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联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榆林市联考语文试题(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榆林市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学生直接在试卷上答题;2、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一、 积累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栈桥/颤栗  潮汛/迅速  繁衍/偃旗息鼓B.恐吓/喝彩  教诲/隐晦  斗笠/气冲斗牛C.道
试题预览
榆林市联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学生直接在试卷上答题;
2、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 积累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栈桥/颤栗  潮汛/迅速  繁衍/偃旗息鼓
B.恐吓/喝彩  教诲/隐晦  斗笠/气冲斗牛
C .道歉/亏欠  星宿/作秀  血液/雪上加霜
D.田圃/哺育  湖泊/淡泊  默契/换而不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统筹  优惠券  断章取义  胜气凌人
B.策划  破天荒  袖手旁观  不求甚解
C.亵读  东道主  无与伦比  脑羞成怒
D.恣难  出风头  重蹈复辙  自知之明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   。在新型 农村社区建设中,一定要注意   农民的权益。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勤政为民、扎实工作,为人民群众   实实在在的利益。政府相关的就业优惠政策也应当不折不扣地   
A.道路  保障  牟取  实现    
B.途径  防护  谋取  实现
C.途径  保障  谋取  兑现    
D.道路  防护  牟取  兑现
4、默写(6分)
(1)烽火连三月,               。       (杜甫《春望》)
(2)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     (《孟子》)
(4)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
(6)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 (《我爱这土地》)
5. 修改语段。(4分)
  ①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杜会秩序。②事实表明,网络诺言的泛滥和滋生,会扰乱许多人成为受害者。③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6.名著阅读。(2分)
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一书,描述了主人公先后游历____________________、大人国、飞岛国、慧因国等国的情形,曲折地表达了对18世纪英国社会现实的讽刺。
二、综合性学习   (6分)
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国家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试点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范围包括680个县(市),约2 600万在校生。同时将家庭困难寄宿学生的生活费补助提高到小学生每天4元、初中生每天5元。目前,在我国西部一些地区,一些学生营养摄入量严重不足。据调查,摄入量只有推荐量的60%多。一些农村学生发育较慢,平均身高低于同龄城市孩子6厘米,体重也低约7千克。
(1)结合材料内容,给材料拟一个标题。(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学校食堂进餐时,你可能会目睹一些浪费现象,请为学校食堂拟写两则倡导“节约”的标语。要求:①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②句式工整,有一定警示性。(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上要开展一次以“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80字左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46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1题。(12分)
从苦读到乐读
张明源
①读书有苦读和乐读。历史上苦读的事例很多,比如东周的纵横家苏秦,不分昼夜、苦读兵书。每当夜深人静,头昏眼花时,他就用锥子刺自己大腿,清醒后又苦读;汉代政治家孙敬,爱好读书,经常苦读到深夜,每当疲惫不堪时,就用绳子把头发系起来,拴在旁梁上,继续读书。乐读的事例也不少。比如,孔子提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宋代诗人韩驹也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说“唯书有真乐,意味久犹在”。
②这两种读书的形式本应是互补的。现在人们多认同后者,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读书,事半功倍。因为有兴趣,读时心无杂念,感受深,记忆牢,且流连忘返。
③这样读书好处虽多,但也有弊端。胡适曾说:“幼对酷嗜小说,所得小说良莠不齐……害余不浅。”可见读书全凭兴趣,不加选择是不行的。此外,如果一个人兴趣狭窄,读来读去就是那么几种书,容易使知识结构畸形。对此,鲁迅早有论述:“先前的丈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得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也糊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
④一个人要读自己“厌恶”或毫无兴趣的书;当然会觉得“苦”,但若不放弃地“苦”上一阵子,自然有所收获。尝到了“苦”的滋味也就会有了兴趣的萌芽,再“苦”下去,发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也未可知。
⑤当然,苦读和乐读的境界和目的不同。“十年寒窗无人问”,苦读的目的是“一举成名天下闻”,既是为了自身求取功名、出人头地,更是为了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不过,无论是苦读还是乐读,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践和应用,要把学来的知识变成自身本领或者自身修养,否则就成了典型的“书呆子”。
⑥“读书莫畏难”,对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来说,总是能够从读书中受益,从苦读达到乐读的佳境。
(有删改)
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9.第③段中加点的“这样”具体指什么?这样读书有什么好处?(3分)
                                                                               
                                                                               
10.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3分)
                                                                               
                                                                               
11.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的读书感受。(不少于50字,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6题。(18分)
白蘑菇回家
毕淑敏
妈妈爱吃蘑菇。
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夭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
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
路旁有三三两两的藏胞,坐在五颜六色的口袋中间,仰着褐色的面庞,向经过的汽车微笑。袋子口,颤巍巍地露出花蕾般的白蘑菇。
从马岛运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小姐进来整理卫生,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小姐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
听了小姐的话,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儿,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上火车的日子到了,小组帮我找来一只小纸箱,用剪刀戳了许多梅花形的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安放进去。
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小鸡?小鸭?怎么没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
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
我大惊失色说,那可怎么办?
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通风。
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地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闷热如桑拿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出黑汁了,而且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我束手无策。【A】青海大叔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新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除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新|课 |标 |第  |一| 网
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移开,为我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
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 菇黑色的汁液,渐渐被蒸发了,烘成干燥的标本。
青海大汉坐的窗口是迎风的一面,疾风把他的头发卷得乱如蒿草。若不是为了这一箱蘑菇,窗子原不必开得这样大。我几次歉意地说同他换换,他一摆手说:草原上的风比这还大。
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
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由于路上蒸发了水分,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B】青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代——白蘑菇炖鸡最鲜。
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选自《毕淑敏 散文》)
12.本文叙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白蘑菇回家”可谓是一波三折,请简要概括故事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从全文看,结尾“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这句话该如何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A】【B】两处的画线句使用了两种称呼“青海大汉”和“青海汉子”,请说说作者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大汉”和“汉子”怎样不同的性格特征?(4分)
新|课 |标 |第  |一| 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表达效果如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妈妈”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写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用意。(注意文中加点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甲乙两则古文,然后回答 17——20题。(12分)http ://www .xkb1.com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陈寿《隆中对》)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行拂乱其所为(    ) (2)人恒过然后能改(    )
(3)将军宜枉驾顾之(    ) (4)遂用猖根(    )
18.用现代汉语写 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X |k |B| 1  . c|O |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乙文中刘备描述了当时“汉室倾颓”的混乱局面,如果用甲文中的话概括导致这种混乱局面的原因,最恰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0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乙文中的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 21——22题(4分)
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21、诗中作者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
                                                                
22、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从哪句诗可以反映出来?(2分)
                                                                                   
                                                                               
四、作文 (50分)
23.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作文中不得出现涉嫌泄密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
 (1)以“一路有你”为题目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2)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源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
请以“面对                 ,我流泪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先补全空缺处的词语,再完成全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补全题目;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18分)
1.D (2分)    
2.B (2分)   
3.C(2分) 
4、(1)家书抵万金;  (2)会挽雕弓如满月;  (3)故不为苟得也;
(4)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5)入则无法家拂士;
(6)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5、第②句,语序不当,把“泛滥和滋生”改为“滋生和泛滥”。
第③句,缺少宾语中心语,在“校园”后加“活动”之类的词。
6、格列佛游记   小人国(2分)
二、综合性学习(6分)
7、(1)答案(示例):国务院启动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天补助3元(1分)
(2)答案(示例):①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②请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③一米一粟,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2分)
(3)答案(示例):勤俭自古为美誉,节约至今是佳称,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挥霍奢侈、铺张浪费为人们所不齿。节约既是一份社会义务的担当,也是一种远见。同学们,从我做起,让节约成为我们的举手之劳,“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演讲活动现在开始。(3分)
三、(46分)
(一)(12分)
8.(3分)答案:“读书莫畏难”,对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来说,总是能够从读书中受益,从苦读达到乐读的佳境。(自己概括,意思准确,语句精炼也可)
9.(3分)答案:“这样”具体指带着浓厚的兴趣读书(1分);带着浓厚的兴趣读书,读时心无杂念,感受深,记忆牢,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分)。
10.(3分)答题示例:作者先从“苦读”与“乐读”说起(1分),接着谈了“乐读”的好处与弊端,顺其自然地提出了苦读的好处,进而论述“苦读”与“乐读”的不同之处(1分),最后点明中心论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11.(3分)答题提示:符合题意,语言流畅即可。
(二)(18分)
12.(在青海出差时,我给妈妈买了一袋白蘑菇;)白蘑菇不易保存,宾馆服务员告诉我保存的方法并帮我把蘑菇装箱;(1分)火车上,青海大汉和车友们无私地帮我;我最终把白蘑菇平安地带给妈妈。(2分)
13.这句话写出了白蘑菇的味道鲜美,同时也赞叹女儿的孝心,赞美陌生人的心灵之美。(1点1分,共3分)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14.【A】动作描写;“二话不说”“重新装箱”“三下五除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等一串动作,表现出“青海大汉”助人时的利索、豪爽和热心。
【B】语言描写;一句“很要紧的事”竟是“白蘑菇炖鸡最鲜”,表现出“青海汉子”对妈妈的关心,细致、周到中体现着他的纯真、善良。
(每处2分,方法1分,性格1分;共4分)
15. 使用短句(答“排比”也可),节奏明快;(2分)形象写出了飞奔的列车上风的呼啸,突出了一路“呼啸”的风是白蘑菇平安的保证,委婉含蓄地赞美了大汉和人们对“我”的帮助。(2分)
(大意对即可,共4分)
16. 内容上:“妈妈”一词触动着每个人心底的善意,她能够轻松唤起人们对爱的共鸣。一路上人们的无私帮助,既反映着人们纯洁善良的心,也体现着人们对母亲的崇高敬意。(大意对即可,2分)
结构上:“妈妈”在开篇和结尾处出现,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中 心突出。(或:“妈妈”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2分)
(内容2分,结构2分;共4分)http:/ /www .xkb1.com
(三)(12分)  
17.(1)违背     (2)常常    (3)拜访     (4)因此  (2分)
18.(1)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2)这个人你可以前去拜访他,而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一句2分,共4分)
1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句1分,2分)
20.类比论证或对比论证。  求贤若渴,延揽人才,复兴汉室,礼贤下士,善听谏言,谦虚(4分)
(四)
21、云淡风轻、春花烂漫、柳枝翠绿的春日景象。(2分)
22、轻松自在、悠闲愉悦的心境。从“时人不识余心乐,将州偷闲学少年”的诗句中可以反映出来。(2分)
四、作文 (略)(50分) (219.144.96.95)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2013延安联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甘肃岷县月考八年级语文试题(卷)(人教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