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2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2语文试卷(八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2暴雪冻雨――全球变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2008年1月27日下午六时,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雪红色警报。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三级应急响应。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矫梅燕说:“中央气象台自设立国家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以后,第一次发布红色预警信号。这是一次50年来最强的极端低温、雨雪、冰
试题预览
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2
暴雪冻雨――全球变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008年1月27日下午六时,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雪红色警报。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三级应急响应。
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矫梅燕说:“中央气象台自设立国家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以后,第一次发布红色预警信号。这是一次50年来最强的极端低温、雨雪、冰冻的天气事件。”
在肆虐的雪灾面前,许多人充满了困惑,不是说气候变暖了吗?
“这是全球气候变暖现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现在是风和日丽、风调雨顺的日子减少了,极端冷和极端热的天气都增加了。总的变暖趋势并没有改变。”广东省气象部门首席专家、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吴兑解释说。“人类正在改变着自然界的收支平衡,自然的承载力正在不断地下降,这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或恶化。”中国气象局前任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多次在不同场合发出警告,“气候变化,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长期热点话题,有可能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回顾2007年,我国气温继续攀升,为近57年来最暖的一年。新疆特强大风吹翻列车;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暴雨洪涝;“黑色三小时”的济南大暴雨;强对流天气频繁,雷击伤亡严重……在降水的同时,有些地方又出现了严重干旱。``````
1、文章第二段引用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的话,有何作用?(2分)
                                                                          
                                                                          
2、“这两起例子”是指:(1)      ;(2)      。(2分)
3、依据原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气候变化不过是暂时的现象,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大影响。
B.全球变暖趋势的一个表现形式是极端气候的大量增加。
C.全球变暖将会使气温逐年升高,每个地方都不会例外。
D.这次暴风雪的发生与乱砍滥伐等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4、结合文章,说说“不平则鸣”的意思。(2分)
                                                                          
                                                                          
5、根据上文和“相关链接”,分析今年春节期间我国南方地区遭受严重雪灾的主要原因。(3分)
                                                                          
                                                                          
答案:1、(1)说明这是50年来最强的一次极端低温、雨雪、冰冻的天气事件。(1分) (2)引出人们对肆虐雪灾的困惑。(1分)
2、(1)罕见的天气让以干旱著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也变成了茫茫雪原。(1分) (2)2007年11月和12月,我国呈现出明显的暖冬迹象,不过进入今年1月之后,大部分地区温度就突然下降。(1分)3、B
4、本指物受不平就会发出声音,比喻对不公平的事情表示愤慨。这里的意思是说如果全球变暖使得某个地区温度持续异常偏高,那么肯定在周围的某个地方温度就会下降,出现极端天气事件,从而打破这个地区气温异常偏高的状况,保持全球大气能量、质量的守恒。(2分)
5、答案要点:(1)今年春节期间我国南方地区遭受的严重雪灾是在全球变暖这个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极端气候事件。(1分)(2)这次暴风雪发生的直接原因与大气环流异常及“拉尼娜”现象有关。(1分)(3)2007年11月和12月,我国呈现出明显的暖冬迹象,导致今年1月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南方地区气温突然下降,出现历史上罕见的雪灾。(1分)
蚂蚁的文明
徐永康
据统计,全世界有7000多种蚂蚁,它们的个体数远远超过所有其他陆生动物。(a)蚂蚁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很强,(b)无论是高山洞穴,还是冰天雪地,或者戈壁沙漠,到处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
昆虫学家发现,蚂蚁是一种高级社团性昆虫。(c)
刚出生的幼蚁,它们在专门的“托儿所”里度过自己的童年。在“托儿所”里有职业“保育员”,这些“保育员”经常带领“婴儿”在“托儿所”附近散步。蚂蚁一旦生病,有“医生”给以精心治疗。“医生”每天实行预防性检查。当蚂蚁受伤时,“医生”就会小心翼翼地舔它的患处,分泌一种胶质来为“伤员”治病。
在南美洲有一种会种庄稼的蚂蚁,它们先在树木裂缝中装满泥土,然后在这些独特的土地上栽种各式各样的作物。一到收获季节,所有成员全力以赴,一起参加收割庄稼的劳动。有些蚂蚁家族利用自己的前院后宅来种植庄稼。它们把收得的果实作为粮食,而把又短又软的禾秸作为建筑材料。
在墨西哥南部森林中,有一种会放牧的蚂蚁。它们能“豢养”和“放牧”一种罕见的蝶形幼虫,以获取它们身上的分泌物。每晚,它们把幼虫驱赶到寄生植物的顶叶上去“放牧”;拂晓,蚂蚁又把幼虫赶回地面洞中,留下一些蚂蚁守卫。
蚂蚁还具有一种类似人的情感。当同伴或幼蚁死亡时,蚂蚁明显的表现出闷闷不乐。它们还有送葬仪式呢。“掘坟穴工人”把已故者抬到坟地,坟地通常位于自己家园附近,掩埋深度为2-2.5厘米。
罗马尼亚昆虫学家认为,蚂蚁的某种先天性本能对其生命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d)至于说到与人的关系,某些专家认为,蚂蚁是害虫。这是因为,它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例如有些红蚁专鲸吞植物的根和茎,使农作物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然而,有不少蚂蚁却是十分有益的,据有关昆虫学家称,有一种竹筒蚁可食害虫60种以上。在我国的台湾和福建,利用竹筒蚁防治甘蔗娄虫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前苏联科学家发现,有些蚂蚁是森林的天然保护者,因而他们正在对蚂蚁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和对植物效果的影响等进行研究。(有删改)
1、本文主要使用了两种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打比方、举例子          B.下定义、列数据
C.举例子、列图表          D.作比较、列数据
2、“它们的行为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把这句话放回到原文去,正确的一项是
A.放回到(a)处  B.放回到(b)处   C.放回到(c)处   D.放回到(d)处
3、本文使用的说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   D.逻辑顺序
答案:1、、A  2、C  3、D
                           迷雾探踪
(1)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接近地面的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大量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微粒悬浮在空中,形成雾茫茫的天气,使视野模糊不清,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雾有轻重之分。当水平能见度在1——10千米时称为轻雾,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称为大雾,水平能见度在500米以下的称为浓雾、平流雾、蒸汽雾、上坡雾、锋面雾等几种。
(2)雾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来看看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在做饭时,大家总能看到锅的上方有雾气产生,雾的形成和它形成的原理相同,只是形成的范围大,维持的时间长而已。空气中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白昼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晚,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面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凌晨时分空气温度低,所以大雾经常出现在早晨。太阳升起后,由于温度的升高,小水滴或小冰晶又变成水汽或降落到地面,雾又渐渐消散了
(3)大雾天气不仅对交通影响很大,而且还危害农业。如果连续几天大雾,将使农作物缺乏光照,进而影响作物生长,诱使病害发生。如小麦抽穗时遇上3天以上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
(4)专家提醒说,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很大的隐蔽性。据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人们如果在雾中锻炼或散步,随着活动量的增加呼吸会加深、加快,这样就会更多地吸收到雾中的有害物质,极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所以,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当停止一些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运动。
(5)既然大雾能给人们带来危害,那么人们能不能消除迷雾呢?回答是肯定的,可以进行人工消雾。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内的雾以提高能见度的行为。雾可分为雾区温度高于0℃的暖雾和低于0℃的过冷雾。目前一般有三种消暖雾的方法:一、加热法。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二、吸湿法。播撒盐、尿素等吸湿物质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水汽附着在凝结核上成为大水滴。三、人工搅动混合法。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促使雾滴蒸发消失。
1、文章分四个层次介绍了“迷雾”,请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一、四层的内容。(2分)
雾的形成
雾的危害
2、第(1)(3)段中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至少举出三种)(3分)
                                                                          
3、第(2)段在说明雾的形成与消散过程中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2分)
                                                                          
4、文章在说明雾的危害时,略写了对交通的影响,详写了对人的危害。这样处理详略的理由是什么?(3分)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是怎样体现语言准确性的?(4分)
   (1)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适当停止一些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运动。
(2)据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
答案:1、什么是雾(雾的定义)   雾的消除(人工消雾)
2、下定义   分类别   举例子   列数字(答出其中三种即可)
3、时间顺序
4、雾对交通的影响是大家所熟悉的,故略写;雾对人的危害具有很大的“隐蔽性”,故详写。
5、(1)“适当”是既不要全部停止,也不能不加限制,从程度上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据测定”说明后边的结论是确定的事实,从结论的来源上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大地震
全球每年大约发生地震500万次,其中多数地震我们不能感知,但超强度的大地震则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2005年10月8日,发生在南亚次大陆北部地区的大地震导致超过7万人丧生。
地震学家都想找到预测地震的方法,有人希望通过动物在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行为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通过岩石受压变形后的形状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用电脑技术分析地震的活动性,美国科学家曾建议建立一个由800个地球定位系统(GPS)站和200个应变计组成的监测网,以便更好地监测地壳的变化,但直到现在,准确预报地震仍是一个梦想。
1993年,美国科学家认为,他们终于逮到了一条有关地震的“大鱼”,于是警告帕克菲尔德地区的居民,几天之内当地发生地震的可能性高达37%。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人们虚惊一场。1995年,俄罗斯科学家弗拉迪米尔 波罗克在利用小地震预测大地震方面似乎取得了突破,因为他成功地预测了日本神户发生的大地震,还成功预测了2003年12月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可是,接下来他关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将发生地震的预测却没有成功。于是,人们对他的“小地震是大地震预兆”的理论提出了质疑。
我国科学家尹祥础用21年时间创建了中国独特的“加卸载响应比”地震预测理论。他认为,临近地震的时候,地震区域的地质结构非常脆弱,就像一头负载已经达到极限的骆驼一样,这时候哪怕在骆驼的身上再加一根稻草,就可能把骆驼压垮。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他于2004年3月曾预测“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地区未来l到2年内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2005年10月发生在南亚次大陆的大地震印证了他的预言。即使如此,尹祥础还是认为地震预测是一项科学难题,一旦发布的地震预测结果不准确,就可能引起公众不必要的恐慌。
从理论上说,地震预测应该是在地震发生之前,能够明确地指出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规模、震级等。照这一要求看,迄今为止地震预测技术仍未成熟。
地震学家认为,地震预测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很难验证研究者的思路、方法及观测结果。其二,地球具有“不可入性”,仅仅用来自地球表面的观测资料来推断地下的物理过程是十分团难的。其三,如果承认地震是地壳内的一种临界现象,那么它具有不稳定性,对初始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这就可能导致对地震发生时刻的预测的不确定。
看来,人类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虽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人类可以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
1、文中介绍的预测地震的方法主要有哪些?请概括并列出。(4分)
                                                                                            
                                                                                            
2、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说一说“全球每年大约发生地震500万次”一句中的“大约”为什么不能删去。(3分)
                                                                                   
4、地震预测非常困难,但那么多的地震学家仍然孜孜不倦地努力着。请谈谈你对此的感想。(4分)
                                                                                   
                                                       
答案:1、(4分,每点1分,任答四点)A、动物在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行为;B、通过岩石受压变形后的形状;C、用电脑技术分析地震的活动性;D、用地球定位系统(GPS)站和应变计组成的监测网;E、以“加卸载响应比”预测地震;F、利用小地震预测大地震。
2、(3分,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临近地震时,地震区域的地质结构脆弱的程度,给人以清晰准确的认识。
3、(3分)“约”字表推测,是“大约、大概”的意思(1分);删去后全球每年地震就限定在“500万次”,太绝对了,与实际情况不符(1分);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1分)。 
4、(4分)略(提示:可从科学精神、科学探索、征服自然灾害等角度谈,要言之有理。)
奥运火炬闪现科技之光
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祥云”在中华世纪坛正式公布。美丽的祥云、火热的漆红、古朴的纸卷轴……北京奥运会火炬有着完美的外表。在美丽的外表下,“祥云”跳动这一颗有力的心脏。
奥运会火炬在传递过程中,有可能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气候条件,大风、大雨都将对火炬的燃烧技术进行严峻的考验。为了给火炬提供可靠的燃烧系统,航天科工集团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为奥运圣火贡献了一颗可靠的“芯”。
这颗心脏的燃烧系统包含燃烧器,稳压装置,燃气罐三部分。燃烧器采用了创新的双火焰方案,即预燃室加主燃。预燃室与主燃室分开的做法在奥运火炬的设计上尚属首次,这样的设计将以预燃室的火焰保证火炬不受大风的影响,而主燃室衍生出的火焰将使整支火炬的火苗熊熊燃烧,保证了火炬的视觉效果。这样,即便遇到大风天气,埋在火炬顶端下方的预燃室仍不受影响,保证火炬继续燃烧。
与往届奥运火炬的混合燃料不同,北京奥运会火炬采用价格低廉的丙烷作为燃料。丙烷燃烧只形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没有其他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更重要的是,丙烷可以适应扛匕较宽的温度范围,即使在—40℃时仍能产生1个以上饱和蒸气压,形成燃烧。丙烷产生的火焰零风速下高度25至30厘米,呈亮黄色。这样,火炬手跑动时,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扛匕较醒目,便于识别和电视转播、新闻拍摄等。
④北京奥运会火炬高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15分钟,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或—6℃到45℃的温度条件下保持燃烧,在燃烧的稳定性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方面均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在工艺方面采用高品质薄铝合金和中空塑件设计,十分轻盈。下半部喷涂高触感塑胶漆,握之如与人手相握,手感舒适不易滑落。
北京奥运火炬,无论是设计还是选材,都闪现着科技之光。
1、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4分)
                                                                          
                                                                          
2、火炬又火焰的设计有什么好处?(4分)
                                                                          
                                                                          
3、火炬“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或—6℃到45℃的温度条件下保持燃烧。”这句话采用什么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4、请给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作简要的点评。(3分)
奥运火炬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天气状况。
                                                                          
                                                                          
答案:1、北京奥运火炬,无论是选材还是设计,都闪现着科技的光芒。
2、保证火炬的燃烧不受外界的影响;确保火炬的视觉效果。
3、列数字。通过列举具体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祥云”火炬的稳定性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4、“可能”表揣测语气,说明火炬传递过程中面临的天气状况是不确定的,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屏”
                                 陈从周
1“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2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3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4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5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1、通读全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屏风的特点外,主要介绍了屏风的                  
屏风的            和屏风的                                   (3分)
2、仔细阅读第4段,说说要发挥屏在建筑美上的作用,应注意什么?(3分)
答:                                                                         
3、仔细频度第5段中画线的句子,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答:                                                                         
4、文中引用了古诗词,说说有什么作用。(2分)
答:                                                                         
答案:1、(3分)作用(安置在室内外)、种类、在设置上应该主要的问题。
2、(3分)因地制宜,(造型轻巧,色彩不俗,绘画富有诗意)(1分),设置得体……等(2分)
3、(2分)闲暇之余,依靠画屏或抱膝看屏,欣赏屏风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给人以闲适娱乐文化之美,是一文化的休憩。(意思包含休息与文化即可)
4、(2分)引用古诗词,使文章具有诗意和韵味,突出了屏的文化底蕴。(大意相同或言之有理即可 (60.55.40.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日常专题训练


上一个『八年级语文上期期末考试』  下一个『2013——2014学年上期第一次月考初一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