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2013年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2013年中考三模语文试题(九年级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2013年中考三模语文试题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一) (二) 分数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倔强/崛起 形骸/骇人听闻 瞻仰/赡养父母B.嗔怒/缜密 仲裁/忧心忡忡 宗旨/指日可待C.着眼/着迷 禁止/情不自禁 屏风/屏气凝
试题预览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2013年中考三模
语文试题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一) (二)
分数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倔强/崛起 形骸/骇人听闻 瞻仰/赡养父母
B.嗔怒/缜密 仲裁/忧心忡忡 宗旨/指日可待
C.着眼/着迷 禁止/情不自禁 屏风/屏气凝神
D.宿舍/星宿 责难/多难兴邦 贝壳/金蝉脱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渲泄 原生态 德高望重 风起云涌
B.训诫 发帖子 继往开来 委曲求全
C.辐射 破天荒 人才倍出 不可思议
D.沧桑 副食店 莫名其妙        一愁莫展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      ,      引发了收视热潮,      其影响力正从荧屏走向现实,      了蝴蝶效应。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A.深入浅出 虽然 但是 印证
    B.深思熟虑 虽然 但是 引发
C.深思熟虑 不但 而且 印证
D.深入浅出     不但 而且 引发
4.古诗文默写。(共8分)
(1)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1分)
(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分)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表现国家局势危急,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                              。”(2分)
(4)“送别”之情,在诗人的笔下往往别具情怀。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                    ,                   ”把送别之情表达的豪迈开阔;而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则用“                            ,                         ”的画面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到了远方。(4分)
5.名著阅读(4分)
名著中一些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坚强意志,是我们需要拥有的一笔精神财富。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从下列推荐人物中选择两位,仿照示例,续写两句话。
①贝多芬 ②保尔•柯察金 ③鲁滨逊 ④阿廖沙
示例: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人物,他被推入八卦炉中遭三味真火淬炼,遭压五行山下五百年,又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保唐僧西天取经,足见其意志坚强;                                           ,
                                          。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④⑤③②①     B.⑤④②③①     C.⑤④③②①      D.④⑤①②③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7分)
    材料一  据《羊城晚报》报道中国好人网首届“搀扶老人奖”评选结果近日正式揭晓。由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公益律师和慈善人士组成的评委会评出获奖者42名,总计颁出奖金16.3万元。
    “中国好人网”是由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谈方创办的中国第一家专门宣传好人、帮助好人的民间公益网站。据悉,首届“搀扶老人奖”设立了4个奖项,其中“委屈奖”是奖励好心搀扶老人而被冤枉的好人,奖金5000元;“勇敢奖”是奖励不怕风险勇于搀扶老人的好人,“正义奖”是奖励敢于为搀扶老人者证明清白的好人,奖金3000元;“责任奖”是奖励主动承担撞倒老人的责任并积极施救的好人,奖金1000元。
    材料二  据统计,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跌倒是老人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按通常30%的发生率,每年有4000万老人发生至少1次跌倒。卫生部于2011年9月6日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发现老年人跌倒时应进行有效的处理。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见危不救,可能导致老人伤残或死亡,救助不当,也可能帮了倒忙,加重老人病情伤情。
材料三  2011年,腾讯网曾发起“该不该扶摔倒在地的老人”的投票,当时有13万网友参与,下图是投票统计结果。






 (1)给材料一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2)材料二中的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3)阅读材料三的图表,概括其主要信息。(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8—12题。(共15分)
我不想拆掉你的翅膀
朱成玉
他是个不到20岁的年轻人,一个文学爱好者,带了厚厚的一大本他自己写的文章,赶了很远的路,就为了来拜访我,希望能够得到我的一些指点。
他和我说,他是攒了好几天才攒够了来看我的路费,路上都不敢吃什么东西,怕把回去的路费吃掉了。说到这,他羞怯地低下了头。
我为这个虔诚于文学的小伙子感动着,拿毛巾给他,他一边擦汗一边羡慕着:“你的工作可真好,多么宽敞漂亮的办公室啊!”
我说,好好写你的文章,你也会有这样的办公室的。
我带他去食堂吃过饭后,他一再地掏出他口袋里的一些零块钱,对我说:“囊中羞涩,不好意思,第一次来什么也没给您带,您不会见怪吧?”
我见过富人显富,却没见过穷人显穷。
怎么会呢。我拍着他的肩膀,劝他不要想那么多。
我看了他写的那些文章,华丽有余而力量不足,但总体的文字基础还是不错的。如果坚持下去,定会有不小的收获。我的褒奖显然增添了他的自信,他说他一定会加倍努力,一定要写出个名堂来。我给他留了电话号码,告诉他有什么事情可以随时来找我。他接过我的名片,手有些抖,满怀感激的样子。
天有些晚了,我不停地看着手表,示意他应该走了,不然会赶不上回去的车了。他大概也看出了我的担心,说没事,回去的车有的是,就是天黑了也有。然后,他就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能不能再到你的食堂里吃顿饭啊,那样,在回去的路上我就可以不吃东西了。”
当然可以啊。我爽快地领他去食堂,让他吃了个饱。然后又替他打了满满的一盒饭,让他带着在路上吃。在办公室里,他看到地上堆了很多纸张,向我索要,说反正你这里这么多,我也可以用它们多练笔写东西。我就找了个袋子,帮他装了些洁白的纸张。心里却忽然有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感觉,令我的热情骤减。
他再一次感激涕零,发誓一定要写出好作品。
临走的时候,他又一次掏出他的那些零块钱(他回家的路费),不厌其烦地说最近手头拮据,什么都没给我带,让我不要怪他。我知道,他这是在暗示我替他买一张回程车票。
钱就在我的口袋里,但这次,我没有掏出来。
他和我说,有一次在车站,他没钱买车票,就向别人开口要,没想到有一个好心的人很慷慨地给了他50元呢。
他一再地暗示我,就差没有开口向我要钱了。可我依然装聋作哑无动于衷。
口袋里的钱被我握成了一个纸团。我知道,我不能把它交到他的手上,那样,它真的就成了一团废纸,没有尊严的废纸。
他用一种很奇怪的眼神看我,或许他觉得我是个吝啬的人,但我必须那样做,我只是不想让他养成一种过分依赖别人施舍的习惯。
对于一个羽翼未丰的年轻人来说,别人每施舍一次,就等于拔掉了他的一根羽毛。所以我不能施舍他,哪怕是小恩小惠,也等于是在慢慢拆掉他的翅膀。
 “我也有过贫困潦倒的时候,”我想有必要和他讲讲我自己的故事,“那一次也是在车站,自己口袋里的钱不够买车票。但我没有向别人讨要,而是去杂货店买了一管鞋油和一个鞋刷,在车站帮别人擦鞋,擦一双鞋一元钱,一共擦了5双鞋,可是还不够买全程的车票。我就买了短途的票,然后在车厢里继续给别人擦鞋,一站又一站,如此反复。就这样,我擦了一路的鞋,也买了一路的票,终于到了家。”
他低着头,又一次羞红了脸。我感觉到了,这一次,是他灵魂里的羞愧。
有时候,拒绝也是一种帮助。因为我不想,拆掉你的翅膀。
在这之后的几年里,我们互相通信保持联系,我常常在信中鼓励他坚持下去。现在,他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而且被当地文联破格录用,他也有了和我一样宽敞漂亮的办公室。他在给我的来信中真诚地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他说,“我之所以能有今天,都是因为您的那一次“拒绝”,拯救了一颗即将跌落山谷的尊严的心。
感谢您,让我拥有了一双自尊、自强、自立的翅膀。”
(选自2010.6《青年文摘》)
8.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9.文中画线句子“他低着头,又一次羞红了脸。”体现了“他”当时怎样的心理?请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出来。(2分)
                                                                              
                                                                           
                                                                                  
10.你怎样理解“有时候,拒绝也是一种帮助”这句话的?(3分)
                                                                          
                                                                                  
                                                                                   
11.文中的“我”对年轻人的态度有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4分)
                                                                               
                                                                               
                                                                                   
                                                                              
12.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有很深的感悟,请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写下你的感想。(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共12分)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朱铁志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4月19日,有改动)
13.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4.文章首段引用鲁迅、哈佛大学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3分)
                                                                            
                                                                                  
    15.读文归纳填空:“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一是要不断追求;二是要勤勉;三是                            ;四是                                     。(2分)
    16.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7.如果把文章第④段中的“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一句作为观点,请你参照下面示例再写一个具体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限制在所学初中教材的范围内)。(2分)
示例:闻一多日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终于写成了《唐诗杂论》。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题。(共11分)
   (一)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小国寡民。使①有什佰之器②而不用;使民重死③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④而用之。甘⑤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节选自《老子》)
    ①使:即使。②什伯之器:效用十倍百倍的工具。③重死:以死为重,即爱惜生命。④结绳: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用绳子记事。⑤甘:用如动词,意动用法,以……为甘。美、安、乐的用法同此。
    18.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 阡陌交通。              交通:                              
    (2)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19.用现代词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0.文段(一)从哪四个方面描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生活?(2分)
                                                                             
                                                                               
21.文段(一)(二)中都写到了“鸡犬之声”,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22.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和老子的“小国寡民”描绘了怎样的社会?他们描绘这样的社会有什么用意?(3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23—24题。(共4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3.“老夫聊发少年狂”起笔不凡,请自选角度对其中的“狂”字进行赏析。(2分)
                                                                             
                                                                                  
    2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中在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
                                                                                
                                                                            
四、作文。(共50分)
25.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l)题目:梦在我心中
(2)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小鱼问大鱼:“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点儿危险。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能保证安全呢?”
“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是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不去吃它。”
“可他们说,那是我们最渴望得到的,一般的鱼儿都经不住那样的诱惑。”小鱼说。
“这种想法完全错误。”大鱼说,“最光鲜、最具诱惑力的里面最有可能裹着一只害人的钓钩!”

要求:①若选第(1)题,要根据材料寓意,选准角度,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C(2分)  2、B(2分)  3、D(2分)
4、(1)佳木秀而繁阴     (2)入则无法家拂士  (3)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4)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每空1分,若出现错字、别字、添字、漏字,该空不得分。共8分)
5、示例一:贝多芬是《名人传》中的人物,他十七岁丧母独自教育两兄弟,后遭亲朋好友死亡离散之苦,又耳朵失聪,仍创作出举世瞩目的作品,足见其意志坚强;保尔•柯察金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人物,他为救助朱赫来被匪帮拷打,在战场上受伤患病右眼失明,劳动工地上患伤寒差点死亡,但始终战斗在革命岗位上,足见其意志坚强。
示例二:鲁滨逊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人物,他孤身流落荒岛,没有房子自己搭建,没有食物尝试打猎,还拯救一个野人做自己的奴仆,在荒岛上生活28年,足见其意志坚强;
阿廖沙是《童年》中的人物,他三岁失父被寄养在外祖父家,遭受母亲的变化及再嫁的打击,又历经为糊口捡破烂卖的困苦,但从未失去对生活的希望,足见其意志坚强。
(每句2分,句式相同,写出人物出处0.5分,人物相关情节1.5分。共4分)
6.B
7.(共7分)(1)“搀扶老人奖”颁发奖金16万(2分)(2)修改意见:按通常30%的发生率,每年至少有4000万老人发生1次跌倒。(2分)(3)对“该不该扶摔倒在地的老人”这个问题,绝大多数人认为绝对不扶,怕惹麻烦,只有极少数人表示一定会扶起老人。(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共15分)
8.(2分)“我”拒绝帮助一位年轻的文学爱好者买火车票的请求,激励他自立自强最终走向成功。
9.(2分)示例:这个故事让我受到心灵的触动,我不该一次次祈求别人的施舍,我怎么这么没出息啊,我一定要自立自强。
10.(3分)人太过于依赖,有时候甚至于丢失自尊去祈求施舍,如果受到拒绝,可以重新唤起生活的勇气,激励自我奋斗的精神,从而走向成功,实际上是最好的帮助。(意思对即可)
11.(4分)先是非常热情,接着热情骤减,最后断然拒绝。因为“我”感到对于一个羽翼未丰的年轻人来说,别人每施舍一次,就等于拔掉了他的一根羽毛。哪怕是小恩小惠,也等于是在慢慢拆掉他的翅膀。
12.(4分)示例:我想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是父母捧着长大的,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时缺乏独立性,缺乏吃苦精神。读了文章认识到过于依赖,真的是在自我毁灭,今后,我们要与昨日的懒惰告别,自立自强。
   (二)(共12分)
13.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2分)
14.①引出中心论点,②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分,每个要点1分)
15.做什么都要有“争创一流”的意识;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或:把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意对即可,2分)
16.对比论证。把“优秀的人”与“平庸的人”的不同认识加以对比,强调突出了“优秀的人”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的观点。(答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也给分;只答道理论证不给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共3分。)
17.示例:居里夫人埋头在实验室里用了三年零九个月,从8吨废沥青中提炼出一克镭。
(凡举教材中所涉及的事例,如海伦•凯勒、邓稼先、宋濂、司马迁等均可)(2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18.(共2分)(1)交错相通(1分)(2)与世隔绝的地方(1分) 
19.(共2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20.(1)美好的自然环境(2)安宁的社会环境(3)怡然自得的精神面貌(4)淳朴好客的民风(答两个方面给1分,能答出三个方面即可给满分,共2分)
21. 用“鸡犬之声”从侧面表现了社会的安宁、美好,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2分)
22.两人描绘的都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民风淳朴的社会,(1分)与当时的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一种追求。(1分)(共3分)
23.示例一:一个“狂”字,将一个外表神气、英武自信的太守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示例二:一个“狂”字,把太守的宝刀未老、壮志豪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示例三:“狂”字总括全词,多角度多层次地表现了作者志在报国的英气和豪气。
(六处加点短语答出任意两处即可得2分,大意对即可;共2分)
24.运用典故;委婉含蓄表达了作者渴望被朝廷重用、报效国家的情感。(分号前后各1分,共2分)
四、作文(共50分)
25.作文评分可参照2012年河南省中招考试作文评分标准评分,满分作文可占5%左右。

特别提示:对答案较活的题要灵活把握,据其接近答案和题意的程度酌情给分。 (123.150.219.4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语文七年级(下)第一单元考试卷』  下一个『江苏省常熟市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