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末测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高一语文期末测试(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一语文期末测试卷出卷人:孙文丽一、语言文字积累应用(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凝噎(yì)  输赢(yínɡ)  樯橹(qiánɡ)B.寻觅(mì)萧条(xiāo)销金兽(xiāo)C.把盏(zhǎn)憔悴(jiāo)寻常巷陌(mò)D.梧桐(tónɡ)暮霭(ái)舞榭歌台(xiè)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试题预览
高一语文期末测试卷
出卷人:孙文丽

一、语言文字积累应用(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凝噎(yì)  输赢(yínɡ)  樯橹(qiánɡ)
B.寻觅(mì)  萧条(xiāo)  销金兽(xiāo)
C.把盏(zhǎn)  憔悴(jiāo)  寻常巷陌(mò)
D.梧桐(tónɡ)  暮霭(ái)  舞榭歌台(xiè)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动地惊天 顺水推船 错勘贤愚 两泪涟涟
B.左侧右偏 前合后偃 孤身只影 吞声忍气
C.怕硬欺软 啼啼哭哭 怨气冲天 负曲衔冤
D.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 古陌荒阡 委实冤枉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的一项是(  )
A.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董树文表示,汶川大地震引发的大量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我国建国以来一次性灾变事件爆发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B.经初步调查,导致山西“9.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企业违法违规生产和建库,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管理不得力造成的。
C.同学们来到省博物馆参观,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文物,如T型帛画、漆器、等以及讲解员的解说,都让同学们目不暇接、留恋忘返。
D.本次残奥会上无数感人的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运动员的高超技能可以通过日常刻苦训练获得,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却要通过临场无数次竞技才能练就。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说:“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今日之少年就是明日之栋梁,大家肩此重任,责无旁贷。
B.三十年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巨大的成功缘自于短小精悍的邓小平爷爷的伟大创举。
C.2007年11月26日,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嫦娥一号”绕月卫星传回首张月球表面照片,这一大快人心的消息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全国人民振奋不已。
D.老师谆谆告诫我们:学习上切不可自以为是,浅尝辄止;而应虚心谨慎,孜孜不倦。
二、现代文阅读(一)(每小题2分,共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诗经》是一个谜,它有着太多的秘密没有被我们揭开。可是,它实在是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对《诗经》中的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不同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起来已经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我举几个例子。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的《汉书•食货志》和何休的《公羊传》注,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只是一个缺乏证据的推断,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了这个说法之后,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来自于“采诗”的说法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于“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是《国语•周语》“召公谏厉王”一段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公卿列士们的自作,也成问题。况且,就《诗经》中大、小雅部分来看,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
《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也需要有这么一个人——如果这个工作历经多人之手,那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物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就《诗经》本身看,它的作者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人,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但这确实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抗战之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的《文哲季刊》上发表《国风出于民间论质疑》等四篇文章,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1981年,朱先生又把这四篇文章和写于1946年的另一篇文章结集重新印发,以《诗三百篇探故》的书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但仍没见什么回应。我私下认为朱先生一定颇寂寞,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却没有人来与他讨论,他扔出了白手套,却没有人拾起来。换一个时地,他再扔一次,仍然没有人应战。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因为这事惹不起,大家一齐都躲起来了。
上述种种学术上的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东晋名相谢安曾问谢家的子弟们:《诗经》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后来淝水之战的主帅谢玄答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这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诗经》中哪一篇最美,我一定回答说是《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亮出来明晃晃啊,那个美人真漂亮啊。步履款款身苗条啊,我的心儿扑扑跳啊。)
我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不是吗?我们可能只是无意中向窗外的月夜一瞥,却看见了如此美丽的一幕。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温暖、柔和,并不刺戳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她只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与之的,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一首诗,竟有如此的大圆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
《诗经》305首,美丽的诗篇触目皆是,我只是举了个例子。《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
5、作者认为,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和《左传》都没有提到“采诗”说,大、小雅中的讽刺之作应该不是“献诗”。
B. 司马迁虽然说到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但没有提供证据。
C.《诗经》的作者是个大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做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
D.朱东润先生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并且理据充分。
6、文中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陈风.月出》,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为了解说作者对诗歌的评价标准,美丽的诗篇必须符合“天堂的三个元素”。
B是为了说明对《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不是《诗经》中最美的,《诗经》最美的诗篇应该是《陈风.月出》。
C.是为了说明对《诗经》的学术研究无关紧要,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D.是为了说明《诗经》的美丽,《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
7、根据本文提供的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术界对《诗经》很多问题的研究仍然莫衷一是,主要是年代久远,史料鲜有记载造成的。
B.《诗经》毕竟是“诗”,只有抛开充满疑问的学术研究,才能真正走进《诗经》美丽的境界。
C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通过读诗来解《诗经》的“谜”,这种不把《诗经》当“诗”来读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
D.不仅仅是《诗经》,古代诗歌由于史料很少,普遍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了。
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拜送书于庭
B.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C.召有司案图
D.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9.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B.宁许以负秦曲
C.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毕礼而归之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璧有瑕,请指示王
B.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C.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D.得璧,传之美人
第二卷   非选择题(共76分)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名句填空(4分)
(1)栏杆拍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
(3)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
(4)寻寻觅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4分)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 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 的?请简要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语言运用。(6分)
在不同的情景之下,不同的语句安排,能够表达不同的语言含义和情感,如柳永的《雨霖铃》是写与情人别离的,词中的每一形象如蝉、雨、舟、风、月等都暗含离别之意,每一句都令人黯然销魂。如果在另外的场合,这些物象也可能表达欢快的情绪。请结合下面语句,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早晨,太阳放射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1)情景一: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欢快的心情。
(2)情景二: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苦闷伤感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5题(4分)
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舜日尧天。(顺序已被打乱)
下联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二)(14分)
  周朴园 (惊愕)梅花?
鲁侍萍 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①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是你?②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 ,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 (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16(1)①处表现了周 朴园的什么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处表现了周朴园的什么性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如何理解周朴园“你来干什么”和“谁指使你来的”这两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8.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有人说“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句话表现了鲁侍萍一味相信命运的思想局限,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40分)
世界著名企业家希尔顿说过,许多人一事无成,是因为他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妄自菲薄。一块价值5元的生铁,铸成马蹄铁后可值10元,若制成工业上的磁针后可值3000多元,倘若制成手表发条,其价值就是25万之多了。
    请联系实际,以潜力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800字 左右,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一语文期末测试卷答案

答案:1、B    2. C  3.A  4.C  5.C  6D   7A  8D  9C   10C
11.答案:(1)我觉得平民百姓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国之间交往呢? (2)为什么呢?(是要)尊重大国的威望,显示(敝国的)敬意呀。
12.(1)无人会,登临意。(2)竟无语凝噎 (3)    惊涛拍岸 (4)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3.(1) 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2)答案: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14.
解析:“一切景语皆情语。”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该题就是考查景与情的关系。扩写时 要注意根据人物心情确定景物的特点,重点是写好“光芒”如何,“鸟儿”怎样“鸣叫”,“流水”怎样“流”,可借助拟人的修辞手法完成。
答案:(1)早晨,微风习习,暖融融的太阳放射出金灿灿的光芒,树上的鸟儿迎着金色的阳光欢快地鸣叫着,树下的流水轻快地流向远方。
(2)早晨,太阳放射出凄清而冷寂的光芒,鸟儿在光秃秃的树上鸣叫,似乎在讲述一个无奈的故事,树下的流水在凄冷的早晨显得十分寒瘦,疲惫苍凉地流向远方。
15. 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16. 答案:(1)①处表现了周朴园的恐慌心理;(2)②处表现了周朴园害怕丑事外扬、于己不利的虚伪性格。
17.答案:(1)周朴园料定鲁侍萍此次是来者不善,她肯定要有所 图,所以才这样发问。(2)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性格相当了解,他认为鲁侍萍此来的背后一定有人出谋划策。这表现了周朴园奸诈多疑的性格。
18.答案:你的到来对我的名誉、地位、家庭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19.答案:鲁侍萍在苦难中挣扎,悲叹自己命运的乖蹇,她相信命运,但也表现出对世道不公的愤懑。 (218.84.134.87)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末试卷


上一个『2013-2014学年上学期东莞某中学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四川雅安2013-12月高三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