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卷文言文对比阅读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中考试卷文言文对比阅读语文试卷(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25—29题。(14分)【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
试题预览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25—29题。(14分)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节选自诸葛亮《自表后主》)
【注解】①【伏】对皇帝上表时表示自己趴在地上不敢起来。敬词②【何期】谁料。③【垂】悬挂。今人常说命悬一线,即此意。④【寰宇】天下。⑤【不自】自己不。⑥【治生】营生(指务农、经商)
⑦【尺寸】指很少的额外收入。
25、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试用于昔日     达孝道于先君     B.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C.先帝称之曰能    臣死之日         D. 悉以咨之            悉仰于官
2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陟罚臧否(         )         (2)性行淑均(         )
(3)悉仰于官(         )         (4)以长尺寸(         )
27、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
28、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两处)(2分)
臣 初 奉 先 帝 资 仰 于 官 不 自 治 生
29、甲乙两段文字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两段内容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4分)
——————————————————————————————————————
答案:25、D   26、(1)善恶 (2)平 (3)仰仗,依靠 (4)增加 27、如果我死的时候,不能让家里有多余的钱,不能让外边有剩余的财物,这会辜负陛下的。28、臣 初 奉 先 帝/ 资 仰 于 官 /不 自 治 生 29、选贤任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
附译文:在下感到自己禀赋不灵巧,加上遇到动乱的艰难时代,北上出兵五次攻魏,都没有获得成功。怎会料到我却生病无救,生命等在旦夕间结束。在下希望陛下能使心境纯洁,克制享乐的欲望,约束目己,关爱百姓,对先主力尽孝道,对天下的老百姓施行仁爱之心,选拔任用隐居不仕的贤人,来增加朝廷内的贤良人才,罢免邪恶不正的坏人,以使得风俗敦厚。
我当初侍奉先帝时,日用全靠官府供给,自己不再经商务农。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棵,薄田十五顷,靠这些子孙们的衣食,自给是有富裕的。至于我在外边,不再有另外的调度,平时的吃穿用度,全部靠官府供给,不再去搞别的生计,来增加微小的收入。如果我死的时候,不能让家里有多余的钱,不能让外边有剩余的财物,这会辜负陛下的。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25—29题。(14分)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选自《出师表》) 
【乙】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⑤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25.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志虑忠纯                (2)悉以咨之              
(3)严闻亮卒                   (4)虽仇必赏             
26.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太宗谓房玄龄等曰        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B.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C.立闻亮卒            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D.发病而死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7.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请用 / 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亮 之 为 政 开 诚 心 布 公 道
29. 【乙】文的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
                                                                        
答案:25、(1)忠诚  (2)商议、询问  (3)听到、听说  (4)即使  (4分) 
26、  B  (2分)
27、(1)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陛下(使用)。 (2)诸葛亮做丞相,非常公平正直。 (4分)  
28、 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  (2分)
29、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2分)
(三)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④,又虎视淮阴⑤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⑥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⑦,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释】①郗(xī)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 ②苻(fú)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③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④梁、岐:地名。⑤淮阴:地名。⑥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⑦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
25.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的意义与用法和“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中的“之”完全一致的是(    )(2分) 
A.悉以咨之        B.愿陛下亲之信之        C.朝间颇有异同之论        D.以此推之
26.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留给)    B.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贤淑)
C.郗超与谢玄不善   (好)        D.既已狼噬梁、岐    ( 像狼一样)
27.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只断两处)(2分)
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又 重 其 不 以 爱 憎 匿 善
2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29.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2分)
诸葛亮:                                                                                
郗  超:                                                                                
25,C26.B27.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28.(1)皇宫的侍臣和丞相府的宫吏都是一个整体,对他们的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人而有什么差别。(2)郗超曾与谢玄共事,发现谢玄使用人才得当,做事细致,能使各人都发挥出他们的才干。(意思对即可)29.评价诸葛亮能扣住“公平严明、知人善任、亲贤远佞”来答即可。评价郗超能扣住“发现人才眼光独到、力排众议推荐人才、不计个人恩怨、心胸宽广”来答即可。

【四】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军争篇》)
23、下面加点词用法和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夫战,勇气也     此治心者也      B.战于长勺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 吾视其辙乱       避其锐气        D.公问其故       故善用兵者
2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公将驰之 (       )                (2)望其旗靡(       )
(3)三军可夺气 (      )               (4)朝气锐 (       )
25、用“/” 标出下面一句话的朗读节奏。(1分)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26、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4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27、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3分)
                                                                                
                                                                                
23、D  24、(1)驱车(追赶)(2)倒下(3)士气(4)锐利(饱满) 25、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26、(1)他们的勇气消失了而我军的士气正旺,所以战胜了齐军。  (2)不要去攻击阵容整齐的敌人,这就是治理军队的变化啊。(意思对即可)  27、第一问答案要点: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第二问答案要点:(1)无论干什么事要善于分析;(2)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3)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等等。
 【乙文译文】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挫败它的士气;对于敌人将领,可以动摇他的意志。因此,初战时,部队士气高昂;经过一段时间后则逐渐懈怠;到战斗后期,士气就衰竭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士气旺盛的时候,而选择在对方士气低落、衰竭时进攻,这是掌握士气的方法。用我方的严整有序,对付敌方的混乱无序;以我方的沉着冷静,对付敌方的躁动不安,这是掌握军队心理的方法。用我方的靠近战地,等待敌人的远道而来;用我军的安逸从容,对付敌军的疲劳仓促;用我军的粮饷充足,对付敌军的饥饿不堪,这是把握军队战斗力的用兵方法。不要去截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不要去攻打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人,这是掌握机变的用兵方法。
(五)文言文比较阅读(12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齐师败绩。公 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⑤复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既济⑦,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 ,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彼竭我盈,故克之 (     )      望其旗靡    (     )
然后襄公鼓之  (     )         君子不厄人  (     )    
26.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 《马说》 )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 《邹忌讽齐王纳谏》 ) 
2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28.有人说鲁庄公“鄙” ,也有人说“不鄙” 。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2分)  
                                                                        
29.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分)
                                                                         
答案:25、战胜(攻破) 倒下  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 趁人之危
26、C
27、(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 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2)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 (每小题 2 分,意思对即可)
28、示例一:鲁庄公“不鄙” 。(1 分),理由合理得 2 分,结合选文或全文内容作答均可
29、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 (答成“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 的正确意见”或“宋襄公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也算对)

(六)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25--28题。(14分)
【甲】出师表(节选)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晏子之御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洋洋,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其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①御:马夫。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2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裨补阙漏(      )           (2)以遗陛下(      )
(3)志虑忠纯(      )           (4)策驷马(     )
2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27、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2分)
A、甲文 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简短精练,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这样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28、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4分)
                                                                            
答案:25、(1)缺点     (2)留给     (3)心思     (4)扬鞭
26、(1)将军向宠,性情德行平和公正,了解通晓军事。
   (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谦虚的样子。
27、D

28、诸葛亮选用文式大臣的标准是: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的考验。晏子的标准是:有追求,能谦卑,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七)阅读下面选段,完成25--28题目(14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従。”
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不爱衣食于民,不爱牲玉于神。”对曰:“夫惠本而后民归之志,民和而后神降之福。若布德于民而平均其政事,君子务治而小人务力;动不违时,财不过用;财用不匮,莫不能使共祀。是以用民无不听,求福无不丰。今将惠以小赐,祀以独恭。小赐不咸[咸:普遍],独恭不优[优:富足]。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弗福也,将何以战?夫民求不匮于财,而神求优裕于享[享:祭品]者也,故不可以不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国语•鲁语上》)
25.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样的一项是(     ) (2分)
A、公将鼓之   长勺之战       B、必以信         祀以独恭
C、战则请従   是则可矣       D、战于长勺       问所以战于庄公
2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牺牲玉帛(                )  (2)小大之狱    (       )
(3)财用不匮(                )  (4)故不可以不本(       )
2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是以用民无不听,求福无不丰。
                                                                  
28.乙文中,曹刿反驳庄公观点的话比甲文要长得多,你是如何理解这种表述的?
(4分)
                                                                  
                                                                      
答案:25. C    26. (1)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2)案件  (3)缺、匮乏
(4)根本
27.(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有所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2)因此使用百姓,(百姓)没有不听从的,(向神求福)神降的福没有不大的 
28.乙文中,曹刿先从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从反面指出不这样的后果,这就更容易使庄公接受自己的意见,比“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更有说服力。
(八)阅读【甲】【乙】文段,完成后面题目。(13分)
   【甲】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1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 郭槐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2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3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4,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士争凑○5燕。
【注】○1厚:丰厚,用作动词。○2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3致:招来。○4见事:被任用。○5凑:聚集,奔赴。
25 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是(    )(2分)
A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先帝以不臣卑鄙      B 况贤于隗者乎  苟全性命于乱世
C 臣闻古之君人      资臣以当世之事        D 报先帝而忠陛下   面山而居 

26 下列句中的加点字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中“市”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卑身厚币          B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C 深入不毛          D反以报君
27用“/”给文中句子断句,划出两处。(2分)
  臣 闻 古 之 君 人 有 以 千 金 求 千 里 马 者 三 年 不 能 得。
28 翻译下列文言语句。(4分)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资臣以当世之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者至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5 C    26 D        27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28 (1)多次到茅庐中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对当今大事的看法。 (2)于是不到一年,有很多匹日行千里的马送到了燕国。
29 思贤若渴,尊重人才,虚心求教。(意思接近即可)  
(九)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25-28题。(14分)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乙】昔者汤①将往见伊尹②,令彭氏之子御③ 。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 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④ 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⑤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欲说⑥ 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
【注释】①汤:商朝建国国君。②伊尹:商初大臣,曾为奴隶。③御:驾车。④贱人:出身低微的人。⑤赐:恩惠、恩德。⑥说:同“悦”,喜欢。
    25、下列句子与“辍耕之垄上”中的“之”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时人莫之许也                   B、令彭氏之子御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君将问之
    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先主器之(        )                 (2)然志犹未已(        )
(3)则耳加聪(        )                 (4)因下彭氏之子(        )
    2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青海省化隆县2014第六次全县联考试题语文试卷』  下一个『2013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