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记叙文考点训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七年级记叙文考点训练(七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记叙文考点训练母亲的“坏脾气⑴我眼中的母亲算不上慈母,主要是她那“坏脾气”让我这个“80后”不堪忍受,我们常因一些琐事争得面红耳赤,但每次我都在母亲“坏脾气”的强悍攻势中败下阵来。  ⑵女孩爱美丽,在变换发型上敢于革新,常常“赔了money又折发”,依旧屡试不爽。某日,我顶着“爆炸头”回家,后果便是被母亲的
试题预览
记叙文考点训练
母亲的“坏脾气
⑴我眼中的母亲算不上慈母,主要是她那“坏脾气”让我这个“80后”不堪忍受,我们常因一些琐事争得面红耳赤,但每次我都在母亲“坏脾气”的强悍攻势中败下阵来。
  ⑵女孩爱美丽,在变换发型上敢于革新,常常“赔了money又折发”,依旧屡试不爽。某日,我顶着“爆炸头”回家,后果便是被母亲的“坏脾气”整整“折磨”了一下午。其支撑理论——此举“有毁形象、有害健康、有损经济……”机关枪般的怒斥以我为载体,从房间扫射到客厅、从客厅扫射到走廊,从走廊扫射到厨房……让我无处藏身。
  ⑶母亲脾气不好但记性颇佳。从小到大,我有几套衣服,几双鞋子,几打袜子乃至袜子图案花色她都能如数道来。某学期末,我穿了一件时尚的新衣服回家,一进门母亲便发现了“异常情况”,起先还夸衣服买的漂亮,当我告诉她,这衣服花了200多元时,她的脸色立刻晴转多云,随后又是那“坏脾气”开始发作了。那次以后,每添置新装我都瞒着母亲,在校穿新衣,回家套旧裳,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⑷母亲的“坏脾气”让人感觉不够温柔,但她却有诸多优秀品质:勤劳、俭朴、热爱生活……
  ⑸家中的桌椅滴尘不染、衣被整洁干净、玻璃明亮照人,家中的一切被母亲收拾得井井有条,她还常说我衣服没洗干净,我则反驳她喝汤不用公勺不卫生,我们彼此认定对方“假干净”。
  ⑹母亲持家有道:不在开源,重在节流。虽没能让家产增值,却也最大程度地合理利用每一分钱。用她的话说就是“小老百姓家的日子能省则省”,因此赠人钱财更是没门儿的事。汶川大地震时,我捐款100元,回到家我向母亲谎称:只捐了10元,母亲嗔怪道:“这次地震太悲惨了,你应该多捐点!”母亲的“大度”让我着实吃了一惊,从此推翻了对她“葛朗台”的评价。
  ⑺母亲既俭朴却也爱美,她每次从市场上淘得物美价廉的衣裳回来必定让我们参与评价,若得到赞美便开心的拍掌打转,像个孩子;若惨遭“攻击”则愤愤地试图反驳,之后明显减少穿那件衣服的次数。闲暇之余,母亲常在屋内一边扭秧歌、一边歌唱祖国,于是我从小便会唱“大海啊故乡……”、“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呀……”、“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之类的老歌。
  ⑻母亲的“坏脾气”常常攻破我的忍耐底线,自然有不快发生,她说我“脾气大,说不得,”我说她“嘴太毒,话太多。”尽管如此,每当我收拾行装离开家赶赴工作地时,母亲的“坏脾气”却化成了几行眼泪和千叮咛万嘱咐的关切话语。“儿行千里母担忧”,此刻的她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的样子,丝毫没有发脾气时那股强悍的气势,我是她的“大小姐”,血浓于水,母女没有隔夜仇。
  ⑼如今,我已在异地参加工作。等下次再回到家时,母亲依旧会是那副“坏脾气”,但这“坏脾气”让我这个“80后”更加懂得了如何“勤劳、俭仆、热爱生活……”

训练一:概括文章内容。
1. 本文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2. 分别概括⑵⑶两段的内容。(每段10字以内)
训练二:分析人物性格(品质、情感)。
3. 母亲的坏脾气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

4. 第⑸至⑺段写出了母亲的优秀品质。其中第⑸段主要写母亲的         ,第⑹段主要写母亲的           ,第⑺段主要写母亲的         。
5. 第⑻段画线句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情?

训练三:指代内容
6. 第⑶段中“异常情况”具体指什么?

7. 第⑶段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具体指什么?

8. 第⑸段加点的“假干净”具体指什么?

9. 第⑹段中的“大度”具体指什么?

训练四:修辞手法及作用
10.第⑵段画线句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写出两种即可)?有何作用?


11.第⑻段画线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训练五:段落作用
12.第⑴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13.第⑷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14.第⑼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训练六:因果关系
15.从前三段看,母亲对“我”发脾气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各是什么?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16. 第⑶段中母亲对“我”发脾气导致的结果是什么?

训练七:写作手法
17.本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记叙文考点训练教师稿
母亲的“坏脾气
⑴我眼中的母亲算不上慈母,主要是她那“坏脾气”让我这个“80后”不堪忍受,我们常因一些琐事争得面红耳赤,但每次我都在母亲“坏脾气”的强悍攻势中败下阵来。
  ⑵女孩爱美丽,在变换发型上敢于革新,常常“赔了money又折发”,依旧屡试不爽。某日,我顶着“爆炸头”回家,后果便是被母亲的“坏脾气”整整“折磨”了一下午。其支撑理论——此举“有毁形象、有害健康、有损经济……”机关枪般的怒斥以我为载体,从房间扫射到客厅、从客厅扫射到走廊,从走廊扫射到厨房……让我无处藏身。
  ⑶母亲脾气不好但记性颇佳。从小到大,我有几套衣服,几双鞋子,几打袜子乃至袜子图案花色她都能如数道来。某学期末,我穿了一件时尚的新衣服回家,一进门母亲便发现了“异常情况”,起先还夸衣服买的漂亮,当我告诉她,这衣服花了200多元时,她的脸色立刻晴转多云,随后又是那“坏脾气”开始发作了。那次以后,每添置新装我都瞒着母亲,在校穿新衣,回家套旧裳,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⑷母亲的“坏脾气”让人感觉不够温柔,但她却有诸多优秀品质:勤劳、俭朴、热爱生活……
  ⑸家中的桌椅滴尘不染、衣被整洁干净、玻璃明亮照人,家中的一切被母亲收拾得井井有条,她还常说我衣服没洗干净,我则反驳她喝汤不用公勺不卫生,我们彼此认定对方“假干净”。
  ⑹母亲持家有道:不在开源,重在节流。虽没能让家产增值,却也最大程度地合理利用每一分钱。用她的话说就是“小老百姓家的日子能省则省”,因此赠人钱财更是没门儿的事。汶川大地震时,我捐款100元,回到家我向母亲谎称:只捐了10元,母亲嗔怪道:“这次地震太悲惨了,你应该多捐点!”母亲的“大度”让我着实吃了一惊,从此推翻了对她“葛朗台”的评价。
  ⑺母亲既俭朴却也爱美,她每次从市场上淘得物美价廉的衣裳回来必定让我们参与评价,若得到赞美便开心的拍掌打转,像个孩子;若惨遭“攻击”则愤愤地试图反驳,之后明显减少穿那件衣服的次数。闲暇之余,母亲常在屋内一边扭秧歌、一边歌唱祖国,于是我从小便会唱“大海啊故乡……”、“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呀……”、“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之类的老歌。
  ⑻母亲的“坏脾气”常常攻破我的忍耐底线,自然有不快发生,她说我“脾气大,说不得,”我说她“嘴太毒,话太多。”尽管如此,每当我收拾行装离开家赶赴工作地时,母亲的“坏脾气”却化成了几行眼泪和千叮咛万嘱咐的关切话语。“儿行千里母担忧”,此刻的她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的样子,丝毫没有发脾气时那股强悍的气势,我是她的“大小姐”,血浓于水,母女没有隔夜仇。
  ⑼如今,我已在异地参加工作。等下次再回到家时,母亲依旧会是那副“坏脾气”,但这“坏脾气”让我这个“80后”更加懂得了如何“勤劳、俭仆、热爱生活……”



训练一:概括文章内容。
1. 本文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答:先写了母亲的坏脾气;后写了母亲的优秀品质及对我的爱。
2. 分别概括⑵⑶两段的内容。(每段10字以内)
答:(1)我换发型被母亲怒斥;(2)我买新衣服被母亲数落。

训练二:分析人物性格(品质、情感)。
3. 母亲的坏脾气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为人节俭(俭朴)。
4. 第⑸至⑺段写出了母亲的优秀品质。其中第⑸段主要写母亲的         ,第⑹段主要写母亲的           ,第⑺段主要写母亲的         。
答:勤劳,俭朴,热爱生活。
5. 第⑻段画线句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情?
答:母亲在“我”临行前担心我的焦急心情。
训练三:指代内容
6. 第⑶段中“异常情况”具体指什么?
答:我回家时穿了一件时尚的新衣服。
7. 第⑶段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具体指什么?
答:每添置新装我都瞒着母亲,在校穿新衣,回家套旧裳。
8. 第⑸段加点的“假干净”具体指什么?
答:母亲认为“我衣服没洗干净”,“我”认为母亲“喝汤不用公勺不卫生”。
9. 第⑹段中的“大度”具体指什么?
答:汶川大地震时母亲认为“我”捐10元钱捐少了。
训练四:修辞手法
10.第⑵段画线句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写出两种即可)?有何作用?
答:比喻、排比、顶真。写出了“我”被母亲怒斥时无力反驳,无处躲藏的境地。
11.第⑻段画线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比喻,写出了母亲在“我”临行前担心我的焦急心情。
训练五:段落作用
开头作用: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5.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结尾作用:1.画龙点睛,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或标题,前后呼应)4.塑造人物形象所带来的意义。5. 引人深思,给人启迪,令人回味。
12.第⑴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引出下文母亲坏脾气这两件事的叙述。
13.第⑷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过渡(承上启下),由上文写母亲的坏脾气转到下文写母亲的优秀品质。
14.第⑼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写出了母亲的对我的影响。与文章开头(文题)相照应。
训练六:因果关系
15.从前三段看,母亲对“我”发脾气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各是什么?
答:直接原因:“我”弄新潮发型,“我”买新衣服。根本原因:“我”多花钱了。
16. 第⑶段中母亲对“我”发脾气导致的结果是什么?
答:那次以后,每添置新装我都瞒着母亲,在校穿新衣,回家套旧裳。
训练七:写作手法
17.本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请你结合全文进行简要分析。 
答: 先写母亲的“坏脾气”,这是“抑”;再写母亲的优秀品质和对“我”的爱,这是“扬”。 
巩固练习
花边饺里的母爱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惊带玩地吞进肚时,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③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都是长到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才开始清晰起来,仿佛它一直沉睡着,必须我们用经历的代价才可以把它唤醒。
④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我想起码不能让妈妈在吃这方面再受委屈了。我曾拉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开开洋荤,她连连摇头:“妈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懒得下楼啦!”我曾在菜市场买来新鲜的鱼肉或时令蔬菜,回到家里自己做,妈妈并不那么爱吃,只是尝几口便放下筷子。我便笑妈妈:“您呀,真是享不了福!”
⑤后来,我明白了,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一贯制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让母亲高兴的惟一的方法是常包饺子。
⑥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⑦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⑧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⑨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
⑩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练习
1.简要概述本文记叙的两件事情。


2.阅读文章,分析人物性格。
(1)第②段画直线句体现了妈妈怎样的性格特点?

(2)第④段画直线句体现了妈妈怎样的性格特点?

3.阅读文章,指出指代内容
(1)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它”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2).第⑥段中加点的“一个意外的惊喜”具体指什么?


4.阅读文章,指出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1)第②段画曲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第⑦段画曲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5.阅读全文,分析段落作用。
(1)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2)结合上下文来看,第③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3)第⑩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6.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第②段中母亲为什么要将饺子捏成花边?


(2)第⑧段“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3)第⑨段中“我”为什么要将糖馅饺子捏上花边?


7.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你对第⑨段里加点词语“花招”的理解。


8. 本文运用了托物寄情的写作手法,请你结合全文进行简要分析。


巩固练习教师稿
花边饺里的母爱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惊带玩地吞进肚时,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③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都是长到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才开始清晰起来,仿佛它一直沉睡着,必须我们用经历的代价才可以把它唤醒。
④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我想起码不能让妈妈在吃这方面再受委屈了。我曾拉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开开洋荤,她连连摇头:“妈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懒得下楼啦!”我曾在菜市场买来新鲜的鱼肉或时令蔬菜,回到家里自己做,妈妈并不那么爱吃,只是尝几口便放下筷子。我便笑妈妈:“您呀,真是享不了福!”
⑤后来,我明白了,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一贯制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让母亲高兴的惟一的方法是常包饺子。
⑥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⑦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⑧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⑨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
⑩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1.简要概述本文主要记叙的两件事情。
答:第一件事:小时候妈妈借捏花边让“我”和弟弟吃到肉馅饺子;
第二件事:长大后“我”用捏花边的方法让妈妈吃到糖馅饺子。 
2.阅读文章,分析人物性格。
(1)第②段画直线句体现了妈妈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温柔,爱孩子
(2)第④段画直线句体现了妈妈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节俭。
3.阅读文章,指出指代内容
(1)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它”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答: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
(2).第⑥段中加点的“一个意外的惊喜”具体指什么?
答: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并捏了花边,故意让母亲吃到,使她开心。
4.阅读文章,指出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1)第②段画曲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两种馅的饺子码在盖帘两头的样子。
(2)第⑦段画曲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饺子的颜色和在开水中上下翻滚的样子。
5.阅读全文,分析段落作用。
(1)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引出下文我小时候母亲包花边饺给我们吃这件事的叙述。
(2)结合上下文来看,第③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上启下(或过渡),承接上文小时候的记忆,引现下文对现在生活的叙述。
(3)第⑩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爱。与文题相照应。
6.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第②段中母亲为什么要将饺子捏成花边?
答:为了区分两种馅的饺子,为了让“我”和弟弟吃到肉馅的饺子,哄我们开心。
(2)第⑧段“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为了让母亲吃到糖馅饺子哄她开心并且不引起她的怀疑。
(3)第二件事中“我”为什么要将糖馅饺子捏上花边?
答:为了与其它馅饺子区分开,好让母亲吃到,哄年迈的母亲开心。
7.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你对第⑨段里加点词语“花招”的理解。
答:“花招”的本义是欺骗人的狡猾手段,在这里不含贬义,是指“我”瞒着母亲,在糖饺上做了记号的巧妙方法。 
8. 本文运用了托物寄情的写作手法,请你结合全文进行简要分析。
答:本文借助“花边饺子”这个物,写出了母亲对年幼的孩子的爱和成年儿女对年迈的母亲的爱,寄托了“我”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210.76.32.10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2014中考备考”语文教学资料第一集』  下一个『记叙文课外阅读训练(原创)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