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初一语文月考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阶段测试
试题
名称
2014年春初一语文月考试卷(七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4年春语文月考试卷1学号:总分2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姓名一、语文基础知识((4×7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差chā差错误差差强人意差额选举B.解jiě解决押解浑身解数不求甚解C.塞sè堵塞边塞闭目塞听敷衍塞责D.提tí提炼提防提纲挈领耳提而命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试题预览
2014年春语文月考试卷1
学号:                总分2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姓名
一、语文基础知识((4×7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差chā   差错   误差      差强人意  差额选举
B.解jiě    解决   押解    浑身解数   不求甚解
C.塞sè    堵塞   边塞      闭目塞听   敷衍塞责
D.提tí    提炼  提防     提纲挈领    耳提而命
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驰骋    渺茫    梵婀玲        妖童媛女      吉人自有天象    
B、寂寞    霎时    阴森森        兼传羽杯      真金不怕火炼    
C、袅娜    凝碧    顶粱柱        目不睱接      名人不作暗事   
D、班驳    敛裾    渴睡人        蓊蓊郁郁      在其位谋其政    
【解析】选B。 A. “吉人自有天相”意思是说幸运的人常常有上天帮助,“相”,扶持,帮助。C 名人—明人   作—做D. 班--斑驳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  )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   )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②然而,我(    )从来没有问过父亲的生日在哪一天,(    )没有为他庆祝过一次生日。
③保险丝是电路安全的报警器,当电路里的电流超过允许值时,保险丝就会(   ),从而切断电源,保障线路和电器的安全。
A抑制  泻/浮/乳   竟/更   融化    B抑制   泻/浮/乳  竟/更    熔化
C克制  照/升//奶    却/也   融化   D克制   照/升//奶   却/也    熔化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沿着木板小径走到黄龙顶峰的琼瑶彩池时,面对它奇异的景色,我们不禁赞叹这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B、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模模糊糊地哼着眠歌。
C.没有人不害怕失败,没有人不渴望成功,然而冠军只有一个,所以偶尔的失败是不足为训的,可怕的是失去了自信和热情
D.好书不可多得,“秒读”实在是暴殄天物,只凭风驰电掣般的速度掌握书中内容的“诀窍”,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D。A.对象误用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不能用来形容自然景物B “改模模糊糊”应为“迷迷糊糊”。C.望文生义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能否快速推广电子商务应用,不仅关系到中国企业能否渡过金融危机,还关系到中国抓住机遇缩小与世界经济的差距.
B.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无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C.富豪不一定是贵族,只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富豪就达不到贵族的境界,贵族不仅追求前两者,还追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D.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仿佛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C.A两面对一 面搭配不当。B不合实际,无--少。D.重复  仿佛—却
6、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B.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
C.她独自一个人在林间小路上走着、想着、感动着,几乎忘记了一切:已分不清天上浙浙沥沥飘洒着的是雨还是雪?也不知道自己脸上缓缓流淌着的是水还是泪?
D. “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杨柳绮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还不去报名,今年的单招考试就要泡汤了”。
解析:A后引号里的句号去掉,因为引用部分是句子的成分.;C全部顿号改为逗号,问号,前一个改为逗号,后一个改为句号,因为都是陈述语气;D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因为两个引号里的话都是一个人说的,是独立引用
答案:B 
7、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因其共收集上古时代的民歌305首,所以又称为《诗三百》。《诗经》中内容分风、雅、颂。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
B.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纪传体通史,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鲁迅先生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大部分,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卷),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计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C.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D、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后改名自清,字秋实,号佩弦。
D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4×4分)
 中医为什么要有科学依据?
田松
    在我们的大众语境中,“科学的”东西,就相当于“正确的”“高明的”“有效的”“经过了证实的”东西。照此理解,中医要有科学依据,就等于说中医要有正确的、高明的、有效的经过了证实的依据。
中医有科学依据吗?提出这种质问的理由无非是中医的理论与来自西方的解剖学、生理学不能对接,比如中医的经络至今找不到解剖学的依据,很多中药的有效成分至今写不出分子式,中药药理不能用来自西方的药理学予以解释……言下之意就是:中医没有西医的科学依据!但是,中医为什么要有西医的科学依据呢?
我们在判断一个事物是否具有合理性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有“科学的依据”?科学依据是不是唯一的依据?在科学依据之外,我们是否还有别的“依据”?比如“经验的依据”或“历史的依据”?人们的生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依靠科学的?
    实际上,在我们绝大多数的日常生活中,科学的重要性是很小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需要了解科学;你能否骑好自行车,并不取决于你是否学好了牛顿力学;中国工匠李春没有学过科学,也能造出赵州桥。对于我们的生活起直接作用的是技术,而技术并不需要有科学在先,完全可以凭借经验的累积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人体是一个接受刺激反应的生物体,一个正常的人在他的生长过程中,会逐渐获得足够的对外界刺激作出恰当反应的能力。一个人是否心怀恶意,我们能够一望而知或三思而知,不需要包括科学在内的任何理论的依据就可以根据我们的“经验依据”做出判断,而科学在这些问题上常常是无能为力的。
    最直接的判断依据是经验依据,而历史依据则可以看作是长时段的集体的经验依据。毫无疑问,这个依据是与民族传统和地域文化密切相关的。比如刀耕火种,从最直观的想象和缺省配置出发,我们觉得它会破坏环境,是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如此,从长时段来看,刀耕火种的民族所生活过的地方应该留下一片片荒山秃丘才对。然而实际上,人类学家看到的却是“一面刀耕火种,一面青山常绿”。也就是说,“刀耕火种破坏环境”这种说法是没有“历史依据”的。
    中医也是这样。
    在中华文明的语境之内考虑,中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经过了正确、高明、有效、证实的检验。在理论上,中医有着自己完备的有足够生长能力的思想体系,在某种意义上,这套体系与西方现代医学目前所基于的还原论、机械论、决定论的“科学方法”是水火不容的。在实践上,中医拥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依据和经验依据,这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远在西方现代科学诞生之前就已经完善成熟了。为什么要等西医出现、在获得了西医的证据之后,中医才能获得价值、获得意义、获得生存的权利呢?
    相反,按照刘易斯•托马斯的说法,现代西医作为一门年轻的科学,只有一百年的历史。也就是说,现代西医虽然有科学依据,却没有充分的历史依据。比如四环素,相信上市的时候也经过了临床实验,获得了科学依据,但是十年之后发现,小时候有幸享用这种科学产品的孩子长出了一嘴四环素牙;还有那个著名的“反应停”,只用了几年功夫,就导致了上万名婴儿畸形。当然,科学卫士们会说:“反应停”之所以酿成悲剧,恰恰是因为它上市的时候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如果我们把“充分”理解成足够的时间长度,那么,又有哪一种医术比两千年的中医更加充分呢!
    说到这儿,我已经获得了二个诡异的结论:如果从宽泛的意义上理解科学,中医已经具有了科学依据;如果从狭义的具体的意义上理解科学,中医不需要科学依据!
    【注】①刘易斯•托马斯(1913--1993)美国杰出医学家。
8.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对生活起直接作用的更多是由经验积累而不断发展、完善的技术,并不是科学。
B.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不一定都要依靠相关的科学才能从事某项工作或生存发展。
C.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医和仅一百年历史的西医,因历史的巨大差距而势成水火。
D.“反应停”导致上万名婴儿畸形的事实,说明这种西药的历史依据仍然不够充分。
9.作者认为,判断事物是否合理,未必要有“科学依据”。据此,以下事实运用了“科学依据”的一项是(   )
A.李春造出了赵州桥          B.西药四环素的发明
C.判断一个人是否心怀恶意    D.刀耕火种并没有破坏环境
10.文中画线句子“中医也是这样”中的“这样”具体指(     )
A、凭借经验依据和历史依据就可以判断其是否合理,并不需要所谓的(西医的)“科学依据”。
B、凭借经验依据和历史依据就可以判断其是否合理,并不需要所谓的 “科学依据”。
C、凭借经验依据和历史依据就可以判断其合理性,并不需要所谓的西医学依据。
D、不凭借经验依据和历史依据就可以判断其是否合理,只需要所谓的(西医的)“科学依据”。
11.作者既说“中医已经具有了科学依据”,又说“中医不需要科学依据”其原因是(    )
A、在我们的大众语境中,所谓“科学的”东西,是“正确的”“高明的”“有效的”“经过了证实的”东西。中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经过了正确、高明、有效、证实的检验,因此,从宽泛的意义上说,中医已经具有科学依据。
B、在我们的大众语境中,所谓“科学的”东西,是“正确的”“高明的”“有效的”“经过了证实的”东西。中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经过了正确、高明、有效、证实的检验,因此,从宽泛的意义上说,中医已经具有科学依据。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是水火不相容的,仅以西医理论作为科学依据来判断中医是不恰当的,因此,从狭义的意义上说,中医不需要科学依据。
C、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是水火不相容的,仅以西医理论作为科学依据来判断中医是不恰当的,因此,从狭义的意义上说,中医不需要科学依据。
D、从宽泛的意义上说,中医已经具有科学依据。从狭义的意义上说,中医不需要科学依据。
8C  9B   10A  11B解析:8 C.造成中医和西医“水火不容”的原因,是两者的“思想体系”与“科学方法”不同,而不是“因历史的巨大差距”。D.原文并没有说中医“受着民族传统和地域文化的影响,无需采用目前西方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
9 (西药理论运用的是“科学依据”,四环素的发明自然需要运用“科学依据”。A.运用的是技术——“经验依据”积累的技术。C.根据“经验依据”作出判断。D.通过“历史依据”作判断。)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4×5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2.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
13.下列各句加点词解释恰当的一项(   )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 借助,利用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那里        
C、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晒
D、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驾:驾驶
D
14、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是活用的一项(   )
A、学不可以已             B、非能水也,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而绝江河。
A
1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词义没发生变化的一项(   )
A、蟹六跪而螯。   B、木直中绳。
C、声非加疾也。   D、金就砺则利
D
16、判断下列句式类型判断有错的一项(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省略句,“以”后省略了“之”
C、……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判断句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被动句
D
四、积累,翻译默写(16分 )
17、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
②、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_____________,何辞为?”《鸿门宴》
②、教师的作用(韩愈《师说》中的原句)_______   _____________ 
③、《雨巷》第一小节1-3行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
五、(20分)阅读下面一篇小小说,完成19—22题。(32分)
蚕豆开花是紫色    徐 迅
    “春种一粒籽,夏发万棵芽,咿子呀子哟………”黄梅小调唱的好像就是蚕豆。很多年以来,蚕豆就是这样生长在南方的田间地头。乡亲们仿佛知道蚕豆有很强的生命力,却很少大面积地种植,而是漫不经心地插完秧后,顺手一溜地撒落在田埂上。等到秧苗呼啦啦地长得发绿,田埂上浅浅地生出蚕豆几瓣嫩嫩的绿叶,像是春天的两只耳朵在风中摇摆,倾听着水田里秧苗发棵拔节的声音。
     很快,他们就像一对相依相偎的小儿女——别看蚕豆的叶片是绿色的,秧苗可也是绿色的,他们都绿得有些天真烂漫。但随着绿色的秧苗撒欢似地长高了个子,蚕豆的叶片在田埂上就随风一溜开跑,跑了几趟,蚕豆就开出淡紫色的花了。在这之前,稻田里有水,水像一汪明镜似地倒映着明月,蓝蓝的天空,朝霞和夕阳,偶尔还有一只翠鸟飞过——那些刚栽插下去的秧苗,是在另一块田里生根发芽,被人小心移植过来的,它从种子落地的那天起就离不开水,而蚕豆就不一样,它只被人丢在田埂的泥垱里,遇土生根发芽,漠漠青田白鹭飞时,它还没有冒出头来,但等田里的秧苗长成水稻,它却灿烂如霞。在这时候,人们才像分辨男孩女孩一样分辨出它们各自的品质来。
    终是要收获的。到收获时,男人收割稻子,女人收获蚕豆。“春种一粒籽,夏发万棵芽,咿子呀子哟……”她们头裹蓝色的头巾,嘴里哼着黄梅调。手舞足蹈,低身弯腰地就收拾了起来。这时蚕豆紫色的花瓣已开始凋谢,但那根茎却结着粒粒饱满的荚果——蚕豆,蚕豆在花的凋谢声中大声喊着自己的名字,那脆亮的名字就从绿色的根茎上滴落下来,青青的,青得像一块绿宝石,青得惹人怜爱。这样品质优良的蚕豆是可以留作种子的,乡亲们往往选上一些,放进一个布袋里吊在房梁上。有一年春荒时乘母亲不在家,我发现了那只布袋的秘密,不知怎么我打开布袋就把那蚕豆种子偷偷炒了吃了。那是一个饥饿的年代。母亲知道后,不停地责备我:“你这伢……”不知说什么才好。现在,乡亲们种蚕豆是一种心情,吃蚕豆也是一种心情。她们把那青青的蚕豆在水里认真地洗净,放在锅里,伴着鸡蛋就能烧出一锅美味来。淡黄的鸡蛋,清清的汤水漾着绿色的豆,喝进嘴里鲜美无比。蚕豆粉团团地嚼在舌尖上,更是口齿留香。新鲜的蚕豆一时吃不完,乡亲们就用竹器盛着放在太阳下晒,然后烧红锅在锅里炒,那蚕豆在红红的锅里活蹦乱跳,隔着几里路都能闻到蚕豆浓浓的香味。炒好的蚕豆冷却一下,吃在嘴里嘎嘣烂脆,清香沁人肺腑。逢年过节,乡亲们用这招待客人,尤其是小孩子,刚好可以试试一个牙齿的硬度与韧性。这时候男人们要是出门干重活,比如挑一担稻草什么的,你抓一把蚕豆给他,他便一路走一路吃着,再去挑那担子就显得轻松多了。
水稻成熟时是金黄色的,浑身的每一缕肌肤都泛着铜一样的光芒。金黄直达他的根部,也抵到乡亲们的心灵。而蚕豆则不是,她的根茎是方形,中心空,细看那花是洁白的,紫色只是那白色中的斑痕,而如一方白纱巾不小心沾了紫的颜料。稻子在水田里灌浆、扬花,也因为水,他的呼吸舒畅而粗重,而蚕豆的呼吸却很微弱。水稻越长越粗壮,也更高大,而蚕豆却将紫花紧紧贴着地面,低低的,低得似乎要到尘埃里去,如一位腼腆害羞的少女,不敢抬头看着面前的男人,却将头紧紧地依靠在男人的胸脯上——这与她知道她和水稻的处境不同似乎也很有关系。水稻是中国的粮食,是南方人须臾不可缺少的大面积收获和大面积填饱肚子的物质,但她啥也不是,充其量只是乡亲们过年过节用来调味的食物;水稻是男性的,是雌性的,她生就是乡野人家的小女儿。看看,金黄色的稻田周围盛开的蚕豆花,把稻田从青转黄都镶上了一道紫色的花边。早晨的时候,乡亲们赤脚走在田埂上,双脚踩着那带着重重露水的蚕豆花,就像踩着一片去,那偶尔沾在裤脚上的紫色花瓣,仿佛小女孩一路不停地笑。
蚕豆开花是紫色。
    那是一种无边无际蔓延的,浅浅的带有几分忧郁的紫。那紫色的笑,听了都叫人心颤。
                  (选自《散文选刊》2005年第12期)
19.文章以“春种一粒籽,夏发万棵芽,咿子呀子哟……”的黄梅小调开头,有什么作用?
20.文中说:“乡亲们种蚕豆是一种心情,吃蚕豆也是一种心情。”这里的两种“心情”分别指什么?
21.作者为什么说“水稻是男性的,她(指蚕豆)是雌性的”?
22.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说“那紫色的笑,听了都叫人心颤”?
19.①点明蚕豆的生长规律。②借以说明蚕豆有很强的生命力。③结构上引出下文话题,避免行文突兀。
20.(1)由种蚕豆时漫不经心地随手丢在田埂上可知,前一种心情是点缀生活。
(2)由吃蚕豆的种种吃法可知,后一种心情是享受生活。
21.①水稻越长越粗壮,越高大;蚕豆却如腼腆害羞的少女,低低地紧贴着地面生长。②水稻在水田里灌浆、扬花时舒畅而粗重,而蚕豆的呼吸却很微弱。③水稻成熟时,浑身每一缕肌肤都泛着铜一样的光芒,有阳刚之气;而蚕豆却用紫色的花来点缀自己,有阴柔之美。
22.(1)蚕豆花朴实平凡,却美丽高贵(紫色的寓意),让人感动。
(2)蚕豆花生命力顽强,是过去艰难生活的一种回忆,更是美好生活和美丽品质的一种寄托,让人回味,令人深思。(意思对即可)
23.作者在文中大量使用比喻手法。写蚕豆的叶,嫩叶“像是春天的两只耳朵在风中摇摆”;写花的颜色,“花是洁白的,紫色只是那白色中的斑痕,如一方白纱巾不小心沾了紫的颜料”;写花的品性,是“雌性的”,“是乡野人家的小女儿”;写蚕豆青青的像一块绿宝石……作者运用大量比喻,生动、形象的表现出蚕豆的特征。
同时,作者大量使用拟人手法。“随着绿色的秧苗撒欢似地长高了个子,蚕豆的叶片在田埂上就随风一溜开跑,跑了几趟,蚕豆就开出淡紫色的花了”,作者赋蚕豆以生命,写活了蚕豆。文中写蚕豆花凋谢,饱满的荚果在“凋谢声中大声喊着自己的名字,那脆亮的名字就从绿色的根茎上滴落下来”,“呼吸”较水稻是微弱的,前行时紧贴地面,腼腆害羞,宛如一个江南朴素典雅的少女站在我们的眼前。
六、语言表达与运用(18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相传金圣叹之子自幼聪慧,善长对对子。一次他去参加童子试,途中采得鲜花一朵,边走边闻,不知不觉到了考场。老宗师(主考官)坐在堂上,他赶紧将鲜花藏入袖中。谁知主考官早已看到,随口 ①  (xì  xuè)道:“小童子暗藏春色。”他一听,知道事情已无法隐瞒,于是就对道:老宗师  ② 。”老宗师听了,大笑了起来。
(1)找出文中的一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2)根据拼音在①处写出汉字。         
(3)请在②处填上一个恰当的成语           ,使之与“小童子暗藏春色。”形成一个对子。
(1)“善”改为“擅” (1分)(2)戏谑(1分)(3)“暗藏春色”可对“明察秋毫”“高抬贵手”等。
24、根据语境,为下面这首小诗续写一个较有意蕴的结尾字数、句式不限。
早上,我问伞:   
“你喜欢太阳晒,还是喜欢雨淋?”   
伞笑了,它说:  
“我考虑的不是这些”   
我追问它:    
“你考虑的是些什么呢?”   
伞说:   
“我想的是——              ”
【答案】 雨天,不让大家衣服淋湿/  晴天,我是大家头上的云(提示:结尾的答话应该否定问话,暗示诗歌“乐于助人”的主旨)                                            
2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的寓意,字数不超过25个。
一头驴听说蝉唱歌很好听,便很想跟蝉学唱歌。有一天,驴向蝉提出了恳切的请求。蝉看了看驴,说“你真想学唱歌吗?也可以,但你必须每天像我一样以露水充饥。”驴听了很高兴,每天以露水充饥。结果,没几天,驴就饿得不行了。
参考答案:模仿、学习不能不考虑自身的基本条件。
七、作文(70分) 
26、指出并改正下面留言条格式上和内容表达上的错误(20分)。 
留言条
王大爷:
欣闻您老贵体欠安,我三顾茅庐都未能与之谋面,听说您在外就医,今天特奉上老白金10盒以示敬意与问候。祝早日康复、心情愉快。
                                                         周二毛
                                                    2014年 3月23日

格式上:称呼未顶格写,正文开头应该空两格
内容上:用词不当  欣闻—偶闻   三顾茅庐—三次来医院看您   之—您(汝)
27、阅读下面的文字,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50)。
A、人生三大遗憾:不会选择,不坚持选择,不断地选择。
B、辽阔的天空中,一只小鸟正来回飞着。看着小鸟飞翔,一个依窗怀春的少女无限向往地说:“它真自由,可以无拘无束地飞向自己想去的地方。”而另一个扛着锄头不干活的懒汉,不无感叹地说:“它真辛苦,寻寻觅觅地扑腾着,只为觅一口食。”
对同一件事,两人却有如此不同的评价。对此,你有何感悟和思考? (222.180.11.9)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日常阶段测试


上一个『2014中考模拟卷三语文试卷』  下一个『2014年春高一期中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