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休日生活指导(文言文练习21、22)《桃花源记》《短文两篇》练习题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双休日生活指导(文言文练习21、22)《桃花源记》《短文两篇》练习题试卷(八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双休日生活指导(文言文练习21、22)一、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芳草鲜美()②屋舍俨然()③便扶向路()④寻病终()○5便要还家()○6皆叹惋()3.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发现桃花源——()——()4.在选段中找出
试题预览
双休日生活指导(文言文练习21、22)
一、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芳草鲜美(         )   ②屋舍俨然 (          ) ③便扶向路(          )  
④寻病终  (       )    ○5便要还家(            ) ○6皆叹惋 (          )
3.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
发现桃花源——(          )——(           )
4.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
⑴悉如外人   (       )       ⑵便要还家(       )
5、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           ,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不足为外人道也。                                                  
7.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
8.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9.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10.“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答:                                                                              
11..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答: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2—15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有仙则名  名:            
(2)惟吾德馨  德馨: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4.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5.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三、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文后习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  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 
(4)待到山花烂漫时
17.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花之君子者也。                            
18.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   
                                                                
19.【甲】文用        、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           、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20.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参考答案:
一、
1.晋代(东晋).陶渊明
2.①鲜艳美丽②整齐的样子③沿、顺着④随即,不久  ○5同“邀”邀请○6惊讶,惊奇
3.访问(进入)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4.(1)咸(皆)(2)延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1)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显得心满意足。
(2)(他们)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3)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
(4)(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
(5)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7.世外桃源 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幽美的地方。
8.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9.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示例: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10.“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11.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二、
12.(1)出名(或:著名)  (2)品德高尚
13.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14.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15.刘禹锡:陋室不陋  颜回:不改其乐 安贫乐道
三、
16.(1)沾染;污染(2)我(3)少 (4)等待;
17.莲,是花中的君子。
18.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9.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
20.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221.1.64.7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伊川县实验中学2012—2013上学年第一次抽考七年级语文试卷』  下一个『南阳一中高三十月月考试题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