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语文试卷(九年级上册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面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炫耀(xuàn)倦怠(dài)引吭高歌(háng)称心如意(chèng)B、滂沱(páng)  许诺(nuò) 容光焕发(fà)扣人心弦(xuán)C、陶治(yě)    濒临(īn)  锲而不舍
试题预览
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面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炫耀(xuàn)倦怠(dài ) 引吭高歌(háng)  称心如意(chèng)
B、滂沱(páng)   许诺(nuò)  容光焕发(fà)  扣人心弦(xuán)
C、陶治(yě)     濒临(bīn)   锲而不舍(qiè)  既往不咎(jiù)
D、嗫嚅(rú)     檐廊(yián)  惴惴不安(zhuì)   憎恶(è)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迁徙  诀窃  坦荡如砥 含辛茹苦   B、落寞  锤练  痛心疾首  重峦叠障
C、罔然  徇职  未雨绸缪  虎视眈眈   D、琐屑  狡黠  悬崖绝壁  熠熠生辉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毕业了,初三(1)班的同学欢聚一堂,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B、看着4岁半的小侄女模仿《甄嬛传》中人物的表演,全家人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C、假酒销售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但在我市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这些团伙被彻底粉碎了。 D、老师常常给我们讲民族英雄的故事,我们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
A.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需要采集大约50万朵左右的花。 B.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C.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D.由于林书豪在篮球上的杰出表现,被大家冠以“林旋风”的称号。
5、古诗文默写。(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4)李商隐的《无题》中用双关语表达对情人的思念,后人又用它表现奉献精神,这二句是:“                     ,                    。”
(5)《约客》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                ”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诗人集着急、气恼、失落、无奈、无聊等于一体的矛盾心理。
(6)苏轼有言:“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曾子也有相同的看法,他说:“                , _____________。”
 6、《水浒传》是我国一部杰出的英雄传奇小说。它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武松、       、       ,等108位梁山好汉的形象(任意填写两个),讲述了大闹野猪林、倒拔垂杨柳、             、 等一个个生动传神的故事(任意填写两个)。这些奇人奇事构成了一个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3分)
 7、班级要组织一场“孔乙已悲剧是不是他性格造成的”辩论赛,在活动过程中,遇到下面问题,需要你来解决。(5分)
 (1)关于孔乙已这个小人物,小组讨论中同学们发表各自的看法,你认为孔乙已是怎样的人?他的人生可悲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列举两个方面)(2分)
孔乙已:                                               
孔乙已的可悲之处:                                    
 (2)争论最激烈的是,孔乙已悲剧是不是他性格造成的,一方认为是,另一方认为不是。请你选择一方观点,发表你的辩词。(80字左右)(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计30分)
(一)阅读《大风》一文,完成8——12题。(16分)
大  风
莫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  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剖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 路的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适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 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根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善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陡,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
捉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干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无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幺”
    “风。”
    爷爷淡波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城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赶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粱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选自《萌芽》 2013年第1期,有删改)
8.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3分)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
(1)“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句中,“爬行”一词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2)品味“我们钻进风里”一句中“钻”的妙处。

10.阅读下面三段文字,结合全文说说爷爷是个怎样的人。(2分)
(1)“爷爷,那是什幺?”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腰。
(2)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
(3)“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11、文中画线段描写了大风降临前的情形,请简要赏析。(3分)
                                                                                                                                                               

12、小说中“我”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4分)
云中谁寄锦书来
朱铁志
    电脑的普及,使文字书写急剧退场。用惯了纸笔的中老年人,还在挣扎着试图挽住书写的臂膀。而年轻一代,已然习惯了无纸化的生存。提笔忘字,渐成常态;书法之美,只在少数书家手中流连。在手机和电子信箱越来越便捷的当下社会,能够收到一封手写的信件已是一种幸运,能够收到一封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简直就是一种奢望。传统尺牍信札中所包涵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似乎正渐行渐远,使即使不算老派的中年人,也不免感到一丝惆怅。
    我算幸运的,因工作和个人写作的关系,使我常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的来信,其中不乏理论大家和文学名家的信札。有的文白间杂,言近旨远;有的雅淡平和,娓娓道来;有的词锋犀利,一语中的;有的嘘寒问暖,饱含温情。信封和信札抬头、落款的书写,无不十分讲究,不论是称谓的选择,还是书写工具的使用,都能看出文字的背后所蕴含的学养功底和书写者的气质风神。
    与此同时,我也收到大量别样的来信,其中尤以来自报刊者居多。有的在我名字之后不再有任何称谓,迹近被通缉;有的信封书写七扭八歪,偌大的天地间几行纠缠在一起的米粒小字,仿佛捆绑的螃蟹。至于行文的直白浅陋、甚至粗暴无礼,也是不时要面对的无奈现实。
    翻看老一辈学者作家的书信,“先生”“足下”“斧正”“雅教”“拜辞”等敬语谦辞随处可见,浸润在字里行间的那份优雅和谦和,透露出长期文明熏陶下谦谦君子所特有的从容和自信,正是“尺牍书疏,千里面目”,“虽则不面,其若面焉”。
    而今,传统的书信文明似乎已成远去的雅乐,只能在杂乱无章的信息洪流中若有若无地存在,只能在先人的收藏中依稀可辨。而在新潮的“穿越剧”中,别人的父亲成了“家父”,自己的爸爸却变为“令尊”。经过“反右”“文革”等文化浩劫,中年以下的朋友旧学功底无从谈起,新学修养也难尽如人意。粗鄙文化盛行,庸俗观念当道,肉麻成有趣,流氓成英雄。听一听身边人的谈吐,看一看手边的报刊,文明含量几许、文化水准若何,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的判断。至于网络语言,新则新矣,有的甚至不乏有趣,但说到底,无非是一种缺乏文化含量的戏说而已。
    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省,而自觉自省的前提,是对传统文化基本的认知和积累。胸无点墨,何以自觉?就像黄牛,肚子里没有青草,拿什么反刍?网络时代,点击率成了判断标准和不二法门,而在杂多的信息当中飞来飞去的眼球,其实并未收获几多真知。网络人的头脑,基本是杂乱信息的跑马场。缺乏这种自觉的所谓知识分子,充其量不过是“知道分子”而已。
    毛笔、宣纸作为文字书写主要载体的时代或许已经过去,但文明的传承不能因此中断。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怀念前秦散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为什么我们常常默念诸子百家、孔孟老庄?因为我们的血管中流淌着优秀传统文化的血液,对前辈思想家、文学家的传世之作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样一种祈愿和情怀,寄托着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美好理想和对优雅文化的无限怀想。
    剪不断,理还乱。要用中国语言、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来解读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秘密,解开中国道路的内在密码,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冷酷背景下保留一份温暖的人文情怀,不能靠午夜梦回、撕扯自己的头发冥思苦想,不能指望查阅文件、对比口径找寻思想捷径。唯有继承传统、不忘经典,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才能发现博大精深的优美存在,才能触发自己愚钝很久的灵感和才华,找到通向世界、与各种文明有效对话的渠道和钥匙。
13、作者为什么说在当下社会收到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是“一种奢望”?(2分)


14、分别概括作者收到的两类来信的特征。(2分)


15、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面句子。(4分)
  ①传统的书信文明似乎已成远去的雅乐。(2分)
 
 ②网络人的头脑,基本是杂乱信息的跑马场。(2分)

16、作者指出“找到通向世界、与各种文明有效对话的渠道和钥匙”“唯有继承传统、不忘经典”,
  我们该如何把这一观点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去?试从三个方面具体说说。(3分)


17、“云中谁寄锦书来”,这一文题寄托了作者内心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文概括。(3分)
   

三、文言文阅读(14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1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
(3)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___
19、翻译选文中划“__________”的句子。(4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22--23题。(4分)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2、这首词中“       ”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        。(2分)
23、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待写作缘由。
B.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C. “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  这首词上阙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五、作文(50分)
24、在初中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一定经历过许多真实的生活。它使你激动,令你动情,让你回味。激励你思索人生……请以“我经历的一段真实的生活”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若写诗歌,不少于20行。



 




语文参考答案
一1、C 2、D 3、D 4、C 5、(1)大漠孤烟直(2)夜泊秦淮近酒家(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5)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6、鲁智深、李逵、吴用等;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
7(1)孔乙已是一个深爱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落魄的知识分子,穷酸、迂腐、虚荣、好喝懒做。孔乙己的可悲表现在A追求功名却一辈子没有进学B爱慕虚荣却穷困潦倒C穷困却好吃懒做D没有进学却不肯放下读书人的架子等等。(2)略
二、(一)8.爷爷和“我”—起去割草;遭遇大风;与大风搏斗。9.(1)形象写出了爷爷的歌声低沉有力、节奏缓慢。“低沉有力”、“节奏缓慢”各1分。 (2)写出了风之大,表现了祖孙俩敢于面对大风的勇气。10.爷爷是一个坦然镇定、刚毅坚强的人。11. 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了大风来临前自然界的反应;用词准确生动, 富有变化。(角度2分,“视觉”“听觉”“嗅觉”写出其中两种即可;语言l分。)
12. 以“我”的口吻讲述故事,增强真实感;通过“我”在大风来临前后的言行衬托爷爷的形象;表现祖孙情深,爷爷对“我”关心疼爱,“我”对爷爷敬爱依赖。
(二)13(文字书写急剧退场,人们习惯了无纸化的生存。)现实中提笔忘字,渐成常态;书法之美,只在少数书家手中流连。所以很难收到一封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手写书信了。(大  意相同即可)14第一类:蕴含着书写者的学养功底和气质风神。  第二类:格式不规范,书写不工整,文辞浅陋。(大意相同即可)15①因为当下杂乱无章的信息泛滥,许多人旧学功底差,社会上粗鄙文化盛行,庸俗观念当道,而书信文明正在逐渐消失。 ②网络人尽管接受了许多的信息,但这些信息杂乱无章,如不加以整理,就收获不了多少真知,头脑也就变成任意踩踏的场地。
16提示:可从经典诵读、书法训练、文明礼仪等方面作答,言之成理即可。17、a.对当今文化现状的焦虑(惆怅);  b.对一些中华文明(传统文化)逝去的怀念; c.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企盼。 
三(一)18、(1)见,通“现”,表现。  (2)临,面对。  (3)子,你。  (4)顾,回头看。
19(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2分,直译、意译均可。)
  (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
20多出人才,人尽其才。(意思接近即可)
21联系“伯乐”、“马”,“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二)22、无眠    人生 23、 D
四、略 (123.7.51.17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语文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无锡市2013年秋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高一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