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学案及同步训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风雨》学案及同步训练语文试卷(七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13《风雨》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短诗在行文和构思上的特点。感悟五首诗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贾平凹先生笔下的风雨场景。学习作者运用侧面衬托来表现风雨的高明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结合课文,运用自己的语言,赏析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并真切描写景物的细节及其变化的。【重点
试题预览
13 《风雨》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短诗在行文和构思上的特点。感悟五首诗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贾平凹先生笔下的风雨场景。学习作者运用侧面衬托来表现风雨的高明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结合课文,运用自己的语言,赏析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并真切描写景物的细节及其变化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运用侧面衬托来表现风雨的高明手法。 
教学难点:唤醒感恩意识,激发珍爱亲情的情感。 
【自主学习】
1.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 
偌大(    )  蜷曲(      )刹那(    )   栅栏(     )   倏忽(     )
2.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地词语填空。
       一个鸟巢从高高的树端    下来,在地上滚了几滚,    了。几只鸟尖叫着飞来要     住,却飞不下来,向右一     ,向左一    ,翅膀猛地一     ,羽毛    成一团乱花,    了一个转儿,倏忽在空中停止了,瞬间石子般掉在地上,连声响儿也没有。
3.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落叶冲起一个偌大的蘑菇长在了空中。      B.羽毛翻成一团乱花。
  C.树林子像一块面团子,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
  D.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
4.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请逐段朗读课文,想一想:各段都写了哪些景物? 
第1 段:                       第2 段:                        
第3 段:                       第4 段:                       
第5 段:                       第6 段:                        
第7 段:                       第8 段:                        
【合作探究】
5.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风的?写出了风怎样的特点? 
6.课文写“风”,看不见一个“风”字,却写出了狂风的肆虐;写“雨”,不着一个“雨” 字,却为我们展现出了风雨夹击的情景。作者采用的是一种什么写法?
 
7.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文章结尾的场景和情调与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你认为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巩固训练】
8.“一头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你认为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9.“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0.“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当堂检测】
1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僵直:                               精湿:
1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飘忽(    )          偌大(       )            屈蜷(     )
13.本文是描写风雨的,却通篇不着一个“风”字、一个“雨”字,作者是怎样描写风雨的?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14.第⑤段中的“飘”“斜”两个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什么地方? 

15.“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蜷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这里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用? 
13 《风雨》
【自主学习】1.ruò; quán; chà;zhà; shū。  4. 第1 段:树林全貌;第2 段:垂柳、杨叶、芦苇;第3 段:断绳羊、女孩;第4 段:葡萄蔓、苍蝇;第5 段:鸟巢、鸟儿;第6 段:废纸、猫、瓦;第7 段:浮萍、鱼儿;第8 段:老头、孩子。 
【合作探究】5.文章先从树林子开始着手,呈现给我们一幅恣意的狂风图。接下来,从形状、声状方面对被风吹得乱了的垂柳、杨叶、芦苇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继续展现狂风大作的画面。写了几组自然物,作者的笔锋陡转,写到了动物,写到了人。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进行景物描写来具体表现风雨之大之猛烈。   6. 侧面烘托。 7.结尾处,与前面风雨中无法自主的植物、惊恐万状的鸟畜不同,孩子们天性活泼,看一切都有趣,即便是暴风骤雨也阻挡不了快乐的游戏。至此,揪着读者心的这场风雨总算有了温暖的画面,可以松口气合上书闭目回味了。文末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儿童天真纯洁性情的讴歌和赞美之情。
【当堂检测】 13.主要运用侧面衬托手法来表现风雨。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来展现风狂雨猛,作者无处不在描写着风雨,风雨的形、声、神、韵,令读者置身于狂风暴雨的环境中 。  14.表现出了在风雨中鸟儿不能自控,任凭风雨摆弄,惊恐不安、脆弱无助的形象,表现了风雨之大之猛烈。15.比喻。将葡萄蔓比作“一条死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葡萄蔓被风吹落的情状。 (27.197.201.18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七年级上册第12课《济南的冬天》学案及同步训练语文试卷』  下一个『七年级上册第14课《秋天》学案及同步训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