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三诗歌复习——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14年高三诗歌复习——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文试卷(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4年高三诗歌复习——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教学目的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技巧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3.能根据题目要求,规范答题。一、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分类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双关、叠词、互文、反复、反语、顶真等;表现手法:①抒情手法
试题预览
2014年高三诗歌复习——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
教学目的
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技巧
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
3.能根据题目要求,规范答题。
一、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分类
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双关、叠词、互文、反复、反语、顶真等 ; 
表现手法:
①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情景交融、 借古讽今(借史抒怀)、用典、借事抒情)
②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侧面烘托,正苗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白描,渲染赋比兴,抑扬,对比,联想与想像,衬托(正衬、 反衬)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结构技巧: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以景结情、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线索、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二、走进高考(2013安徽卷)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通常分三步走
1、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明手法)(如借景抒情,白描,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 )
2、该种手法在诗歌中如何体现。(阐运用)(要求:结合关键词句描述)
3、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析效果)(如燕子的活泼可爱,充满情趣,自然和谐等)(如闲适,愉悦,乐观,郁闷,烦恼,凄苦等)
注:答出两种手法以上,取其答得较好的一种给分。要点完整,可得满分;但错别字较多,有明显语病的,扣1分。
二、 表现手法鉴赏
(一)抒情手法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 )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 咏史言志 借古抒怀 叙事抒情(借事抒情  即事感怀)

1.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对人物或事物的爱憎情感。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加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
    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1)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2)从写作技巧方面简析三四两句的艺术效果。
  过三闾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落松风起,萧萧枫树林。

(3)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3、托物言志(象征)
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
“牡丹”象征富丽;“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陆游以“梅 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算子•咏梅》);  “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 托物言志诗,又叫咏物诗。 
(1)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2010全国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
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4、借典故抒情
用典的作用: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5、借古讽今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注意:用典抒情与借古讽今有何区别?
用典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
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借古讽今是引用典故以方便于比况和寄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的心声,
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的一种方式,借古讽今是引用前人前事等来评论当前风气、时政等;用典抒情则是着重自己的感受,引用前人的语句或事迹来表现出来。
6.借事抒情:把抽象的感情用具体的事情表达,通俗易懂。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歧王斋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从表达技巧赏析本诗。


课堂练习:倦     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㈡描写手法
a、描写角度:上下  远近 里外  视觉 听觉  触觉 味觉 嗅觉
c、描写方法:.衬托、烘托 对比 正面描写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点面结合   白描  
1.衬托 
采 莲 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2、对比(对照) 
(2012年全国卷)      落 叶   修 睦(晚唐诗人)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衬托与对比的区别
A、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B、衬托,也叫映衬,相形。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相关、相反的事物作为背景,加以烘托。被烘托的事物叫主体,用来作背景的事物叫衬体。衬托又分正衬和反衬。 
3、动静结合
(2013辽宁卷)       竹轩诗兴  张镃[zī]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4、虚实结合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梦游天姥吟留别》b、已逝之景之境。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c、设想的未来之境。 《雨霖铃》d 诗中的情与理
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景。
1.例题:(2013年湖北卷)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  
     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诗歌的描写技巧
5、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白描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也不用曲笔或陪衬,但要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情态。如:《天净沙秋思》。
田家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本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却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诗歌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全诗运用白描的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
6、细节描写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7.渲染(绘色绘声绘形);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抓住景物的色彩进行渲染。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8.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形象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文学作品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
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着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用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文中不着一字来写雪,却处处写出了雪之大,试分析作者是如何写出雪之大的。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
二,从“窗户明”来写,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衬映雪也就越大,这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写。   
三,从“折竹声”来写,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这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的 。
练习:宿洞霄宫① (林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此诗颔联写景极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从两个方面作具体的赏析。
①色彩绚丽。用了“碧”、“红”、“青”、“白”四字,铺开一幅彩绘画。见得秋山秋水,一派鲜艳,毫不枯淡。②强烈对比。涧是碧色,却流红叶;树是青的,却映白云。③动静相生。“流红叶”何其匆匆,“点白云”何等悠闲。④俯仰相衬。“碧涧流红叶”是向下看,“青林点白云”是抬头看,俯仰之间何等空阔自然。
㈢结构技巧
诗歌专题四(篇章结构)
(一)篇章结构总括
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
诗歌的结构还是为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服务的,重要分为三种类型:先景后情
 先情后景      以景结情           意象组合
重章叠句    铺垫   照应   过渡  开篇点题    卒章显志   以小见大  对比
(二)技巧方法
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
    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句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末尾卒章显志的抒情议论句。
(三)技法分解:
古诗词形象与情感的关系:
其中心是景(事、物)情(或主旨)的关系
按照景与情的先后顺序:A先景(事)后情(大多如此)  B先情后景   C以景结情
1、先景后情
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
2、先情后景
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3.以景结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
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并列式组合 将有关的几组具象罗列出来,如杜牧的《江南春》水村山郭酒旗风就是并列了水村、山峦、酒、旗、风几组物象,从而让我们领略到了江南春天的特有风情。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4. 意象组合      
将有关的几组具意象罗列出来,如杜牧的《江南春》水村山郭酒旗风就是并列了水村、山峦、酒、旗、风几组物象,从而让我们领略到了江南春天的特有风情。又如《天净沙  秋思》:“枯藤......家”。
古诗词的结构特点
其内容是前句(联)与后句(联)的关系
A重章叠句   B铺垫  照应、层层深入   C抑扬
1、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2、铺垫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前四句是写洞庭湖、岳阳楼景观的名句,写出了磅礴的气势,壮阔的境界,为人们称道。“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浩浩湖水触发出来的。或者说,诗人写洞庭湖水正是为了引出“欲济无舟楫”,从而委婉的表白自己的心事,希望得到赏识和录用。
3、过渡(即承上启下)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4、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5、层层深入
就是指诗歌在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结构形式,使全诗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本诗采用了层层深入的结构方式,表达织女隔着银河遥思牵牛的愁苦心情,表现了爱情受折磨时的痛苦。诗歌从遥望中的牵牛星、织女星写起,由远及近,视线移到织女星,织女织成布才能与牛郎相会,可是终日织不成,急得泪如雨下。相隔浅浅的一道银河,就是不能相会。诗歌由事而人,再到人的感情。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哀怨动人。 
古诗词主旨的体现
其内容是如何体现主旨的
A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B卒章显志   C以小见大   D对比
1.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这个“目”就是诗歌的主题,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航标”。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开门见山,直接点出诗人的感慨: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 。 
2.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例一:《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例二:《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作。
    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明确表达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狱的愿望,点明主旨。  
3.以小见大
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暴露唐玄宗杨贵妃的腐化生活,杜牧仅摄取“妃子笑”入诗,一切便尽在不言中了。千里迢迢,快马飞驰,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不知内情的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
4.对比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 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 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 满眼蓬蒿共一丘。
    用“乞祭余”却还向妻妾炫耀的齐人和甘愿在绵山中烧死也不愿出山的介之推相比,讽刺了向权贵谄媚,追名逐利的小人,同时,赞扬了受迫害也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  
 5.欲抑先扬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欲抑先扬

                         ------李商隐《贾生》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2013年天津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
(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
【参考答案】
14.(8分)(1)轻微、新鲜、清爽等。
(2)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3)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进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2013年福建卷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6.( 6分)(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2)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2013年四川卷  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3.(8分)(1)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俱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4分)(2)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志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呈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正反对比,层层推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4分)
2013年浙江卷  阅读下面,完成21—22题。(7分)
秦中吟 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讲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的名句“ ”一脉相承。(2分)
22.赏析这首诗对比的艺术特色。(5分)
【参考答案】
2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2.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领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提问:词的上片写景。你认为这首词 写景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⑴描写景物生动活泼,层次分明。先由远到近,再由上而下地写景;
先由远到近:远景(“林断”“山明”),描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近景(“竹隐墙”“乱蝉”“衰草”),描写翠竹遮隐着墙,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再由上而下的写景:上写白鸟在空中翻飞,下写红蕖散发着幽微的清香。多种观察角度结合描写景物,使得景物生动活泼,层次分明。
⑵写景动静结合,形象逼真。
词中写“林”、“竹”、“山”是静景,但用了动词和形容词“断”、“明”、“隐”,使这些静景顿时栩栩如生;写动景“乱蝉”“翻空白鸟”,形象活泼。
动静结合,生动地描写出一幅夏末秋初美丽图景。(隐隐约约地看到作者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
⑶写景有声、有色、有香,相映成趣。
 “乱蝉”描写雨后蝉的鸣叫;“翻空白鸟”与 “水红蕖”红白相映,色彩鲜明;“细细香” 
  写出荷花散发出的淡淡清香。 声、形、色相映成趣。 (61.187.149.243)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日常专题训练


上一个『2014届湖南高考第二轮复习文言文断句练习语文试卷』  下一个『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语文试题(图片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