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三总复习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阶段测试
试题
名称
2014年初三总复习语文试题(九年级总复习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4年中考总复习语文试卷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5分)1.诗句默写(15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4)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次北固山下》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
试题预览
2014年中考总复习语文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5分)
1.诗句默写(15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恨别鸟惊心。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览众山小。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4) 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次北固山下》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使至塞上》的颔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钱塘湖春行》描写西湖花草美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默写《天净沙•秋思》全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4分)
 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有真实的付出,就会发现许多门都是虚掩着的:在商界中,你付出智慧,你会发现财富的大门是虚掩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过了一会儿,汽车忽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B.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共产主义思想。
C.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D.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我们学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秋季校运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决心为班级争光。
B.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真是心旷神怡!
C.小林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D.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5、依次填进下列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假如不是秋风将种子吹下茎杆,那种子不是要被酷冷所冻僵吗?是秋风,把种子先容给根须,使它找到了__生命的母体;是秋风,把种子躲进了厚实的土壤,使它有了一个__春天的温床;是秋风,把果实领进了一个热和的荚冬,使它__了生命的胚胎。
A.延伸  萌生  保持  B.延续  萌动  保持
C.延续  萌生  保存  D.延伸  萌动  保存
6. 《水浒传》中 “大闹野猪林”涉及到哪两个重要人物,他们的性格怎样?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诗句出自福建长乐(籍贯)的_____(作家)写的  _____ (篇名)(2分)



8..一家青少年研究所进行一项调查活动,分别对日本、美国和中国大陆的高中生进行“受你尊敬的人物”的问卷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的统计表。(空白处内容已删除)(4分)
    对象
名次 日本15所高中学生1303人 美国13所高中学生1051人 中国22所高中学生2201人
第一名 父亲 父亲   
第二名 母亲      
第三名    母亲   
第十名       母亲
第十一名         父亲
 
 (1)用文字表述上面的调查统计结果。(3分)
  ①日本:
  ②美国:
   ③中国:
 (2)从这份调查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1分)
                                                                             
                                 (一)(12分) 
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②余以为妙绝(          )    
2.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4.读文赏荷:(4分)  
(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用原文填空)(2分)  
(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分)  
                                                                                
                                                                                                                                                       
                                                                          
                         (二)(1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
阡陌交通 (               )       便扶向路(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3.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4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          ”。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          ”。离开桃花源时,他“           ”,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  
4.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                ;(2)                            ;(3)                        (3分)


(三)(10分)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景。
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 月色入户    户                  ② 怀民亦未寝    寝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 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四)(12分)
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10~12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有仙则名(         )       (2)妻子不觌(        )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3.用原文句子填空。(4分)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 “         ,            ”,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                  ”;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           ,               ”来表达。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五)(18分)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朱铁志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4月19日,有改动)
1.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2.文章首段引用鲁迅、哈佛大学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3分)
                                                                                  
                                                                                 
3.读文归纳填空:“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一是要不断追求;二是要勤勉;三是       ;四是         。(4分)
三是:                                                              
四是:                                                              

4.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5.如果把文章第④段中的“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一句作为观点,请你参照下面示例再写两个具体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限制在所学初中教材的范围内)。(4分)
示例:闻一多日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终于写成了《唐诗杂论》
                                                                                 
                                                                                      
                                                                                 


答案
一.1.略 2. 如: 在写作上,你付出灵感,你会发现童话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在研究中,你付出汗水,你会发现历史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在事业上,你付出辛劳,你会发现成功的大门是虚掩着的   3.D  4.D  5.C  6.鲁智深:性格粗犷,敢作敢当为朋友两肋插刀;林冲:逆来顺受,武艺高强。7.冰心《繁星》8.(1)日本:父亲第一 母亲第二;美国:父亲第一 母亲第三;中国:母亲第十 父亲第十一(2)中国学生对父母的尊敬程度远远不如日本和美国。
二.(一)1. ①亲近而不庄重②美妙到了极点(或:奇妙到了极点;奇妙极了等)2.B 3.
①句: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或:像我一样爱莲的,还有谁呢?)②句: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4. 雨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雨后:鲜妍明媚,袅娜多姿5. 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二)1. 1.交错相通  以前的2.答:(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历。3. 欲穷其林 怡然自乐 处处志之 不复得路4.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一、环境方面(优美);二、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三点即可
(三)1. B 2.①门②睡觉3. ①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②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4. 本文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有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也有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
(四)1.出名(著名);妻子和儿女(子女)2.(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分) 信乎其似巢也(1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分)4.A
(五)1. 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2.①引出中心论点,②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分,每个要点1分)3.做什么都要有“争创一流”的意识;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或:把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意对即可)4.对比论证。把“优秀的人”与“平庸的人”的不同认识加以对比,强调突出了“优秀的人”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的观点。(答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也给分;只答道理论证不给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共3分。)
5.示例:居里夫人埋头在实验室里用了三年零九个月,从8吨废沥青中提炼出一克镭。
(凡举教材中所涉及的事例,如海伦•凯勒、邓稼先、宋濂、司马迁等均可) (58.242.155.19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日常阶段测试


上一个『09~10学年高桥中学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试题』  下一个『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2012/2013第二学期期末考试2012级高职语文试卷A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