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职考试语文模拟试卷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浙江省高职考试语文模拟试卷
(职高高三总复习 高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浙江省高职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A.他在考试中独占鳌头,但性格却有点桀骜不驯,通俗点说就是有些傲慢。B.尽管她收到过他的很多馈赠,但她对他的憎恨是有增无减。C.自从辍学后,她总是显得忧心惙惙,有时还躲在被窝里啜泣
试题预览
浙江省高职考试语文模拟试卷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
A.他在考试中独占鳌头,但性格却有点桀骜不驯,通俗点说就是有些傲慢。
B.尽管她收到过他的很多馈赠,但她对他的憎恨是有增无减。
C.自从辍学后,她总是显得忧心惙惙,有时还躲在被窝里啜泣。
D.闲暇时,他总喜欢躺在躺椅上漫无边际地闭目遐想,一旦有灵感,他就不假思索的坐起来,将灵感诉诸笔端。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风糜全国,只是它没有提到中国的饮食禁忌。多数饮食禁忌不是由文本记载、供人民谨守的律法,它随着社会习俗的承袭而流传至今。
B.2012年6月,一个名为三沙市的地级市宣告成立,管辖面积两百多万平方公里,囊括西南中沙三大群岛及周边海域。该市的诞生,是中央孕酿已久的行政管理安排。
C.河北阜城部分工厂生产工业明胶并销售给药企的事件曝光后,副县长在回应质疑时,只谈功绩,对问题置若罔闻,引来媒体的批评和一些网友的谩骂。
D.最近出版的《肖扬法治文集》收录了这位前首席大法官近26年公开发表的文章,肖扬为自己的文集字斟句酌,几乎手不离卷,彻底怡养天年是他很难做到的事情。
3.“吐槽”一词目前在网络上广泛运用。该词常见的有两个义项:①揭别人的老底,指责别人。②吐露真情。下列句子中的“吐槽”一词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 易中天吐槽李辉,自称并非挺文怀沙。
B. 为了摆脱晒“辛酸”的吐槽,今年的《中国达人秀》刻意规避了对身残志坚选手的放大展示。
C. 他面带微笑地对我们说“我本来就是一个爱吐槽的人啊”。
D. 本网站鼓励吐槽,但禁止以任何形式恶意诋毁任何人、物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B.媒体大肆吹捧炒作明星时过分的溢美之词,明星与大众十分悬殊的收入,助长了明星的骄傲情绪。
C.众所周知,中国人发明了火药。但却没有将火药作为一种杀戮的武器使用,而是用于庆祝节日的宗教活动。
D.廉价住房制度建设是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5.你家门口被别人的轿车堵住了。遇到这样的事情,你认为最委婉得体的告示是( )
A.此处严禁停车,违者放气!
B.请把你的车赶快开走。 此处严禁停车 违者放气!
C.你愿意自家的门口被车堵住吗?
D.别太自私啦,谁也不愿意受阻!
6.填入下列横线处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就是汉字,我的祖屋,我的家!我迷恋它雕梁画栋的亭阁楼台,我更迷恋它朝晖夕阴中隶楷行草的万千气象: 。
①赏心悦目的,是耀眼的光箭穿过宽阔而幽深的甬道,照亮祖屋的身躯,优雅而颀长;
②心驰神曳的,是光线将祖屋分明的棱角隐去,只留轻盈身姿,飘飘欲飞;
③令人陶醉的,是道道金辉,铺撒祖屋的胸襟,舒展高贵,气度雍容;
④最最摄魂夺魄的,当是斑驳的树影中,祖屋如龙蛇行走,曼妙莫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①④②③
7.“贺人有喜,曰门阑蔼瑞;谢人访过,曰蓬荜生辉。美轮美奂,《礼》称屋宇之高华;肯构肯堂,《书》言父子之同志。土木方兴曰经始,创造已毕曰落成。”根据这段文字的叙述,下列句子中的词语哪一项运用正确?
A.小美参加豪宅建案的破土仪式,当场赞叹说:“这真是美轮美奂啊!”
B.老李到友人家作客,离去前对主人说:“感谢招待,令我蓬荜生辉。”
C.王家父子木雕展开幕,朋友的祝贺词写道:“技艺传家,肯构肯堂。”
D.跨海大桥的完工典礼上,来宾对着县长说:“经始大业,造福乡里。”
8.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最近,“中国式”过马路一词在网络上迅速蹿红,引发了人们热议和思考。网友口中的“中国式”过马路等交通违规现象在我市怎样,原因何在,又该如何根治这一现象?
B.当被问及 《中国好声音》为什么会有如此高关注度的问题时,中国当代知名作家查建英一语中的地回答“很闹的外表,形式里边是触及灵魂的”。
C.歼—15飞机是我国第一代多用途舰载战斗机,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性能好、载弹量多等特点;该机装配两台大功率发动机,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
D.由于煤灰没有严格意义的熔点,衡量其熔融过程的温度变化,通常用三个特征温度:即变形温度 (DT)、软化温度 (ST)、和流动温度 (FT)。
二、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日:“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京扰乱①,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悦②,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日:“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壅荣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③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俊杰,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④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日:“卿能暗诵乎?”日:“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节选自《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注:①扰乱:指董卓乱长安朝政的情况。②通悦:随随便便,不拘小节。悦,同“脱”。③西伯:周文王原来的封号。④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之君。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西京扰乱,皆不就 就:就任
B.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典:主持
C.善属文,举笔便成 属:连缀
D.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垂:流传
10.下列选项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B.乃之荆州依刘表
C.故奇士去之 D.因使背而诵之
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王粲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
①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②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③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④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⑤文武并用,英雄毕力 ⑥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①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粲年纪还不大,就备受当时名人蔡邕的赞赏推重,而荆州刺史刘表却因其貌不扬而不怎么重用他。
B.刘表去世后,王粲因劝说刘表之子刘琮归顺曹操有功,被曹操任命为丞相掾,并赐予关内侯的爵位。
C.王粲将袁绍、刘表两人与曹操进行对比,称赞曹操不仅能收纳贤俊豪杰,而且能够让他们各尽其才。
D.王粲在汉水之滨的酒席宴上对曹操所说的一番话,是为了恭维曹操,从而为自己求得安生立命之地。
三、文字表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
13.把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士之避乱荆州者皆俊杰,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
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 _____
14.根据提供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出另一句。(任选做2题,共2分)
(1)纸上得来终觉浅,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冬夜读书示子聿》)
(2)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
(4)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15.语言运用题(本题共3小题,共11分)
(1)按要求在下面语段横线处补写两句话,使语段意思完整明确,符合字数要求。(4分)
近年来,韩国向联合国申报“活字印刷术”是韩国发明的,申报成功;抢注江陵端午祭为韩国文化遗产,也成功了;论证孔子是韩国人,美女西施,神医李时珍也早被列入“韩国籍”;把中医说成是韩国发明的,连同《本草纲目》,针炙一起收入囊中;甚至向联合国提出汉字“申遗”等等。看来,A ,B 。
①以“韩国”为开头写一段话放入A处(20字内)
韩国
②以“我们”为开头写一段话放入B处(30字内)
我们
(2)微博是目前比较受欢迎的交流方式,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往往更能引人思考。下面是一则新闻报道,对此新闻事件,你有什么观点或感想?请上传至微博。要求语言新颖,发人深思,字数不超过40字。(3分)
新闻回放:11月16日上午,甘肃庆阳市正宁县一辆幼儿园校车严重超载,核载9人、实载64人,结果与一辆货车正面相撞,造成21人遇难(其中幼儿19人)、43人受伤。该事故暴露出一些地区存在车辆违法严重超载以及有关部门在校车安全管理方面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监管有漏洞等突出问题。11月底温家宝总理开会时强调:1个月内制订校车安全条例。12月6日甘肃颁布《甘肃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规定从2012年起校车可借用公交车专用车道、机动车行驶中遇校车应当让行等。
hangzhouV:
(3)阅读下面寓言故事,按要求用简练的语言。从肯定的角度,写出人生寓意。(4分)
秋天到了,蚂蚁忙着一天到晚运送粮食,储备起来准备过冬,而蟋蟀却大声地在草丛里歌唱。当冬天来临,蚂蚁可以美美地藏在洞穴里,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而蟋蟀却会渐渐地冻死在野外,它们的寿命往往只有3个多月。
蚂蚁的角度:(20字以内)
蟋蟀的角度:(20字以内)
四、媒体文本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流动的花朵为何难以与城市融合
王亮 张滢
当前,随着大城市对日益饱和的城市资源的不断“挖潜”、公共财政的不断增支、“两为主”(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方针的贯彻落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的问题似乎得到了初步解决。
流动的花朵在城市过得好吗?学得好吗?与学校老师、小伙伴的关系融洽吗?能适应城市文化吗?在异乡能产生归属感吗?将来会有发展吗?前不久,河南郑州一项大型调查显示,该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普遍易产生学习焦虑以及自卑、孤独、烦躁心理,很难融入同龄群体。2010年,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曾选取上海、南京等5市17所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公办学校,进行融合问题调查。这两次调查结果十分相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了城市却难以融入城市。我们过去多是从宏观着眼,由政策入手来解决问题。如果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仅是简单地将他们从乡村带到城市,在公办学校寻得一张课桌,那么,造成一个独特群体成长缺失的症候便已隐约可见,整个社会也将为之付出巨大代价。
现在,到了从文化着眼、由个体入手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时候了。一个在浙江上学的孩子跟随父母回老家青海过年,刚住了两天,就说“我要回家了”。这个孩子指的“家”,是浙江。对他来说,家乡的概念和父母那辈人心中的家乡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中的很多人出生在城市并在城市里成长。社会学上有一个“文化混血儿”的比喻:这部分人的身份意识是模糊的,心理状态呈现出既有希望又常怀失望,痛苦与憧憬并存、自卑与自强同在等特质。
新一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渴望融入城市社会,享受和城里孩子平等的待遇,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在各个现实层面都遭遇“想融而不能融”的困境。身份意识影响着融合。有一个就读于打工子弟学校的小女孩在课堂上这样描述自己的理想:“我要好好读书,长大后当城管!我当城管,在街上碰到妈妈的菜摊时,就可以慢慢追,慢慢撵!”而在说这番话之前几天,她的妈妈卖菜时因为躲避城管追赶,撞在电线杆上受了伤。理想的存在,其意义正在于为平淡人生插上飞翔的翅膀。可“慢慢追”、“慢慢撵”,又是何等微不足道,让人在为小女孩的微小理想唏嘘不已的同时,不得不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未来画上一个问号。文化冲突影响着融合。固守传统的乡土社会与具有现代性的城市社会,文化特质明显不同。最外显的表现,就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会感觉到自己的方言、衣着、饮食与城市学生格格不入。更深层次的文化冲突来自于行为习惯、生活节奏、价值体系上的综合差异。“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罗大佑的歌词反映的正是城市新移民因文化隔阂而产生的一种深深的心理孤独。不同文化的了解、交融显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城市胸怀影响着融合。一些城市居民具有优越感,对外来人口天然具有排斥心理和偏见,一些机构和学校在公务中仍存在歧视现象。“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城市,需要的是城市和城市居民的大视野和大气魄。说到底,“融入”属于深层社会问题。户籍制度尚未“破题”,城市化浪潮已迅猛而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令人措手不及的社会整合。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城市居民在医疗服务、教育质量、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具有乡村居民无法比拟的优势,而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势必造成“争利”现象。要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第一步是力争做到同城待遇,第二步才是消弭同城隔阂。因而,“融入”是一个时间跨度更长、更深也更难的问题。
破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难题的主阵地在教育。发挥教育“粘合剂”的作用,促进社会整合,让流动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我们不能把解决方案仅仅停留在“两为主”的政策层面,也不能停留在“适应教育”的微观层面,而要把教育放大到文化融合与创新的高度。
(《中国教育》2012.5.9,有删改)
16.下列不属于“难以融合”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城里人与乡下人身份的不同影响着融合。
B.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的冲突影响着融合。
C.城市及城市居民狭隘的胸怀影响着融合。
D.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差的素质影响融合。
17.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通过若干社会现象及调查数据,指出“流动的花朵”进入城市却难以融入城市这一严峻的社会现状。
B.文章接下来分别从“身份意识”“文化冲突”“城市胸怀”等方面分析说明“流动花朵”难以融入城市的原因。
C.分析原因之后,作者明确指出问题产生的根源,认为“务工人员子女难以与城市融合”的瓶颈是户籍制度的限制。
D.最后作者提出解决“难以融合”问题除了“两为主”“适应教育”,还要把教育放大到文化融合与创新的高度。
1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为主”方针的贯彻落实,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B.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难以融入城市,主要源于他们心理上的自卑所产生的压力。
C.要根治“难以融合”,只需站在文化融合与创新的高度就可以了。
D.彻底解决“难以融合”是一个时间跨度更长,更深也更难的问题。
19.文章开头对若干社会现象及调查数据进行描述的目的是什么?(4分)
20.关于“难于融合”,作者最后提出了什么解决方法?(5分)
五、文学作品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听雨的奢侈
林如求
① 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时轻时重,朦胧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
② 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太大的区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细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也决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例如,同样是春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高兴放声高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晚唐的李建勋对春雨的感受就要复杂得多:“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南宋词人蒋捷写的那首《虞美人•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味传连至今,简直痛人心髓。
③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如古人那般“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地百感交集和痛彻心髓,可在物质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
④ 回想小时住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天。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分。因此,每逢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带着惊恐惶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即便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太喜欢。因为我家离学校有好长一段路程。那时,家里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以它遮阳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淋湿。冬春时节。没有雨鞋的我雨天赤脚踩在凉冰冰的地上,更难受!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嗒的雨声。在我绝不是一首抒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
⑤ 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生活渐渐好起来,渐渐也喜欢起雨来了,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因为此时在我看来,只有雨,没有风,没有雷电,也就缺乏了震撼心灵的力度。别的无庸费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要是只有狂风骤雨,而无雷鸣电闪。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的杰作《天问》。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处的怨屈、激愤、忧虑、沉痛、苦闷、彷徨、坚贞、无畏……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巴金、曹禺等所以喜欢写雷写电写风写雨的真谛。
⑥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也少见那种狂风拔树的骤雨和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致,因此每逢下雨,我常生出一种遗憾。但我还是喜欢雨,不论是“细声巧作蝇触纸”,还是“大声铿若山落泉”,自是一种难逢的天籁,宁心静气地倾听那淅沥的雨声。对当今污染严重,整日笼罩在电视卡拉OK歌呤声和汽车摩托喧嚣声中的城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那雨声是大自然与你的絮语,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消去你因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找回你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让你变得更加青春妩媚、安详可人,从此迈向生命的圆满。因此,每当久晴不雨时,我就特别盼望着下雨。这时,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在倾听大幕揭开的前奏;听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而此时的闪电犹如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隆隆的雷声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
⑦如是,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你也就不会觉得无稽和过分了吧?
21.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4分)
22.从全文看,作者举杜甫、李建勋、蒋捷的例子,在内容上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4分)
23.作者为什么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4分)
2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描写了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表现了作者经历了人生风雨之后的淡然心境。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回归田园的美好愿望。
B.文章由雨夜听雨“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起笔,以“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落笔点题,首尾照应,浑然一体。全文脉络清晰,开阖自如,严谨有致。
C.作者借写听雨的感受,回忆了自己的人生历程,并对人生进行了深刻思考。全文感情基调昂扬豪迈,且富于哲理气息和思辨色彩。
D.文章写对雨声的不同感受,实际也暗示了生命成熟的过程。在作者看来,既要保持青年人的热情、激情。又要有一份平和的心态,生命才能走向圆满。
E.作者把风声比作“大幕揭开的前奏”,把雨声比作“大自然的赞美诗”,把闪电比作“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独特新颖而又贴切传神,体现了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
25.按照下列句式更换表述主体仿写句子:(4分)
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在倾听大幕揭开的前奏;听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
仿写:
不论是在 还是在 ,听到 ,就好像在 ;听到 ,仿佛是在 。
六、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这篇微型小说,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偷羊贼和圣徒
(美)威廉•埃克曼
很久以前,有一对兄弟不怎么守规矩,骨子里有一股野性。有一次,他们犯下大错,偷了村民的羊。
很快,这对窃贼被抓住。当地居民决定在这对村民的额头烙上“ST”两个字母,即偷羊贼(Sheep thief)。这个印记将伴随他们终生。
其中一个兄弟羞愧难当,逃离了这个村庄。另一个兄弟满怀愧疚留了下来,用行动弥补自己犯下的错误。
起初,村民心存疑虑,不愿跟他有什么交往。在村里,不管是谁病了,这个额头上印着“偷羊贼”的年轻人都会跑过去,用暖汤和爱心照顾别人。不管是谁家的活少了帮手,他都会过去帮一把。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他都乐意伸出援助的手,从来没有收取任何报酬。这一生,他似乎是为了帮助别人而活。
许多年过去,一个游客途经这个村庄,坐在路边的一个小餐馆吃饭,附近坐着一个老人,他发现老人的额头上印着奇怪的标记。他还发现,每个村民走过老人的身旁,都会停下脚步,表达敬意与老人说几句话,小孩子也会过来,给老人一个温暖的拥抱。
外地人十分好奇,问餐馆老板:“老人额头上印的那个标记,究竟是什么意思?”
“我不清楚,这是很久以前的事。”老板说,“我想,那两个字母代表着‘圣徒’(saint)吧。”
2014年浙江省高职考试语文模拟试卷(样卷)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C (A项桀骜不驯读ào;B项有增无减读zēng;D项不假思索读jiǎ C项均读chuò)
2.D (其他项分别应改为:风靡、酝酿、颐养天年)
3.B (此项为解释②,其他均为①)
4. C( A“能否 具有 ”属两面与一面的关系,前后搭配不当。 B“过分”与“溢”、“十分”与“悬殊”重复。D“解决”缺少宾语,“不足”后面应加“问题”。)
5.A (A项语气比较委婉,别人能够接受,其他项说法均有不妥)
6.B (根据文中“隶楷行草”的顺序和这四种字体的不同特点来排序。 )
7.C (A项土木方兴曰经始;B项谢人访过,曰蓬荜生辉;D项创造已毕曰落成)
8.D(A项连续发问,用问号。“怎样”“何在”后改问号。B项“中国好声音”为栏目名称,用引号。
C项把“温度”后的冒号改为逗号,或者把“即”去掉。)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9.D(D,“识”是“记住,记忆”的意思。)
10.B(到,动词。其他都是代词)
11.C(1是指蔡邕;3和6是称赞曹操的话)
12、D (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
三、文字表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
13.(3分)当时蔡邕才学突出著名,在朝廷受到尊敬重视。(3分,“显著”、“贵重”为两个得分点,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
14、(1)绝知此事要躬行(2)别有幽愁暗恨生 (3)匹夫不可夺志也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高教版
职高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及解析
』  下一个『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