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文言文测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第一册文言文测试语文试卷(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一册文言文测试1.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和“其”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③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试题预览
第一册文言文测试
1.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和“其”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③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1)句中两个“之”相同,  (2)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B.(1)句中两个“之”相同,  (2)句的两个“而”不同
C.(1)句中两个“之”不相同, (2)句的两个“而”也不相同
D.(1)句中两个“之”不相同, (2)句的两个“而”相同
3.下列加点的“之”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邻之厚,君之薄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选出对加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5.下列句中“而”与“盛气而揖之”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老妇恃辇而行   B.蟹六跪而二螯    C.今急而求子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6.对下列两组句中加点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老臣今者殊不欲食(2)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3)赵氏求救于齐 (4)和于身也
 A.(1)(2)不同,(3)(4)相同 B.(1)(2)相同,(3)(4)相同
 C.(1)(2)不同,(3)(4)不同 D.(1)(2)相同,(3)(4)不同
7.成语“及时行乐”的“及”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徐公何能及君也  B.不及汪伦送我情  C.远者及其子孙  D.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8.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     B.乃致其众而誓之 致:招致,召集
C.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   D.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贤:贤能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使负栋之柱      (支撑)              B.族秦者,秦也   (使……灭族)
C.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让)  D.秦人不暇自哀     (空闲)
10.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成功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
1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肖: 贤                 贤于长安君: 超过
B.窃爱怜之: 宠爱           则为之计深远:打算
C.妇人异甚: 厉害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得到
D.祭祀必祝之:祈祷          必勿使反:同“返”
12.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
A.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旧事、成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简直)
悦亲戚之情话(爱情的话)            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灭六国者,六国也   (使……灭亡)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           少不更事(经历)
C.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挂)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慰问)
    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形体和容貌)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味)
D.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边际)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交,亲附)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        君子生非异也(禀赋)
13.选出对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   )(3分)
A.①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行李:出门所带的行囊
 ②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中原:黄河中下游地区
B.①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丈夫:男子
       ②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指责
C.①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无乃:相当于“只怕”,表推测。
       ②没死以闻                     闻:使……听到
D.①其继有在者乎                 继:继承人,这里用作名词。
       ②约车百乘                    约:置办,配备。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吾不欲匹夫之勇也              D.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1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己         B.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C.徐公来,孰视之         D.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B.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C.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D.意气勤勤恳恳
17.选出有通假字的一项。(   )
①若不阙秦    ②失其所与,不知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④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⑤进不用命,退则无耻    ⑥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⑦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⑧徐公来,孰视之       ⑨少益耆食                   ⑩老妇恃荤而行
A.①②③④⑤ B.⑥⑦⑧⑨⑩ C.①③⑤⑦⑩ D.②④⑥⑧⑨
18.下列加点的字与“晋军函陵”的“军”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一狼洞其中            B.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C.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D.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19.选出句式不同的一项(   )
A.忌不自信                     B.何厌之有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微斯人,吾谁与归
20.对下列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③勾践说于国人
 ④王之蔽甚矣     ⑤能谤讥于市朝     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⑦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⑧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A.①/②⑥/③⑤/④⑧/⑦            B.①③⑤/②④/⑦/⑥⑧
 C.①/②/③⑤⑥/④⑧/⑦            D.①/②⑥/③⑤/④/⑦⑧
21.选出翻译错误的一项(    )
A.焉用亡郑以陪秦    译:一定要用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的(办法)吗?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在东边使郑国成了(晋国的)疆界之后,又想在西边(秦国)扩大边界。
C.今三世以前,至赵之为赵   译:从现在的赵王起,往上推算到第三代以前,一直到赵氏家族最初建立赵国的时候。
D.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译:现在您让长安君的地位很尊贵。
22.下面各组句子加点词的含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                其家甚智其子
    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岂人主之子孙必不善哉
    C.窥镜.谓其妻曰                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
    D.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3.下在句子诵读划分正确的一项 
 A.①今/齐/地方/千里        ②臣/诚知/不若/徐公美
 B.①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    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②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D.①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二)阅读下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于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周公不求备于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又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 
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孙权之论,优劣允当,故载录焉。
                     ——《三国志》卷五十四 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
2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   (追击)     B.乘汉相之资。           (凭借)
C.逆而击之。         (不顺从) D.图取关羽。         (谋取)
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1)至于北海。                    (2)可以次于公谨。
B.(1)王好战,请以战喻。             (2)常以比方邓禹。
C.(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幸耳矣。   (2)邈焉难继,君今继之。
D.(1)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2)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
26.将第四题文中两个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周公不求备于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
译文:

(2)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
译文:

选择题涂填处(每小题2分)。
1[ A][B][C][D]     2[ A][B][C][D]    3[ A][B][C][D]     4[ A][B][C][D]     5[ A][B][C][D]
6[ A][B][C][D]     7 [ A][B][C][D]    8[ A][B][C][D]    9 [ A][B][C][D]    10[ A][B][C][D]
11[ A][B][C][D]    12[ A][B][C][D]   13 [ A][B][C][D]    14[ A][B][C][D]    15[ A][B][C][D]
16[ A][B][C][D]    17[ A][B][C][D]   18[ A][B][C][D]    19[ A][B][C][D]    20[ A][B][C][D]
21[ A][B][C][D]    22[ A][B][C][D]   23[ A][B][C][D]    24[ A][B][C][D]    25[ A][B][C][D]
   
  班别:              姓名:


高考总复习“第一册文言文”测一答案
 
1. B  ①以:介词,“凭,靠”。②以:介词,把。③其:代指自己,相当于“我”。④其: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
2.B((1)中“之”前者可解作“财物”,代词。(2)中“而”前者可解作“却”,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后者可解作“又”,表递补进关系的连词。)
3.D(作助词“的”讲,AB项为取消句子的独立成分,C项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4、B(①掌管,③正当)
5、A.
6、D.
7、D.
8.D “贤”胜过,超过。
9.C(假使) 
10.C(应作“渡河”讲) 
11.C 
12.B(A莫:同暮;C趣,通“趋”,往,赴;D际:交会)
13、A(行李:出使的人;中原:原野)  
14.C  “匹夫”指平常人或逞勇无谋之人,现也用此义。 A“行李”在句中的意思是“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B“爪牙”古义为“武臣、重臣”或“亲信、党羽”,是中性词;今用来比喻坏人的党羽,是贬义词。
15、D(知—智,帅—率,免—娩,孰—熟,耆—嗜)
16、C
17、D 。 A“已”通“矣”  B“政”通“征”  C“孰”通“熟”。
18、D(名作状,其余均是名词用作动词)
19、C(C句为判断句,其余项为宾语前置)
20、D.
21、A(“一定要用”改为“为什么要”;“的办法吗?”改为“呢?”)
22.D
23、C.
24.A(迎接)
25.B(A中前“于”是到达。后个“于”都是介词,表示比较,意思为“比”。B中两个“以”都是介词,意思为“用”。C中一个是语助词,后一个焉是形容词词尾,无意义。D,一个是“自己”,后一个是“他”。)
26.(1)古代周公用人不求全责备1分,所以1分我勿视他的缺失而看中他的长处1分。(2)吕蒙虽然起初轻率武断,随便杀人1分,但后来能克制1分自己,有国士的气量,哪里只是一介武夫呢1分?

附译文: 孙权和陆逊谈论周瑜、鲁肃及吕蒙时说:“周公瑾有雄心大志,胆略过人,因此能打败曹操,攻取荆州,真是难于找到接替他的人。如今你继承了他。公瑾过去邀请鲁子敬到东吴,推荐给我,我和他饮酒交谈,便谈及建立帝王大业的谋略,这是第一大痛快事。后来,曹操收纳了刘琮的势力,声言亲率水、陆军几十万同时来江东,我询问所有将领,请教对策,谁都不愿回答,问到张子布、秦文表时,都说应修书派使者,前去迎接曹操。鲁子敬当即反驳说不可,劝我迅速召回周公瑾,命令他率大军迎头痛击曹操,这是第二大痛快事。而且他决定的计谋、策略,远远超过了张仪、苏秦,后来,他虽然劝我把土地借给刘备,这是他的一个短处,但却不足以损害他的两个长处。周公对人不求全责备,所以我忘掉他的短处而敬重他的长处,常常将他比作邓禹。吕子明年轻时,我认为他只是不怕艰难,果敢有胆量而已;在他年长以后,学问增长,韬略常常出奇制胜,可以说仅次于周公瑾,只是言谈议论略,才气英发不如周瑜而已。谋划消灭关羽这一点,却超过鲁子敬。鲁子敬给我的信中说:‘成就帝王的兴起,都有人为他驱除祸患,对关羽不必有所顾忌。’这是鲁子敬内心办不到,表面上空说大话罢了,我仍宽恕了他,没有轻易责备。可是他行军作战,安营驻守,能做到令行禁止,他的辖区内,文武官员没有荒于职守的官员,都尽心尽职,治安良好,路不拾遗,他的治军法度是很完善的。”
评:曹操利用汉朝丞相的地位,挟持天子而扫除群雄,刚荡平荆州,又依仗威势胁迫江东,那是议论者不因疑惧而生二心,但唯有周瑜、鲁肃提出了独特高明的见解,高出于众人之上,实在是奇才啊!吕蒙勇猛而又有谋略,善决断,明于军事大计,智取郝普,活捉关羽,这是他计策中用得最妙的。早年虽有轻举妄杀的事情,后来终于能克制自己,有国士的气度,不仅仅只是一名武将而已!孙权的评论,对他们的优劣说得很公正恰当,所以载录于传中。 (116.1.205.18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单元练习


上一个『高中课文文言基础知识测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七年级语文竞赛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