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2014年初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九年级总复习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4年初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分三部分,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5分)一、(6小题,20分)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3分)A.木屐(jī)遍稽(jī)群籍B.骸骨(hái)骇人听闻(hài)C.会计(kuài)刽(guì)子手D.骄奢(shē)万恶不赦(shè)
试题预览
2014年初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分三部分,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35分)
一、(6小题,20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  )(3分)
A.木屐(jī)    遍稽(jī)群籍       B.骸骨(hái) 骇人听闻(hài)
C.会计(kuài)刽(guì)子手     D.骄奢(shē) 万恶不赦(shè)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3分)
A. 通霄宵达旦  顶礼膜拜  睡眼惺忪  袅袅烟云
B.浩瀚无垠  山崩地裂  一泄泻千里  望眼欲穿
C.怡然自得  周道如砥  引颈受戮  淹淹奄奄一息 
D.如坐针毡  断壁残垣   吹毛求疵  乐此不疲
3.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C 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初夏时开淡黄色花。比喻少女十三四岁。 )(3分)
A.这时父亲如果能够保持着相当丰裕的收入,家中当然充满一片天伦之乐。
B.沿着石砌的山路,两旁满是古松古柏,遮天蔽日的。
C.一群豆蔻年华的大学生,在冰冻的湖面上掷下一串串雪团般四处迸溅的清脆笑声。
D.为了不影响别人,同学们在阅览室里走路都是蹑手蹑脚的。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3分)
A.每当我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
B.学校实施愉快教育后,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明显的进步。
C.有坚定意志和刻苦精神,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D.学习语文,除了要扩大阅读量,课内外多练习写作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十分重要。5.有位外国老妇人来游白水寨,途中不慎被荆棘划破了裤脚,游兴大减,不肯继续登山,机灵的女导游笑着对她说了一句话,这句话使得老妇人开怀大笑。高兴地继续跟导游登山观景了。根据当时的情景和女导游的身份,你认为她说的是下面的哪句话?( B   )(3分)
A.我们白水寨就是这样,荆棘多,但只要你小心点,不就不划破了吗?
B.您看我们白水寨的荆棘多么热情好客,拉住您的裤子,不想让您走呢!
C.我们白水寨的荆棘多么热情好客,它拉住您的裤子,就是不让您走。
D.我们白水寨的荆棘就是这样,它不想让谁走,就划谁的裤子,您最好别走。
6. 2013年年初,全国各大媒体频频提及雾霾。北京的1月份更是只有5天不是雾霾天。为此,初三(8)班开展了“认识雾霾,探寻根源”的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则材料,请综合两则材料说一说造成北京市雾霾天增多的主要原因,并说出北京市“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源。(5分)
     材料一:“霾”,古已有之,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这样阐释:“霾”风雨土也。但现代意义上的霾,并非天灾,纯属现代工业之祸,其本质为“细粒子污染”。  北京监测的是细颗粒物(PM2.5),也就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
 【材料二】
北京市PM2.5污染源情况表
区域 PM2.5污染源 排放比例 总排放量
北京市 机动车尾气 22%  
 
75.5%
煤炭燃烧 16.7%
 工地扬尘 16%
工业排放 16.3%
农村养殖、秸秆焚烧 4.5%
周边省市 周边省市空气污染  24.5% 24.5%
主要原因:                                                                        
主要污染源:                                                                     
9、(4分)主要原因:可吸入颗粒物(pm2.5)是加重北京市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3分)
主要污染源:汽车尾气、煤炭燃烧、工地扬尘、工业排放(2分)
二、(2小题,15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4分)(  E F)(4分)
A.出则无法家拂士,入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B.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C.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金鳞向日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D.才始送君归,又送春归去。千万和春住,若到江南赶上春。
E.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F.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鸡声茅店月,                   。《商山早行》
②                    ,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③                    ,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④夫战,勇气也。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⑤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 唐-崔颢)
⑥山际见来烟,                    。(《山中杂诗》)
①人迹板桥霜。②零落成泥碾作尘。③欲渡黄河冰塞川④一鼓作气⑤芳草萋萋鹦鹉洲  ⑥竹中窥落日。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名句。(4分)
[说明:本题有2分附加分,加分后第7小题不超过10分。]
  ①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阐述了磨难的意义。
②月下独酌,是一件苦闷的事情,但李白却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找到属于自己的浪漫。  
8.根据课本,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
(1)公输盘诎。(《公输》)诎:通“屈”,屈服,折服。
(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池:护城河。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穷:贫穷。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鄙:目光短浅。
(5)惠子相梁。(《庄子》故事两则)相:做宰相。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55分)
三、(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9~11题。(10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9.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偏爱))  (3分)   
A.①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②君言多务,孰若孤
B.①王曰:“善。”            ②京中有善口技者
C.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D.①能谤讥于市朝            ②朝而往,暮而归
10.翻译与解读。(4分)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第二段文字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B.第三段文字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措施,以及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
C.“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齐王接受“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者的蒙蔽。
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1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1)诗中“牙璋”、“凤阙”分别是什么意思?(2分)
牙璋:兵符。   凤阙:皇宫。(2分)
(2)“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3分)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写诗人他对不平凡的战斗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表现了诗人投笔从戎、卫国立功的豪情壮志。
(3分)
四、(10小题,40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4题。(6分)
戒掉舌尖上的浪费,建立饮食文明
李妍
饮食中国,有舌尖上的美味,就有舌尖上的浪费。最近有关中国人粮食浪费的数据,读来让人触目惊心。有统计说,中国人一年在餐桌上浪费掉的口粮,能养活两亿人。抽象数字化为现实观感,就是我们目力所及之处,处处可见吃喝成风、浪费无度: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之后,几乎没有动过的螃蟹、整只鸡、整条鱼……常组成刺眼的“剩”宴,被当作垃圾倒掉。另一方面,是乡村里很多贫困人群连饭都吃不饱,是城市里打工的母亲带客人剩菜给儿子却惨遭开除的悲情故事。
中国人爱吃,是因为中国向来都有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吃文化”更是风靡庙堂与江湖。不过,饮食既然是一种文化,那么它的起点就应该是文明,而不是被粗鄙地理解为大吃大喝、铺张浪费、肆意挥霍。
著述《随园食单》的清朝才子袁枚谈到饮食文明时就说,一个食客,应具备的饮食文明要做到五戒:戒纵酒、戒耳餐、戒目食、戒强让、戒暴殄。寥寥数语,表达出对浪费、暴殄、暴食的鲜明观点和饮食审美追求。当然,对于饮食文明,他更希望看到的是:为政者兴一利,不如除一弊,能除饮食之弊,则思过半矣。
200年前古人倡导的饮食文明,是今日现实生活的镜子。“除饮食之弊”,就像如今中央向“舌尖上的浪费”亮剑一样:要求今年元旦春节期间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廉洁自律,严禁公款宴请等拜年活动,这样的制度规定,无疑将遏制官场风行的公款吃喝送请、各种奢靡接待现象,上行才能下效,有官员以身作则为榜样,民间才可能“以吏为师”,建立起真正文明、简朴、节约的饮食文化。
很显然,遏制舌尖浪费,建立饮食文明,需要制度给力。中央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出台后,各地出现酒店年会退订潮就是证明。但规则要真正起作用,避免公款吃喝或“转战”内部餐厅,或在酒店公务宴请中“隐姓埋名”,就不能对“舌尖上的浪费”过度宽容,而是必须把它放进监管地带,该处理、该问责的,就必须按规则去处置。
建立饮食文明,也需要将反浪费纳入公共议题,建立相应规则。需要看到,舌尖浪费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其他国家同样也有浪费的烦恼。比如法国在谈到粮食浪费时就说:“每位法国人平均每年扔掉的粮食在20千克至30千克之间,其中有7千克是连包装都未拆开就直接被扔掉了。”他们也于近日向粮食浪费“开战”,推出的反浪费计划,从细节着手,提供节约粮食的好政策与好方法,并将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签订全国反浪费公约。
对舌尖上的中国来说,要戒掉“舌尖上的浪费”,除了建立规则与文明,确定制度与监管,当然也离不开每个个体“起而行之”。只有从我做起,敬畏粮食,避免浪费,才能真正走向“关心粮食和蔬菜”的诗意栖居。                     ——2013年01月26日  来源:人民网
注: “耳餐”、“目食”,就是好听、好看,并不好吃的意思。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与全文思想不一致  )(3分)
A.有舌尖上的美味,就应该要有舌尖上的浪费。
B.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不应是“饮食文化”的表现。
C.官员廉洁自律,民间才可能建立真正的饮食文化。
D.只有敬畏粮食,避免浪费,才能诗意栖居。
14.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认为要“戒掉舌尖上的浪费”必须要有哪些方面的配合?(3分)
①遏制舌尖浪费,建立饮食文明,需要制度给力。②建立饮食文明,也需要将反浪费纳入公共议题,建立相应规则。③要戒掉“舌尖上的浪费”也离不开每个个体“起而行之”。(3分,一点1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4题。(12分)
学会微笑  
张保振 
    ①和谐,是需要微笑的。 
   ②这是因为:微笑是一个标志。它标志着:面部的武装已经解除,嘴上的哨兵已经撤岗。这种标志,犹如联合国大厦门前的那个雕塑:枪管已经扭曲,子弹已经不存,隐喻着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思想。 
   ③微笑是一种宣示。它宣示着:与人疏远的沉默已经结束,与人接近的叙说已经开启。这种宣示,犹如开岁发出的春令:来吧,我们是朋友;滋荣吧,嫩绿的百卉;斗芳吧,艳丽的百花。微笑是一面旗帜。它表达着:吾心谦和,与人为善;相逢一笑,重金胜玉。这种旗帜,犹如君子之交,虽形淡如水,却道直如弦,心心相印。微笑是可亲的。因为微笑传递出的是快乐。《论语•宪问》曾言:“乐然后笑。”可见,笑由喜悦来,相从心头生。微笑是可敬的。因为微笑传递出的是友善。北宋时期有一个叫程颐的哲学家、教育家在其《外书》卷二中曾言:“乐取于人以为善。”可见,为善使人乐,好善乐天下。
   ④微笑在心。心动笑发。心之精微,有时虽口不能言、书不能文,却可喜形于色,挂在脸上。这种表现,如王安石《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诗云:“纵言及平生,相视开笑靥。” 
⑤微笑在诚。诚动笑出。诚就是真心实意。诚还是无所隐伏。诚可生情,情可生笑。虽说“含娇含态情非一”,但毕竟惟有“披心腹”、心见诚,才可“见情愫”、笑溢出。 
   ⑥只要微笑,成功不远。美国有位企业家在谈到用人的成功经验时说:“宁雇一名满脸微笑的小学毕业的职员,也不雇一位面孔冷淡的哲学博士。”可见,微笑,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情况下,是多么的重要。 
   ⑦学会微笑,以柔克刚。《伊索寓言》中有一则显示强大的故事说得很清楚:大风想以狂怒显示自己的强大,让地上的老人把衣服脱掉,但结果却适得其反。风越大,老人把衣服裹得越紧,而且恨不得再多穿上几件衣服;太阳则相反,它靠微笑以显示其力量。结果感动得老人因热量的增加,不断地擦去汗水,最后心甘情愿地把衣服脱下。这说明,在一定时候、一定条件下,微笑比狂怒更有力、更能取得成绩! 
   ⑧民间有一俗语:“莫笑莫开店。”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科技含量高的好产品还不够,还要有好态度、好服务。只有相逢开口笑,才能盼得人气旺、生意火,从而“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选自《人民日报》2007年12月3日,有改动)
15.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选文的中心论点是我们要学会微笑。
B.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生意的人学会微笑,有好的服务态度,生意就可能会更好。
C.作者认为微笑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会微笑,就能获得成功。
D.选文论证时大量引用名人名言,使论证更加有力,也使语言更加精炼、生动。
16.第⑦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5分)
答: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生动地论证了“微笑比狂怒更有力、更能取得成绩”的道理(或“学会微笑,以柔克刚”的道理),富有说服力。                                                                               
17.作者认为微笑是“可亲、可敬的”,请你分别解释微笑之所以“可亲”、“可敬”的原因。(4分)
答:可亲:微笑是由内心的喜悦传递出来的,故面相和善,让人觉得亲切。 可敬:微笑传递出的是友善,为善者乐善好施,令人尊敬。  
(三)阅读莫言的《大风》,完成18—22题。(22分)   
大风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在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 路的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根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寻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快,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捉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无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幺?”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在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爷如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粱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18.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3分)
   爷爷和“我”—起去割草;遭遇大风;与大风搏斗。(答出三点意思即可)   
19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1)“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一句中,“爬行”一词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分)
   拟人手法,形象写出了爷爷的歌声低沉有力、节奏缓慢。(拟人手法,1分,答出“低沉”或“缓慢” 1分,分析1分。)   
(2)品味“我们钻进了风里”一句中“钻”的妙处。(3分)
     写出了风之大,表现了祖孙俩敢于面对大风的勇气。    
20.阅读下面三段文字,说说爷爷是个怎样的人。(4分)
(1)“爷爷,那是什幺?”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2)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
(3)“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爷爷是一个坦然镇定、刚毅坚强的人。(“坦然镇定”、“刚毅坚强”各2分,意思对即可。)                                     
21.文中画线段描写了大风降临前的情形,试从不同的角度赏析。(4分)
    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了大风来临前自然界的反应;用词准确生动,富有变化。(角度3分,语言分析l分。)                                       
22.小说中“我”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5分)
 以“我”的口吻讲述故事,增强真实感;通过“我”在大风来临前后的言行衬托爷爷的形象;表现祖孙情深,爷爷对“我”关心疼爱,“我”对爷爷敬爱依赖。(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给6分。)
第三部分 写作(共60分)
五、(1小题,60分)
23.按要求作文。(60分)
    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或事物值得我们细细口味。在他们身上,你或许会读到人性的美好,或许会读到追求的幸福,或许会读到诗意的境界……
    请以“悄悄走近你”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14年新塘二中初三第一次月考试语文试题答卷
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9 11 13 15
答案
6.主要原因:                                                               (3分)
主要污染源:                                                                (2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2)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鸡声茅店月,                   。《商山早行》
②                    ,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③                    ,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④夫战,勇气也。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⑤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 唐-崔颢)
⑥山际见来烟,                    。(《山中杂诗》)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名句。(4分)[说明:本题有2分附加分,加分后第7小题不超过10分。]
①                    ,                        
②                    ,                        
8.根据课本,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
(1)诎:                  (2)池:                  
(3)穷:                  (4)鄙:                  
(5)相: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55分)
10.翻译与解读。(4分)
①译文:                                                      
②译文:                                                      
1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1)                                                                      (2分)
(2)                                                                       (3分)
14.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认为要“戒掉舌尖上的浪费”必须要有哪些方面的配合?(3分)
                                                                               
                                                                       (3分)
16.第⑦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5分)
答:                                                                               
                                                                       (5分)
17.作者认为微笑是“可亲、可敬的”,请你分别解释微笑之所以“可亲”、“可敬”的原因。
答:                                                                               
                                                                       (4分)
18.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3分)
                                                                               
                                                                                
19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1)“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一句中,“爬行”一词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分)
                                                                                
(2)品味“我们钻进了风里”一句中“钻”的妙处。(3分)
                                                                                
20.阅读下面三段文字,说说爷爷是个怎样的人。(4分)
                                                                                
21.文中画线段描写了大风降临前的情形,试从不同的角度赏析。(4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  下一个『2013—2014年度行知中学高一年级下学期三月月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