发现。
(2)(2分)(宋太祖)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到地上,赵普的脸色没有改变。
11.(2分)两人都热爱读书,勤奋刻苦读书,读书时专心致志。(答出两点即得全分)
12.(3分)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雾霾(1分),和下文写雾霾的严重危害形成对比(1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13.(4分)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2分),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中国城市污染现象严重的事实(2分)。
14.(3分)不能删去。很长一段时间是对时间的限制(1分),突出说明了中国城市污染严重,治理难度较大、时间较长(1分),如果删除,将改变句意,用修饰词增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15.(3分)要有尊严和幸福,就得经受屈辱和磨难,就得进取和抗争,直到获取胜利。
16.(4分)运用了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2分),通过新一代不能经受诱惑和前两代人形成对比,突出论证了学校德育首先要教育孩子做人,懂得尊严和幸福的观点(2分)。
17.(3分)不矛盾(1分)。吴鹰忍受女孩的侮辱并不是没有尊严,恰恰他的行为让他赢得了做人的尊严,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屈辱促使他奋发,让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分析1分)。与本文要有尊严和幸福,就得经受屈辱和磨难,就得进取和抗争,直到获取胜利的观点是统一的(1分)。(只答不矛盾不分析不给分)
18.(4分)_让儿子打招呼__________→__让儿子说见闻_________→___让儿子评画作________→让儿子找爱好→____让儿子吹口哨_______
19.(6分)
(1) (3分)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也可说成细节描写)(1分),形象生动地刻画了男孩的腼腆、内向、不善言语的特点(2分)。
(2) (3分)运用对比手法(1分),将母亲对丈夫和儿子对父亲的态度形成对比,突出母亲对儿子教育方式的不当给儿子造成的巨大影响(2分)。
20.(4分)男孩胜利了,是男孩在经过多次尝试努力后终于吹出了清脆的口哨声(2分);也指原本腼腆自卑内向不善言语的男孩终于战胜自我,找回自信(2分);还指男孩对母亲和我教育方式抗争取得胜利(2分)(答出两点即得全分)
21.(6分)(答出两大方面就给全分,要结合原文内容分析)
(1)她们都是懂得呵护孩子自尊的人(2分),从文中第12段中我对母亲说的话可以看出(1分);
(2)她们都是懂得教育、善于引导的人(2分),从第20段、21段我通过我女儿的事例引导男孩吹口哨可以看出(1分);
(3)她们都是善解人意、了解孩子想法的人(2分),从文中第16段、第17段我对孩子爱好的了解中可以看出(1分)


文言翻译见《早读课本》 (58.222.157.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八年级语文』  下一个『2014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