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九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共30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分外(fèn)家眷(juàn)折腰(zhé)润如有膏(gāo)B. 消逝(shì)赣江(gàn)憧憬(chōng)稍逊风骚(xùn)C. 喑哑(yīn)留滞(zhì)襁褓(qiǎng)成吉思汗(hàn)D. 禁锢(gù)妖娆(ráo)
试题预览
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30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分外(fèn)  家眷(juàn) 折腰(zhé) 润如有膏(gāo)
B. 消逝(shì)  赣江(gàn)  憧憬 (chōng) 稍逊风骚(xùn)
C. 喑哑(yīn)  留滞(zhì)  襁褓(qiǎng)  成吉思汗(hàn)
D. 禁锢(gù)   妖娆(ráo) 单于(chán)   银波微漾(yàng)
2. 下列各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B.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走。
C.  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D.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3.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B.冲着你这番三顾茅庐的情意,明天我去定了。
    C.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的《出师表》,是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慨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先死去的句子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B.《陈涉世家》的作者是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后人把这部书称作《史记》。
C.《隆中对》的作者是陈寿,西晋史学家,字承祚。
D.《唐雎不辱使命》表现了唐雎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尊自强的布衣精神。
阅读《陈涉世家》的节选文字,完成5-7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
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佣
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
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
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
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
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
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5、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
A.现在死也是死,起义也是死,等着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B.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家而死,好吗?
C.如果逃跑也是死,办大事也是死,同样是死,让秦灭亡可以吗?
D.现在逃跑也是死,办大事也是死,等着死,不如为国家而死,好吗?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扶苏以数谏故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项燕为楚将                  贤能为之用
D. 辍耕之垄上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7.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    )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阅读毛泽东《沁园春•雪》 的节选文字,回答8-10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8.《沁园春 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
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
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9.下列关于《沁园春 雪》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
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10、下列诗句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欲/与天公/试比高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古诗文默写:(6分)
   11.《观刈麦》诗中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同样表现隐含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                                .
   12.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运用“                    ,                   ”这一典故含蓄表达自己渴望被朝廷重用的心情。
   13.《诸葛亮集》中有一句话“赏不可不严,罚不可不均”,与《出师表》中的“            
       ,                       “两句含义一致。 
三.综合性学习(共7分)
14.今年2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通知”,在教育系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为此,学校开展了“提倡‘光盘’,告别浪费”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有关任务。
【材料一】早在1996年,我国政府就提出,粮食自给率必须保持在95%以上方能保证粮食安全,但现在这个‚红线‛已经被冲破。在2012年前11个月中,我国对三大谷物的净进口量已达到940.4万吨,粮食自给率勉强维持在90%。
【材料二】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浪费的蛋白质和脂肪分别高达800万吨和300万吨,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按2011年提高后的贫困标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300元/年),中国还有1.28亿的贫困人口,占全国总人口近十分之一。
【材料三】今年日照市‚两会‛期间,会场内外没有摆放鲜花,没有铺设红地毯,没有彩球标语,简约朴素的会风赢得广泛好评。自2012年6月以来,日照市还广泛开展了以‚文明用餐,以俭养德‛为主题的‚文明餐桌行动‛,目前,全市已有1436家餐饮单位、食堂积极参与到此次行动中,节约用餐、反对浪费的文明新风尚已悄然形成。 
(1)认真阅读上面三则材料,请分别概括它们所包含的主要信息。(3分) 

(2)结合上面材料,围绕“光盘行动”主题活动,谈谈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3)“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让我们一起对此说“NO”!请你根据活动主题,为学校食堂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突出主题,必须使用一种修辞方法。(2分) 


四.阅读(共26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5-16题。(4分)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5.全词表达了作者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16.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前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后面问题。
哀溺文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
    [注释]①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 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17.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永之氓咸善游 咸:        ②中济,船破,皆游 济: 

③有顷,益怠 怠:          ④又摇其首。遂溺死 遂:
18.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②何不去之!



 19.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1题。
一只飞在深秋的蜜蜂
  ⑴天气骤然变冷了,一只孤独的蜜蜂栖在窗台上。它一动也不动,一副冻僵了的样子。我推开窗户,原想室内的暖意,一定会将它吸引进来。可是它仍无动于衷,只是微微地翘了两下翅膀,而后吃力地朝远方飞去。
  ⑵我猜想,它应该是一只迷失了方向的流浪蜂。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它竟拒绝了一丝温暖的慰藉,毅然选择了远行。
  ⑶一只蜜蜂飞过,竟悄然唤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⑷很多年前,在我居住的村前,有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槐树林。每当到了五月槐花盛开的时节,远远望去,那片槐树林犹如一座座延绵起伏的雪山似的,浓郁的花香,溢满了整个天空。
  ⑸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些从异乡赶来的放蜂人,在槐树林旁边搭起一个个小帐篷。那一排排蜂箱的四周,被舞动的群蜂围裹着,宛如一团团漂浮的彩云。那些蜜蜂们总是不知疲倦地飞进飞出,忙碌着采集花蜜。
  ⑹当时,尽管我对那些蜂箱充满了好奇,可是嗡嗡嘤嘤的蜂群却令我望而生畏,只能远远地观望。有一次,淘气的我为了探究蜜蜂是如何采蜜的,竟然用柳条去扑打那些落在野花上的蜜蜂。我的野蛮举动,被一位放蜂的老人发现了。他疾步赶过来,狠狠地呵斥了我一顿。之后,他蹲下身,捡起一只奄奄一息的蜜蜂放在手心。他的眼神溢满怜惜。过了许久,放蜂老人才把目光从那只蜜蜂的身上移开。他看着我,说话的声音轻了很多,“孩子,你看它们活得多么不容易啊。”我听了之后,惭愧地低下了头。但一直令我感到不解的是,放蜂老人养着数不清的蜜蜂,为什么会因为一只蜜蜂的意外死亡而伤心呢?这个谜,就像放蜂老人那充满怜惜的眼神,在我的内心久久挥之不去。
  ⑺后来,村前的那片槐树林被人们砍伐殆尽,只剩下一片光秃秃的盐滩和纵横交错的沟壑。从此,再也见不到那些远道而来放蜂的异乡人。
  ⑻去年初夏的一天,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到十梅庵森林公园观赏槐花。在山脚下,我们遇见一位放蜂的中年男子。当时,有几只蜜蜂不慎飞落到帐篷附近的怡个小水洼里。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捞上来。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
  ⑼我在一旁看见了,有些不解地说:“你不怕被它们蛰伤吗?”他憨厚地一笑,而后幽默地说:“应该是它们害怕呀!你看,它们辛辛苦苦积攒的口粮,不是都被我剥夺了。”
  ⑽随后,我与他攀谈起来。原来蜜蜂们虽然酿出了甘甜的蜜液,可是大多时候它们食用的却是兑了少许蜜液的清水。然而,它们从来不因此抱怨和偷懒。每一只蜜蜂在每一天都会尽心尽力的采蜜,一直到它们生命的终结。
  ⑾放蜂人一年四季大都在外面奔波,一路追赶花期。有时候因为走得仓促,总会有些外出采蜜的蜜蜂,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蜂。
  ⑿从此,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做着徒劳的努力。最终大都暴尸野外。它们的牺牲,只有放蜂人知道。因此,每一只蜜蜂都值得放蜂人爱惜。在守着它们的时候,放蜂人尽力不让每一个小生命受到伤害。
  ⒀他说到这儿的时候,轻轻一抬手,将那几只翅膀已被吹干的蜜蜂放飞出去。他看着那几只小生灵,欢快地融入到前方的蜂群里,脸上露出舒心的笑容。
  ⒁他的神情,蓦然使我联想起许多年前那位放蜂的老人。刹那间,曾经压在我心里的谜团,悄然释放……
  ⒂此刻,已经从回忆中走出的我,凝视着那一只流浪蜂飞去的方向,心头则充溢着一种久违的感动。它能否穿越这漫长的的寒意,寻找到花香四溢的家园?
  (作者:矫友田,选自《阅读》2012年第4期,有删改。)
20.理解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含义。(4分)
(1)淘气的我为了探究蜜蜂是如何采蜜的,竟然用柳条去扑打那些落在野花上的蜜蜂。



(2)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做着徒劳的努力。


21.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1)每当到了五月槐花盛开的时节,远远望去,那片槐树林犹如一座座延绵起伏的雪山似的,浓郁的花 香,溢满了整个天空。



(2)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捞上来。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


22.文章多次使用了照应,请写出其中一组。(2分)




23.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题。(3分)






五.作文(共50分)
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 逆境还是顺境,无论是相貌平平还是帅气美丽………只要昂起头来,就会是你变得美丽!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以“昂起头来真美”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答案
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30分,每小题3分)
1.C  2.C  3.C  4.A  5.B  6.D  7.A  8.D  9.C  10.C 
14. (1)①我国粮食自给率下降,粮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②当前我国餐桌浪费现象严重,而贫困人口数量巨大;③日照市节约用餐、反对浪费的文明新风尚已悄然形成。  评分:本小题3分。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2)①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十分必要;②厉行节约,政府要率先垂范,全民应积极行动;③中学生应从自身做起,珍惜每一粒粮食。  评分:本小题2分。每点1分,写出两点即可;若有其他启示,言之有理也可。 (3)示例:①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②厉行勤俭节约,争做光盘达人。③倡勤俭剩宴不再,讲节约光盘添彩。④光盘行动能量正,永续民族节俭风。⑤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评分:本小题2分。符合节俭主题要求得1分,正确使用修辞手法得1分。若答“提倡‘光盘’,告别浪费”不得分。
17. ①咸:都。 ②济:渡,渡河。 ③怠:疲惫。 ④遂:于是,就。 每题1分,共4分。
18. ①其中一个人虽然竭尽全力也没游多远。 ②为什么不丢掉它呢?③你太愚蠢了,太不懂道理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9.不肯放弃腰中钱财而被溺死。它告诉我们不要过分看重钱财,要重视生命或在金钱和生命面前要懂得取舍等。每文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0.(1)竟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1分);对自己儿时的无知之举感到后悔(1分)。
 (2)徒劳,白费力气(1分);为流浪蜂寻找家园不得而心生怜惜之情(1分)。
21. (1)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1分),为下文写放蜂人来此放蜂做铺垫,与后面槐树林被人们砍伐殆尽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
  (2)运用动作(细节)描写(1分),写出了放蜂人对蜜蜂的怜惜、呵护与喜爱(1分)。
23. (1)最后一段与开头前三段形成照应。
  (2)第⑺段槐树林被砍伐殆尽与第⑷段对茂密的槐树林的描写形成照应。 (3)第⒁段压在心头的谜团释放了与第⑹段对放蜂老人为蜜蜂死亡而伤心的不解之谜形成照应。(可概括写出,也可抄原句回答。2分)
25.文章通过对放蜂人善待蜜蜂、怜惜蜜蜂的叙写(1分),表现了蜜蜂酿蜜的艰辛和食蜜的稀少(1分),抒发了对蜜蜂那种勤劳执着、无私奉献精神的钦佩之情(1分)。(或:文章以物喻人(1分),借辛勤酿蜜的蜜蜂(1分),赞扬那些像蜜蜂一样勤劳执着、无私奉献的人(1分)。)

. (119.184.119.13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成都市2011级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  下一个『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