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综合高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濮阳市综合高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高一必修四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濮阳市综合高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清明节源于周秦,作为中国忠孝文化的载体,在我国民俗节日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清明节在形成的漫长岁月中,受到了不同时代节日习俗的影响,最后形成了不同于其他传统节日的特点。清明
试题预览
濮阳市综合高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清明节源于周秦,作为中国忠孝文化的载体,在我国民俗节日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清明节在形成的漫长岁月中,受到了不同时代节日习俗的影响,最后形成了不同于其他传统节日的特点。清明节兼有节气与节日两种身份,且以户外活动(扫墓、踏青等)为主,在扫墓祭奠活动中肃穆悲伤,在踏青游春活动中欢乐喜庆,兼具两种情感特征。可以说,清明节是一个融祭祀扫墓、缅怀祖先、欢乐游春于一体的复合型大节。
    在周秦,祖扫墓习俗已经存在。西周以来,墓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认为“夫祀,国之大节也”,孔子甚至说:“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古人对祖先“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从而使节俗上升为礼俗,祭祖成为约束和衡量人们日常道德规范的依据。汉代风俗与礼俗开始融为一体,《后汉书·明帝纪》注引《汉官仪》云:“上古不墓祭。秦始皇起寝于墓侧.汉因而不改。诸陵寝皆以晦、望、二十四气、三伏、社、腊及四时上饭。”清明节祭祀祖先的真正源头,正是延续周秦习俗而来的墓祭习俗,只不过,在周秦乃至两汉,这种祭祀祖先的活动并没有明确在清明日,更谈不上清明节了。
    “清明”一称最早记载于周代,在汉代作为节气而真正形成。西汉完整记载二十四节气的《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公元105年,汉武帝命太史令司马迁等制订了《太初历》,从此,中国历法两千多年再无大的变化,这对于清明节的具体日期确定在公历4月5目前后,起到了重要作用。
    清明节俗与寒食节密切相关,人们在介之推被焚的忌日禁火冷食以示纪念,是为“寒食”。介之推的故事传说于汉末,流行于魏晋,因魏晋的“晋”和春秋时介之推故事发生地——晋国的“晋”是同一个“晋”字。寒食节也因此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分流行,除禁火冷食外,扫墓祭祀祖先成为主流。
    由于李唐王朝发迹于寒食节流行的中心——晋地山西,所以寒食习俗被带到了长安城,并通过国家最权威的礼法被定在了每年的清明日的前二天,《开元礼》规定:寒食通清明,每逢寒食,放假三日。唐玄宗下诏:“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唐代宗“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公元790年.唐德宗下令将其延长至七天。唐将寒食并入清明,突出了祭祖扫墓的主题,同时,唐代清明节还融合了三月三上巳古节祓禊除灾的习俗内容,加入踏青及放风筝、插柳戴柳、荡秋千、斗鸡、击球等一系列娱乐活动。王维《寒食城东即事》中的“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可为力证。
    宋代,随着理学兴起和封建伦理观念深化,传播孝文化的清明节受到重视,朝廷明文规定:从寒食至清明三日,各阶层均须祭扫陵墓。但寒食节的悲戚色彩已经淡化,从邵雍《春游吟》“人间佳节唯寒食,天下名园重洛阳”可见已变得快乐明朗起来。元废除火禁,寒食节遭受重创,上巳也被淡化,清明已成扫墓、游春为主的大节。明清时寒食节、上巳节基本淡出,清明节已是春天唯一的大节。
    1.下面关于“清明节”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清明节承载中国忠孝文化,历史悠久,与其他传统节日特点不同,清明节兼有节气与节日两种身份,形式主要是户外活动如扫墓、踏青等。
    B.清明节是兼具悲喜两种情感的复合型春天大节。既因祭祀扫墓、缅怀祖先而有肃穆悲伤的情感;又因踏青、游春活动而有了欢乐喜庆气氛。
    C.清明节祭祖扫墓习俗被古人视作“国之大节”,被孔子称为“国之大事”,使节俗上升为礼俗,成为约束和衡量人们日常道德规范的依据。
    D.清明节祭祀祖先源自周秦的墓祭习俗,《后汉书》记载秦始皇在墓侧起寝,汉沿袭此俗,在每月和每年的一些重要日子都会给先人上饭祭奠。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对清明节的贡献,主要是把寒食节通过国家最权威的礼法确定在了每年的清明日之前,将寒食这个节俗与清明这个节气相融合。
    B.唐初《开元礼》规定寒食清明放假三日,后用诏令形式将其列入五礼之中,直至唐德宗放假七天,可以看出唐代对寒食与清明的重视。
    C.唐代寒食、清明、上巳三者融合,有禁火冷食、祭祖扫墓、祓禊除灾与踏青及放风筝、插柳戴柳、荡秋千、斗鸡、击球等一系列活动。
    D.宋元时寒食节和上巳节逐渐淡出,清明节继承了两节的节俗内容,在明清两朝时由最初的一个单纯的节气上升为一个大的节日。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清明”一开始是作为节气出现的,早在周代就有记载。《淮南子·天文训》说清明节气在春分后的第十五日,北斗星指向乙的时候。
    B.太史令司马迁等人奉汉武帝命令制订了《太初历》,使中国历法两千多年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对后来将清明节确定在公历每年4月5日前后起了重要作用。
    C.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之推被焚,而火禁、冷食即源于此。介之推的故事在汉末传说开来,至魏晋开始流行。
    D.纪念春秋时期人物的寒食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十分流行,除禁火冷食外,更以祭祀祖先为主。它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变化过程。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朱佑字仲先,南阳宛人也。少孤,归外家复阳刘氏,往来春陵,世祖与伯升皆亲爱之。伯升拜大司徒,以佑为护军。及世祖为大司马,讨河北,复以佑为护军,常见亲幸,舍止于中。佑侍宴,从容曰:“长安政乱,公有日角之相[注],此天命也。”世祖曰:“召刺奸收护军!”佑乃不敢复言。从征河北,常力战陷阵,以为偏将军,封安阳侯。世祖即位,拜为建义大将军。建武二年,更封堵阳侯。冬,与诸将击邓奉于淯阳,佑军败,为奉所获。明年,奉破,乃肉袒因佑降。帝复佑位而厚加慰赐。遣击新野、随,皆平之。
延岑自败于穰,遂与秦丰将张成合,佑率征虏将军祭遵与战于东阳,大破之,临阵斩成,延岑败走归丰。佑收得印绶九十七。进击黄邮,降之,赐佑黄金三十斤。四年,率破奸将军侯进等围秦丰于黎丘,破其将张康于蔡阳,斩之。帝自至黎丘,使御史中丞李由持玺书招丰,丰出恶言,不肯降。车驾引还,敕佑方略,佑尽力攻之。明年夏,城中穷困,丰乃将其母、妻、子九人肉袒降。佑槛车传丰送洛阳,斩之。大司马吴汉劾奏佑废诏受降,违将帅之任,帝不加罪。佑还,与骑都尉臧宫会击延岑余党阴、酂、筑阳三县贼,悉平之。
佑为人质直,尚儒学。将兵率众,多受降,以克定城邑为本,不存首级之功。又禁制士卒不得虏掠百姓,军人乐放纵,多以此怨之。九年,屯南行唐拒匈奴。十三年,增邑,定封鬲侯,食邑七千三百户。
十五年,朝京师,上大将军印绶,因留奉朝请。佑奏古者人臣受封,不加王爵,可改诸王为公。帝即施行。又奏宜令三公并去“大”名,以法经典。后遂从其议。二十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
【注】 日角之相:左目上曰日角骨,右目上曰月角骨,这是古代看相的专用语。指有帝王之相。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祖与伯升皆亲爱之    爱:宠幸
B.延岑败走归丰    归:投奔
C.车驾引还,敕佑方略    略:大略
D.佑为人质直,尚儒学    尚:崇尚
5.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朱佑“攻城略地”的一组是(  )(3分)
①从征河北,常力战陷阵
②遣击新野、随,皆平之
③佑率征虏将军祭遵与战于东阳,大破之
④率破奸将军侯进等围秦丰于黎丘,破其将张康于蔡阳
⑤槛车传丰送洛阳
⑥与骑都尉臧宫会击延岑余党阴、酂、筑阳三县贼,悉平之
A.②③⑤  B.①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佑为人质朴正直,崇尚儒学。率领部队,多次接受投降,以攻克平定城镇为根本,不思杀敌的功劳。
B.朱佑军令严明,善于指挥将领联合作战,曾率领祭遵、侯进和臧宫等将领攻城略地,屡建战功。
C.世祖曾派人试图劝降秦丰,被秦丰拒绝,后来秦丰战败,携妻儿老母投降,世祖也没有加罪于他。
D.朱佑在任奉朝请时,曾进谏希望皇上能进行一些诸如“改诸王为公”“令三公并去‘大’名”的变革,被采纳。
7.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将兵率众,多受降,以克定城邑为本,不存首级之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奏宜令三公并去“大”名,以法经典。(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8、这首词词情极其哀,结合全词说说怎样表现了词人的愁情。(5分)
    9、这首词的最后两句历来为人称道,结合李清照的经历和修辞手法赏析这两句的绝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   。 人生如梦,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_________。 
           ,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_?守着窗儿,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乙  选考题(三、四两题任选其一在相应答题区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4)题。(25分)
        在一个小镇的旅店里            贾平凹
两年前,我出差到陕南的阳平,在一个小镇的旅店里,遇见过一个小女孩;从此再也不敢忘却,慢慢自重起我这做大人的身份了。
那一天,我钻了六十里山路,赶到阳平的时候,已经黄昏了,就歇在镇南的旅店里。这个旅店很小,五排小平房;我的房间就在最后一排的东头,窗外正好是几株苹果树,果子结得很繁,枝条一直伸到窗台,在房里伸手便能摘下来。
 我进去的时候,房间里是空空的,临窗的那个床上,堆放着几个装得很好的提包,一个小女孩就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看着窗外的果树。听见我进来的响声,她回过头来,静静地看着我。她眼睛很大,鼻子却又小又翘,是一张十分生动的脸面,我立即就喜欢起来了。
“你是谁的孩子?”我说。
 “妈妈的孩子。”
    我笑了,愈觉得孩子的可爱,去按她的鼻子,她却挡了我的手,问我是住店的吗,说她的妈妈在这里住了两天,妈妈到车站买票去了,准备晚上去汉中呢。
   “你真乖,”我说,“怎么不到院子去玩玩呢?”
   “妈妈让我就坐在床上数那苹果哩,说数清了,她就回来了。”
   她向我指指窗外的那棵苹果树。那满树的果子,虽然并没有熟足,却都呈着白灰色,上面似乎都噙着露珠儿。我走得口干肚饥的,一股馋馋的酸水儿就泛了上来,耳朵下分明感觉到了两个小坑了。
“这苹果一定好吃。你数了多少了呢?”
“我老数,老数不准,一遍和一遍数的不投呢。”
“你没有摘个吃吧?”我笑着说。
“怎么能吃呢?你瞧那个牌子,妈妈说那上面写着有毒的。”
原来那树干上挂了一个小木牌,上面写道:“喷过农药,吃者小心中毒!”我笑了:这一种牌子,常常是树主人搞的花招,他们害怕孩子们乱摘,才想出这么个绝法儿来的。
“那是没有毒的。”我给她解释说。
“有毒!”她却认真的说。
“那牌子是假的。”
“真的!”她很坚决,不满地反驳我。
我觉得孩子毕竟是孩子!就一伸手摘下了一颗,自个先咬着吃了,果然十分爽口。我让她吃,她摇摇头,却一眼一眼盯着我吃,等我吃完了,在那里收拾我的床铺,她突然问我:“你怎么没有毒死呢?”
我哈哈地笑了起来,给她做着得意的鬼脸儿,就去打了一盆热水来,开始漱洗。我洗得很仔细,洗过了就梳头,搽“面友”。一边唠唠叨叨骂着这地方肮脏。末了,就又洗起了脚。但是,我却没有带擦脚布,拿洗脸手巾擦时,又放了下来,就爬上床去,撩起床单的一角擦了。小女孩一直在看着我,歪了头,眼睛眯得细细的,我觉得好玩,便说:
“你叫什么名字呢?”
“我叫小小。你是城里的阿姨吗?”
“你怎么知道我是城里的阿姨?”
“你穿得真好看,还有高跟皮鞋哩!”
 孩子的聪明,使人更爱怜了,我赶忙穿好袜子,便又要去按她那翘鼻子了,这当儿,有人在敲门。我慌乱地把床单上擦了脚的那块湿处遮掩了,将门打开。一个中年女人走了进来,笑笑地向我打了招呼,就去抱了小女孩。我知道这该是孩子的母亲了。
“我们坐八点的火车要走了。”孩子的母亲说,从怀里掏出一个苹果,让孩子吃,问孩子等得可急,数清了那树上的苹果吗?女孩儿却对母亲说:
“妈妈,那牌子是哄人的呢。”
“你怎么知道?”孩子的母亲有些惊讶,“那是旅店的苹果,有毒呢。”
“没有毒。”女孩儿说,“城里阿姨吃了一个,怎么没有死呢?”
我一下子脸烧了起来,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不知道孩子母亲的脸上有了什么样的表情,我低了头,不敢看她们。慌乱之间,我又撞翻了脸盆儿,水溅了我一脚,我“啊啊”叫着,赶紧端了盆子出门去了。
污水倒在厕所里,我心稍稍有些安静,但就在我返回来的时候,才走到门口,听见那女孩儿还在问着母亲:
“妈妈,咱们到汉中去,汉中是城吗?”
“当然是城。”
“城是什么呢?”
“城就是城呗。”
 “城里都是阿姨那么好看的人吗?”
“都是吧。”
“城里的阿姨都穿高跟皮鞋吗?”
“都穿吧。”
“城里的阿姨都用床单擦脚吗?”
“你说什么?”
“城里的那个阿姨刚才就用床单擦脚来的?”
我差点没叫出声来,胸口呼呼乱跳,要去推门的手垂了下来。但我立即又紧张起来,害怕她们突然出来,害怕小女孩再问我一句什么,便拿了脸盆儿,又匆匆钻到厕所去。
站在厕所里,我脸还在烧着。担心有人进来发现了我。这么一直呆了好久,看着天黑严下来了,我才走出来,下了决心:立即回房间去,向女孩子赔错,向孩子的母亲赔错,求她们饶恕我。
可是,等我回到房间,房间里已经没有人了。
“小小!”
我大声叫着,不顾一切地追了出来。但是,我终没有再见到那个小女孩。也终没有再见到小女孩的母亲。我浑身无力地倚在旅店的大门口,望着满天的星光,深深地感到了一种做大人的耻辱……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以“在一个小镇的旅店里”为题目,引发读者猜想,告诉了事件发生的地点,给情节的展开提供了一个特定的场所。
B.文中第二段对旅店环境的描写,写住处比较隐蔽,苹果触手可得。为后文大胆的摘苹果埋下伏笔。
C.文中写到“我”仔细的洗头,梳头,擦脸等细节描写,突出了“我”作为城里人爱美的心理,并与下文“我”的不文明举动形成对比。
D.小说通过“我”吃苹果和用床单擦脚两件事,写出了城里人的不文明行为,作者也表达出对这种行为的批判。
E.小说结局有些做作。就是一点生活上的小事,“我”并不需要这样自责。作者用了“饶恕”一词,有些小题大做。
(2)分析第一自然段中画线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3)“我”的形象特征有哪些?请解析。(6分)
(4)结合文本和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自重做大人的身份”这句话的理解和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不平凡的求学生涯
  钱伟长的传奇人生,是一代中国学人希冀和奋斗的缩影。
1931年9月,清华大学招入了一批新学生,其中有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无锡人。这位新生作文和历史拿了满分,理科却几乎是零分,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的钱伟长。清华当年招生的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钱伟长写了一篇四百五十字的赋,出题目的老师想改改不了,只能给了满分。历史考题更奇怪,要求写出二十四史的作者、注者和卷数,许多考生望“题”兴叹,而钱伟长却答得分毫不差。钱伟长的文科好,一点也不奇怪。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教书先生,四叔是著名的文科学者钱穆。他中学的文史老师,则是语文学家吕叔湘。钱伟长自小看古书长大,十岁的时候就可以把《三国演义》倒背如流。可是,19岁的钱伟长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
  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这个决定缘于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他决定转学物理以振兴中国的军力。于是钱伟长几次跑去找物理系主任吴有训,吴先生被这位青年的爱国热情打动了,答应他试读一年。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钱伟长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之间,早起晚归,极度用功。他克服了用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一年后数理课程超过了70分,四年后,成了一名出类拔萃的优秀生。正如他后来常说的:“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天才’,而只是相信人的才能是用艰苦的劳动培植出来的。奋发才有为,勤学才有识。”
  1940年1月钱伟长考取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钱伟长与自己的导师辛吉教授第一次面谈时,发现两人都在研究板壳理论,于是师生俩开始共同啃这块硬骨头。的确,板壳内禀理论是一大难题,但是很有实用价值。在航空航海工程、武器装备、仪器仪表和各项工程设施中,到处可见到平板和壳体。多年来对于各种各样的板壳,各学派学者用不同的方程式来描述,钱伟长认为它们应该有内在的联系,有必要加以统一。于是他开始废寝忘食地寻求这种联系。经过半年多努力,用掉了几尺厚的草稿纸,他终于以严谨简约的张量分析为基本工具,建立了板壳的基本理论,对原有的各种论述进行分类,提炼出本质的核心内容,找到了一组统一的方程式。
  与此同时,辛吉教授通过另一途径得到了类似的结果。1941年,他们合写成了一再为人们称道、引用的著名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这篇论文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60岁祝寿文集。该文集的作者多数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28岁的钱伟长,是文集作者中最年轻的学者、唯一的中国人。爱因斯坦看后也由衷感叹,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此文奠定了钱伟长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
1942年取得博士学位后,经过辛吉教授特地推荐,钱伟长到了冯•卡门所在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由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美国当时正在加紧研究火箭、导弹,精确地计算火箭导弹的弹道成了当务之急。钱伟长担起了这个重任,他经常到喷气推进研究所在地墨西哥州的白沙基地参加火箭试验,对各种型号的导弹的弹道及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写出了许多保密的内部报告,并提出了有关火箭、导弹落点的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伦敦遭到德国导弹的袭击,英国首相邱吉尔很着急,向美国求援,问题转达到冯•卡门那里,钱伟长提出了一个对运行的导弹加以干扰迫使其射程减小的方案,立即得到采纳。因此战争中尽管伦敦东码头区遭到德国导弹破坏,市中心却安然无恙。邱吉尔在回忆录中提起此事,说美国青年人很厉害,但实际上应该说:中国青年人很厉害!
正当钱伟长在美国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选择了回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让他渴望归国效力。他多次向冯•卡门提出回国的要求。但冯•卡门始终不点头。钱伟长最后以思念家人和不曾见过6岁的孩子为由,要求回国探亲。1946年5月6日,钱伟长只带了简单的行李和几本必要的书籍,从洛杉矶乘船回国。当时他34岁。
                                      (摘编自戴世强《钱伟长小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钱伟长在清华大学入学考试中,作文和历史都拿了满分,是因为钱伟长有极高的天赋,又受到良好的家庭环境的熏陶,是从小看着古书长大的。
B.“九•一八事变”之后,钱伟长弃文从理,读书极为用功,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理科毕业生,这充分说明了奋发才能有为,勤学才能有识的道理。
C.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期间,钱伟长经过刻苦努力,终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板壳的基本理论,与导师辛吉的研究过程和结果相似。
D.由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钱伟长在加州理工学院主要从事有关火箭、导弹的研究,他提出的方案曾帮助伦敦在二战中免遭德国导弹的破坏。
E.本文用平实的语言叙述了钱伟长青年时期在学习、科研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展现了他不平常的成长过程,塑造了一个令人尊敬的科学家形象。
(2)文章主要回忆了钱伟长的那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3)文章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钱伟长的形象?请简析(6分)
(4)在“天才”和“爱国”中任选一个话题,结合文本与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借助某些营销手段来提升客户的忠诚度,这只是权宜之计,中国电信实在需要完善整个业务体系,通过服务赢得客户。
B.在中原花卉博览会上,有一对做宣传工作的父子,一个拍照,一个写文,把各种美丽的花卉声情并茂地展示在前来参观的游客面前。
C.真挚的爱情能够经得起风雨的侵蚀和困难的磨砺,小张和小李经过十年苦恋,今天终于喜结金兰,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D.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为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013年我国将从严从紧投放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B.强迫症患者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强迫怀疑、强迫回忆、强迫意向及对立观念等。
C.电视选秀类节目如果不注重创新,而只是一味模仿“中国好声音”的模式,就会变成影响自身发展的枷锁,影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不断暴露出来,非法收集、倒卖个人信息的黑色经济链条已现端倪。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 ________。
①一个特殊的代表
②扎到市民堆里
③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④转向市井深处
⑤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
⑥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
A.④①⑥②⑤③   B.④②⑥③⑤① 
C.②①③④⑥⑤     D.③⑥④②⑤①
16.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表达人物对“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理解。要求: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句式相近。 (6分)
示例:《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说:我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就是为了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斗敌国,针锋相对,据理力争,和同胞,“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荆轲刺秦王》中的荆轲说:我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就是
《苏武传》中的苏武说:我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就是
17、将下列六个短句变成一个长句(可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5分)
①《红楼梦》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腐朽、衰败的历史过程。
  ②我国清代的曹雪芹写作了《红楼梦》。
  ③《红楼梦》的主线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
  ④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了现实主义文学巨著《红楼梦》。
  ⑤《红楼梦》以封建大家庭贾府为描写中心。
  ⑥《红楼梦》曲折地表现了反封建的深刻主题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60分)
有人扛着瓦缸沿街叫卖,不小心手没有抓紧,瓦缸往后掉落,只听得“叭”的一声,摔成碎片。但卖缸人头也不回往前走,路人跑过来问他:“为何摔破了缸,却看都不看一眼?”卖缸人说:“再看多少眼也不会变成完整的缸,不看也罢。”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什么联想和感受?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注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濮阳市综合高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答题卷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13 14 15
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
7、文言翻译(10分) 
(1)(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词鉴赏(11分) 
 8、____________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月考试卷


上一个『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高考卷及答案)』  下一个『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度联考七年级语文试题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