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期考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高二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期考试卷(高二选择性必修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二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期考试卷(完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1、下列注音正确的一组词语是(A)A.眇眇(miǎo)袅袅(niǎo)修葺(qì)潺湲(chányuán)薜荔(ìlì)B.满襟(jīn)楼观亭榭(guān)会稽(kuàijī)鹧鸪(zhègū)凝睇(tì)C.回眸(móu)肤如凝脂(shī)玉
试题预览
高二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期考试卷
  (完卷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 32 分)
1、下列注音正确的一组词语是( A  )
 A.眇眇(miǎo )  袅袅( niǎo)   修葺(qì) 潺湲(chányuán) 薜荔(bìlì)
 B.满襟(jīn)楼观亭榭(guān)会稽(kuàijī)鹧鸪(zhègū)凝睇(tì)
 C.回眸(móu)肤如凝脂(shī) 玉扃(jiōng)  水裔 (yī)  葭苇(jiā )
 D.鼙鼓(pí) 踯躅(chíchú)栖鹘(qī hú) 萦纡(yū)  迤逦(yǐlǐ)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 其中绰约多仙子 (美丽轻盈的样子 )     青冥浩荡不见底 (天空)
    含情凝睇谢君王  (眼睛)   
 B .吞声踯躅不敢言   (徘徊不前)     迷花倚石忽已暝  (天黑  夜晚) 
栗深林兮惊层巅  (使……战栗)  (使……震惊) 
 C. 凭轩涕泗流  (眼泪和鼻涕)        吴楚东南坼   (分裂  划分)
    两朝开济老臣心   (开创扶助)    
 D. 月照花林皆似霰    (雪珠)      锦官城外柏森森  (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艳艳随波千万里  (波光荡漾的样子)  
3.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
  B.杜甫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C.欧阳修是我国唐代继杜甫之后又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D.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4.《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比较阅读,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D )
  A.《蜀相》前四句写景,由远而近,不写建筑而着眼草木,透落出诗人面对青草啼莺时感受到的寂寞和苍凉,从而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蜀相》中的诸葛亮不仅是作者的游祠时的瞻拜对象,更是他心仪已久的名臣楷模,遥想诸葛亮的伟业和早逝,同所有英难一样,杜甫早已涕泪似横。
  C.《书愤》的题义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愤贯穿始终,从早年的壮志难酬到暮年的报国无门,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冲突在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
  D.与杜甫诗借景仰诸葛亮之情不同,陆游在《书愤》中以诸葛亮自况,意在借《出师表》之名发出师之呐喊,要求朝廷尽快整军北伐。
5.《春江花月夜》中贯穿全诗的中心景物是( D )
    A.春 
B.江
C.花 
D.月
6.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D )
    A.主体部分描绘的是梦幻中游天姥的情景。
    B.诗人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描绘梦幻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
    C.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理想的寄托,是与丑恶现实完全对立的。
    D.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生活经历的曲折反映,是现实世界的缩影。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
例句:项伯杀人,臣活之。
 A.乃引兵解而东归。
     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C.马童面之。
     D.令诸君知天亡我。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B  )
     ①项王军壁垓下    ②良庖岁更刀,割也    ③以事秦之心礼天下奇才    ④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⑤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⑥函梁君臣之首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③⑤
9、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一项(  A  )
   A、信造化之尤物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尤物:美好的事物,这里指漂亮的女子。
   B、杰然特起: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 
    C、舟中估客莫漫狂。估客:贩货的行商。
   D、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10.下列带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C  )
    A.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把 
 B.复以小艇游庙中   用
 C.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把 
 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并且  
11、与其他三句不同句式的一项(  B   )
    A、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C、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也。 
   D、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12.以下各句中词类活用与其他句不同的是( B  )
  A.岸土赤而壁立  
  B.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C.掠江东南去      
  D.上干云霄
13.下列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C   )
    A.六王毕,四海一                 B.人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奈何取之尽锱、铢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4.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
    A.盘盘焉,囷囷焉                 B.骊山北构而西折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谁得而族灭也
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D.多于九土之城郭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5.下列加点词语含义与现在相同的一组是(  C  )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用之如泥沙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⑧多于市人之言语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⑥⑧     D.②③⑥⑦  
 16.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 
①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二、默写:(8分)
   17.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2、                  ,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3、信誓旦旦,                  。《氓》
4、                  ,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5、                  ,可以无悔矣《游褒禅山记》
6、                  ,雄飞从雌绕林间。《蜀道难》
7、                  ,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8、别有幽愁暗恨生,                    。《 琵琶行》
三.名著阅读:(10分)
 18.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 )(C )(4分)
A.葛朗台平生有一次买卖,与他交易的那位犹太人老把两手捧着耳朵,假装听不清,同时结巴的厉害。葛朗台看透那位犹太人的诡计,并从中获利。  《欧也妮﹒葛朗台》
B.为了款待侄子,拿侬要去买肉,葛朗台说做乌鸦汤就好,拿侬不想拿吃死人肉的乌鸦来煮汤,葛朗台说:“咱们就不吃死人吗?什么叫遗产?”   《欧也妮﹒葛朗台》
C.时值天气炎热,蜀军七百里连营屯于赤火之中。刘备听马良的谏言,命各营皆移于山林茂盛之地,近溪傍涧。     《三国演义》
徐庶离开刘备来到曹营。徐母因儿子弃明投暗而自缢。徐庶心向刘备、诸葛亮,虽在曹营,终身不为之设一谋。   《三国演义》
D.当流浪汉们攻打圣母院时,伽西莫多不明真相,奋勇抵抗。克洛德趁乱骗出爱斯梅拉达。国王下令镇压流浪人,致使圣母院前尸横遍地,血流成河。  《巴黎圣母院》
19. 简答题:(二选一)(6分)
1、“我爱过的人”指的是谁?伽西莫多为什么爱他们?最后是如何对待他们的?请简述。他(伽西莫多)从心底里发出了一声呜咽:“啊!都是我爱过的人呀!”(第十一卷)
                                                                           
2、请简述“失街亭”这一情节,并指出“大事去矣”中的“大事”指什么?
   忽报马到来,说:“街亭、列柳城,尽皆失了!”孔明跌足长叹曰:“大事去矣!此吾之过也!”(第95回)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4分)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廓。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20)苏轼《海棠》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3分)
答:                                                                          
(21)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3分)
答:                                                                          
(22).《春江花月夜》诗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识”与唐代诗人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有异曲同工之妙。问:二者情感内涵有何不同?(3分)
                                                                            
(23).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与唐代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描写海上月出时都用“生”而不用“升”。为什么?请分析。(5分)
                                                                          
五.文言文阅读。(26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7题。(10分)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节选自《庄子•养生主》)
2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
①视为止,行为迟        ②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③合于《桑林》之舞      ④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2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B  )
A.依乎天理            B.而刀刃者无厚
C.虽然,每至于族      D.视为止,行为迟
2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27.庖丁解牛技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根据原文加以概括。(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8—34题。(16分)
                           登泰山记  (节选)            姚 鼐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①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注:①古代博戏名,后为掷骰的泛称。这里解释为骰子。
(28)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A.戊申晦   晦: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B.极天云一线异色    极:尽。
C.絳皓驳色   絳:大红。    D.正赤如丹   丹:朱砂。
(29)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意思与例句中划横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例: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A.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B.或曰:此东海也
C.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30)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B  )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极天云一线异色。
其远古刻尽漫失。         世皆谓之天门云。
A.两个“漫”字相同,两个“云”字也相同。   B.两个“漫”字不同,两个“云”字也不同
C.两个“漫”字相同,两个“云”字不同。     D.两个“漫”字不同,两个“云”字相同
 (3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C )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C.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       D.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32)下列句子与“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C  )
A.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B.信造化之尤物也者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B  )
①须臾成五采    ②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A.①一下子变成了五种颜色。  ②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照着。
B.①一会儿变成了五光十色的彩霞。 ②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照着。
C.①一下子变成了五种色彩。  ②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时被太阳照着,有时没有照着。
D.①一下子变成了五光十色的彩霞。  ②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时被太阳照着,有时没有照着。
(3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35)作文。(60分)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狂欢过后总是落寞和悲伤。请以《我的快乐》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鲜明,思想真实;立意新颖,语言有力。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5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C
4.D
5.D
6.D
7.D
8.B (①壁:名词作动词,设营驻守;②岁:名词作状语,每年;③礼:名词作动词,礼待;④义:名词作动词,坚守道义;⑤日:名词作状语,一天一天地;⑥函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
9.A
10.C
11.B
12.B
13.C A项“一”:统一;数词 。B项“爱”:喜欢;吝啬,吝惜。C项“取”:动词,拿。D项“族”:名词,家族;动词,灭族。
14.D A 项“焉”:形容词词尾;代词,代宫女。B项“而”:前一个“而”连接两个动作行为;后一个“而”表修饰。C项“夫”:前一个“夫”名词,……的人;后一个发语词。D项的“于”都为“比”。
15.C
16.B两个“之”前一个为代词,一为结构助词;两个“而”都是连词,前一个表转折,后一个承接。
17.默写:
1、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 哀吾生之须臾
3、 不思其反
4、 仰观宇宙之大
5、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6、 但见悲鸟号古木
7、  茕茕孑立
8、此时无声胜有声
18. A.C
19.(略)
20.前两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两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拟人。
21.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2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识”虽对人生有感伤,但是短暂的。并不颓废和绝望。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追求和热爱。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表达的是风物依旧、人生易老的感慨、悲伤、无奈。伤感之情浓厚。
 23.第一,“海上生明月”一句,历代论家认为是“意境雄浑阔大”的千古佳句。人们吟诵着它,就仿佛看到了一轮明月正从无垠的大海中腾涌而出,粼粼的波光闪烁通明,把天地之间映照成一片银色的世界。这里,“生”字堪称是全篇的诗眼,,‘生’给人无限的遐思,“生”蕴含着无限情感。第二,拟人手法将月的情态完全描绘出来,点明了大海与明月的关系,好像大海孕育了明月。在诗中,大海、明月本是自然界两种自然现象,而作者却以一个“生”字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力——明月不是从海上升起,而是明月由大海中出生。与下句中的“天涯共此时”遥相呼应,作者明是写景,实则抒情,把那种天各一方的相思之情发挥到了极致。第三,“海上升明月”呢?虽然和“海上生明月”仅一字之差,而且“升”“生”二字读音完全相同,但给人的感觉却大不一样。它只是就景写景,大海成了一个地点,一个背景,和月亮的关系显得模糊。原诗中的那种壮阔、雄奇、灵动的气象因此大为减弱以至完全消失。第四,同样道理,在唐代另外一位诗人张若虚那首著名的长诗《春江花月夜》中,作者也有同样的描写: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用“生”而不用“升”,实乃为出神入化的点睛之笔。
24.A(为:介词,因为。于:介词,与、同;介词,对于)
25.B(刀刃:刀口。A.天理:文中: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天然的道理。C.虽然:文中:即使这样;今:转折连词。D.行为:文中:行动、因为;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26.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 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
27.(1)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
(2)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3)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28.A
29.D
30.B
31.C
32.C
33. 这天看见途中路两旁刻写的石碑,是从唐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磨灭不清了。至于偏僻不在路边的石碑,都没来得及去看。
34.B (61.131.10.18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 期末试卷


上一个『陕西省绥德县辛店中学2013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人教版)』  下一个『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4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