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必修三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8分)1、请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盥洗(guàn)忖度(duó)炮烙(pào)诧异(chà)B、湍急(tuān)悚然(sǒng)残骸(hái)骨碌(gū)C、石栈(jiàn)参商(shēn)闭塞(sāi)论语(lún)D、荻花(dí)嘲哳(chāo)宵柝(tuò)孝悌(
试题预览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8分)
1、请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盥洗(guàn)      忖度(duó)       炮烙(pào)    诧异(chà)
B、湍急(tuān)      悚然(sǒng)      残骸(hái)    骨碌(gū)
C、石栈(jiàn)      参商(shēn)      闭塞(sāi)    论语(lún)
D、荻花(dí)        嘲哳(chāo)      宵柝(tuò)    孝悌(t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讳疾忌医    长吁短叹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B.罄竹难书    安分守己    一言即出,驷马难追
C.掷地有声    额首称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貌合神离    急言厉色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 
A.橄榄球联盟年度冠军赛的实况转播在美国是重量级的节目,其收视率傲视群雄,其他同类型的节目只能望其项背。。
B.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地进入中国。
C.《康熙王朝》是一部以史实为依据的鸿篇巨制,它囊括了康熙在位时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
D.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30年来,中日关系发展最大的经验和教训是,中日人民之间能否相互理解,才是中日两国最终能够实现世代友好的根本保证。
B. 在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国际国内的诸多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已成当前重要任务。
C. 新教材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用力甚多、改动颇大,因为设计练习题是为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D .这部“牢笼天地、博极古今”的历史名著吸引了众多全世界知名学者关注的目光,在当代焕发出不朽的文化光彩。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           ,譬如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          ,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 多读如果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 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 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 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 ②③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①④⑥
6.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下) B.画图省识春风面 (曾经)
C.却坐促弦弦转急 (退回) D.艰难苦恨繁霜鬓 (极其)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恶搞杜甫,一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
汤嘉琛
最近,诗圣杜甫突然爆红网络,因为有人将语文教材中的杜甫插图涂鸦后传到微博,引发了主题为“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经网友再创作后,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俨然无所不能。杜甫是河南巩县籍名人,网友的涂鸦之举遭到了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痛批:“恶搞杜甫是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
适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以恶搞组图的方式成为舆论热点,恐怕是那些推崇和营销杜甫文化的人始料未及的。从目前报道来看,对微博中风头正劲的恶搞行为,无论是成都杜甫草堂,还是巩义杜甫故里,都持一种不欢迎甚至批评的态度。但从网络文化的视角加以审视,大可不必对恶搞杜甫的风潮反应“过敏”,它只是一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而已。
恶搞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是年轻网友以讽刺、幽默、游戏的视角,来解构传统、颠覆经典、娱乐大众的一种网络风尚。在知悉恶搞文化的网友眼中,凡是能够通过再编码、再创作而流行于网络的东西,无论是电影、革命歌曲、新闻人物还是普通的照片,都能成为恶搞的对象。几年前红遍网络的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堪称网络恶搞的经典案例。
一些研究者认为,网络恶搞是年轻人释放内心压力的一种新形式,是他们建构网络身份认同的一种特殊话语,也是他们因为叛逆心理而反抗经典的一种文化仪式。这些基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的分析,为解析网络恶搞现象提供了多元的学术路径。然而,单就最近这波“杜甫很忙”的恶搞热潮来说,我们或许无需做太多高深分析。它只是偶然出现的、以模拟和戏仿为手段的、寻求快感和参与感的一场网络狂欢。简言之,它只是网友最近的一种娱乐。
与那些曾经流行过的网络恶搞相比,“杜甫很忙”并没有太多特色,最突出的区别,可能是它充分利用了微博这个新型平台。一方面,如今的微博俨然就是一个集聚了数亿围观者的广场,分享资讯、寻找娱乐是这个广场的主流话语之一,这为令人捧腹的恶搞杜甫系列图片创造了迅速流行的可能。另一方面,微博时代的高互动性和高参与性,吸引了众多网友加入到狂欢队伍当中。在微博场域的表演欲与分享欲的双重裹挟之下,恶搞参与者实质上推动了一场关于智力、技艺、幽默感的文化比拼。
不过应该看到,这波恶搞风潮的核心要素只是一张普通的杜甫插图,其多样性和再创作潜力其实并不高。这意味着,即便网友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嫁接到恶搞当中(比如将杜甫恶搞为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这张照片仍不具备长期流行的可能。更何况,在“各领风骚三五天”的网络文化大观园中,似乎从来没有哪一次网络狂欢能够一直引领风尚。综合各种要素加以研判,这场恶搞杜甫的网络快闪行动,过不了多少时间就会烟消云散。
网络文化的兴起与衰落,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无章可循和超越常规逻辑的,即便是再普通的文化载体,也能突然之间成为某一时段的流行。然而,鉴于今年恰好是杜甫诞辰1300周年纪念,我们也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杜甫很忙”以及杜甫文化突然升温,这种恶搞背后可能有网络公关和文化营销的魅影。无论如何,恶搞也是一种个性解读、另类表达,不妨对这种网络文化宽容处之。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2年3月27日)
7.关于“网络恶搞”,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网络恶搞是以再编码、再创作为特征,以讽刺、幽默、游戏为视角的一种解构传统、颠覆经典、娱乐大众的网络风尚。
    B.网络恶搞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年轻网友借以释放内心压力,建构网络身份认同,因为叛逆心理而反抗经典的网络亚文化现象。
    C.网络恶搞是一种基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意义的以模拟和戏仿为手段、以寻求快感和参与感为目的的偶然出现的网络狂欢。
D.网络恶搞和微博结合后,具有更高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在微博场域的表演欲与分享欲的双重裹挟之下,实际上变成了一场智力、技艺和幽默感的文化比拼。
8.下列各项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突然爆红网络,是那些将语文教材中的杜甫插图涂鸦后传到微博上的人们的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行为。
    B.从网络文化的视角审视这次“杜甫很忙”的恶搞狂欢,大可不必对此反应“过敏”,那些推崇和营销杜甫文化的人大可不必这样恶搞。
    C.“杜甫很忙”的网络恶搞其实并没有奇特的创意,但它利用了微博这个新型平台,与那些曾经流行过的恶搞相比就显示了突出的特色。
    D.这波“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依然会随时烟消云散,因为在网络文化大观园好像从来没有哪一次网络狂欢能够一直引领风尚。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友经过再创作把杜甫涂鸦成似乎无所不能的形象,亵渎了语文教材插图中的杜甫形象,自然引来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是批评,对如此恶搞作者持基本否定态度。
    B.无论是电影、革命歌曲、新闻人物还是普通的照片,都能成为恶搞的对象,我们或许不必对“杜甫很忙”的恶搞热潮做太多高深分析。
    C.微博时代的高互动性和高参与性,吸引了众多网友加入到狂欢队伍当中,这为令人捧腹的恶搞杜甫系列图片创造了迅速流行的可能。
    D.适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有关杜甫的恶搞文化超越常规逻辑突然成为舆论热点,恐怕与网络公关和文化营销的策略关系密切。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9分,每小题3分)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岁通五经             通:  通晓             B.白益傲放               益:  更加       
C.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辟:开辟    D.璘败,累系浔阳狱     累系:捆绑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以命之                      衡因上疏陈事
B.以所业投贺知章             何面目以归汉
C.遂荐于玄宗                   而君幸于赵王
D.白长笑而去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第二卷
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前三小题每题3分,最后一题4分,共10分)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②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③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及默写。(16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题。(6分)
孤雁
杜 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古人评诗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 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                                                     


15、按原文填空。(10分)
①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③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不尽长江滚滚来。
⑤___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
⑥___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⑦____________________,无复鸡人报晓筹。
⑧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 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__ 。
⑨去来江口求空船,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共19分)
讲故事的人•母亲
莫言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她的骨灰,于1994年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墓,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母亲最小的孩子。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骂我也没有打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是我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一些很有文化的人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很敬重。我们家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地将白天从说书人那里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什么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不再给我排活儿,默许我去集上听书。
很快的,我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的听众,也不仅是我的母亲了。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有时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里人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我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后来,在《丰乳肥臀》这本书里,我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我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书中母亲情感方面的经历,则是虚构或取材于高密东北乡诸多母亲的经历。书的卷前语上,我写下了“献给母亲在天之灵”的话,这本书,实际上是献给天下母亲的。
   (摘自《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瑞典文学院的演讲》,有删节)
16. 下列对演讲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莫言讲故事常运用荒诞的叙事手法,开篇讲述“母亲的骨殖已与泥土混为一体”,就有点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
B. 讲故事的人讲述母亲,其中半碗饺子给了“乞讨的老人”的故事,从行动和语言上真切表现了母亲善良的性格。
C.母不嫌儿丑,在母亲看来,我的“鼻眼不缺,四肢健全”就是美的了。母亲如此开导我去平和地面对艰难岁月。
D.对我的成长,母亲深陷矛盾中,她不愿我将来“靠耍贫嘴吃饭”,却又支持我看书,甚至听任“我去集上听书”。
E.这篇演讲,并非“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我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故事看似平常,却蕴含着做人的道理。
17. 童年的一次失手,成了“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最早”有深意吗?请简要说明。(4分)
答:                                                                       
18. 母亲为什么说“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                                                                       
19. “母亲泪流满面”,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答: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9分)
                意外
【 美】 弗尔敦• 奥斯勒
且说有节车厢里,坐着一位高个子的红胡子男人,他旁边是一个表情庄重、一本正经的小姑娘二她正襟危坐,目不斜视,像是专门经过这种坐式训练;她双脚放得平平正正,像是怕把鞋子弄歪;她安安静静,像是什么也没看见二高个子男人在看一张折得方方正正的报纸,视力集中,嘴角严肃。凭脸相,你不难认出他就是那小姑娘的爸爸。
车到一站,土来了另一个爸爸,另一个女儿― 当然还有另一张报纸。这一对在那一对的对面坐下二两个爸爸两个女儿面照面。
火车启程赶下一站。新来的小姑娘好奇地往四下里看,然后,大约她看不到有趣的东西,便伸手摸摸她爸爸左手无名指上的戒指。立刻,那爸爸好像着了魔,池胡乱把报纸塞进衣袋,便朝女儿伸出大拇指摇晃。小姑娘伸手捉拇指,拇指逃得快,忽闪一下躲进拳头。火车赶了好几里,拇指还是没捉着。父女俩就这么一心一意玩,好像没旁人二后来小姑娘总算把大拇指捉住了二爸爸吻了她一下,还奇迹般地从衣袋里摸出一块糖赏她。“我这结婚戒指如今派了新用场,”这爸爸向身旁并排坐着的一个人解释说,“只要她想跟我玩,摸一摸戒指,我便尽可能停了手头事逗她玩一阵。”
车又到一站,捉拇指的小姑娘下车了。正襟危坐的小姑娘目送她走得老远,然后想了好一阵心思:不错,她爸爸也有戒指。她抬头看着爸爸的脸色,小心翼翼伸出手,也把戒指摸了摸。她爸爸觉察了,立刻放下报纸,盯着她厉声喝道:
“别这么烦人!我跟你说过多少回了,女孩子就该像女孩子!
( 1 )请用第一人称视角,描述高个子红胡子爸爸的女儿在受到爸爸呵斥后的心理活动。( 4 分)
答:                                                                 
 ( 2 )这篇小说主题深刻,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5分)
答:                                
                                          
四、作文(60分,其中含书面10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木匠想退休,与妻儿共享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要他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答应了,但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出的是粗活。房子建成了,老板把门钥匙递给他,说:“这房子是我给你的礼物。”老木匠惊呆了。
生活是自己创造的。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为什么不做到最好呢?
请你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得抄袭。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卷
班次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总分_________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6
答案
二、主观题。
13①                                                                  
②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⑤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
⑧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⑨ 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6
答案 B A C B A A C D A C A D EB
4. B(A一面和两面不对应。“能否”应改为“的”。C项句式杂糅,可改为“因为练习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径”。D.语序不当,应该是“吸引了全世界众多知名学者关注的目光”。)
5. A (文段中心意思是说读书少而精远胜过多而不求甚解。第一处横线后的“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与“少读如果彻底”一气贯通,所以应选②,第二处横线根据后文的“十里洋场”“珍奇满目”“眼花缭乱”等词语显然应选③“多读而不求甚解”。这样就排除了BCD组,所以选A)
7.C(第四段中有“然而,单就最近这波‘杜甫很忙’的恶搞热潮来说”句,此项以偏概全)
8.D(A项,“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评价是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的观点,不是文本的观点。B项,从“这种恶搞背后可能有网络公关和文化营销的魅影”来看,是作者的猜测,不是铁定事实。C项,从第五段“与那些曾经流行过的网络恶搞相比,‘杜甫很忙’并没有太多特色,最突出的区别……”来看,说“突出的特色”就与原文矛盾。)
9.A(作者认为:不可不必对恶搞杜甫的风潮反应“过敏”。)
14. 诗眼是“孤”字。首先大雁因“孤”而“飞鸣”“念群”,颔联“ 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 孤”,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还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所以说“孤”是诗眼。
15、④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
16.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C、D不给分。/A莫言讲故事运用荒诞的叙事手法,所指是他的小说创作;本文为演讲,讲述真实的生活,说“有点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是不恰切的。C在母亲看来,美不仅是“鼻眼不缺,四肢健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心存善良,多做好事”。D原文是“默许我去集上听书”。默许:不表明态度,但有许可的暗示,侧重矛盾的心理;听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中试卷


上一个『2013年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文言虚词练习(三)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