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内江市高2014级语文高考四摸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四川内江市高2014级语文高考四摸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内江市2014届高考语文四模试题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第Ⅰ卷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第Ⅱ卷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不能答
试题预览
内江市2014届高考语文四模试题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第Ⅰ卷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第Ⅱ卷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单选题,共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酒馔(zhuàn)   裙裾(jū)     沏(qiē)茶      良莠(yǒu)不齐
B.载(zài)重       裨(pí)益     打烊(yàng)   解(jiě)甲归田
C.列(liè)举     菜畦(qí)     谷穗(suì)    虚与委(wēi)蛇
D.靓(jìng)妆    桑葚(shèn)   包扎(zhā)    螳臂当(dāng)车
答案:C。(A项,沏茶qī。B项,裨益bì。D项,包扎z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聒噪   蕴藉   蝇营狗苟   屈意逢迎
B.跟帖   撮合   珊珊来迟   两全其美  
C.订票   笑靥   得陇望蜀   磨肩接踵
D.装帧   绿洲   崭露头角   缘木求鱼
答案:D。(A项,曲意逢迎。B项,姗姗来迟。C项,摩肩接踵。)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霍金21岁时患上一种运动神经细胞病,以至全身不能动弹,不能说话,但他身残志坚,在大爆炸、黑洞等宇宙学理论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B.为了“让文化勾通两国人民的心灵”,正在日本访问的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来到日本记者中心,出席了由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举办的演讲会。
C.春初时节,走进大洲广场,顿觉沐浴在浓浓的文化气息之中,书画摄影、诗词楹联、剪纸刺绣等令人目不暇接。
D.家长要经常给孩子谈心,但千万不能讥讽孩子无知,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孩子今后再也不敢跟父母交心了。
答案:C。(A项,以至:连词,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根据语境,应用“以致”。B项,“沟通”是使两方能通连指意,如“沟通思想”“沟通两国文化”;“勾通”是暗中串通、勾结,贬义词。根据语境,应用“沟通”。C项,“目不暇接”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符合语境。D项,“功亏一篑”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儿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含有惋惜之意;“前功尽弃”以前的成绩全部废弃,指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根据语境地,应用“前功尽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盛大文学”与“唐家三少”的合作,代表着“盛大文学”的作家服务及支持体系更加完备,也标志着“盛大文学”一直标榜的全版权运营模式。
B.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公安部直接指挥下,通过专案组历时近一年的艰苦努力,作恶20余年的刘汉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被成功打掉。
C.有筹委会同学的精心组织策划,还有许多同学默默无闻地在“场外”工作,我们分别二十年的高中同学得以在母校不期而遇,把梦想变成了现实。
D.环境工作组研究发现,购物收据含有毒化学物质双酚A,即使人们只是接触收据,双酚A也能经由皮肤进入人体,甚至可能致癌,严重扰乱人体激素分泌。
答案:B。(A项,成分残缺,可在“全版权运营模式”的后面加“的全面升级”。C项,“不期而遇”与“精心策划”矛盾。D项,语顺序不当,可把“甚至可能致癌”移到“严重扰乱人体激素分泌”后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①在风光旖旎的川西蒙顶山上,一口千年古井常年被石板盖着,很少用于饮水止渴。因为传说,井盖“板揭即雨,板盖雨停”,神奇无比。据当地人讲,有一年初夏天旱,数十天滴雨未下,人们无法下田耕种。于是,一部分村民上山求雨,另一部分人把牛牵到田地等下雨。求雨的村民把井盖揭开大喊三声后,天上很快下起了大雨,人们在大雨中耕种,田里的活一点儿都没耽搁。
②除了当地人外,一些见证过“板揭即雨,板盖雨停”的游人也对此感到惊奇,迷惑不解。有外地游客到四川旅游,在得知蒙顶山上有口神奇雨井后,便想去见识一下。走到井前,跨过雕刻精美的石栏杆,上前轻轻搬开20多千克重的石刻井盖,眼前立时露出了一个直径为0.3米的圆形井口,俯视井内,可见井底储存的清澈泉水。井水不多,只有全部容积的1/3左右。揭开井盖后,站在井口等待了约五六分钟,想象中的雨点并没有从空中落下。
③就在游客准备下山时,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山顶上空突然云雾四合,乌云密布,冷风骤起。此时离掀开井盖约20分钟,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了下来。大约过了10多分钟,云开雾散,雨滴随即无影无踪,还露出晴朗湛蓝的天空。
④当地民间有一个神话传说:上古时孽龙撞破天宇,四处兴风作雨,人类始祖女娲炼五彩石补天,并捉孽龙囚于蒙顶山井中,上盖大石以镇之,后历千秋万代,孽龙虽困于井中而不得出,但若有人揭开井盖,孽龙必张开龙嘴,呼风唤雨,企图乘大雨飞出井外,继续为恶人间,故千百年来,“雨井”一直被石板所盖,无人敢揭而不盖。
⑤一些专家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井周围一带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十分充足,经常处于饱和状态,人揭井盖时所发出的那一声巨响,引起了空气的震荡,使空气中的饱和水汽分子相互碰撞,迅速造成连锁反应,并很快聚集成雨滴下落。专家同时指出,古井附近的人若高声叫喊,有时也会出现类似打开井盖呼风唤雨的效果。这种现象在四川的甘孜、阿坝等高原湖泊中也较为常见。但这种说法无法解释古井有时揭盖会下雨,有时揭盖却不会下雨的现象。
⑥对古井揭盖后能下雨的现象,还有专家给出了另一种解释:井一般有冬暖夏凉的特点,一方面是打开井盖时产生了声音,震动了空气中丰富的水汽;另一方面,夏天时古井内的气温比井外略低,一旦打开井盖,就会形成对流,湿度很高的冷暖空气相互汇合,从而对下雨助了一臂之力。但这种说法也不能解开人们心中的疑团,因为井口面积太小,不可能影响到整座山的气候变化。 
⑦据气象专家介绍,蒙顶山海拔1440米,山顶常年云遮雾绕,湿度极大,降水日数多,自古便有“雅州天漏,中心蒙顶”之说,年降雨量高达2200多毫米,比“雨城”雅安的1800毫米还多400多毫米。专家分析,这么多的降水量导致山顶一带几乎日日雨水不歇。因此,人们揭开井盖时,碰巧遇到山顶下雨的情形也就不足为奇了。
⑧至于为何蒙顶山山顶多雨,而半山腰乃至山下的名山县城却降雨较少呢?专家表示,这并非是古井所致,而是蒙顶山所处的特殊地形造成的。蒙顶山处于气流迎风坡,空气沿山坡爬升时,到山顶一带由于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汽便凝结成雨降落下来。因此,除了蒙顶山的山顶降雨较多外,山下一带的降雨相对都较少。(节选自《百科知识•千年古井之谜》2013年第23期)
5.下列有关蒙顶山“神奇雨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川西蒙顶山上有一口千年古井,神奇无比,只要求雨的村民把井盖揭开大喊三声,天上很快就会下起大雨。
B.外地游客揭开井盖后,虽然没有马上下雨,但准备下山时,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了下来,这也令人惊奇。
C.千百年来,“雨井”一直被石板所盖,无人敢揭而不盖,是因为神话中说揭开井盖,孽龙会飞出井外,为恶人间。
D.人揭井盖时所发出的那一声巨响,使空气中的饱和水汽分子相互碰撞,很快聚集成雨滴下落。这其实也无法解释古井的神奇之谜。
答案:A。(“只要求雨的村民把井盖揭开大喊三声,天上很快就会下起大雨”太绝对)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传说川西蒙顶山上一口千年古井,井盖“板揭即雨,板盖雨停”,神奇无比。所以这口古井常年被石板盖着,很少用于饮水止渴。
B.专家指出,古井附近的人若高声叫喊,有时也会出现类似打开井盖呼风唤雨的效果。但这种说法无法解释古井有时揭盖却不会下雨的现象。
C.夏天时,井内气温比井外低得多,一旦打开井盖,就会形成对流,湿度很高的冷暖空气相互汇合,从而引发降雨。但这只是个别专家的观点。
D.揭盖下雨其实是一种巧合,因为蒙顶山自古就有“雅州天漏,中心蒙顶”之说,雨量充沛,所以,人们揭盖时,碰巧下雨也就不足为奇了。
答案:C。(“夏天时,井内气温比井外低得多”错误,原文是“夏天时古井内的气温比井外略低”。)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外地游客来川旅游,他们揭开20多千克重的石刻井盖后马上就把井盖盖好,结果想象中的雨点才没有从空中落下。
B.蒙顶山自古便有“雅州天漏,中心蒙顶”之说,年降雨量比几乎日日雨水不歇的“雨城”雅安的1800毫米还多400多毫米。
C.古井位于蒙顶山接近山顶处的一块凹地上,湿度大,因此,除了蒙顶山的山顶降雨较多外,山下一带的降雨相对都较少。
D.专家表示,蒙顶山山顶多雨,而半山腰乃至山下的名山县城却降雨较少,这是蒙顶山所处的特殊地形造成的,而并非是古井所致。
答案:D。(A项,“马上就把井盖盖好”与“雨点没有从空中落下”之间没有必然联系。B项,“几乎日日雨水不歇”是形容“蒙顶山山顶”而非“雅安”的。C项,“古井位于蒙顶山接近山顶处的一块凹地上”文中无据。)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光道北至东井①,去北极近;南至牵牛,去北极远;东至角,西至娄,去极中。夏至至于东井,北近极,故晷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尺五寸八分。冬至至于牵牛,远极,故晷长;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丈三尺一寸四分。春秋分日至娄、角,去极中,而晷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七尺三寸六分。此日去极远近之差,晷景长短之制也。去极远近难知,要以晷景。晷景者,所以知日之南北也。日,阳也。阳用事则日进而北,昼进而长,阳胜,故为温暑;阴用事则日退而南,昼退而短,阴胜,故为凉寒也。故日进为暑,退为寒。若日之南北失节,晷过而长为常寒,退而短为常奥。此寒奥之表也,故曰为寒暑。一曰,晷长为潦,短为旱,奢为扶。扶者,邪臣进而正臣疏,君子不足,奸人有余。
月有九行者:黑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青道二,出黄道东……立春、春分,月东从青道;立秋、秋分,西从白道;立冬、冬至,北从黑道;立夏、夏至,南从赤道。然用之,一块房中道。青赤出阳道,白黑出阴道。若月失节度而妄行,出阳道则旱风,出阴道则阴雨。
日行不可指而知也,故以二至二分之星为候。日东行,星西转,冬至昏,奎八度中;夏至,氐十三度中;春分,柳一度中;秋分,牵牛三度七分中;此其正行也。日行疾,则星西转疾,事势然也。
至月行,则以晦朔决之。日冬则南,夏则北;冬至于牵牛,夏至于东井。日之所行为中道,月、五星皆随之也。
箕星为风,东北之星也。东北地事,天位也,故《易》曰:“东北丧朋,及《巽》在东南,为风;风,阳中之阴,大臣之象也,其星,轸也。月去中道,移而东北入箕,若东南入轸,则多风。西方为雨;雨,少阴之位也。月失中道,移而西入毕,则多雨。故《诗》云“月离于毕,俾滂沱矣”,言多雨也。(节选自《汉书•天文志》)
注释:①东井:东井宿。下文的“角”“娄”“奎”“毕”等均为星宿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日去极远近之差                   去:离开。
B.北近极,故晷短                     晷:日影。
C.阴用事则日退而南                   南:向南运行。
D.至月行,则以晦朔决之               决:判断。
答案:A。(去:距离。)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箕星为风,东北之星也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B.邪臣进而正臣疏           天柱高而北辰远
C.冬至于牵牛               君幸于赵王
D.月有九行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答案:B。(A项,判断词,是。/动词,演奏。B项,连词,表并列。C项,介词,表处所。/介词,被。D项,助词,……的情况。/助词,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参考翻译:
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说的是黄道,又叫光道。光道北至东井宿,离天北极近;南到牵牛星,离天北极远;东到角宿,西至娄宿,离天北极居中。夏至运行到东井宿,北近天极,所以晷影短;立八尺之圭表,晷影长一尺五寸八分。冬至运行到牵牛宿,远离天极,所以晷影长;立八尺之圭表,晷影长一丈三尺一寸四分。春分秋分太阳到娄宿、角宿,离天北极居中,所以晷影长度中等;立八尺之圭表,晷影长七尺三寸六分。此时太阳离天北极远近的差距,在晷影长短的刻度上反映出来。离天北极远近难以知晓,重要的是用晷影来测定。晷的影子是用来测知太阳南北位置的。日,太阳。阳气盛,太阳逐渐推移向北,白天逐渐长,阳胜,天气为温暑;阴气盛,则太阳逐渐退向南,白天渐短,阴胜,天气寒冷。所以太阳北进为暑、南退为寒。如果太阳的南北运行失去节令,晷影过长为常寒,晷影过短为常热。这是寒暑的表现,所以称为寒暑。又说,晷影长为涝,晷影短为旱,过分了为扶。扶就是说,邪臣在身旁而正臣疏远,君子不足而奸人有余。
月有九条轨道的情况:黑道有两条,出现在黄道北面;赤道有两条,出现在黄道南面;白道有两条,出现在黄道的西面;青道有两条,出现在黄道的东面……立春、春分,月在东面顺从青道;立秋、秋分,月在西面顺从白道;立冬、冬至,月在北面顺从黑道;立夏、夏至,月在南面顺从赤道。在判断其所行轨道时,最主要决定于其与经过房宿的中道的位置。月行青赤两道为运行在阳道,月行黑白两道为运行在阴道。如果月行失去正常轨迹而妄行,运行在阳道则有旱风,运行在阴道则有阴雨。
太阳运行的状况不可一想就知,所以用夏至、冬至、春分、秋分时的星象来占候。太阳东行,恒星西转。冬至黄昏,太阳在奎宿八度中;夏至,太阳在氐宿十三度中;春分,太阳在柳宿一度中;秋分,太阳在牵牛宿三度七分中:此时的天象为正行。太阳运行速度快,则是恒星西转速度快,这是形势的必然。
说到月亮的运行,就用晦朔来判断它。太阳在冬季就偏南,夏季就偏北;冬至在牵牛宿,夏至在东井宿。太阳的运行是在中道,月亮和五星都随之而行。
箕星是风的征示,是东北之星。是与东北地方相应的天位,所以《易•坤卦》中说“东北丧友”。到了《易•巽卦》中说“在东南,是风;风是阳中之阴,是大臣的征象,所占示的星是轸宿”。月离开中道,移向东北入箕宿,如移向东南入轸宿,就多风。移向西方就有雨;雨是少阴的位象。月离开中道,移向西入毕宿,就多雨。所以《诗经》说“月离开毕宿,使大雨滂沱”,说的是多雨的情况。

第Ⅱ卷  (非单项选择题  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晷景者,所以知日之南北也。(4分)
参考答案:晷的影子是用来测知太阳南北位置的。(句式正确,句意通顺,译出大意2分;关键词一个1分:景、所以。)
(2)月失中道,移而西入毕,则多雨。(4分)
参考答案:月离开中道,向西移入毕宿,就多雨。(句意通顺,译出大意2分;关键词一个1分:失、西)
11.第Ⅰ卷文言文中,“二至二分”指什么?并简要概括“二至二分”时的星象情况。(5分)
参考答案:“二至二分”指的是夏至、冬至、春分、秋分。(1分)“二至二分”时的星象情况:①冬至黄昏时太阳在奎宿八度中。②夏至时太阳在氐宿十三度中。③春分时太阳在柳宿一度中。④秋分时太阳在牵牛宿三度七分中,此时的天象为正行。(4分,一点1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画线句子断句。(限划9处)(4分)
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 放 陵 三 日 不 食 耳 无 闻 目 无 见 也 井 上 有 李 螬 食 实 者 过半 矣 匍 匐 往 将 食 之 三 咽 然 后 耳 有 闻 目 有 见。”(节选自《孟子•廉洁与酸腐》)
参考答案:居放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居放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
参考翻译:匡章说:“陈仲子难道不是一个真正廉洁的人吗?住在放陵这个地方,三天没有吃东西,耳朵没有了听觉,眼睛没有了视觉。井上有个李子,金龟子的幼虫已经吃掉了一大半,他爬过去,拿过来吃,吞了三口,耳朵才恢复了听觉,眼睛才恢复了视觉。”
13.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8分)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①
李益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注释】唐代五原县属盐州,今为内蒙古五原。中唐时,这是唐和吐蕃反复争夺的边缘地区。李益曾为幽州节度使刘济幕府,居边塞十余年。
(1)颈联中使用了对比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①颈联的意思是:从前的饮马泉冰冻一片,坎坷难行,今日的饮马泉寒冰解冻,绿水分流,写出了饮马泉由冬到春的变化,暗喻收复后与收复前的今昔不同。(2分)②严冬与阳春之景,艰难与欢畅之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出诗人在春天经过复苏了的五原时的复杂心情。(2分)
(2)本诗描绘了一幅“过五原”图,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①诗人寄情于景,摄取典型意象,连续描绘了八个画面:明媚的大草原、荡漾的饮马泉、悲壮的月夜、守边的将士、冰封的关山路、汉使面前的淙淙流水,以及怕临泉照影的老人和回忆中的英武青年。(2分)②这一系列画面以诗人的行踪为线索,情感融汇在诗人对边塞形势的感慨中,表达出诗人对边防将士的同情和对边防的忧患,并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情怀。(2分)(画面描绘2分,情感2分;八个画面,赏析其一亦可。)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苏轼《赤壁赋》)
(3)          ,可以无悔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5)寒衣处处催刀尺,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6)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欧阳修《《醉翁亭记》》)
(7)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8)散入珠帘湿罗幕,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答案:(1)蟹六跪而二螯。(2)侣鱼虾而友麋鹿。(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4)东篱把酒黄昏后。(5)白帝城高急暮砧。(6)游人去而禽鸟乐也。(7)江春入旧年。(8)狐裘不暖锦衾薄。
五、(22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5-18题。
吃瓜子
丰子恺
①从前听人说:中国人人人具有三种博士的资格:拿筷子博士、吹煤头纸博士、吃瓜子博士。
②我以为中国人的三种博士才能中,咬瓜子的才能最可叹佩。常见闲散的少爷们,一只手指间夹着一支香烟,一只手握着一把瓜子,且吸且咬,且咬且吃,且吃且谈,且谈且笑。从容自由,真是“交关写意!”他们不须拣选瓜子,也不须用手指去剥。一粒瓜子塞进了口里,只消“格”地一咬,“呸”地一吐,早已把所有的壳吐出,而在那里嚼食瓜子的肉了。那嘴巴真像一具精巧灵敏的机器,不绝地塞进瓜子去,不绝地“格,呸”“格,呸”……全不费力,可以永无罢休。女人们、小姐们的咬瓜子,态度尤加来得美妙;她们用兰花似的手指摘住瓜子的圆端,把瓜子垂直地塞在门牙中间,而用门牙去咬它的尖端。“的,的”两响,两瓣壳的尖头便向左右绽裂。然后那手敏捷地转个方向,同时头也帮着了微微地一侧,使瓜子水平地放在门牙口,用上下两门牙把两瓣壳分别拨开,咬住了瓜子肉的尖端而抽它出来吃。这吃法不但“的,的”的声音清脆可听,那手和头的转侧的姿势窈窕得很,有些儿妩媚动人。连丢去的瓜子壳也模样姣好,有如朵朵兰花。由此看来,咬瓜子是中国少爷们的专长,而尤其是中国小姐、太太们的拿手戏。
③在酒席上、茶楼上,我看见过无数咬瓜子的圣手。近来瓜子大王畅销,我国的小孩子们也都学会了咬瓜子的绝技。我的技术,在国内不如小孩子们远甚,只能在外国人面前占胜。记得从前我在赴横滨的轮船中,与一个日本人同舱。偶检行箧,发见亲友所赠的一罐瓜子。旅途寂寥,我就打开来和日本人共吃。这是他平生没有吃过的东西,他觉得非常珍奇。在这时候,我便老实不客气地装出内行的模样,把吃法教导他,并且示范地吃给他看。托祖国的福,这示范没有失败。但看那日本人的练习,真是可怜的很!他如法将瓜子塞进口中,“格”地一咬,然而咬时不得其法,将唾液把瓜子的外部完全浸湿,拿在手里剥的时候,滑来滑去,无从下手,终于滑落在地上,无处寻找了。他空咽一口唾液,再选一粒来咬。这回他剥时非常小心,把咬碎了的瓜子陈列在舱中的食桌上,俯伏了头,细细地剥,好像修理钟表的样子。约莫一二分钟之后,好容易剥得了些瓜仁的碎片,郑重地塞进口里去吃。我问他滋味如何,他点点头连称umai,umai!(好吃,好吃!)我不禁笑了出来。我看他那阔大的嘴里放进一些瓜仁的碎屑,犹如沧海中投以一粟,亏他辨出umai的滋味来。但我的笑不仅为这点滑稽,本由于骄矜自夸的心理。我想,这毕竟是中国人独得的技术,像我这样对于此道最拙劣的人,也能在外国人面前占胜,何况国内无数精通此道的少爷、小姐们呢?
④发明吃瓜子的人,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才!这是一种最有效的“消闲”法。要“消磨岁月”,除了抽鸦片以外,没有比吃瓜子更好的方法了。其所以最有效者,为了它具备三个条件:一、吃不厌;二、吃不饱;三、要剥壳。
⑤具足以上三个利于消磨时间的条件的,在世间一切食物之中,想来想去,只有瓜子。所以我说发明吃瓜子的人是了不起的天才。而能尽量地享用瓜子的中国人,在消闲一道上,真是了不起的积极的实行家!试看粮食店、南货店里的瓜子的畅销,试看茶楼、酒店、家庭中满地的瓜子壳,便可想见中国人在“格,呸”“的,的”的声音中消磨去的时间,每年统计起来为数一定可惊。将来此道发展起来,恐怕是全中国也可消灭在“格,呸”“的、的”的声音中呢。
⑥我本来见瓜子害怕,写到这里,觉得更加害怕了。(有删节)
15.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女人们、小姐们咬瓜子的态度温和,那手和头的转侧姿势也窈窕得很,有些妩媚动人,就连丢去的瓜子壳也模样姣好,有如朵朵兰花,令人叹佩。
B.吃瓜子是小姐太太们的拿手戏、是少爷们的专长,从他们的吃玩情形以及商店里瓜子的畅销状况中,足见有闲阶级的“消磨”状况令人害怕。
C.文章先写少爷、小姐、太太们咬瓜子的才能,再写在我教导下的那个日本人吃瓜子的可怜相,最后指出这种“消闲”法令人害怕,这样消闲注定会亡国。
D.作者因旅途寂寥而与那个同舱的日本人共吃瓜子,日本人吃瓜子没有“的,的”的声音,而有一口唾液,还点头连称“好吃,好吃”,真是对日本人极度讽刺。
E.小孩子们咬瓜子的手艺也不错,虽然赶不上那些在酒席上、茶楼上的“圣手”,但一定能胜过我在赴横滨的轮船中与我同舱的那个日本人。
答案:B、E。(A项,“女人们、小姐们咬瓜子的态度温和”理解错误,原文是“女人们、小姐们的咬瓜子,态度尤加来得美妙”,这里的“态度”应是“姿态”“仪容”之义。C项,“这样消闲注定会亡国”说得太过了。D项,“真是对日本人极度讽刺”,从文本语境看,作者没有讽刺之意。)
16.作者在第③段中写日本人剥吃瓜子的情形有什么作用?(6分)
参考答案:①表现日本人吃瓜子笨拙、滑稽,“真是可怜得很”,为下文的讽刺进行铺垫。 (2分)②“我”算不了“圣手”,技术在国内不如小孩子们远甚,但“我”在这个日本人面前却成了“内行”。 通过层层对比,突出“有闲者”的“闲”。(2分)③通过写日本人剥吃瓜子的窘态,反衬出国人吃瓜子技能的高超,他们把吃瓜子变成了一种消遣玩味的游戏,“他们愉快地把时间消磨下去”,“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才”。作者在轻松幽默的话语中给予了“有闲阶级”无情的讥讽。(2分)
17.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我本来见瓜子害怕,写到这里,觉得更加害怕了”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①瓜子具有“吃不厌、吃不饱、要剥壳”这三个消磨时间的最有效的条件,要“消磨岁月”,除了抽鸦片以外,没有比吃瓜子更好的方法了,所以我“害怕”。(2分)②在中国,吃瓜子是少爷们的专长、是小姐太太们的拿手戏,也是他们最有效的“消闲”法。全中国恐怕会消灭在“格,呸”“的、的”的声音中,所以我“更加害怕了”。(2分)③“害怕”二字表达出作者对这“现状”的担忧,对有闲阶级消磨时间的否定与讽刺。(2分)
18.丰子恺的散文有构思精巧、小中见大、亲切率真、幽默风趣等特点,请根据本文内容,任选两个方面简要分析。(6分)
答案示例:(1)本文“小中见大”,中国人“吃瓜子”可谓生活琐碎之事,小之又小,(1分)然而作者却能由此推想到“有闲阶级”的“闲”,(1分)深挖国民性中日日消磨的懒散,并提到国家将因此衰弱的高度,可谓见微知著,于细微之中见宏大!(2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下一个『2014宁德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