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内文言文对比练习集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日常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初中课内文言文对比练习集语文试卷
(九年级总复习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乐观中学初中课内文言文对比练习集一《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练习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
试题预览
乐观中学初中课内文言文对比练习集
一 《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练习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2.翻译下面句子。(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参考答案:
1.(1)“全”或 “都” (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 (3)钓鱼
2.(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3.世外桃源 与民同乐
4.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
二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练习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乎,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未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山间之四时也
(4)日出而林霏开 (5)佳木秀而繁阴 (6)云归而岩穴暝
(7)野芳发而幽香 (8)而或长烟一空 (9)把酒临风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前人之述备矣。
(2)野芳发而幽香。
(3)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3.[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甲]: [乙]:
4. [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5.请从(甲)(乙)两段选文中各找出一个成语或常用的四字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甲) (乙)
6、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往来而不绝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居庙堂之高则忧 居十日,扁鹊复见
C、不以物喜 而乐亦无穷也 D.宴酣之乐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7、[甲]文中的“进”是指“ ”,“退”是指“ ” 。
8、《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岳》文着眼于“ ”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 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9、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
参考答案: 1.(1)日光 (2)景象 (3)季节 (4) 散(或“散开”) (5) 发荣滋长
(6)幽暗,昏暗 (7)花 (8)全 (9)执,拿
2.(1)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3)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4)这或明或暗、变化不定的,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的景象。
(5)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
3.[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答“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可)
[乙]而乐亦无穷也(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也可)
4.①[甲]是写水景,[乙]是写山景;
②[甲]写了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
③[甲]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5、(甲):“浩浩汤汤”或“气象万千” (乙):“水落石出”
6、D 7、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3、(略) 8、忧 醉与乐
9、先天……后天……
三 《饮酒》与《爱莲说》练习
【甲】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 陶渊明)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 周敦颐)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结庐在人间 (2)亭亭净植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无/车马喧 B飞鸟/相与还
C晋陶渊明/独爱菊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表达志趣和情怀是两文的共同点,甲崇尚朴素自然的田园生活,乙追求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B甲乙两篇都写到菊,甲借菊写出心与自然的亲近,乙用菊衬托莲的高洁正直。
C甲中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轩;乙中的“牡丹”象征追求高雅生活之人。
D甲乙两篇体裁不同,特色各异:甲直抒胸臆,挥洒真情;乙托物言志,意蕴深刻。
5.乙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1)简陋的房屋 (2)立或树立
2、D
3、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C
5、象征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在当今社会,学习这一品质尤其重要。
四 《三峡》与《与朱元思书》练习
[甲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B.不以疾也(快) C.从流飘荡(顺、随) D.负势竞上(势力)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1)沿溯阻绝 (2)良多趣味 (3)直视无碍 (4)窥谷忘反
(5)略无阙处 (6)虽乘奔御风 (7)负势竞上 (8)望峰息心
3.用现代汉语表达下面句子的意思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6)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对甲乙两段文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
A. 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
B. 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
C. 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D. 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
5.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乙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
B.由【甲】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甲】文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乙】文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了富春山的勃勃生机。
D.【甲】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乙】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6、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7、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8、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9.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 ,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 ;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写 ,乙文以“有时见日”来写 。
10、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参考答案:
1、D
2.(1)顺流而下;(2)真的;实在;的确;(3)障碍 (4)“反”通“返”,返回(5)“阙”通“”缺,空缺;(6)即使;(7)凭借或依靠;(8)平息或停止
3(1)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
(2)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3)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4)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尽是奇山异水,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5)(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6)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
4、B 5、B 6、B 7、A
8.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9、略
10、(1)湍急、清澈;(2)凄凉或悲哀或凄清。(意对即可)
五 《与朱元思书》与《桃花源记》练习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林尽水原,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连接
B.水皆缥碧:青白色 望峰息心:平和的心态 窥谷忘反:同“反”,返回
C.有时见日:同“现” 互相轩邈:高大 横柯上蔽:树木
D.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负势竞上:凭依 皆生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
2.翻译句子: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选文甲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势的,《三峡》一文也有一处是写水势的,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句子是: 。
4.选文乙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厌倦尘世,向往 的思想,他的诗《饮酒》(之五)中“ , ”两句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
5.选文甲描写富春江的美景时,抓住山 水 的特点,反映出作者 的生活情趣;选文乙通过描绘桃源美丽的自然风光,来表现桃源人 的生活,反映出作者的社会理想。
参考答案: 1.D 2.知了长久不停地叫,猿猴接连不断地啼。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田园生活(乡村生活)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5.奇(清急); 异(高、险);沉缅山水(寄情山水,热爱山水);安宁、闲适
六 《桃花源记》与《岳阳楼记》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粮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矣。
嗟夫!予尝求古人仁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2.各用一句话说说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1)甲段的主要内容是
(2)乙段的主要内容是
3.两则短文虽然同是写景散文,但是写作目的却不一样。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两则短文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甲文表达的是
(2)乙文表达的是
4.乙文中表达作者宏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5.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微斯人,吾谁与归?
6.请从(乙)段带线的句中任选一处你认为美的句子,说说这个句子美的理由。
参考答案:
1.⑴交错相通 ⑵有时
2.⑴渔人进入桃源,发现桃源中人生活美满。
⑵写洞庭湖春天的景色,同时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3.⑴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渴望。⑵作者宽大的胸襟和抱负。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5.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6.略(扣住抓住了景物特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动静结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七 《 陋室铭》和《爱莲说》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爱莲说(节选)
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斯是陋室 ( ) (2)可以调素琴( )
(3)陶后鲜有闻( ) (4)宜乎众矣 ( )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3分)
4.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4分)
【答案】
1.(4分)(1)这 (2)调弄,这里指弹琴(只答“调弄”不给分) (3)少 (4)多(每小题1分)
2.(4分)(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葱茏,映入帘里。(2)对于莲花的喜爱,像(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每小题2分)
3.安贫乐道(或“高洁傲岸”,意合即可)
4.(4分)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分);乙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分)
八 《陈涉世家》和《生于忧患死于案乐》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辍耕之垄上 舜发于畎亩之中
B.佣者笑而应曰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x k b1 . co m
C.为天下唱 行拂乱其所为
D.百姓多闻其贤 曾益其所不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举大计亦死 百里奚举于市
B.必先苦其心志 天下苦秦久矣
C.扶苏以数谏故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D.等死,死国可乎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4.胨涉历尽艰辛最终“立为王,号为张楚”,舜、博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均出身卑微但终成大业。请细读甲、乙两则选段,并摘选其中你认为最恰当的原句回答他们成功的缘由。(3分)
【参考答案】
1.(2分)D (A、动词,去,到;助词,的。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C、介词,向;动词,行为。D、都是代词,代人。)
2.(2分)C、多次(A、发动,兴起;推荐,选拔。B、使……受苦;苦于(秦)。D、为……而死;死亡,灭亡。)
3.(3分)如今逃跑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同样都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关键点:“亡”“举行=”“等”“死国”,各0.5分;翻译达意1分)。
4.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避险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缺首句或尾句各扣1分)
九《三峡》、《湖心亭看雪》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虽乘奔御风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属引凄异 忠之属也
B.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
C.哀转久绝 湖中人鸟声俱绝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宋无罪而攻之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但采用的写法又有所区别:甲文采用的是 的手法,写景着“素”“绿”“清”“影”“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乙文写景采用的是 的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景物的形与神。(2分)
5.甲、乙两文作者都寄情于山水,但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请作简要说明。(2分)
【答案】
1.(1)这里指飞奔的马(只解释为“飞奔的马”亦可)(2)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只解释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日常专题训练
上一个『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下一个『
2013—2014届紹秀中学高三第一学期语文综合练习(六)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