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高二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高二选择性必修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二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自然)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纸及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试题预览
高二阶段性考试
语文试题(自然)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纸及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不能写在试卷上;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笔和其他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吟哦(é) 胡诌(zōu) 鸡毛掸(dǎn) 不屑一顾(xiè)
B.矗立(chù) 着落(zhuó) 扎辫子(zā) 苍劲有力(jìng)
C.肋骨(lèi) 炽热(chì) 柏油路(bǎi) 便宜行事(pián)
D.纤弱(qiān) 媲美(pì) 酵母菌(jiào) 翩跹起舞(xi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甬道 炫目 佼佼者 变幻无穷
B.寂寥 雀跃 暴发力 纹丝不动
C.杀青 纽带 贴标签 为人不耻
D.栽脏 慧眼 程式化 情投意合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针对在台湾高调行善引发的争议,陈光标坦然表示:之所以高调,只是希望能推波助澜,激发更多的企业家投身慈善事业。
B、这篇文章分析了历次国学热背后潜藏着的怯懦与推诿的群体心理,以及由此带来的思想惰性与责任缺失,力透纸背,引人深思。
C、朝鲜成功发射通讯卫星的消息如石破天惊,震动了美、日、韩三方政坛,“朝鲜威胁论”又被重新提起。
D、美国加快战略东移的步伐,实际上就是不想失去亚洲这块蛋糕,拼命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殚精竭虑要平抑中国崛起的势头。
4.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由于商品供求往往随着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甚至不同客流成分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采购者应当及时把握需求信息。
B.在学校,体育课被严重“边缘化”,回到家里,父母包办一切家务,孩子“一心读圣贤书”,如此一来,运动从何谈起?
C.“冰心墓碑涂字案”开庭了。原告方说提起诉讼的初衷是“找到对墓碑有比较好的处理办法。”如果被告方能找到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清洗,那也很好。
D.不是承诺顾客就是上帝吗?只是说说而已吗?银行机构高姿态与差服务的巨大反差,引发了公众的强烈质疑。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今年12月以来,大雾天气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气象机构预测,近期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中国中东部地区,对驱散大雾天气起到积极作用。
B、在公共图书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成为公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传输途径和服务渠道。
C、根据规划,未来5年,我国将至少发射100个左右航天器,包括卫星、飞船、探测器等,绝大多数为我国生产、使用,也有小部分将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D、中国科协召开纪念钱学森诞辰1OO周年大会,通过缅怀钱学森与科协的点滴过往,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继承、学习其科学精神,为中国科技事业发挥力量。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翻译是不同国家、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文学翻译则是各国文学交流的媒介。在人类历史上,世界各国文化中产生了许多优秀文学作品,它们是世界文学的瑰宝,是人类共同的财富。然而,各国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差异成为各国文学交流的障碍。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各国文学必然汇入世界文学的洪流中,文学翻译因此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文学史上,世界范围的文学运动都离不开翻译的媒介作用。13世纪首先在意大利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后来不断被翻译介绍到英、法、德、西班牙等国家,产生了遍及全欧的文艺复兴运动。“五四”以来的中国新文化运动,也是从翻译介绍国外文化思想、文艺作品开始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创造出中国现代的新文化。
在西方,翻译通常被看作是一种“创造性叛逆”。这种说法源自意大利语,在意文中,“译者”(traduttore)和“叛逆者”(traditore)的发音接近,因此“译者”常被误指为“叛逆者”。这个诙谐的说法恰好指明了翻译的本质:既不是断然拒绝,也不是照搬照抄,而是一种再创造的艺术。
关于“创造性叛逆”这个术语,法国文学社会学家埃斯卡皮教授在《文学的社会学》中解释道:“为什么是‘叛逆’的呢?因为翻译使作品进入设想以外的语言学组织。为什么是‘创造性’的呢?因为翻译使作品产生了与更为广泛的读者进行新的文学交流的可能,使作品置于新的现实之中。再者,翻译不仅使作品永存,而且使作品获得了第二生命。”我们说,作品从一种语言组织进入另一种语言组织,必然要产生不同于原作的某些因素;而另一方面,原作中的某些因素是无法全部转换到另一种语言中去的,因此,在翻译中往往要失去一些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译作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百分之百的忠于原作而成为原作的复制品,因而它是一宗“叛逆”;但它由于进入了一种新的语言组织而增加了新的因素,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加上了译者的理解、风格等个人色彩,因而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创造性”。所以说,翻译是一种再创造的艺术。
如果说译者翻译原作是一个“创造性叛逆”的过程,那么,读者阅读译作,又经历了一个“创造性叛逆”的过程,可谓双重的“创造性叛逆”。换言之,不管多么准确的译文,它们都会以译者和作者想象不到的方式被读者阅读、理解和接受着。英国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和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前者原为一部哲理讽刺小说,现在却已成为世界各国少年儿童所喜爱的读物;后者本是对友人子女讲的儿童读物,现在却吸引了许多成年读者和批评家。这是作品命运转变的典型例证,主要归因于社会、历史和文化情况不同。对这些创造性叛逆,作者应予以尊重,甚至应致以谢意,因为它延长了作品的生命力,扩大了读者的范围。
(节选自刘献彪《简明比较文学教程》,有改动)
6.关于翻译的媒介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翻译是各国文学交流的媒介,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借此步入文学瑰宝行列,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
B.离开翻译,各国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差异问题就难以解决,就不能实现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C.翻译不仅促进了各国文学的交流,而且促成了世界范围的文学运动,如全欧的文艺复兴运动、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等。
D.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在翻译介绍国外文化思想及文艺作品的过程中,创造出中国现代新文化。
7.对“翻译被看作是‘创造性叛逆’”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译者”被误指为“叛逆者”,是以一种比较诙谐的说法指明了翻译的本质,即不拒绝,不照搬,是一种再创造的艺术。
B.“叛逆”是指翻译使作品从一种语言组织进入另一种语言组织,产生了不同于原作的某些因素。
C.“创造性”指翻译使作品置于新的现实中,与更为广泛的读者进行新的交流,使作品获得第二生命。
D.译作做不到百分之百忠于原作,它不可避免地加上了译者的理解、风格等个人色彩,因此译作往往就成为译者的再创造艺术。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世界范围的文学交流、文学运动都离不开翻译的媒介作用,翻译对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B.从原作到译作到读者理解的作品,会经历双重的“创造性叛逆”,对此,作者应予以尊重,因为它延长了作品的生命力。
C.阅读中之所以会出现二度“创造性叛逆”,是因为读者会因所处的社会、文化等情况不同而产生对作品的新的理解。
D.《格列佛游记》和《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这两个例子说明,阅读者所理解的作品有时会背离了创作者的初衷,这与译者的翻译方式有很大关系。
三、(12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 题。
隗(wěi)嚣字季孟,天水成纪人也。少仕州郡。王莽国师刘歆引嚣为士。歆死,嚣归乡里。季父崔,素豪侠,能得众。闻更始立而莽兵连败,乃与兄义及上邽人杨广、冀人周宗谋起兵应汉。嚣止之曰:“夫兵,凶事也。宗族何辜!”崔不听,遂聚众数千人,攻平襄,杀莽镇戎大尹,崔、广等以为举事宜立主以一众心,咸谓嚣素有名,好经书,遂共推为上将军。嚣辞让不得已,曰:“诸父众贤不量小子。必能用嚣言者,乃敢从命。”众皆曰:“诺。”
嚣既立,遣使聘请平陵人方望,以为军师。望至,说嚣曰:“足下欲承天顺民,辅汉而起,今立者乃在南阳,王莽尚据长安,虽欲以汉为名,其实无所受命,何以见信于众乎?宜急立高庙,称臣奉祠,所谓‘神道设教’,求助人神者也。”嚣从其言,遂立庙邑东,祀高祖、太宗、世宗。嚣等皆称臣执事,史奉璧而告。
事毕,移檄告郡国:“遵高祖之旧制,修孝文之遗德。有不从命,武军平之。驰命四夷,复其爵号。然后还师振旅,申命百姓,各安其所。”
嚣乃勒兵十万,击杀雍州牧陈庆。将攻安定。安定大尹王向,莽从弟平阿侯谭之子也,威风独能行其邦内,属县皆无叛者。嚣乃移书于向,喻以天命,反复诲示,终不从。于是进兵虏之,以徇百姓,然后行戮,安定悉降。而长安中亦起兵诛王莽。嚣遂分遣诸将徇陇西、武都等七县,皆下之。
更始二年,遣使征嚣及崔、义等。嚣将行,方望以为更始成败未可知,固止之,不听。望以书辞谢而去。嚣等遂至长安,更始以为右将军。
明年夏,赤眉入关,三辅扰乱。流闻光武即位河北,嚣即说更始归政于光武叔父良,更始不听。诸将欲劫更始东归,嚣亦与通谋。事发觉,更始使使者召嚣,嚣称疾不入,因会客王遵、周宗等勒兵自守。更始使执金吾邓晔将兵围嚣,嚣闭门拒守;至昏时,遂溃围,与数十骑夜斩平城门关,亡归天水。复招聚其众,据故地,自称西州上将军。及更始败,三辅耆老士大夫皆奔归嚣。
(节选自《后汉书•隗嚣列传》, 有删改)
【注】更始:汉朝时期汉更始帝刘玄的年号(公元23年到25年)。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广等以为举事宜立主以一众心 一:统一
B.嚣辞让不得已 让:谦让
C.以徇百姓 徇:示众
D.遣使征嚣及崔、义等 征:征伐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史奉璧而告 ②(哙)起,立而饮之
B.①嚣乃勒兵十万 ②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C.①嚣乃移书于向 ②赵尝五战于秦
D.①因会客王遵、周宗等勒兵自守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
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隗嚣有领导才能的一组是( )
①必能用嚣言者,乃敢从命②宜急立高庙,称臣奉祠③驰命四夷,复其爵号④安定悉降 ⑤嚣等遂至长安,更始以为右将军⑥复招聚其众,据故地,自称西州上将军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隗嚣年轻时很有名气,在州郡里做官吏,王莽的国师刘歆请他做自己的幕僚,刘歆死后,隗嚣返回乡里。
B.隗嚣聘请平陵人方望做他的军师,并听从方望的建议建立高祖庙,以臣子礼祭祀先祖,以此顺应民心。
C.隗嚣起事后发出檄文告知郡国,表示要遵循高祖时的旧制度,学习孝文帝的传统德政。如有不听从命令的,就用武力平定。
D.赤眉军入关后,传言光武帝在黄河以北即位,隗嚣谋划让诸将劫持刘玄去投降光武帝,事情败露后,刘玄派兵包围了隗嚣。
第Ⅱ卷(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兵,凶事也。宗族何辜!(3分)
(2)方望以为更始成败未可知,固止之,不听。(3分)
(3)虽欲以汉为名,其实无所受命,何以见信于众乎?(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月夜溪庄访旧
柴望
山山明月路,何处认梅花?
石色冷如水,溪流白似沙。
清吟幽客梦,华发故人家。
相见即归去,已应河汉斜。
(1)颔联“不着‘月’字,却尽显月色”,请简要赏析。(4分)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所访“故人”的形象特点。(4分)
15.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2) ,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论语》)
(3)君子之交淡如水, 。(《庄子·山木》)
,文胜质则史。(《论语·雍也》)
(4)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五、(12分,每小题4分)
16.2012年某省高考作文阅卷组对考生作文失分的集中因素进行随机抽查,结果如下:
项目名称 具体内容 所占比例
语言表达 句子、词汇、修辞 39.45%
层次结构 层次、过渡 21.65%
思想内容 中心、材料、分析 33.90%
其他 书写、标点 5.90%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2分)(不超过30字)
(2)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对同学的建议是 (2分)
17.仿照下面两个画线句中任意一处续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其修辞特点,语意明确。
古往今来的大作家,文章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比如,曾巩和苏轼,前者总是板着面孔,后者总是说说笑笑;再如,鲁迅和朱自清,前者如从昆仑山上向下泄洪,后者如在细而柔的绫子上绣花;还如, 。
18.山东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很多电视台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参加今年的春节晚会。而莫言曾经在很多场合表示:作家最重要的不是开会和接受记者采访,而是写作。请你以此为由,以其女儿的口吻向媒体写一段公开的谢绝辞。要求:语言得体,表意明确,不超过80字。
六、(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我来吊济水
戴鹏
济水的忌日我不清楚。只知道1855年6月的某日,她慷慨让出自己的河道给了姐姐——黄河,由此结束了她荒古以来三隐三现、独归大海的靓丽身姿,终止了她吟唱千万年的澈韵清歌。
如今的济水,不过是黄河的一段支流。然而,又有多少人知晓,当年的济水竟是一条与长江、黄河、淮河齐名的大河洪川,一道横贯千里、直奔入海的名渎巨水,是与黄河并行的又一条母亲河!
一条大河怎么说隐没就没了踪影,只留下一段往事、一个传说?
注目良久,百思难解。终于,一个情理兼容的答案渐显渐明:
上苍偏爱炎黄子民,特意让黄河、济水姊妹二人来共同承担哺育炎黄子孙的使命。然而在漫长的岁月里,姐姐黄河倔强刚烈,生性好强,多次恣意横滚,挤占济水河道,甚至夺淮入海,酿成无数惨剧;面对一次次的冲突,慧中秀外的妹妹济水总是退让迁就,委曲求全。终于在那个不同寻常的六月,暴烈的黄河又一次挣脱堤坝羁绊,浊浪滔天,人为鱼鳖。而近在咫尺的妹妹济水顾念子民,明晓大义,慷慨接纳桀骜的姐姐,让她得以一路狂奔向大海;自己则将万涓清流汇黄河,水乳交融,不离不弃。这一壮举,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营造了宝贵的环境。
漫步于济渎庙的前庙后祠、东院西宫,放飞的思绪犹如夏风中的蝴蝶,飘忽不定。
我在回味那次遥远的对话。“天下洪流巨谷不载祀典,济水甚细而尊四渎,何也?” 唐太宗李世民问。“渎之为言独也,不因余水,独能赴海也,济潜流屡绝,状虽微细,独而尊也。”大臣许敬宗答。他认为,济水这种不弃细微、百折不回的顽强精神,就是它能够位列“四渎”的原因。
太宗的问题,一定也是历代许多人的共同疑问。然而,许敬宗也许只答对了一半。那一半可能囿于微妙的原因他不便讲出,那便是,济水自身体现的精神内涵,正好体现或者契合了作为精英阶层的知识分子的情操追求和价值取向。清贫,清高,清廉,清正,自古以来就是华夏知识分子追求的境界和人格,人们通常把那些品高学渊、不慕荣华的群体称为“清流”。从某种意义上讲,济水三隐三现、至清远浊、坚守其节的秉性,恰恰体现了知识分子恩泽天地、不求闻达,“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品格特质。正是这股世代不断的“清流”,长期滋润着中华民族道德的高地,陶冶大众的品质,荡涤世俗的污浊。
一百五十七年前的那次让道,济水慷慨到超越淡泊,壮烈到近乎潇洒,无私到趋于神圣,从容到如同优雅。其品,其格,其势,其度,已朝向穿越黄河而不浊、千里朝宗而不回的崇高境界。济水似乎在用娘的胸襟,诠释母爱的真义,标注大爱的尺度,为清流定规,为圣洁示范。
我豁然明白,这也许正是一百多年来,这条没有河道的河流始终流淌在炎黄子孙心里的原因。
伫立在古荥泽虎牢关岭头,我望着东去的黄河,却念着无形的济水。柔弱的济水,柔情的济水,柔和的济水,是怎样成就了黄河,弥补了黄河,丰富了黄河?任性的黄河,韧性的黄河,人性的黄河,又是怎样塑造出炎黄子孙独特的禀赋、不屈的性格和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顽强力量?!
济水的隐忍与胸怀,凝聚成济水的高洁;黄河的坚韧与狂放,造就了黄河的伟大。我们这两位可敬的老母亲,用她们共有的天赋,为炎黄子孙打上特有的胎记;用她们优秀的基因,给中华民族留下不变的符号。
大河汤汤,一路腾跃呼啸。我听得见母亲匆匆奔走的足音,看得清母亲扑向蓝色域界的身影。她要赶路,而且吆喝儿女跟上脚步:她呼唤华夏飞腾,她期待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来吊济水,娘亲复娘亲。潸然两行泪,滚烫过苍坤!我知道,左边是黄河,右边一定是济水!
(有删改)
【注】济水: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上,古时济水与黄河、淮河、长江并称“四渎”。
19.“更是一百多年来,这条没有河道的河流始终流淌在炎黄子孙心里的原因”,请结合上下文,简要概述其中的原因。(4分)
20.文中划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21.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说“左边是黄河,右边一定是济水”? (4分)
22.作者对济水,先是比作妹妹,然后比作知识分子,最后又比作母亲,这些不同的称谓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七、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央视《东方之子》栏目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进行了一次专访,丁教授面对记者的问题,连续几个“不知道”,令人感慨。
记者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感觉您对自己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很明确的选择,比方说小的时候对科学、对科学家感兴趣;大学的时候,就锁定了要研究物理;然后每做一个实验也是力排众议,自己坚持下来,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这位记者想要获得的答案谁心里都明白,因为在太多的名人访谈中,这样的问题显然都是为对方作秀进行的铺垫,然而,丁肇中的回答却是:“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
记者不死心,又追问道:“在这里没有必然么?丁肇中依然回答:“那我就不知道了。”记者还是不死心:“怎么才能让自己今天的选择在日后想起来不会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作了正面回答:“是不知道的,你不能说知道,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请根据阅读材料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800字。
高二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自然)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5分)
1.B (A.诌zhōu C. 便biàn D.纤xiān)
2.A (B. 爆发力 C.为人不齿 D.栽赃)
3.B[A.推波助澜:比喻促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发展,使扩大影响。B.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也可形容文章深刻有力。C.“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D项,殚精竭虑:褒义词,形容耗尽精力,费尽心思。语境应该用“处心积虑”。]
4.D (A. “甚至”前面的顿号应改作逗号。B.“边缘化”后面逗号改分号,“家务”后逗号改为句号或冒号。C.引号里句号移到括号外面。)
5、B(A.搭配不当。“驱散”与“天气”不能搭配,应去掉“天气”。C.不合逻辑。“至少”与“左右”任去其一。D.语序不当。“继承、学习”应为“学习、继承”)
二、(9分)
6.C(A.转化失误,错在“借此步入……”。B.绝对化,夸大了翻译的作用。D.张冠李戴,并非“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翻译介绍……”。)
7.C(原文为“使作品产生了与更为广泛的读者进行新的文学交流的可能”。)
8.D(这两个例子意在说明:不管多么准确的译文,它们都会以译者和作者想象不到的方式被读者阅读、理解和接受着。错在“这与译者的翻译方式有很大关系”。)
三、(12分)
9.D(征:征召)
10.A(连词,表修饰。B.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才C.①介词,给②介词,和D.①副词,趁机②介词,通过,经由)
11.C(②体现方望的谋略④间接体现⑤没有认清更始的真实意图,试图归顺汉室)
12.D(错在“隗嚣谋划让诸将劫持更始帝刘玄向东投降光武帝”,原文是其他将领想要劫持刘玄向东投降光武帝,隗嚣也参与了他们这个谋划。)
四、(24分)
13.(10分。基本上一句1分,重点关注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1)(3分)战争,是凶险的事。我们的宗族有什么罪过(为什么要遭遇此劫)呢!
(2)(3分)方望认为刘玄的成败还不可预料,坚决阻止他去,隗嚣不听。
(3)(4分)虽然想用复兴汉室的名义行事,可实际上并没有接受汉室的命令,凭什么能被大家信服呢
14. (8分)
(1)(4分)
路边石头看上去像浸满了一泓寒水,溪流远望去好似一片白沙。(2分)夜色中这种视觉上的变化显然是源于月光的作用,月光将溪庄内外都笼罩在一派幽寂清冷的氛围中。(2分)
(2)(4分)
前两联通过明月、梅花、冷石、白溪等意象,勾勒故人所居环境的清幽明净,衬托故人高雅脱俗的形象特征;(2分)第三联写在故人家里,(看到他已是满头华发,在寒夜清吟声中这位优雅的高人似乎正沉浸在缥缈的梦境中,)通过描绘故人的言谈、容貌表现故人远离世俗、淡定洒脱的隐士特征。(2分)
15.(1)虽九死其犹未悔 渺沧海之一粟
(2)钟鼓馔玉不足贵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3)小人之交甘若醴 质胜文则野
(4)无边落木萧萧下 响穷彭蠡之滨
五、(12分)
16. .答案示例:(1)影响学生作文得分的关键因素是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2分)
(2)要想提高作文得分,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深刻认知水平。 (2分,意思对即可)
17.(4分)(内容准确,合乎作家作品特点2分;修辞恰当2分。)
示例1:李白和杜甫,前者常常纵酒放歌,后者总是凝眉长叹。
示例2:冰心和巴金,前者如清丽的月色下一弯澄澈的水,后者如苍茫的秋山中一路朴拙的石。
18. (4分)(内容明确2分,表达得体2分)
答案示例:我代替我的父亲感谢各家媒体的厚爱!不过对我的父亲来说,他认为作家最重要的不是开会和接受记者采访,而是写作,所以他不会参加任何电视台的春节晚会,请大家见谅(理解)。
六、(18分)
19.(4分)
济水诠释了慷慨无私的母爱真义;济水契合了不慕容华、追求圣洁的清流精神。(各2分)
(如果抄写原文“用娘的胸襟,诠释母爱的真义,标注大爱的尺度,为清流定规,为圣洁示范”可得2分;如果答“不放弃”“济水的慷慨壮烈无私从容等崇高境界”等可得1分)
20.(4分)
整句形式整齐,音节匀称,层层递进,增强了文势;(2分)分别表现了济水的柔和黄河的刚在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中的不同作用(2分)。
21.(4分)
这句话点出了黄河和济水在中华民族成长中的共同作用。黄河作为母亲河塑造了炎黄子孙的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
期中试卷
上一个『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  下一个『
2013年度九年级下学期总复习成语试题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