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何必曰利》同步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王何必曰利》同步练习(高二选择性必修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王何必曰利》同步练习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叟(shǒu)  庶(shù)人   千乘(shènɡ)B.不餍(yàn)遗(yí)其亲宋(kēng)C.构(ɡòu)兵说(shuō)而罢之然而不王(wànɡ)D.孳孳(zī)蹠(zhí)利与善之间(jiān)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交(互相)征利 弑(古代称
试题预览
  2《王何必曰利》同步练习
一、夯实双基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叟(shǒu)  庶(shù)人   千乘(shènɡ)
B.不餍(yàn)  遗(yí)其亲  宋 (kēng)
C.构(ɡòu)兵  说(shuō)而罢之  然而不王(wànɡ)
D.孳孳(zī)  蹠(zhí)  利与善之间(jiān)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交(互相)征利 弑(古代称子杀父,臣杀君)其君 不夺不餍(满足)
B.罢(停止)之 愿闻其指(意旨) 利吾身(身体)
C.先生之号(所用的提法) 事(侍奉)其君 去(离开)仁义
D.相接(交往) 怀(怀中)仁义 孳孳(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
3.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B.何以利吾国?
C.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
D.以五十步笑百步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B.蒙故业,因遗策
C.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D.深追先帝遗诏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
B.河东凶亦然
C.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D.吴广以为然
6.下列句子中的“徒”字,与“舜之徒”的“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是鲁孔丘之徒与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三则短文,都运用了正反对比说理的方法,使文章论证有力,中心突出
B.前两则短文中的“仁义”,与第三则短文中的“善”,其内涵是一致的
C.孟子说理喜欢开门见山这正是孟子的主张不被很多诸侯国君接纳的原因
D.孟子数落宋 的真正目的,是希望宋 能用“仁义”去劝说秦、楚二王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8.下列加点实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孟子见梁惠王  见:拜见
B.上下交征利  征:谋取
C.不夺不餍  餍:吃 
D.万乘之国  国:国家
9.下列句中加点的“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鸡鸣而起
A.不远千里而来
B.亦有仁义而已矣
C.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D.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10.选出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王何必曰利?
B.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C.王曰:“何以利吾国?”
D.孟子遇于石丘
11.下列关于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对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他建议梁惠王绝对不要考虑利,只要做到仁义就可以了
B.孟子的关于“仁义”的观点与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见解是一脉相承的
C.孟子的“仁义”思想对于我们现在构建和谐社会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D.这段文字通过正反对比论证,形象地说明用仁义治国安身有很大好处
三、高考热点
12.下面是某校学生会贴出的告示,有4处表述不当,请找出来并修改
招领启示
高二(3)班王晓明同学9月5日在食堂吃饭时捡到一个黑色皮夹,内有一张饭卡和105元人民币请丢失钱夹的同学速来认领
学生会
2009年9年5日
(1)                    (2)
(3)                    (4)
1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6分)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①而已矣。”
[注] ①运:转。
 (1)对战争的目的与成败,齐宣王有哪些认识,请简要概括。(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以“水火”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易①其田畴②,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孟子•尽心上》)
[注] ①易:修治,耕种。②田畴:已耕种的田地。
(1)画线处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方法,阐明了______________的道理。(3分)
(2)以上语段阐述了孟子对经济与道德关系的看法,这与他的“以义治国,何必言利”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2013年春季宜昌市初中调研考试九年级语文』  下一个『高二语文练习(二)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